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在河南商丘,有一位天才少年,讀書時總能輕輕松松考第一。 高二那年,他提前參加高考,結果一下就考上了中央財經大學。 大學畢業(yè)后,他又端上了鐵飯碗,進入基層稅務機關工作,一干就是4年。 2003年,覺得志不在此的他,果斷辭去了體制內的工作,決定“下?!比リJ一闖。 背靠名牌大學的學歷,手握政府機關的簡歷,讓他在事業(yè)上如魚得水。 從25歲到32歲,人生最意氣風發(fā)的年紀,他先后在三星集團中國總部、安利、萬科任稅務經理、集團總稅務師。 ![]() 2011年,一直不安于現(xiàn)狀的他,又敏銳地察覺到未來一定是個屬于互聯(lián)網的時代。 于是,他想都沒想就辭去了萬科高管的職位,一頭扎進了正在創(chuàng)業(yè)階段的京東。 主要負責稅務與資金的他,為了幫京東開出第一張互聯(lián)網發(fā)票,四天四夜沒合眼。終于在2013年6月,設計出了國內第一張電子發(fā)票,被譽為“中國電子發(fā)票第一人”。 他是個工作狂,在京東工作的近十年,沒休過一天假,就連妻子都是他40歲時相親認識的,是京東扎根最久的高管之一。 他叫蔡磊,是被人熟知的京東副總裁,曾圍繞在他身邊的標簽和榮譽很多:
后來,隨著京東成功上市,股價不斷攀升,蔡磊實現(xiàn)了財務自由,身價上億。 ![]() 但奮斗半生、還沒來得及享受勝利果實的他,卻在41歲,正值壯年,人生最高光的時刻,被確診患上了漸凍癥。 漸凍癥又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癥,是一種持續(xù)進展不可逆的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與癌癥、白血病、類風濕、艾滋病并稱為人類五大絕癥。 并且,它還排在五大絕癥之首。 這種病,很殘忍。 患者會在大腦清醒的狀態(tài)下,看著自己緩慢而不可逆地,一步步失去運動能力、吞咽能力、呼吸能力,直至沒有尊嚴地死去。 ![]() 02 蔡磊很清楚地記得,在北醫(yī)三院被確診的時候,是2019年9月30日。那天,他正好約了一位很重要的企業(yè)家。 但當噩耗傳來時,他并沒有爽約,從醫(yī)院出來后他就直接開車去了約會地。 最后談完事,他不好意思地給對方說,可能后續(xù)工作自己不一定能跟上,因為快死掉了,但不需要擔心,自己還有一點時間。 從小在部隊家庭長大的他,受到的教育就是,隨時都要奮斗,特別是在執(zhí)行一個任務的過程中,不惜以生命為代價。 所以,當他10月份去住院的時候,他也只愿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工作上。 因為醫(yī)院和公司很近,只隔著一棟樓,所以白天很多時候,你都會看到,蔡磊會叫一幫人來病房里開會。 “漸凍癥”這三個字,除了讓他變換了一下工作地點外,根本沒影響他的工作狀態(tài)。 他說,自己是一個習慣了拼搏的人,即便如今病了,也會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也只是想證明自己: 我,蔡磊,還能干大事! ![]() 直到一件事,徹底地改變了他。 有天,蔡磊像往常一樣,在病房里工作到很晚。 臨床的病友突然問他:“蔡總,你怕打呼嚕嗎?” 還在工作的蔡磊,隨口說了一句:“我肯定怕打呼嚕啊!” 然后,病友沒有說話。 直到兩個多小時過去了,蔡磊才意識到病房已經熄燈,臨床的病友還沒入睡。 他原以為是自己的電腦燈光影響到了對方,正準備道歉,病友卻說,自己睡覺呼嚕,要等蔡磊睡著了自己才睡。 這句話就像電流一樣,一下就擊中了蔡磊,讓他把注意力拉回了現(xiàn)實,他不好意思地快速合上了電腦。 可那晚躺在床上的蔡磊,翻來覆去怎么都睡不著。 他說,自己在生意場上見過了太多阿諛奉承、爾虞我詐,好久沒有感受到這樣簡單的善良了。 ![]() 03 也是從那以后,蔡磊不再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放在工作上,他開始關心起了身邊的病友。 他發(fā)現(xiàn)這里面的很多人,都曾是家里的頂梁柱,和他不一樣,很多人自從患上這個病后,生活就沒有保障。 別說看病了,就連最基本的開銷用度、孩子的學費都成了壓在身上的巨石,讓人喘不過氣來。 他們中的很多人,勤勤懇懇一輩子,沒做過任何壞事,即便身患重病,也依然良善。 他們努力生活,害怕死亡,等待奇跡。 但現(xiàn)實卻殘忍得可怕:
更殘忍的是,和蔡磊關系較好的一個病友,因為不愿成為家人的負擔,所以拒絕胃造瘺和氣切,結果慢慢失去了吞咽和呼吸功能,在生與死的邊緣徘徊。 也許是見慣了生意場上爭權奪利的廝殺,蔡磊突然被病友們這種樸實的善良所打動。 他非常內疚,病不斷問自己:
想到這些,蔡磊忍不住哭了,看到病友們每天都在遭受病痛的折磨,他想用自己的力量,為他們做一點事。他更不希望這些曾如此熱愛生活的人,就這樣被現(xiàn)實所打敗。 終于,在看清現(xiàn)實和生活的真相后,他做了一個從業(yè)生涯以來最“傻”的決定: 為漸凍癥患者,研發(fā)新藥。 但,這可是漸凍癥??! 就連國外的研發(fā)機構,投入了巨額資金,多年來都沒啃下的硬骨頭,你蔡磊一個人到底憑什么? 但蔡磊卻覺得自己是“天選之人”: 首先,自己有豐富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經驗,能從0到1去做一項事業(yè)。 其次,他是漸凍癥患者,會孤注一擲、拼命去做。只有得了這個病的人,才會有這種動力。 最后,他是互聯(lián)網老兵,具備整合各方面資源的能力。 比如聯(lián)系最頂級的科學家、醫(yī)生、藥企、病人、以及能用融資來解決資金問題,還有創(chuàng)新商業(yè)模式等等。 ![]() 04 可踏出去的第一步,現(xiàn)實就狠狠給他上了一課。 按照一款新藥的研發(fā)周期和資金來說,平均需要10年和10個億。 最開始,蔡磊覺得融資10個億對自己來說,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畢竟在名企這么多年,積累下的人脈和口碑相當可以。 但這不是做其他投資,這是一個時間周期長、資金投入巨大,在短時間內看不到任何成果的事。 所以,他把能找的企業(yè)家和投資機構都找了一圈,拖著病體路演了不下兩百次,但除了得到別人的同情和安慰,幾乎全軍覆沒。 但蔡磊在乎嗎? 他不在乎。 他說,不管是千分之一還是十萬分之一、億萬分之一,沒有1也要創(chuàng)造1。在倒下之前,要把藥搞出來。 ![]() 好在,蔡磊還有點家底。 雖然沒有拉到融資,但他賣掉了股票,把自己的房子掛在網上售賣。 很快,就馬不停蹄地組建起了一個30多人的團隊,每天以1000篇論文的閱讀量往前推進,在任何有可能的地方尋找一點對這個病有用的蛛絲馬跡。 ![]() 終于,讓他看到了一點希望。 他們發(fā)現(xiàn)癱瘓病人的神經再生技術,對解決漸凍癥可能有幫助,于是所有人拼盡全力,開發(fā)這條漸凍癥治療藥物管線。 但更多的問題,也接踵而至:
更重要的,還是研發(fā)經費。 團隊30多個人,每年的工資開支就超千萬,一個基因藥物的實驗就需花費約 5000萬元…… 蔡磊即便再壕,也有彈盡糧絕的那一天。 ![]() 05 可年紀輕輕就能坐上名企高管位置的蔡磊,怎么會是一個輕易認輸?shù)娜四兀?/strong> 沒樣本就去建個樣本庫。 互聯(lián)網出身的他,很快就搭建起了世界最大的民間漸凍癥患者數(shù)據平臺——漸愈互助之家。 ![]() 這里不僅是一個信息共享平臺,患者可以在這里求醫(yī)問藥、交流分享。還讓科研搭上了快車,避免一次次地重復試錯,使整個藥物的研發(fā)過程,從15年縮短至5年,大大提速。 除了藥物研究之外,為了推進漸凍癥的科學研究,他還鼓勵漸凍癥患者,捐獻自己的遺體。并在年初,開始推進人腦和脊髓組織的計劃。 他也成了這個計劃里,第一個帶頭捐獻遺體和組織樣本的人。 很快,上千名漸凍癥患者和家屬積極響應。其中,還有一位我們非常熟悉的人——武漢金銀潭醫(yī)院原院長張定宇。 ![]() 他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為這個病戰(zhàn)斗到每分每秒。 特別是蔡磊,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連自己的病程都加速了。 2021年2、3月份的時候,蔡磊的右手還能動。到2022年6月份時,就只有1個手指能抬起來了,再過半年,他就會坐上輪椅。 ![]() 連一向支持他的妻子,都忍不住罵他:
連他3歲的兒子,如今最大的愿望都是:能把爸爸的病治好。 蔡磊連忙教育他,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并找來攝影師,讓他把這段話錄下來,只為了“要挾”兒子,在長大后能繼續(xù)研發(fā)漸凍癥新藥。 為了解決隨時會斷的資金問題,他同時發(fā)起了4個關于漸凍癥的公益基金。以后,即使他離開了,也會持續(xù)為攻克漸凍癥的研究提供資金保障。 ![]() 06 此次之外,生活已經不能自理、說話有點口齒不清的他,還在9月21日的時候,首次開了直播,并給直播間取了一個很形象的名字,叫“破冰驛站”。 ![]() 在這場2個小時的直播里,共有7259位觀眾進入直播間,一共賣出79669.66元的商品,有14.4%的用戶都下了單。 從櫥窗里看,賣的多是日用品,價格從9.9-139元不等。 蔡磊還在直播時解釋說,因為自己之前沒有銷量,所以還拿不到最優(yōu)惠的價格,但品質卻是是蔡磊團隊嚴格把關的。 雖然這樣的數(shù)據,在隨便一場直播就能賺幾百萬上千萬,甚至上億的主播面前,不算什么。 但對于蔡磊來說,這是他失去打字能力以外,為了能想到的賺錢方式了。 目前,他雙腿與脖子附近的肌肉也開始萎縮。可能很快,他就會失去行走能力和說話能力。 當有人想給他打賞時,他卻說,請大家不要打賞,也不要購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很快,他的直播間火了,越來越多的人在鏡頭前為這個男人加油、股勁。 在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遺體志愿捐獻站、國家發(fā)育和功能人腦組織資源庫的簡介中有這樣一句話: 最初的誕生,和最后的死亡一樣,都是人生的必然;最初的晨曦,和最后的晚霞一樣,都會光照人間。 ![]() 在文章的結尾,我的腦子里一直重復著蔡磊那句話:
而正因為有了像他這樣的一群人,越來越多的“不治之癥”才變成了“藥到病除”,造福子孫功在千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