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的一代名家冰心,身份較為強悍,她不僅是著名詩人、作家,還是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人。她的《繁星·春水》《寄小讀者》都成為了經(jīng)典著作,各色語文教材里也不乏她的身影。冰心是二十世紀的同齡人,出生于1900年,逝世于1999年,所以她被尊敬地稱為“文壇老祖母”。 可是,如今聲名顯赫的冰心,在當時的民國文壇之中,卻被魯迅、張愛玲、林徽因等在內(nèi)的很多名家看不起,這是為什么?魯迅聽說冰心,還是通過幾件關于她的名譽糾紛案,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鬧到報紙上去爭執(zhí),簡直是小題大做。魯迅在寫給弟弟周作人的信里說:冰心,宛如一個因遭調(diào)戲而哭鬧上吊的女人。 顯然,冰心所為之奮斗的文學理想,在魯迅的家國理想面前顯得過分矮小,身為那個時代的文字工作者,理應為底層民眾吶喊發(fā)聲,而不是一味執(zhí)迷于那些無關痛癢的靡靡之音。燕京大學是冰心的母校,魯迅在此演講后表示:或許是冰心的緣故,所以燕大的人對我罵徐志摩這件事很吃驚。顯然,魯迅將他們歸為了一類人。 說到底,魯迅討厭冰心,是因為冰心的創(chuàng)作起點太低:墻外戰(zhàn)火連天,百姓深受其苦,而冰心卻躲在她的小院子里侍弄花花草草,一片安樂祥和的氛圍。就是這種感覺。而其他看不起冰心的人又是懷著怎樣的心態(tài)呢?以張愛玲為典型代表,她對于冰心的不屑,是出于作品水平太差。 張愛玲說:“冰心的婉約多流于做作?!彼J為冰心是一個思想沒有深度的小女人,而那些表現(xiàn)出來的婉約大多都是裝腔作勢?!白鲎鳌边@個詞深究起來,就是東施效顰。模仿別人寫東西,還模仿得不像,這就是做作。雖然張愛玲只是就文學審美表達出觀點,但“做作”還是有源頭可尋的。 那就是冰心最引以為傲的《繁星·春水》。由于翻譯過泰戈爾的《飛鳥集》,所以冰心的詩風深受其影響,可以說《繁星·春水》就是《飛鳥集》在中國本土的文學變體,里面幾乎全是泰戈爾的思想產(chǎn)物。郭沫若曾評價說:“(冰心)給印度精神穿上了一件華麗的衣裳?!闭f白了,換湯不換藥,二者本質(zhì)是一樣的。 當然,不止張愛玲一人曾質(zhì)疑《繁星·春水》。女作家趙清閣說:“我是從《繁星》、《春水》認識她的,我認為她是閨閣慈母型的。后來我就不大看她,因為我成長了?!边@話的深意就很有趣了,是埋怨曾經(jīng)幼稚的自己,還是埋怨冰心的詩只能騙騙幼稚的少年少女?而無論哪樣,都是幼稚。 著名作家梁實秋也對《繁星·春水》多有責意,他認為這種體裁難登大雅之堂,因為它是最易寫成、最易偷懶的詩體,不值得被仿效而流為時尚。翻開《繁星·春水》讀一讀,幾乎都是由幾句話組成的小詩,文學性、思想性自然受到限制。 林徽因與冰心的糾葛更加復雜。在福州的三坊七巷,謝家購得了林覺民的舊宅,因此冰心就入駐了林徽因曾經(jīng)居住過的地方。后來,她們在美國留學期間成為朋友,兩人的丈夫也是朋友,看起來她們理應成為好閨蜜。 可是,后來不知怎的,她們卻轉(zhuǎn)為路人了。有人分析,或許同為詩人的二人,會不可避免地被比較,較差的那一方自然惱羞成怒了。于是,冰心寫下《我們太太的客廳》對林徽因冷嘲熱諷,影射她的生活。后來林徽因得知此事,便將從山西帶來的一罐老陳醋送給了冰心。林徽因也覺得,冰心由于比不過自己而吃醋了。 綜合幾位名人的觀點,可以將冰心被看不起的原因總結(jié)為幾點:作品的價值觀、作品的水平,以及人品。但這些已經(jīng)不重要了,好的作品總要經(jīng)過時間和輿論的考量,而冰心的文字至今仍被推崇,就已經(jīng)說明問題了。 |
|
來自: 格林書屋 > 《首藏網(wǎng)絡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