安徽蚌埠雙墩遺址刻劃符號有其獨到之處,似乎其生活痕跡與造字手法均與“水”有不解之緣。對此,蚌埠市博物館副研究員徐大立在“蚌埠雙墩遺址刻劃符號暨早期文明起源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特別介紹,淮河流域雙墩文
化遺址出土的630多件陶器刻劃符號中,與“水紋”相關的刻劃符號有90件。這90例“水紋”刻劃符號中,有單體符號、重體符號和組合符號三種表現(xiàn)形式。其中,單純表現(xiàn)水紋的有15例,用水紋表示魚或魚群的有近47例,水紋與其他符號組合的有近38例。他認為,雙墩遺址水紋刻劃符號以弧線紋為主,也有少量的圓圈紋、旋渦紋和水波紋。水紋刻劃符號中的某些固定的符號,就其出現(xiàn)頻率和使用范圍,已經具備原始文字特征。據我對比,其卻是今南方水族人手中的活態(tài)水文字。![]() ![]() 手里的活態(tài)水文字,用于記錄水書古易,此易以坎為首,叫水書。參看下圖。 ![]() 手里的活態(tài)水文字,用于記錄水書古易,此易以坎為首,叫水書。參看下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