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漂是靈還是鈍,其實跟是否上魚關系不大,從來也沒有釣靈比釣鈍一定好,或者釣鈍一定比釣靈好的說法,不同的靈鈍之間適合不同的魚情。簡單來說,魚情好,釣靈一些上魚效率會更快一些。如果魚情不好,比如野釣、小魚多、魚口輕,釣鈍一些中魚率會更高一些。不過靈鈍之間的區(qū)別,看的是釣組在水底的狀態(tài),也看調目和釣目的差值。 調漂完成之后,是重力、浮力、支撐力的平衡,當平衡被打破時浮漂的漂相就出來了。所以說,當魚吃掉餌料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頓口,如果吃掉餌料的同時快速貼地游走,浮漂就會出現(xiàn)較大幅度的頓口,也就是黑漂或者是斜漂。當魚鉤在魚口中時,魚有抬頭或者向上游走的動作時,會跟浮漂一起分擔了鉛墜的重量,浮漂受到的拉力變小時,浮漂就會出現(xiàn)頂漂的情況。所以說,漂相的形成是釣組的平衡被破壞了,漂相的類型跟魚進食的特點有直接關系。 曾經(jīng)有一種剩余浮力的說法,認為剩余浮力的大小,影響了調漂的靈鈍。調漂完整之后,剩余浮力大那就是鈍,剩余浮力小那就是靈。這個理論好像比較正確,其實跟靈鈍的關系并不大。通常認為,剩余浮力大時,向上的遷移力小一些而已,其實對靈鈍并沒有影響。不管魚造成頓口還是頂漂,漂相的大小跟剩余浮力也是沒有關系的,拉動了一目需要克服一目的浮力而已,這跟剩余浮力的大小其實是沒有關系的。也就是說,釣2目,或者釣4目,在釣組狀態(tài)相同的情況下,產(chǎn)生漂相的難以程度是完全一樣的。 所以在以前曾經(jīng)說過,漂尾的粗細、軟硬跟浮漂自身靈敏度的關系非常緊密。粗尾浮漂一目產(chǎn)生的浮力更大,軟尾浮漂一目產(chǎn)生的浮力也更大,所以此類浮漂當魚的進食力度相同時,產(chǎn)生漂相的難度更大,而且動作幅度會小很多。而細硬尾的浮漂,更容易被拉動,而且拉動之后動作幅度會更大,此類浮漂是釣輕口魚是非常好的選擇,有放大漂相的效果。如果浮漂的吃鉛量不同,漂尾的粗細和軟硬影響就比較小了,因為浮漂達到平衡之后,明顯吃鉛更大的浮漂穩(wěn)定性更好,因為破壞平衡需要更大的力度。 調目和釣目的差值,這個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理論。調目可以比釣目大,也可以比釣目小。比如調四釣二,還有調二釣四,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調漂方法。就算多不精通調漂的釣友,也知道調四釣二比調二釣四更靈,所以調目-釣目的數(shù)值是正數(shù)還是負數(shù),是衡量靈鈍的一個標準,它的本質上其實是反映子線繃直、彎曲的狀態(tài),所以靈鈍最終看的還是狀態(tài)。如果粗尾或者軟尾、細硬尾浮漂,半水狀態(tài)下調相同的目數(shù),掛相同的餌料時,壓下的目數(shù)完全不同。壓下的目數(shù)更多時,這個浮漂靈敏度會更高一些。 所以,當餌料很重時,釣目調目的差值可以很大;當冬釣鯽魚時,使用細線小鉤、小餌,釣目和調目可以很接近;同樣,漂尾產(chǎn)生浮力的能力有較大差異時,靈鈍自然相差很大。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釣魚調漂技巧# |
|
來自: 松柏林光139 > 《3鉤線漂墜竿調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