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多久沒有旅行過了?列過很多的計劃也許都被突如其來的事情打擾而擱置了。 是不是好不容易放個假有的時候也只想癱在家里? 不妨看看這些紀錄片,跟著鏡頭一起打開視野和格局,坐在家中也能觸摸遠方。 
- 01 - 《臉龐,村莊》 豆瓣:9.1 片源:愛奇藝 片長:93分鐘(法語) 
這是一部攬下包括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提名和一眾影評人協(xié)會紀錄片單元獎項在內(nèi)眾多大獎的神作。 片頭片尾的動畫已經(jīng)足夠有趣,奠定著它法式幽默的風格。 

“法國新浪潮祖母”阿涅斯·瓦爾達與街頭藝術(shù)家JR此前從未相遇,但終于有一天,兩只有趣的靈魂相互吸引,一見如故,相約一路駕駛小貨車穿越法國村莊的故事,用片中的對話來說,就是: “準備好了嗎?” “當然,我愿隨時去往村莊,去往那些單純的風景,去靠近各種臉龐?!?/span> 
他們?nèi)ネV渣堆、農(nóng)場、鐘樓……沿途隨性做著藝術(shù)創(chuàng)作。他們遇見各種有意思的人,每個人都是那么熱愛自己的生活。 

沉默的生活表象下,掩埋了太多有趣的生命,他們都值得被相遇、被看見、被記錄。 
這部紀錄片的色彩和構(gòu)圖也真的很有藝術(shù)感,旁白也有自己的調(diào)調(diào),極度適合窩在家里反復食用。 
 這部紀錄片的拍攝起于一個浪漫的想法,美籍青年谷岳想要通過一次從北京一路搭車到達柏林的旅程,表達對異國女友的深愛。他與青年導演劉暢一起,歷時3個月,途徑13個國家,搭車88次,行進16000多公里,終于來到了柏林。一路艱辛卻又刺激浪漫,他們在不同的國度,向完全陌生的人搭車,每一次搭車計劃都不知道能否成功。太多的措手不及與出乎意料,伴著突如其來的成功與意外之喜,一路看下去,就好像是在陪主人公一同克服搭車的重重困難一樣,心情隨著劇情跌宕起伏,也愉快地感受著不同文化里的人共同的善意。它的結(jié)束也浪漫的不可思議,買好花急切地走向女友家的谷岳,走到一座天橋下時忽然被叫住,回頭一看竟然就是自己6個月未見的女友。這是一部2015年的紀錄片,拍攝角度很特別,充滿了張揚與熱血,也有平靜的思考與觀察。主角楊帆騎摩托車開啟環(huán)球旅行,尋找并記錄著和他一樣,1990年10月5日出生的人。他們在相同的時間來到這個世界,人生的時間線卻參差的令人咂舌。有樂觀開朗的90后媽媽,有剛失戀的浪漫女孩兒,有玩說唱的經(jīng)濟系學生,有熱愛重金屬滿身傷的孤兒,有玩轉(zhuǎn)時尚的調(diào)酒師,有妥瑞氏綜合征患者……導演用鏡頭收集著山林、海岸與夕陽,既在真實地記錄90后們的眾生相,也在寫一首關(guān)于奇遇的浪漫詩。隨著故事的推進,你會不由自主地感慨人生的奇遇與巧合,會發(fā)現(xiàn)并理解世界的參差,會對人生有更包容的心態(tài)。這是一部好像在“套娃”的影片。主人公杰夫一次偶然看到了冒險家道格和伊萬因為一次旅行而決定投身環(huán)保事業(yè)的紀錄片,深受感染并決定以身踐行,也踏上了從美國到巴塔哥尼亞的路程。為了實現(xiàn)登山夢想,他沒有固定的工作,一直靠四處打零工賺取路費。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艱險,也見識了奇幻瑰麗的景色,最終見到了了拿出全部身家只為守護大自然的兩位偶像。和一些旅行紀錄片不太一樣的是,這部紀錄片的意義不僅僅在其旅行的過程,還在于其對保護自然的啟示意義。跟隨杰夫攀援雪山的時候,也許我們都會想要更愛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也許不少人都做過騎行的夢,但真正上路的卻不多,那不妨先看看這部紀錄片。2014年6月大學畢業(yè)季,況露下定決心完成一場騎行畢業(yè)旅行,只帶著一臺卡片相機、一套帳篷炊具和5000塊錢路費就出發(fā)了。一路向西藏騎去,134天,從炎夏到寒冬,10000多公里的旅程,橫跨大半個中國。途經(jīng)鄂、陜、甘、青、新、藏、滇……看過渭河平原與黃土高原,看過青海湖和祁連山,見過絲綢之路與塔克拉瑪干沙漠,也到往珠峰大本營和藏北高原。他與上百位陌生人談天說地,用最最樸實與普通的視角記錄著自己眼中的人情風物。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紀錄片全程由況露一人導演、拍攝、剪輯與出品。18年、19年、20年也分別推出了新的劇集,可以攢起來慢慢看了。17位平均年齡81歲的老人,克服重重困難,組團完成了這趟騎摩托車環(huán)島13天、總路程1178公里的壯舉。他們來自各行各業(yè),有退伍軍人、警察、牧師、書法老師、理發(fā)師……他們的身體狀況也并不那么好,有的曾罹患癌癥,有的需要佩戴助聽器,還有的患有高血壓,但他們都想在日暮之時再出發(fā),做“不可能的事”。聽這些老人們聊天也很有意思,你能感受到那種歷經(jīng)千帆的淡然與暢快,旅程結(jié)束后老人們之間的情誼也是催淚的點。雖然很遺憾,據(jù)導演說最后有三位老人家并沒能看到成片,但他們身上那股勁兒,還是一直能感染很多人。主人公邁克爾·波蒂略曾在撒切爾內(nèi)閣中任交通部長,對于英國地理摸得是相當透徹。整部紀錄片都是波蒂略根據(jù)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鐵路旅游指南,乘坐火車在英國旅行的故事,鐵路自西向東,你能看到眾多英國著名的火車站和鐵路沿線景點,看片的時候就好像在聽一位資深導游講解。這部紀錄片也因此稱為“英國旅游百科全書”,用很多細節(jié)展現(xiàn)著英國的城鎮(zhèn)風景和社會文化。它的故事也發(fā)生在鐵路上,但相比于上面這一部就平靜很多、情緒線更足一些。日本會將喜歡列車的人叫做“鐵道宅”,女主人公道子就是這樣的人。她乘坐古老的函館線出發(fā),一路去往喜歡的車站,吃車站的便當是一件對她而言非常幸福的事情。整部就是安安靜靜的氛圍,日式風格的濾鏡也很美。適合一個人的時候,靜靜和女主一起乘坐列車,到站了,就下車吹吹傍晚的風,吃喜歡的食物。就像片中說的:“能盡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幸福了?!?/span>演員夏雨、音樂人陳粒和詩人西川,每集分別帶著三本書,去不同的地方接觸真實的日本,與不同的人交談,討論著有趣的問題,他們的話題包括吃喝、建筑、設(shè)計、二次元、職業(yè)、情緒、自由行等。娓娓道來的敘事風格真的很舒服,讓人不由自主地帶入,跟著一起思考關(guān)于人生與社會的話題,試著重新理解閱讀與旅行相生相伴的意義。這部紀錄片一度很火,不是沒有理由的,但也許很多人不知道,時隔多年的今天,它依然在更新,100集為一季,目前已經(jīng)更新到第四季第7集。它一點也不高高在上,反而很接地氣,無論從片長還是從選題、選角的角度來看,都有種vlog的感覺。兩位主要的主持人中,竹內(nèi)亮是一位生活在中國南京,說著一口流利普通話的日本人,阿部力則是小時候生活在中國東北,后來移民日本的中日混血,這樣的組合為談論“選擇住在哪里”這樣的話題提供了很好的背景。他們把鏡頭對準那些住在中國的外國人,和住在外國的中國人,和他們交流選擇安身之地的理由。你能看到不同文化的沖突引發(fā)的趣事,能捕捉到很多人為生活所迫的無奈,也能感受到更多人追逐夢想的勇氣與熱情。節(jié)目組會與觀眾保持互動,甚至從觀眾中選擇拍攝對象。這種自媒體vlog式旅游紀錄片,輕松愉快中不乏思考,確實很下飯。看完這些紀錄片,就好像已經(jīng)行萬里路,感覺生活多了很多出口,人生也隨之開闊。話題征集 評論區(qū)留下你最想看的話題,點贊前三名的話題有機會入選小印話題庫,最終入選的inker會獲得本印的獨家贈書嗷~ 作者:漣漪漣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