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這篇說的
木星(古稱“歲星”) 歲星約十二年走完一個(gè)周天,每一年走過的區(qū)域稱為一“次”,或者說一個(gè)星次,由此衍生出“次序”、“依次”這些常用詞。 為了說明星辰的運(yùn)行和節(jié)氣的變換,古代天文學(xué)家將黃赤道附近的一周天按由西向東的方向分為十二個(gè)等分,叫做星次。西漢末年劉歆 整理出“十二次”:星紀(jì)[xīng jì]、玄枵[xuán xiāo]、娵訾[jū zī,應(yīng)為諏訾zōu zī]、降婁[jiàng lóu]、大梁、實(shí)沈[shí shěn]、鶉首[chún shǒu]、鶉火[chún huǒ]、鶉尾[chún wěi]、壽星、大火、析木[xī mù]。東漢 班固《漢書》因襲之。 北宋 撰《新唐書·歷志》:“故三代之興,皆揆測天行,考正星次,為一代之制?!?/p> 北宋 高承 等撰《事物紀(jì)原·天地生植部·星次》:“《帝王世紀(jì)》曰:黃帝受命,乃推分星次,以定律度。劉昭補(bǔ)《漢志》亦曰:黃帝定星次,即今《爾雅》所記十二次,與二十八舍之度,皆自黃帝創(chuàng)之也?!?/p> 十二次又稱“十二度”?!妒酚洝ぬ饭孕颉罚骸胺蜿庩査臅r(shí)、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jié)各有教令?!薄都狻芬龔堦淘唬骸鞍宋唬素晕灰?。十二度,十二次也。”十二次就是“十二星次”的簡稱。也稱為“星次”。 明朝 編修《道藏》中也有關(guān)于黃道十二宮的記載,其將傳統(tǒng)歷法中的“地支”與“十二次”對應(yīng)起來: “子名玄枵,又曰寶瓶(水瓶);亥名娵訾,又曰雙魚;戌名降婁,又曰白羊;酉名大梁,又曰金牛;申名實(shí)沈,又曰陰陽(雙子);未名鶉首,又曰巨蟹;午名鶉火,又曰獅子;巳名鶉尾,又曰雙女(室女、處女);辰名壽星,又曰天秤;卯名大火,又曰天蝎;寅名析木,又曰人馬(射手);丑名星紀(jì),又曰摩羯?!?/p> 十二星座 引文提及了黃道十二宮,并與 十二星次 建立了一種對應(yīng)關(guān)系。 一,星紀(jì) 配二十八宿之 斗、牛。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歲在星紀(jì),而淫于玄枵。”杜預(yù)注:“歲,歲星也,星紀(jì)在丑,斗牛之次,玄枵在子,虛危之次。” 《爾雅·釋天》:“星紀(jì),斗、牽牛也?!惫弊ⅲ骸盃颗!⒍氛?,日月五星之所終始,故謂之星紀(jì)?!?/p> 《晉書·天文志》:“自南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為星紀(jì),于辰在丑,吳越之分野,屬揚(yáng)州?!?/p> 據(jù)《漢書·律歷志》載,日至其初為大雪,至其中為冬至。也就是說,十二星次紀(jì)月與我們今天采用的地支紀(jì)月(以立春為寅月之始,也是新年之始)一一對應(yīng),但 是另一套對應(yīng)關(guān)系。“星紀(jì)”月從大雪至小寒,而子月從 大雪 至 小寒、丑月從 小寒 至 立春。 明末后譯西方黃道十二宮的摩羯宮為星紀(jì)宮。 二,玄枵 配二十八宿之 女、虛、危。按《爾雅》古以虛宿為標(biāo)志星。明末后譯黃道十二宮中的寶瓶宮為玄枵宮。 按《漢書·律歷志》,日至其初為小寒,至其中為大寒。 三,娵訾 配二十八宿之 室、壁。其位置大致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天文學(xué)上黃道十二宮中的雙魚宮。也作娵觜、諏訾。從立春至驚蟄,對應(yīng)寅月。 《左傳·襄公三十年》:“及其亡也,歲在娵訾之口?!?/p> 《爾雅·釋天》:“娵觜之口,營室東壁也?!?/p> 《漢書·律歷志》:諏訾,初危十六度,立春。中營室十四度,雨水。于夏(歷)為正月,商(歷)為二月,周(歷)為三月。終于奎四度,驚蟄。 古史相傳娵訾為帝嚳妃常儀的姓?!妒酚洝の宓郾炯o(jì)》:“﹝帝嚳﹞娶娵訾氏,生摯?!?/p> 張守節(jié)正義 引《帝王世紀(jì)》:“次妃娵訾氏女,曰常儀,生帝摯也?!?/p> 訾姓在《百家姓》里排列第378位,奉 娵訾常儀 為始祖。 四,降婁 配二十八宿之奎、婁。按《爾雅》古以上述二宿為標(biāo)志星。按《漢書·律歷志》,日至其初為驚蟄,至其中為春分,對應(yīng)卯月。明末后譯西方黃道十二宮中的白羊?qū)m為降婁宮。(據(jù)《辭?!罚?。別稱 奎婁。 《漢書·律歷志》:降婁,初奎五度,驚蟄。中婁四度,春分。于夏(歷)為二月,商(歷)為三月,周(歷)為四月。終于胃六度。 五,大梁 配二十八宿之 胃、昴、畢。按《爾雅》古以昴宿為標(biāo)志星。按《漢書·律歷志》,日至其初為清明,至其中為谷雨。明末后譯西方黃道十二宮中的金牛宮為大梁宮。 《漢書·律歷志》:大梁,初胃七度,清明。中昴八度,谷雨。于夏(歷)為三月,商(歷)為四月,周(歷)為五月。終于畢十一度。 六,實(shí)沈 配二十八宿之 觜、參。按《左傳》、《國語》所載,曾以參星為標(biāo)志星。分野主晉(“三家分晉”后為魏),屬益州。也作實(shí)沉。 據(jù)《漢書·律歷志》載,日至其初為立夏,至其中為小滿,對應(yīng)辰月。明末后譯黃道十二宮的雙子宮為實(shí)沈?qū)m。 《國語·晉語》:“歲在大梁,將集天行,元年始受實(shí)沉之星也。實(shí)沉之墟,晉人是居,所以興也。” 《晉書 ·天文志》:“自畢十二度至東井十五度為實(shí)沉,于辰在申,魏之分野,主益州?!?/p> 七,鶉首 配二十八宿之 井、鬼。分野主秦,屬雍州。古以井宿為標(biāo)志星,故井宿亦別名“鶉首”。 據(jù)《漢書·律歷志》載,日至其初為芒種,至其中為夏至。明末后譯黃道十二宮的巨蟹宮為鶉首宮。 《晉書·天文志》:“自東井十六度至柳八度為鶉首,于辰在未,秦之分野,屬雍州。” 八,鶉火 配二十八宿 之 柳、星、張。按《爾雅》,古以柳宿為標(biāo)志星。柳宿別稱 咮 zhòu、鶉火、鶉緯。 分野主周,屬三河。 據(jù)《漢書·律歷志》載,日至其初為小暑,至其中為大暑。明末后譯黃道十二宮的獅子宮為鶉火宮。 《左傳·襄公九年》:“是故咮為鶉火,心為大火?!保ㄗg文:所以柳宿別稱鶉火,心宿別稱大火。) 《國語·周語》:“昔武王伐殷,歲在鶉火,月在天駟。” 《史記·五帝本紀(jì)》:顓頊崩,而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妒酚浰麟[》注:皇甫謐云:“據(jù)《左氏》,歲在鶉火而崩?!?/p> 《漢書·律歷志》:鶉火,初柳九度,小暑。中張三度,大暑。于夏(歷)為六月,商(歷)為七月,周(歷)為八月。終于張十七度。 《晉書·天文志》:“自柳九度至張十六度為鶉火,于辰在午,周之分野,屬三河?!?/p> 九,鶉尾 配二十八宿之 翼﹑軫。古以為楚之分野。也作星宿名,即張宿。 《國語·晉語》:“二三子志之:歲在壽星與鶉尾,其有此土乎?” 《晉書·天文志》:“自張十七度至軫十一度為鶉尾,于辰在巳,楚之分野,屬荊州?!?/p> 十,壽星 配二十八宿之 角、亢。起于軫宿十二度,跨角、亢二宿而至氐宿四度。據(jù)《漢書·律歷志》,日至其初為白露,至其中為秋分。 明末后譯西方的黃道十二宮中的天秤宮為壽星宮。(據(jù)《辭?!罚?。 《爾雅·釋天》:“壽星,角亢也?!惫弊ⅲ骸皵?shù)起角亢,列宿之長,故曰壽?!?/p> 《國語·晉語四》:“歲在壽星及鶉尾,其有此土乎?”韋昭注:“自軫十二度至氐四度,為壽星之次?!?/p> 唐·楊炯《渾天賦》:“東宮則析木之津,壽星之野?!?/p> 十一,大火 配二十八宿之 氐、房、心。按《爾雅》,曾以房、心、尾三宿為標(biāo)志星?!按蠡稹币彩切乃薜膭e稱。大火,簡稱“火”,心宿二的古稱。 據(jù)《漢書·律歷志》載,日至其初為寒露,至其中為霜降。 明末后譯黃道十二宮的天蝎宮為大火宮。 《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七月流火”即指夏歷七月,大火西偏(流),兆示著秋季來臨,天氣將轉(zhuǎn)涼,故下面緊接的就是“九月授衣”。 《漢書·律歷志》:大火,初氐五度,寒露。中房五度,霜降。于夏(歷)為九月,商(歷)為十月,周(歷)為十一月。終于尾九度。 《爾雅·釋天》:“大火謂之大辰?!?郭璞 注:“大火,心也,在中最明,故時(shí)候主焉。” 北宋 司馬光 《八月五日夜省直》詩:“大火已西落,溫風(fēng)猶襲人?!?/p> 《西游記》第二二回:“光陰迅速,歷夏經(jīng)秋,見了些寒蟬鳴敗柳,大火向西流。” 大火作為中醫(yī)名詞,指少陰君火。即極盛之火。《素問·六元正紀(jì)大論》:“二之氣,大火正,……其病溫厲大行,遠(yuǎn)近咸若?!?/p> 十二,析木 配二十八宿之 尾、箕。古稱析木之津,按《爾雅》,其標(biāo)志星為箕、斗間的銀河。 明末后譯西方的黃道十二宮中的人馬宮為析木宮。 《漢書·律歷志》:析木,初尾十度,立冬。中箕七度,小雪。于夏(歷)為十月,商(歷)為十一月,周(歷)為十二月。終于斗十一度。 一說,司馬遷以箕、尾、房、心諸宿,對應(yīng)天干的甲乙,地支的寅月和卯月。甲的意思為“剖符甲而出”,就是種子破開甲殼而出。箕、尾對應(yīng)的星次為析木,通過甲也不難理解,析木之“析”是劈開、分開之意,木是植物的統(tǒng)稱?!墩f文解字》“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從草,下象其根。”可見析木的意思,為植物破開甲殼而冒出來之意。它的意思同于和它對應(yīng)的天干之甲、地支之寅,都是象征植物初生狀態(tài)。正月是植物破甲而出的一個(gè)月份,為孟春,所以叫析木。(通常,以娵訾對應(yīng)寅月,則析木對應(yīng)亥月。我倒是有個(gè)新解,冬季來了,快準(zhǔn)備劈柴過冬吧?。?/p> (13)十二星次與十二地支 綜上,至少有兩種對應(yīng)關(guān)系: 紀(jì)月,星紀(jì)——子月——冬月,玄枵——丑月——臘月,娵訾——寅月——正月……析木——亥月——十月。 紀(jì) 黃道十二星次,星紀(jì)——丑,玄枵——子,娵訾——亥……析木——寅(可能司馬遷是對的,古人曾經(jīng)用這個(gè)紀(jì)月,“析木”對應(yīng)寅月、正月。) (14)十二星次與十二星座 主流認(rèn)為十二星座源于古巴比倫,經(jīng)歐洲傳遍世界。十二星座也可能源于我國。西方的十二星座在西歷里日期是固定的,但說法不一,一般起止于西歷每個(gè)月的22、23號。十二星次與之不嚴(yán)格對應(yīng),領(lǐng)先約15天。 十二星座 這是根據(jù)2000年之前的十二星次與十二星座的對照。 星紀(jì) 子 魔羯座(人馬、摩羯) 玄枵 丑 寶瓶座(寶瓶、飛馬) 娵訾 寅 雙魚座(飛馬、仙女) 降婁 卯 白羊座(仙女、白羊) 大梁 辰 金牛座(白羊、金牛) 實(shí)沈 巳 雙子座(獵戶) 鶉首 午 巨蟹座(雙子、巨蟹) 鶉火 未 獅子座(長蛇) 鶉尾 申 室女座(巨爵、烏鴉) 壽星 酉 天秤座(室女) 大火 戌 天蝎座(天秤、天蝎) 析木 亥 射手座(天蝎、人馬) (15)十二星次與黃道十二宮 【古代星次其實(shí)和黃道十二宮并不能完全對上】注意黃道十二宮與十二星座的日期也不一致。 十二宮——星次——地支——陽歷(約) 摩羯宮 ——星紀(jì)—— 子 —— 12.7-1.5 國際通用星座對應(yīng)關(guān)系(人馬、摩羯) 寶瓶宮 ——玄枵—— 丑 —— 1.6-2.3 國際通用星座對應(yīng)關(guān)系(寶瓶、飛馬) 飛馬宮 ——娵訾—— 寅 —— 2.4-3.5 國際通用星座對應(yīng)關(guān)系(飛馬、仙女) 仙女宮 ——降婁—— 卯 —— 3.6-4.4 國際通用星座對應(yīng)關(guān)系(仙女、白羊) 白羊?qū)m ——大梁—— 辰 —— 4.5-5.5 國際通用星座對應(yīng)關(guān)系(白羊、金牛) 獵戶宮 ——實(shí)沈—— 巳—— 5.6-6.5 國際通用星座對應(yīng)關(guān)系(獵戶) 雙子宮 ——鶉首—— 午 —— 6.6-7.6 國際通用星座對應(yīng)關(guān)系(雙子、巨蟹) 長蛇宮——鶉火—— 未 —— 7.7-8.7 國際通用星座對應(yīng)關(guān)系(長蛇) 巨爵宮——鶉尾—— 申 —— 8.8-9.7 國際通用星座對應(yīng)關(guān)系(巨爵、烏鴉) 室女宮——壽星——酉—— 9.8-10.7 國際通用星座對應(yīng)關(guān)系(室女) 天秤宮——大火—— 戌 —— 10.8-11.8 國際通用星座對應(yīng)關(guān)系(天秤、天蝎) 天蝎宮——析木—— 亥 —— 11.9-12.6 國際通用星座對應(yīng)關(guān)系(天蝎、人馬) (16)十二星次與二十八宿 (由于歲差十二星次與星宿有一定誤差) 星紀(jì)配十二辰為丑時(shí),與二十八宿相配為斗、牛兩宿 玄枵配十二辰為子時(shí),與二十八宿相配為女、虛、危三宿 娵訾配十二辰為亥時(shí),與二十八宿相配為室、壁兩宿 降婁配十二辰為戌時(shí),與二十八宿相配為奎、婁兩宿 大梁配十二辰為酉時(shí),與二十八宿相配為胃、昴、畢三宿 實(shí)沈配十二辰為申時(shí),與二十八宿相配為觜、參兩宿 鶉首配十二辰為未時(shí),與二十八宿相配為井、鬼兩宿 鶉火配十二辰為午時(shí),與二十八宿相配為柳、星、張三宿 鶉尾配十二辰為巳時(shí),與二十八宿相配為翼、軫兩宿 壽星配十二辰為辰時(shí),與二十八宿相配為角、亢兩宿 大火配十二辰為卯時(shí),與二十八宿相配為氐、房、心三宿 析木配十二辰為寅時(shí),與二十八宿相配為尾、箕兩宿 水象星次(北方七宿) 守護(hù)神:玄武 星紀(jì)、玄枵、娵訾(斗、牛、女、虛、危、室、壁) 金(土)象星次(西方七宿) 守護(hù)神:白虎 降婁、大梁、實(shí)沈(奎,婁,胃,昴,畢,觜,參) 火象星次(南方七宿) 守護(hù)神:朱雀 鶉首、鶉火、鶉尾(井、鬼、柳、星、張、翼、軫) 木(風(fēng))象星次(東方七宿) 守護(hù)神:青龍 壽星、大火、析木 (角、亢、氐、房、心、尾、箕) 補(bǔ)充知識點(diǎn) 鶉:名詞①鵪鶉的簡稱。古稱羽毛無斑者為鵪,有斑者為鶉。后混稱為鵪鶉。②傳說的赤鳳。③星宿名,南方七宿的總稱。鶉星,指井、鬼二宿。 形容詞①喻衣服破爛的。 (17)十二星次 與二十四節(jié)氣 ![]() 大雪~小寒——星紀(jì)——子月 12月8日——12月21日斗宿、12月22日——1月5日牛宿 小寒~立春——玄枵——丑月 1月6日——1月19日女宿、1月20日——1月29日虛宿、1月30日——2月8日危宿 立春~驚蟄——娵訾——寅月 2月9日——2月18日室宿、2月19日——3月5日壁宿 驚蟄~清明——降婁——卯月 3月6日——3月20日奎宿、3月21日——4月4日婁宿 清明~立夏——大梁——辰月 4月5日——4月19日胃宿、4月20日——4月30日昴宿、5月1日——5月10日畢宿 立夏~芒種——實(shí)沈——巳月 5月11日——5月20日觜宿、5月21日——6月5日參宿 芒種~小暑——鶉首——午月 6月6日——6月21日井宿、6月22日——7月7日鬼宿 小暑~立秋——鶉火——未月 7月8日——7月22日柳宿、7月23日——8月1日星宿、8月2日——8月11日張宿 立秋~白露——鶉尾——申月 8月12日——8月22日翼宿、8月23日——8月26日軫宿 白露~寒露——壽星——酉月 8月27日——9月22日角宿、9月23日——10月7日亢宿 寒露~立冬——大火——戌月 10月8日——10月23日氐宿、10月24日——11月2日房宿、11月3日——11月12日心宿 立冬~大雪——析木——亥月 11月13日——11月22日尾宿、11月23日——12月7日箕宿 具體日期參照所對應(yīng)的二十四節(jié)氣。 ![]() ![]() 我國古代進(jìn)行天象觀測,確定太陽、月亮、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運(yùn)行軌跡和方位時(shí),是以天區(qū)黃道圈內(nèi)四周分布的恒星作為參照系的。為了量度日月行星的位置,把黃道帶 按赤道經(jīng)度 等分為十二個(gè)部分:名字是娵訾[讀音居資](亥)、降婁(戌)、大梁(酉)、實(shí)沈(申)、鶉首(未)、鶉火(午)、鶉尾(巳)、壽星(辰)、大火(卯)、析木(寅)、星紀(jì)(丑)、玄枵(子),此即所謂的十二星次。此十二部分是按天赤道的經(jīng)度等分的,跟二十八宿關(guān)系很密切,或?qū)?yīng)兩宿或?qū)?yīng)三宿。因?yàn)辄S道在天球上并沒有標(biāo)志,所以就以黃道的背景恒星組成的星座表示它的位置。 十二星次起點(diǎn)在星空間的位置因受歲差影響而不斷改變(注:春分點(diǎn)每年都有微小變動,但絕不會由黃道變?yōu)榘椎?,所以十二星次和二十四?jié)氣都屬于中國歷法中的陽歷部分)。如 星紀(jì)的起點(diǎn)為大雪節(jié)氣,中點(diǎn)為冬至中氣,其余以此類推。據(jù)《漢書·律歷志》記載,十二星次依次為星紀(jì)、玄枵、娵訾、降婁、大梁、實(shí)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 明末歐洲天文學(xué)傳入后即以十二次之名來翻譯黃道十二宮名稱,如稱“摩羯宮”為“星紀(jì)宮”等。各宮均按黃道經(jīng)度等分,其起點(diǎn)改與中氣相連,如星紀(jì)宮起點(diǎn)為冬至點(diǎn)等。十二次在星占術(shù)中也被用作分野的一種天空區(qū)劃系統(tǒng)。 十二星次又被稱為中國古代星座,命理家認(rèn)為十二星次與人的性格和命運(yùn)有關(guān)。 十二星次 與 四象、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節(jié)氣、二十八星宿 等一起組建了東方占星學(xu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