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死后會有黑白無常和陰兵把亡魂帶到鬼門關(guān),而過了鬼門關(guān),就從亡魂變成了鬼魂。所以“鬼門關(guān)前走了一遭”,常常是感嘆命懸一線,又僥幸活了下來。 過了鬼門關(guān),就踏上了黃泉路。這里會盛開著一種花,此花十分奇特,有花不見葉,葉生不見花,這就是彼岸花。相傳彼岸花,花開一千年,花落一千年,花葉生生相錯,世世永不相見。 黃泉路走到頭,就能看見一條河,名叫“忘川河”,也叫“三途河”。許多陽壽未盡的孤魂野鬼,不能投胎,也不能到陰間,所以也只能在黃泉路上游蕩。一直等到陽壽到了,再聽候閻王發(fā)落。 忘川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不過想通過奈何橋,必須到旁邊的孟婆亭,喝上孟婆親自熬的孟婆湯,忘卻今生今世。如果不喝孟婆湯,就不能過奈何橋,也就無法投胎,進(jìn)入輪回。 孟婆聽到這名字,大家腦海中大概都會把她想象成一個老奶奶吧,現(xiàn)在很多影視劇里也是把她描繪成一個老婦人。 可我今天告訴大家孟婆的原型不僅不是老太婆,還是個美女,刺激吧。 《山海經(jīng)》看似佶屈聱牙,但有很多常識,是妥妥的考古界的九陰真經(jīng),能不能讀懂,就看能不能找到破解的總決密碼?!渡胶=?jīng)》凝煉生動,描寫形象,四海八荒,奇珍異寶,妖孽亡魂,上古神話、妖魔鬼怪、異獸神祗、民間傳說等傳統(tǒng)故事。書中記載:帝之二女,游於江中,出入必以風(fēng)雨自隨,以帝女故曰孟婆。 原來孟婆是堯帝的女兒,死后化成了江中風(fēng)神。傳說堯帝的大女兒娥皇和二女兒女英都是非常漂亮聰明的,所以孟婆不僅是個美女,還都是公主。 事實(shí)上,二女死于蒼梧之野,在舜山望夫經(jīng)年累月,化為望夫石,山名王舜山,就是今日西安附近之王順山。 但是后來經(jīng)過眾多文人的演繹,本來是風(fēng)神的孟婆,逐漸成為了賣湯的老婆婆,雞皮老態(tài),弱不禁風(fēng)。 至今,在藍(lán)田厚鎮(zhèn)黃土高坡上,尚有風(fēng)后祠遺跡,也有人說風(fēng)后乃是華胥氏一個女英雄,祭祀這位幫助黃帝打敗蚩尤的風(fēng)華絕代女英雄。她所熬制那孟婆湯可以讓人忘記所有往事。 據(jù)說孟婆湯制作非常的復(fù)雜,需要八種眼淚,分別是:一滴生淚、二錢老淚、三分苦淚、四杯悔淚、五寸相思淚、六盅病中淚、七尺別離淚,以及孟婆的傷心淚。 還有一種說法,孟婆的原料極為簡單:一碗忘川河的河水,加上兩顆忘憂草和三朵玫瑰花,就可以制作而成了。 再比如《山海經(jīng)》傳說中的幽都之地,看似恐怖如斯,但事實(shí)卻是一處流放惡人的寧古塔,并非幽冥地獄。 《山海經(jīng)》卷三《北次三經(jīng)》載:“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大蛇,赤獸白身,其音如牛,見則其邑大旱?!?/p> “北海之內(nèi),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豹、玄虎、玄狐。有大玄之山,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國,有赤脛之民?!保ü弊ⅲ貉郧鹕先宋锉M黑也,膝以下盡赤色。) 《楚辭·招魂》云:“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p> 王逸注:“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稱幽都?!?/p> 宋·文瑩《玉壺清話》卷六:“上清道録姜道元為公叩幽都,乞神語?!?/p> 《書·堯典》云:“申命和叔 宅朔方,曰幽都?!?/p> 孔傳:“北稱幽,則南稱明,從可知也。都,謂所聚也?!辈坛良瘋鳎骸八贩?,北荒之地……日行至是,則淪於地中,萬象幽暗,故曰幽都。 《莊子.在宥》云:“堯于是放獾(huān)兜于崇山,投三苗于三峗(wéi),流共工于幽都,此不勝天下也。” 所以,幽都并非死人幽冥詭匠,而是折磨惡人、對付敵人的寧古塔,根據(jù)此地描述,乃是共工臺,世人不敢北望。 根據(jù)后世考證,此大幽之山,就是昆侖墟對面的鹿臺神廟所在地高陵,亦稱為高陸,也是后世商人發(fā)源之地。 甚至活潑可愛,許多很時尚的名字,比如愛愛,零丁,狒狒,囂,還有,都出現(xiàn)在《山海經(jīng)》文中。 從上可以看出山海經(jīng)的內(nèi)容光怪陸離、包羅萬象,到底寫的啥?表面看是山,水,湖,海做記錄,實(shí)際上是一部中華先祖留下的神秘的創(chuàng)世紀(jì)、神秘的地圖志、神秘的王朝,無名的史官更迭的黃帝史書,有許多被秦始皇焚燒的秘密藏在里面,被東漢魏晉儒學(xué)篡改的原始證據(jù)留在里面,但是,他們一律被蒙上神秘的面紗,才能躲過統(tǒng)治階級驕奢淫逸的屠刀。 在《山海經(jīng)》的解密研究中,上古王國或者華夏或者某個王朝或者“中國”的境域范圍是個重要入口,如果這個入口產(chǎn)生誤解噱頭,后續(xù)將會是災(zāi)難性的玩笑或者彌天大謊、彌天大禍,也不是某個人故意而為,乃是因?yàn)椤渡胶=?jīng)》實(shí)在是太過玄虛,就像武俠世界中的九陰真經(jīng),黃蓉欺騙歐陽鋒所謂練功秘籍一樣,總決錯了,后面都離題萬里。 當(dāng)然,也會有人強(qiáng)詞奪理能夠得出自己的結(jié)論,或者貌似瞎貓碰著死耗子,就像歐陽鋒拿到錯誤的九陰真經(jīng)總決,竟然練出蛤蟆神功一樣,也是得益于歐陽鋒天縱聰明,或者為了劇情發(fā)展,而胡編亂造而已。 上古我們一般認(rèn)為是三代以前,更具體可概括到“堯舜五帝”時代,有些更遠(yuǎn)到了伏羲女媧華胥國時代,近代以前的主流看法,中國所謂區(qū)域就是大家熟悉的九州,即戰(zhàn)國秦漢的中國境域,再加上部分西域,漢武帝張騫出使西域后,漢武帝以西域定名昆侖山,秦置象郡、桂林皆是這種認(rèn)識的體現(xiàn)。隋收復(fù)星宿海都是如此。 今天看來,這種認(rèn)識無疑是非常錯誤的,按照唯物史觀,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是一個有小到大的過程,中國境域的變遷也不例外,上古的所謂中國或者華夏國無疑是非常小的。尤其是堯舜時代,往往是從部落開始緩慢繁衍,最開始都以村子為單位,少有城邦都邑,過一條中等規(guī)模的河流都十分困難,活動范圍就是山前山后,娘家婆家,部落窄逼,雞犬之聲相聞。 如果以現(xiàn)在動輒幾千公里遙遠(yuǎn)距離來看待古人的遷徙,需要許多年才能完成拖家?guī)Э凇?/p> 所以,地名混亂,今人無論住在哪個省,一看古書上有一個地名與自己家鄉(xiāng)一樣,馬上就會歡呼跳躍,以為自己是此地原址,殊不知幾千年地名存在巨大偏差。造成這種偏差我認(rèn)為主要是由于以下兩個原因:一是著名地標(biāo),尤其是山水海等的誤讀;二是里程的誤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