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到這里講課感到非常榮幸,如果講的不好,或者是講錯了,請大家指正。今天我講的題目就是“葛根芩連湯臨床應用體會”。 今天我講的是方劑,是經方,是經方的臨床運用,那么在沒有正式講課以前,我首先要聲明一下的是,方劑的使用應該是在中醫(yī)理論的指導下,通過望、聞、問、切四診,求得疾病的病因、病機、病位,從而選擇一個合適的方劑,對疾病進行治療,這樣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因此,如果方劑的運用脫離了中醫(yī)的理論,脫離了辨證論治,那么我們就將會陷入到唯方唯藥,這是非常危險的。 比如說我今天講了葛根芩連湯可以治療很多病,可以治鼻炎,可以治鼻子出血,那么你不能夠凡是鼻炎就用葛根芩連湯,凡是鼻子出血就用葛根芩連湯,這就錯了,而一定要通過望聞問切,得出疾病的病因病機以后,如果屬于葛根芩連湯證的才能夠使用葛根芩連湯,否則你就是把它做為一個驗方來使用,就完全錯誤,所以方劑的運用一定要辨證論治。 葛根芩連湯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方劑,大家可能臨床上也用的很多,不過我想大家可能主要是用于腹瀉、痢疾這些病,如果用葛根芩連湯來治療其他的疾病,有些人可能就不太熟悉。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葛根芩連湯除了用來治療泄瀉和痢疾以外,還可以廣泛用于內科其他疾病里。 葛根芩連湯見于《傷寒論》第34條:“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這個條文大家都非常熟悉,就是講,太陽病本來應該使用桂枝湯,應該是用解表的方法,但是醫(yī)生錯誤的使用了下法,因而造成利遂不止,就是大便拉稀,而且拉的比較厲害,如果還有脈促的,那就是表未解,就要用葛根黃芩黃連湯治療。促就是指脈搏跳的很快,并且有停止、間歇的情況。 葛根黃芩黃連湯是四味藥組成,葛根、黃芩、黃連、炙甘草,方劑非常簡單,我們說《傷寒論》、《金匱要略》的方劑,一個是藥味少,另一個是療效非常高,用對了的話,療效非常高,這個葛根芩連湯,就是屬于藥味少、療效高的方劑之一。 一、葛根芩連湯證的診斷及鑒別 因為我們今天不是講《傷寒論》,而且《傷寒論》大家也都學過了,所以我這里就把這個條文稍微簡單的解釋一下。太陽病桂枝證,醫(yī)生錯誤的使用了下法,那么出現(xiàn)了利遂不止,就是大便拉稀,這個變證會出現(xiàn)在什么情況下呢?在臨床上,像這個桂枝湯證,大家應該還是比較容易認識的,怕風、出汗、脈浮,真正的中醫(yī)使用下法的還是比較少的,如果桂枝湯證使用下法,那這個醫(yī)生水平就太低了。但是,現(xiàn)在臨床上很多中醫(yī)喜歡開西藥,一感冒就喜歡用點抗生素。北京有一位蒲輔周老中醫(yī),他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真正的中醫(yī),他曾經說過,使用苦寒藥太過,就等于使用了下法?,F(xiàn)在好多人喜歡用板藍根這類的藥去治療感冒,這些苦寒藥用的太過了的話,就等于是使用了下法,如果身體好的,可能還沒什么問題,如果身體不好的,輕的可以出現(xiàn)食欲不振,重的可以出現(xiàn)下利,這是使用中藥。那么使用西藥呢,現(xiàn)在藥品流通領域里有好多不正常的現(xiàn)象,在坐的恐怕也挺清楚,這些抗菌素都有回扣,所以有些人為了荷包里面鼓鼓的,也不管該不該用,感冒病人一來就吊針、就打抗菌素,抗菌素都是苦寒藥啊,不信你們自己拿嘴巴去試試,哪種抗菌素都是又苦又涼的藥,所以既使不用大黃、芒硝或板藍根一類的藥去治療,使用抗菌素也可能會產生誤下,也會出現(xiàn)利遂不止。 去年,我到一個省級醫(yī)院會診了一個病人,九十歲的一個老同志,正省級的醫(yī)療待遇,他是春節(jié)受了寒以后發(fā)燒,然后又咳嗽,于是就住到醫(yī)院,住在干部病房。進去以后驗血,白血球總數(shù)稍微高一些,醫(yī)院里面就給他打了三天菌必治,打了菌必治以后,馬上就出現(xiàn)了大便拉稀,一天拉四五次,還出現(xiàn)了口瘡,口腔潰瘍。因為他是高干,正省級了,所以醫(yī)院很重視。那么西醫(yī)檢查又發(fā)現(xiàn)有霉菌感染,不好再使用抗菌素了,于是就叫我去會診,看能不能用中藥治療。這個是肺部的炎癥,打了三天菌必治以后,有所好轉,但是并沒有完全清除,還有發(fā)燒,我去看時是38.5℃左右,大便拉稀,一天四五次,口腔潰瘍,不能吃東西,只能喝點稀飯,西醫(yī)每天給他用輸液維持能量。我就跟他們提出來抗菌素不要用了,他們就問我用中藥有沒有把握解決,我說哪里敢談把握這個事,治病不談把握,只是盡力而為,他們對我還是有點相信,于是停掉了抗菌素,抗霉菌的藥也沒有用。這個病雖然不是太陽病桂枝證,但也是醫(yī)反下之,是用苦寒藥太過,畢竟他也九十歲了,陽氣是不足的,所以用了菌必治以后,就出現(xiàn)下利,口腔潰瘍,我就給他用了葛根黃芩黃連湯,四味藥,另外他有痰,就稍微加了點枳殼、桔梗、半夏、陳皮、茯苓,一共九味藥,吃了十多天,肺部炎癥就控制了。 舉這個例子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說這個葛根芩連湯證,不一定只是桂枝湯證錯誤的使用了下法才可以發(fā)生,用了大劑量的抗菌素同樣也等于使用了下法,這是大家一定要搞清楚的,抗菌素也是一種苦寒藥,按照蒲輔周講的,這就是一種下法,也是誤下,也可以造成利遂不止。這個利遂不止,就《傷寒論》來講,可以有以下幾種情況:一個是表證已經解了,但是中焦的陽氣也已經虛了,這個應該使用理中湯。第二種情況,如果是太陽證表虛證,錯誤的使用了下法,表證還沒有完全緩解,但是中焦的陽氣又虛,那就應該使用桂枝人參湯,就是理中湯加上桂枝。第三種情況,就是太陽陽明合病,病由太陽轉入陽明,便會產生大便下利,這就是葛根湯癥。所以不一定都是太陽病錯誤的使用下法才會出現(xiàn),也不一定出現(xiàn)下利都是用葛根芩連湯,這個還是要辨證使用。這是有關條文的第一個問題。 關于條文的第二個問題,條文中說“脈促者,表未解也”,這是什么意思呢,促就是脈搏跳的很快,同時有間歇脈,西醫(yī)講是有早搏,脈律不整齊。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為什么脈促是表未解?第一種情況是正氣未傷,雖然錯誤的使用了下法,但是正氣沒有完全損傷,還能夠向外抗邪;第二種情況,脈促就說明了里面的邪熱很亢盛。那么“脈促者,表未解也”就是說明表邪沒有完全解除,陽氣還是比較旺。 關于條文的第三個問題,我談一下“喘而汗出”,有氣喘和汗出,說明什么問題呢?說明邪熱內迫于陽明,由于大腸跟肺是相表里的,陽明的邪熱上迫于肺,所以就產生喘而汗出。這里面又有需要注意鑒別的,在《傷寒論》里面,提到“喘而汗出”的有兩個條文,一個就是34條,我們講的葛根黃芩黃連湯證,這個是因為肺與大腸相表里,大腸邪熱上迫于肺,肺氣不宣而造成,它病變的中心在大腸。另外還有63條,麻杏石甘湯證,是由于邪熱壅肺、肺氣失宣造成的喘而汗出,這個病變中心本身就在肺。所以葛根芩連湯病變中心在腸,麻杏石甘湯病變中心在肺,都可以出現(xiàn)喘而汗出的情況。既然兩條方都可以治療氣喘,就是現(xiàn)在講的氣管炎、肺炎一類的病,那臨床上怎么樣鑒別使用呢?我個人認為,因為葛根芩連湯的重心是在大腸,所以它除了喘而汗出以外,還有下利的癥狀,就是拉肚子,一天三四次、四五次,大便顏色鮮黃,解大便的時候肛門有灼熱的感覺,另外前額痛連后項,脈浮,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使用葛根芩連湯。麻杏石甘湯病變重心在肺,病人喘而汗出,但大便不稀,沒有前額痛連后項,有口渴,舌苔偏黃,這個時候就使用麻杏石甘湯。 我記得前年在這里講課的時候,這里的吳老師,他的小孩生病住院,發(fā)燒咳嗽,在醫(yī)院用了抗菌素,當時病情還是有所好轉,但出現(xiàn)了出汗的癥狀,用了幾天抗生素,咳嗽是好些,但是很多汗。他問我應該怎么辦,我就給他提了一個治療思路,提了兩個方子:如果是出汗伴有大便拉稀,大便顏色比較黃,肛門灼熱,小孩子不曉得什么肛門灼熱,那就看肛門比較紅的,脈浮的,當然小孩子也不曉得什么前額痛連后項,不到一歲的小孩子不會講,那么只要是出現(xiàn)熱象,就建議使用葛根芩連湯加味。如果病人現(xiàn)寒象,大便也拉稀,但顏色不是很黃,肛門也不是好紅,大便也不是特別臭,就建議使用參蘇飲。講了以后我就回南昌去了,兩天后他給我打了個電話,說按我的提示用了參蘇飲的原方,吃了藥以后癥狀明顯好轉。 所以在用了藥,用了抗菌素以后出汗,或者大便拉稀,有兩種情況,一個是葛根芩連湯證,是熱證,一個是參蘇飲證,偏于寒證,葛根芩連湯完全是實證,參蘇飲是虛實夾雜癥,葛根芩連湯用六經分類是屬于陽明經,而參蘇飲是太陰經,病變部位不同,主癥不同,所以治療方法也不同。臨床上這種病人很常見,很多病人用抗菌素以后出現(xiàn)大便拉稀,出汗,這個時候不能夠用玉屏風散,玉屏風散雖然可以止汗,但不能止咳,不能夠化痰,所以效果肯定不好。我從事中醫(yī)工作有四十多年,病也看了不少,我覺得只要辨證論治正確,療效是相當好的,有時劑量雖然很輕,但真正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所以大家一定要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進行詳細的望聞問切,然后再進行辨證,再選方用藥。 例如去年我看了一個病人,十三歲不到,西醫(yī)診斷是化膿性心包炎,住在南昌某醫(yī)院,一直高燒在40.5℃到40.7℃之間,住了五十天,什么高檔抗菌素都用了,就是不退燒,還做了兩次手術,一次切開引流,在胸部打了三個孔,引出了一些膿,但體溫還是不降,第二次手術因為化膿引起心包粘連,又做了心包剝離手術。兩次手術,住院五十多天,長期使用抗菌素,包括泰能,一天的劑量就是一千五百塊錢,這是很貴的了。這個病人是江西農村的,你們大家在廣東可能不曉得,廣東是有錢的地方,可是我們江西好窮啊,經濟不發(fā)達,我工作了四十多年,現(xiàn)在工資也才兩千多塊。后來這個病人提出請我去會診,那個心外科的醫(yī)生就講,我們西藥都治不好,各種抗菌素都用了,中醫(yī)肯定治不好的,我聽了以后特別不是滋味呀。那病人家屬就想請我偷偷到醫(yī)院去看一下,我說偷偷去看一下?偷偷摸摸就不能夠看,我們畢竟不是小偷,雖然我名氣不算很大,但還是有些人認得我們,不請就去給人家看病,這個方法不可取,我給你介紹個方法,我一個同學就在那個醫(yī)院中醫(yī)科當主任,業(yè)務不在我之下,你請他去會診,本院會診方便一些。結果心外科那些醫(yī)生也不同意,還是那句話,西醫(yī)都治不好,中醫(yī)怎么能治的好?后來病人用了六萬塊錢,五十多天,兩次手術,長期使用抗菌素,加起來用了六萬塊錢,六萬塊錢對我們江西的農村是天文數(shù)字了。病人沒有錢了,自動出院了,家屬包了一部好破爛的汽車,把病人就裝到我這里來了,他就說:伍主任哪,請你給我治治吧,死馬當活馬醫(yī),治的好,我感謝你,治不好也就算了。我一看病人身上還插著三根引流管子,還有個氧氣袋,還有輸液沒打完,我仔細看了半個小時,最后想了一個沒辦法的辦法。心包積液我也沒看過,但我就是不服氣,你西醫(yī)治不好,中醫(yī)就也治不好嗎?他是化膿性心包炎,我最后卻用了《金匱要略》治療肺癰的方子千金葦莖湯,加了點魚腥草、滑石,當時體溫40.7℃,開了三包藥,他就回鄉(xiāng)下去了。吃了三包藥以后,這個小孩子的祖父、母親都來了,說藥有些作用,體溫落下來了,現(xiàn)在是38℃多,我說有好轉就效不更方,還是原方再吃三包,三包以后,從38℃多退到37℃以下了。這個病人在心外科住了五十多天,花了六萬塊錢,都沒有退燒,在我這里一百塊錢都沒花到就退了燒。胸部不是有三個洞嗎,用補氣補血的方法治療了一段時間,三個洞也閉合了,總共沒有花到五百塊錢。 我給他治好這個病,還不到他一天的醫(yī)藥費,病人想要感謝我,我說你拿什么感謝我?我需要的東西你沒有,我缺房子住,你送套房子給我吧,你送不起,你送幾袋蘋果?我不要,蘋果我有的是,我說你要真正感謝我,你就到那個醫(yī)院的心外科講你的病是伍炳彩給你治好的,這就行了。所以我們搞中醫(yī)的要爭氣啊,我覺得我們現(xiàn)在好多中醫(yī)同志不夠爭氣,為了幾個錢,開高檔抗生素,拿回扣,又是中藥,又是西藥,又是成藥,就算治好了病,也不一定是中藥治好的。我每一個病人就是一張中藥飲片處方,有效,我們明白中藥的功勞,沒效,我們明白過錯,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的業(yè)務水平。前不久有人在網上發(fā)表文章,要取消中醫(yī),這不是空穴來風啊,我們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作為一個中醫(yī)師,尤其像我們這些人作為一個高級中醫(yī)師、主任中醫(yī)師,還是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有些還是院士,更要捫心自問,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沒有達到這個職稱的水平。我捫心自問,雖然我得到了這個主任中醫(yī)師的頭銜,但是還有很多問題我都解決不了,所以我經常向書本請教,向同行求教,我們自己不努力,人家就瞧不起呀。但中醫(yī)現(xiàn)在的水平到底怎么樣,我們自己捫心自問一下,我是覺得慚愧呀,好多問題解決不了,可是好多人還沾沾自喜,解決不了問題還吹牛皮,寫文章就亂寫、亂抄,麻杏石甘湯治肺炎一例也是一篇文章,這算什么文章?五十年代就這樣寫,你現(xiàn)在還是這樣寫,有什么新意?所以只要進了中醫(yī)這個門,你就要好好干,否則你就干脆不要學中醫(yī),現(xiàn)在賺錢的門路很多,做生意最賺錢,你可以去學做生意,何必要到這里搞中醫(yī)呢?現(xiàn)在全國中醫(yī)號稱三十多萬,但是據(jù)說只用中藥飲片治病的中醫(yī)不足三萬人,這是一個可怕的數(shù)字,怪不得人家說要取消中醫(yī),我們要反省反省自己。人家問伍老師你為什么不開些回扣藥???我始終是這樣要求自己:我伍某人智力不行,體力不行,人力也不夠,不能夠在中醫(yī)方面有所作為,但是我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一定要不損中醫(yī)這個名詞,寧愿自己少賺點錢,也不賺這種不應該賺的錢。所以中醫(yī)目前的現(xiàn)狀令人擔憂,這個話是離題太遠了。剛才我們講到喘而汗出,葛根芩連湯跟麻杏石甘湯的區(qū)別大家聽清楚了吧?這是第三個問題。 關于條文的第四個問題,葛根芩連湯證中有下利,而有下利的方證在《傷寒論》太陽病篇里面還有葛根湯,見于第32條,這兩個方都可以治療由于誤治而引起的下利,這是它們相同的地方。但是葛根湯是寒利,而葛根芩連湯屬于熱利,所以葛根湯證大便的特點是水糞皆下,既有水,又有大便,而且沒有肛門灼熱,口里面也不作渴,舌質是淡紅,舌苔是薄白。而葛根芩連湯證大便的顏色是黃色,鮮黃,肛門發(fā)燒,舌苔可能有些黃,可能有些作渴,還有喘而汗出。所以這兩個方都是治療下利,但是臨床表現(xiàn)不同,因此要注意區(qū)別。另外還要和藿香正氣散鑒別,藿香正氣散的主癥也是大便水糞皆下,但是有濕,舌苔白厚,比較容易鑒別。我們搞中醫(yī),一定要有鑒別的頭腦,有比較才有鑒別。那么關于葛根芩連湯,我們就簡單的講這四個小問題。 二、葛根芩連湯證病機辨析 我們先從八綱來認識一下葛根芩連湯證,八綱是陰陽、表里、寒熱、虛實。那么從陰陽來講,葛根芩連湯證是屬于陽證,而不是屬于陰證,主要是屬于足陽明胃經。從表里來講,葛根芩連湯是一個表證,是陽明經脈的表證。從寒熱來講,葛根芩連湯證是一個熱證,而不是寒證。從虛實來講,葛根芩連湯是一個實證,而不是虛證。這是從八綱對葛根芩連湯證的簡單分析。那么從氣分跟血分來講,葛根芩連湯是一個氣分病變,而不是血分病變,這個也要搞清楚。 葛根芩連湯的主癥,我覺得應該分為兩大類型。一部分是陽明腸熱證,其主要癥狀包括發(fā)熱有汗,下利,大便的顏色深黃,不是很暢快,病人大多有肛門灼熱感,還合并有心煩口渴,咳嗽氣喘。這一部分,也就是《傷寒論》34條所講的,涉及的是陽明腸熱下利的臨床表現(xiàn)。另外一部分就是陽明經脈風燥的表現(xiàn),這不是我個人的發(fā)明,而是我的老師生長期鉆研傷寒論的結晶。 這里我順便提一下我的先生姚荷生老師,他在江西非常有名,治學態(tài)度非常嚴謹,他逝世馬上就10周年了,是1997年1月23號,仍每天都在懷念他,對他的為人,對他的治學態(tài)度,對他的業(yè)務水平非常敬佩不已。先生治學非常嚴謹,我是55歲才提到正高,很慚愧,在座的可能很多都是早就拿到了正高,為什么呢? 因為先生不讓我們寫文章,他講:中醫(yī)之所以有今天,文人之功也,中醫(yī)之所以滯于今天,文人之過也。聽懂了吧? 為什么說中醫(yī)之所以有今天是文人之功呢? 因為把中醫(yī)這些經驗給記載下來了。但中醫(yī)為什么停滯于今天呢? 就是中醫(yī)文章不嚴謹,書太多了,文章太多了,而且沒有進行細致的整理,所以我們到圖書館去看,中醫(yī)的書不知道有多少,可是你們看西醫(yī),第12版《實用內科學》出來了,老的內科學就可以很便宜賣給你,甚至可以燒掉不要。中醫(yī)幾千年的書都留在那里,這也是好事,可也是壞事,就比如《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也好,《內經》也好,過了幾千年了,一千七百多年,仍然留在這里,說明我們祖先了不起,但是也說明我們后人沒有很好地進行整理,慚愧呀。所以先生不要求我們寫文章,后來因為我們要提職稱,沒有文章不行,他這才允許我們稍微寫一點點文章,而且不要亂寫,所以我也差不多到了要退休的年齡才提到正高。很多人也都曾經勸我,說伍老師你也出本書呀,不出本書對不起自己,我說我們先生在世的時候講過不要亂寫東西,不要害人哪,所以我不能寫書。姚荷生老師,我稱他先生,雖然他已經走了快10年,但他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 剛才講了,葛根芩連湯的主癥,一個是陽明腸熱證,以下利為主,下利是熱利的表現(xiàn)。另外還有陽明經脈燥熱證,這是我的先生姚荷生老師一輩子鉆研《傷寒論》的結果,是根據(jù)《傷寒論》很多條文得出來的,那么陽明燥熱證有什么臨床表現(xiàn)呢?要有口干鼻燥,但欲漱水不欲咽,就是想把水放到口腔里面,但卻不想咽下去,吃飯好,甚至有些病人會出現(xiàn)流鼻血,喉嚨還可以干燥,甚至有些人痰里面還帶點血絲,還有目眶脹痛,就是前額、眼眶這個地方脹痛,舌苔一般是偏黃,脈搏一般是偏浮。那么抓住這兩方面的主癥和臨床表現(xiàn),我們就可以使用葛根芩連湯治療很多病癥。 三、葛根芩連湯的臨床運用 在臨床上,只要抓住陽明腸熱證和陽明經燥熱證,就可以更加推廣應用,根據(jù)我多年使用葛根芩連湯的臨床經驗,最重要的癥狀表現(xiàn)是前額痛連后項,就是目眶脹痛,前額痛連后項, 就是一個很鮮明的大特點,另外在這個癥狀的基礎上,還可以出現(xiàn)鼻子干燥,脈搏浮這幾個主要表現(xiàn)。下面就以幾個病案來具體談一下。 病案一:鼻炎 患者王某,男,34歲,西醫(yī)醫(yī)生,有鼻炎多年,每次因為受寒引起發(fā)作和加劇,看病的時候主要是前額痛,以脹痛為主, 伴有流鼻涕,鼻子干燥,口或渴,飲食二便正常,舌苔薄黃, 舌質正常,脈弦,兩寸浮。治療用葛根芩連湯合四逆散,加牡蠣、吳茱萸,初服3劑,前額痛明顯減輕,連服15劑,前額痛消失,鼻涕大減。以后但有發(fā)作,就自服此方,療效都很好。 因為該患者自己也是醫(yī)生,就用這個方子治療其他一些病人,也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那么鼻炎用葛根芩連湯,是屬于什么機制呢?主要從經脈循行來分析,足陽明胃的經脈,起于鼻之交額中,所以會出現(xiàn)前額痛;另外因為有風燥之邪,所以鼻子干燥;因為是陽明經脈表證,所以脈搏浮,前額痛連后項,這是它的辨證要點。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鼻炎都能用葛根連湯。 在這里簡單介紹一 下臨床治療鼻炎的四條思路。 第一條思路:根據(jù)肺開竅于鼻的理論,治肺、宣肺,可以治療鼻炎。像一些急性鼻炎,如果有咳嗽,流膿鼻涕,脈搏浮的,可以使用桑菊飲;如果沒有咳嗽的,可以使用銀翹散;如果鼻涕是腥臭,脈搏不浮的,可以使用《金匱要略》的千金葦莖湯;如果前額不痛,但是有咳嗽,汗出,甚至氣喘的,也可以使用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加減;如果偏于流清鼻涕,還可以使用川芎茶調散;如果符合川芎茶調散證,但還有點熱象,可以使用菊花茶調散。 第二條思路:可以從膽著手,內經里有句話:“膽溢熱于腦,則為鼻淵”。比如膿鼻涕很多,表現(xiàn)為頭痛,以太陽穴為主。如果舌苔不是很厚,可以使用小柴胡湯,舌苔厚膩的可以使用溫膽湯。 第三條思路:從陽明胃著手,足陽明胃之經脈,起于鼻之交額中。葛根芩連湯就是足陽明胃的經脈風燥證,有前額痛連后項者可以使用。如果沒有前額痛連后頸,口渴明顯,出汗較多,白虎湯、玉女煎都可以使用。不必遇到這種病人就只想到蒼耳子散或辛夷花。 第四條思路:從肝論治,中醫(yī)理論中肝與膽相表里。比如除鼻塞以外,還有流膿鼻涕很多,眼睛怕光,頭頂痛,小便黃, 甚至小便有灼熱感,脈弦而有力,用龍膽瀉肝湯;如果膿鼻涕不多,但是胸脅苦滿,大便里急后重,脈弦,可以使用四逆散。 以上是治療鼻炎最常見的四條思路,是用得最多的,但還不止,有時還可以從太陰脾著手,主要是一些過敏性鼻炎,比如說早上碰到風就打噴嚏, 鼻子癢、汗出、怕風、比較疲勞、沒有力氣、大便稀溏,脈搏偏浮而弱,或者還有關節(jié)痛,可以使用《金匱要略》里的防己黃芪湯加味,對過敏性鼻炎,夾濕的,療效是很可靠的;如果中陽素虛,中焦的陽氣不足,大便經常稀溏,胃脘怕冷,口不 渴,舌苔薄白,舌質淡,理中湯也很有效。另外,少數(shù)病人也可以從腎著手,比如晚上尿多,怕冷,口里不作渴,用金匱腎氣丸也有效。所以從肺、肝、膽、胃、腎、脾著手,都可以治療鼻炎,上面我們順便提了一下關于鼻炎的治療,主要講了四 條思路,實際上遠不止這些,中醫(yī)治病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不再多舉例了。 病案二:鼻衄 胡某,女,30歲,農民。是我們學校一個85級學生的親戚,農民,豐城人。自述經常鼻子出血,特別是晚上睡覺的時候更多,內服中西藥物,療效不佳,1988年5月24號初診時,除鼻衄外,還有鼻子里面干燥,前額痛,后項不適的一些癥狀,寸脈浮,其他沒有明顯的異常。用了葛根芩連湯加白茅根、焦梔仁,就六味藥,很簡單也很便宜,服了5劑以后,鼻血就停了,再服14劑,前額痛也消除了,一直沒有復發(fā)。 當時帶這個病人來的是個85級的學生,我開了葛根芩連湯以后,他馬上反問我,他說伍老師啊,你怎么用葛根芩連湯治鼻子出血? 教材里面沒有,你是不是搞錯了? 他也馬上就回到宿舍里,拿了五版教材翻給我看,這個學生真是性格直爽,也很動腦筋。那我就跟他講,我們中醫(yī)之所以被人家瞧不起,也就是因為這個教科書沒編好啊,很多東西都漏掉了,他沒有進行全面的文獻整理,文獻上很多治療鼻子出血的方法都沒有能夠羅列進去。葛根芩連湯為什么可以治療鼻子出血呢?《傷寒論》陽明病篇里面有一條:“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是202條,就是說陽明病,口里干燥,但欲漱水而不欲咽者,一定會出鼻血,而葛根芩連湯是陽明病經脈的一個方子,因此它可以治療衄血。其實對于鼻子出血,還有屬于肺部燥熱的,比如鼻子干燥、咽喉干燥、口唇干燥,甚至有點干咳,脈浮,多見于沒有雨水的季節(jié),也就是比較干燥的季節(jié),舌苔也偏于,這種情況下也可以使用桑杏湯加減,這是《溫病條辨》里的方;如果鼻子塞,流濃鼻涕,左邊鼻子出血更多,眼睛怕光,小便很黃,甚至灼熱,脈搏弦,那么就可以使用龍膽瀉肝湯;還有屬于心脾兩虛的,鼻子出血的顏色比較淡,不是鮮紅,而是淡紅,鼻子不干燥,口里也不作渴,喉嚨也不于燥,睡眠比較差,比較容易疲勞,吃飯也不是太好,大便偏稀,小便不黃,脈搏虛弱,這種人可以使用歸脾湯。所以治療鼻子出血,也可以有很多方法,也不一定就要用葛根芩連湯,但我這里要提的是,葛根芩連湯所治的鼻子出血除了有鼻子的癥狀以外,還有前額痛連后項的癥狀。 另如我們江西撫州地區(qū),有一個女同志鼻子出血,出的量很大,每次出血,西醫(yī)都用鼻腔填塞的方法,但是出血仍然不停止,我根據(jù)她前額痛連后項,脈搏浮,用了葛根芩連湯,加上了白茅根、焦梔仁,另外加一味童便。她幾次鼻子出血,我都是用這個方法給她治好的,現(xiàn)在好幾年都沒有復發(fā)。童便止血效果很好,特別是偏于上部的出血,比如鼻子出血,咽喉出血、口出血,童便療效很好,是個相當好的藥。 再如我們一位同事的公公,也是鼻子出血,住了九次醫(yī)院,西醫(yī)就是填塞止血,不能見效,帶到我這里來看,也是用葛根芩連湯,加白茅根、焦梔仁,也加了童便,吃了這個藥以后,出血就慢慢停止了,現(xiàn)在也沒有發(fā)。所以這種鼻子出血,用葛根芩連湯很好。 病案三:肺心病心衰 朱某之母,80歲,患肺心病多年,近來感冒之后再次發(fā)作,口渴欲飲冷、咳嗽痰黃、氣喘、動則加劇、胸悶心慌、面紅、前額不適、納減、大便黃、小便也黃,舌苔薄黃,舌質紅,脈弦數(shù),有間歇,也就是促脈,兩寸浮。用了葛根芩連湯合宣痹湯,3劑熱退,胸悶、心慌、氣喘均減輕,再服5劑病情控制。 宣痹湯出自《溫病條辨》上焦篇,這部書里有兩個宣痹湯,一個是上焦篇里的,有五味藥:射干、郁金、枇杷葉、通草、淡豆豉,它可以除胸悶,平喘,也有利尿的作用。對于氣管炎、哮喘等病,如果有胸悶,氣閉,小便不利這些癥狀的,我經常使用這個方法,葛根芩連湯合并使用宣痹湯,療效很好。另外中焦篇也有一個宣痹湯,這三個字也相同,是治療痹證偏重于血分的方法,大家可以回去查一下,我就不念了。 那么首先談一下,像這樣一個肺心病心衰,為什么使用葛根芩連湯。 第一個根據(jù),她具有喘而汗出這個癥狀,說明陽明經的熱是比較厲害的,所以迫使津液外出,《傷寒論》第34條講“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第二個根據(jù)是脈促,脈促就是脈搏跳的很快,中間又有停滯,數(shù)而停滯。 第三個根據(jù),她前額不舒服,這是陽明經脈表證的一個表現(xiàn)。 第四個根據(jù),她有面紅,面紅是陽明病一個比較常見的癥狀。所以綜合他的癥狀,是個陽明經脈表證,因此使用葛根芩連湯有效。為什么合并使用宣痹湯呢?因為他胸悶氣閉,宣痹湯可以除胸悶,可以平喘,也可以利尿。以這樣一個肺心病,沒有住院,沒有使用西藥,在家里治療,也取得了比較好的療效。 臨床上除了可以使用葛根芩連湯治療陽明經脈表證的心衰以外,如果痰飲壅盛的,喘不得臥,可以使用葶藶大棗瀉肺湯;如果表現(xiàn)為面也腫,腳也腫,小便晚上多,氣喘有點怕冷,可以用小續(xù)命湯:“小續(xù)命湯桂細芎,麻黃參芍杏防風,黃芩防己兼甘草,六經風中此方通”;如果表現(xiàn)是下肢腫,腫又慢慢向上發(fā)展,口里不作渴,脈搏比較沉的,可以使用真武湯;如果病人比較疲乏,口渴,稍微活動一下就出汗,舌質偏紅的,可以使用生脈散。所以,肺心病雖然是個難治的病,但是通過我們辨證論治以后,就可以取得很好的療效,可以緩解癥狀,減輕痛苦,延長壽命。另外我要再提一下,《傷寒論》里面講過“陽明病,面合色赤”,具體哪一條我記不得了,就是說陽明病,面上會經常表現(xiàn)是紅的,像喝醉了酒樣,根據(jù)這一點,如果脈搏不是很弦,頭也不是很脹痛,就要考慮到陽明病,我這里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某部隊醫(yī)院一個檢驗師,女,30歲,長得很漂亮,身材也很苗條,最近得了一個怪病,皮膚很紅,面色很紅,在南昌查不出來什么病,就跑到上海去看,也不曉得什么病,然后又到南京去看,也搞不清楚什么病。我有個學生,在她那個醫(yī)院中醫(yī)科,她就找了我的學生,我那個學生也搞不清,就帶到我這里來看。我一看,面色紅的真是像喝醉了酒一樣的,仔細詢問后了解到患者還有喝水比較多,喜歡喝涼水,睡覺有出汗,胃口好,從發(fā)生面紅以后就大便偏干,也不是特別干,小便稍微偏黃,月經沒有明顯的改變,脈搏不浮不沉,偏軟。因為陽明病,面合色赤”,我就考慮這是個陽明病,于是用竹葉石膏湯原方,先開了7劑,吃了以后,面紅好些了,又繼續(xù)吃,20多劑以后,面就不紅了。 所以面紅是陽明病,一個相當重要的主癥。但這個陽明病的面紅又要注意跟肝陽上亢的面紅進行區(qū)別,肝陽上亢的面紅經常有頭脹痛,甚至有頭昏,陽明病的面紅不一定有頭脹痛,不一定有頭昏,這是癥狀不同。肝陽上亢的面紅脈搏多弦,陽明病的面紅脈搏不弦,可以偏大一些。另外陽明病還有能食,多汗,大便偏干這些特點,所以經過仔細的詢問,還是比較容易鑒別的。 病案四:痿證 患者舒某,女,67歲,1986年7月24號初診。她是前天外出,在回中醫(yī)學院的路上,天氣變化很快,突然下起大雨,躲避不及,在大雨中走了幾分鐘,由于南昌地區(qū)當時很久沒有下雨,所以一下雨,地面的熱氣就往上沖,患者回家以后就感到兩腳沒有力氣,第二天就起不了床,不能夠走路,大便小便都需要家里人幫助,但是不痛,僅僅是兩個腳沒有力氣,口渴,有汗,全身都沒有力氣,脈搏兩寸偏浮。開始我走了彎路,因為是暑天,又沒有力氣,所以我首先想到的是李東垣的清暑益氣湯,喝了3劑,癥狀不見減輕,后來我就想到治痿獨取陽明,這句話大家都曉得,再加上患者前額痛,后項不適,因此用了葛根芩連湯加白鮮皮、地膚子,服5劑以后,就能夠起床走路,但不是很穩(wěn),連續(xù)吃了50多劑藥,康復如初。 這里為什么可以使用葛根芩連湯呢? 一個是《內經》里面講了“治痿者獨取陽明”,《內經》有明示,我們這里用葛根芩連湯治療痿證就是根據(jù)祖訓。另外她表現(xiàn)有頭痛,前額不舒服,后項不適,脈搏兩寸浮,所以用葛根黃芩黃連湯。為什么加白鮮皮、地膚子呢? 那是我學習的民間經驗,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其實民間醫(yī)生有民間醫(yī)生的長處,我們每到一個地方,都要虛心向人家學習,我發(fā)現(xiàn)有的民間醫(yī)生治療腳不能走路,沒有勁這一類的痿證,喜歡用白鮮皮、地膚子,所以我就加用了。那么這個病人是在淋雨以后出現(xiàn)的,所以應該是有風有濕,因此用葛根芩連湯加上了白鮮皮、地膚子來祛風濕。 今年我們省中醫(yī)院的綜合內科有一個病人,西醫(yī)診斷是“運動神經元疾病”,這是江西和上海兩個知名醫(yī)院一致的結論。這個病人走路相當困難,手足都沒有力氣,連吃飯時嘴巴咀嚼都沒有勁,但是肌肉沒有明顯的萎縮,住院期間一開始也用了些西藥,沒有效。他還有特別怕熱,特別煩躁,特別汗多,特別口渴,一站起來手就發(fā)抖,舌苔是稍微有點薄,脈搏不大。我就考慮應該還是屬于陽明病,治痿獨取陽明,但是不能夠用葛根連湯,因為反復問他,都沒有前額痛,后項也沒有什么不舒服,脈也不浮,最后我用了白虎加人參湯原方,吃了藥以后,煩躁,出汗,口渴,手抖,無力這些癥狀都逐漸好轉。肌肉能夠有點力氣。從陽明論治是治療痿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但不一定都用白虎加人參湯,也不一定都用葛根芩連,其他從陽明論治的方法,像沙參麥冬湯、益胃湯,都可以根據(jù)證情來選用。 案五:神經官能癥 患者,熊某,女,40歲,1989年5月27號初診。經常頭昏頭痛,前額后項不適,喉嚨常痛,心煩,脾氣急,睡覺不好,口里有時作渴,納可,多食則脹,口苦,大便正常,小便黃,月經稍提前,量偏多,色紅,來月經的時候癥狀加重,脈搏兩寸浮,舌苔白,舌質紅,喉嚨充血,有濾泡。于是用葛根芩連湯,再合《溫病條辨》上焦篇的銀翹馬勃散,連續(xù)服用,病情逐漸減輕,到了春節(jié)的時候,已經可以上班恢復工作。 為什么要使用葛根連湯呢?因為前額痛。為仕么使用銀翹馬勃散呢?因為咽喉不舒服,咽喉紅,有濾泡。那么由這個病案要想到神經官能癥的治療,要分清陰陽表里寒熱虛實,這例神經官能癥就表現(xiàn)為表證、陽證。我雖然不是搞神經內科的,但我覺得中醫(yī)方法是很好的,包括治療精神分裂癥,但是有一點,如果用了西醫(yī)治精神分裂癥的藥,再用中醫(yī)療效會差很多,一開始就找中醫(yī)治療效果會很好。比如我一個同學,比我大一歲,1968年下放,想不開,神經錯亂了,送到精神病院去看,開了很多鎮(zhèn)靜藥,他是學中醫(yī)的,說西藥吃不得,就把藥扔掉,要我給他治療,我開了生鐵落飲原方,連續(xù)服用一段時間,病人癥狀慢慢好轉,1968年到沒有復發(fā)過。神經疾病的癥狀很多,生鐵落飲是屬于熱偏重的,如果熱比較重,舌苔比較厚,脈搏比較滑的,用黃連溫膽湯也很有效。如女同志來月經的時候就神經錯亂,桃仁承氣也是好方子。我下放3年,冶了大約20例精神分裂癥,都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所以要發(fā)揮中醫(yī)的優(yōu)勢,化痰、清熱、疏肝、解郁、清心火、清胃火、清肝火,病慢慢就會好,不能一律都用西藥。 我在下放的時候還有個病人,精神分裂癥,他先去南昌住院,那個時候的醫(yī)院,都是吃大鍋飯,多一個病人都不愿收,不像現(xiàn)在有多少收多少,所以沒有住進去,就住在了精神病院附近的一個旅館里面等床位,這個人是狂躁型的精神分裂癥,在住旅館時就從樓上跳下去,結果精神分裂癥沒有好,骨頭又跌斷了,又找傷科醫(yī)生接骨頭,接好了以后,身上的錢花得干干凈凈,只好回到鄉(xiāng)下,照樣是一天到晚亂跑。后來就帶到我這里來看,我給他開了兒付中藥,他就說:我哪里有錢吃中藥,你有沒有什么土方子? 我想了半天,想到古書上有個方子,但是我沒有用過,就是用地龍,也就是蚯蚓,每天挖20~30條,用個玻璃杯子裝起來,倒上冷開水,再放一點白糖進去,這是書上記載的,為什么要放糖我也不清楚,然后就會慢慢溶掉,那你就喝那個水。根據(jù)古書記載,它可以治療狂躁證,其實蚯蚓也是有鎮(zhèn)靜作用。這個病人吃了一兩個月以后,狂躁好了,后來他還送了一個特大的母雞到我家。蚯蚓治療精神分裂癥,書上有記載,哪一本書我記不得了,另外還可以用夾竹桃,夾竹桃有毒,吃了以后會吐,會涌吐出痰出來,也可以治好,你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吐痰,催吐。 病案六:口瘡 患者何某,男,57歲,是江西洪都機械廠,現(xiàn)在是南昌飛機制造公司的一個干部,那個廠子專門制造飛機,我們中國第一架飛機就是在洪都機械廠產生的,歷史還是很光榮的。1988年5月27號初診,主要是經??谏嗌彙⒖诳?、口臭,還有前額、后項不適,容易出汗,大便或結,小便黃,睡眠不好,舌苔黃,舌質稍紅,脈搏兩寸浮。因此用葛根芩連湯加蒲公英,焦梔仁,厚樸,喝5劑后癥大減,再喝5劑痊愈,以后復發(fā)都用這個方法治好的。 口瘡跟內臟關系很密切,我治的這例是從陽明胃著手,實際上它跟好多臟都有關系。比如說脾開竅于口,所以脾經有病變,可以使口舌生瘡,有些慢性的口瘡潰瘍,口臭,舌苔白,舌質淡,口瘡并不是很紅,也沒有灼熱的感覺,可以用《金匱要略》里的甘草干姜湯;如果大便偏稀的,也可以用《傷寒論》里面的理中湯。心開竅于舌,如果口舌生瘡偏于舌尖,小便也比較黃,也可以使用導赤散;心開竅于舌,如果睡眠很差,口瘡有灼熱的感覺,煩躁,大便秘結,脈搏細,可以使用天王補心丹;當然心煩不得眠,也可以使用黃連阿膠湯。另外中醫(yī)講,腎脈連咽,系舌本,所以舌根口瘡,偏熱的,可以使用六味地黃湯加減;如果舌根口瘡有兩個尺脈偏旺的,可以使用知柏地黃湯加減。 另外,兩頰、齒齦、牙齦和胃和大腸關系很密切,所以牙齦痛又有口腔潰瘍的,可以從陽明胃著手,如果額痛連后項的,可以使用葛根芩連湯加減;如果沒有前額痛連后項,僅僅是牙齦痛,可以使用清胃散加減;如果胃熱不是很重的,也可以玉女煎;如果陽明經有濕熱,舌苔厚,口里作渴,小便很黃,口舌的地方發(fā)燒,茵陳蒿湯也非常有效。如果是舌兩邊潰瘍,舌尖發(fā)燒,舌邊很紅,還有心煩易怒的,龍膽瀉肝湯也可以有效。所以口腔潰瘍與很多臟腑都有關系。你要是只想到一個清胃散就不對了,從脾也可以著手,從心也可以著手,從腎也可以著手,從肝也可以著手。另外還有個瀉黃散,它跟清胃散不相同,瀉黃散是歸足太陰脾經,清胃散是歸足陽明胃經;瀉黃散所治療的證候是有濕有熱,而清胃散所治療的是純熱證;瀉黃散口唇干燥、開裂,而清胃散牙齦腫痛;清胃散入血分,可以治牙齦出血,瀉黃散是入氣分,沒有牙齦出血;兩個方劑完全不相同,要注意區(qū)別。 病案七:盜汗 患者,男,7歲,1989年10月27號初診。每天晚上睡后就出汗,全身都有汗,醒后汗止,平時喜歡喝水,吃飯很好,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苔白,舌質紅,脈濡。剛開始治療時我走了彎路。因為我又用了套方。用了當歸六黃湯,開了兩次,一次7劑,沒有效。后來再仔細問,問出他有鼻炎,還有前額不舒服,再仔細摸脈,發(fā)現(xiàn)兩邊的寸脈浮,所以改用葛根芩連湯加牡蠣,服7劑以后,癥狀大減,再用7劑,盜汗就停止了。 所以葛根芩連湯還可以治療盜汗,為什么呢?當然他有前額痛連后項,這是一個依據(jù)。理論上有沒有什么根據(jù)呢?《傷寒論》里講:“陽明病,法多汗”就是說陽明病就應該多汗,因為陽明經是多氣多血的經脈,所以汗是比較多的,因此很多出汗癥,用當歸六黃湯不見效的時候,就要注意從陽明論治。但并不是從陽明論治都用葛根芩連湯,如果前額不痛,口渴多汗,也可以使用前面講的白虎加人參湯,同樣可以見效,而且效果很好??偠灾?,治療多汗,陽明是一個很寬的路,方法很多舉一反三,你首先要曉得有哪些路徑,這里是從陽明胃著手。 另外,出汗也可以從太陰脾著手,如果除了多汗以外,出汗以上半為多,口渴,口黏,吃飯稍微差一些,精神比較容易疲勞,大便偏軟,小便偏黃,舌體偏胖,舌偏厚。脈搏偏弱,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李東垣的清暑益氣湯,效果很好;如果舌苔不厚,沒有濕的,李東垣的補中益氣湯也很有效。另外也可以從肝著手,如果煩躁不得眠,脈搏細弦,可以用酸棗仁湯。既可以安眠。又可以止汗;如果病人有點神經質,甘麥大棗湯也是個好方子。 病案八:牙腫痛 患者趙某,1996年養(yǎng)節(jié)前就診。表現(xiàn)為右側下牙腫痛,吃飯不好,不想吃,想嘔,注射青霉素3天,沒有效。所以來找我開中藥。癥狀還有口苦口黏,前額痛,口臭。小便深黃灼熱,寸脈浮。用了葛根芩連湯合溫膽湯加茵陳、焦梔仁、蒲公英,5劑而愈。 為什么使用葛根芩連湯?因為他也有前額痛連后項,所以很好理解,我反復強調了這個癥狀。為什么又用了溫膽湯呢?因為他惡心想吐啊,口苦口黏,是中焦有濕熱,所以合并使用溫膽湯。那為什么加茵陳、梔子呢?因為他中焦有濕熱,小便又黃,小便感覺發(fā)燒,所以加茵陳、梔子。這里我特別要強調的一點是,牙齦主要跟足陽明胃的關系特別密切,牙齦屬胃,所以牙齦腫痛,一般要從胃著手,使用葛根芩連湯,那是陽明經脈表證,如果沒有前額痛連后項,一般使用清胃散療效比較顯著,如果有大便秘結的,使用調胃承氣湯療效也很好,總之是屬于陽明經的病變,既有經脈證,也有經證,還有腑證,三條路,根據(jù)癥狀選擇治療方法。 病案九:頸椎病 患者陳某,女,50歲,1995年6月10日初診。因頸項不適到醫(yī)院診斷為頸椎病,先用了牽引,后用中藥,療效不顯。就到我這里來看,癥狀除了頸項不舒以外,還有前額不適,脈搏也偏浮,舌苔也白,舌質也偏紅,所以用了葛根芩連湯加天花粉,因為天花粉能夠柔筋脈,先服5劑,癥狀大減,再服10劑,頸項痛就完全消失。 頸椎病當然也要辨證論治,如果是頸部痛,怕風怕冷,沒有汗,葛根 湯也可以;如果頸部怕風汗出的,桂枝加葛根湯也可以,或者是瓜蔞桂枝湯,就是桂枝湯加天花粉;如果除了頸部痛以外,太陽穴也痛,怕風,脈浮弦,那么可以使用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湯用得好的話,可以治幾十種病,我臨床上用柴胡桂枝湯也很多,這個又談遠了。比如說最近一個小孩子,6歲,得了個怪病,西醫(yī)叫做穢語綜合征,有什么?一個癥狀是眨眼睛,眼睛經常眨來眨去,另外二個癥狀是經常搖頭,不停的搖頭,另外還有點怕風,有點汗,脈搏有點浮弦,按一按后項不舒服,壓一壓太陽穴,也是不舒服,所以我就考慮是少陽太陽同病,就用柴胡桂枝湯原方,不加不減,看了幾次以后,還真治好了,頭也不了,限晴也不眨了。金匱要略里面有個“獨頭動搖”,在第二篇痙濕喝病篇里面,對這個文,諸家爭論很多,都認為是錯誤,但我認為這條條文沒有錯誤,這頭動搖是夾了濕氣,不要看柴胡桂枝湯出于傷寒,它其實還可以治風濕,所以到目前為止,我認為柴胡桂枝湯是治療獨頭動搖一個很好的方子。除上例以外,在十年以前我就用來治過一個6歲的小孩,獨頭動搖半年多,在外面醫(yī)院治療很久,什么檢查都做過,什么檢查都正常,什么CT,磁共振、造影,都檢查了,也吃過西藥,沒有效,后來就有人帶他到我這看,我按一按他的后項,不舒服,按一按太陽穴,也是不舒服,脈搏浮弦,所以也是用了柴胡桂枝湯原方,不加不減,療效非常顯著。所以到前為止,我認為柴胡桂枝湯是治療獨頭動搖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它是由于太陽經脈不舒、少陽經脈不舒而引起來的。 病案十:重癥肌無力 患者吳某,女,18歲,因雙側眼瞼下垂,影響視力,先求診于西醫(yī),診斷為重癥肌無力(眼肌型),服用新斯的明無效,服中藥亦無效,而從來南昌求診。除上癥外,還伴有前額、后項不適,苔白,舌紅,脈浮,用葛根芩連湯加刺蒺藜、鉤藤,連服50余劑,病愈。對于重癥肌無力,大家都曉得用補中益氣湯,但我治療這例用了葛根芩連湯。其實補中益氣湯有補中益氣湯的適應證,葛根芩連湯有葛根芩連湯的適應證,我認為這是治療重癥肌無力的兩條路,不可偏廢,一個從太陰論治,一個從陽明治,我就不多講了。 那么有關葛根芩連湯的臨床運用,我們今天就提到這里??偠灾褂酶鸶诉B湯,我們要知道它的病變位置是太陽陽明經脈、是一個表證,它臨床有兩種類型,一個是陽明腸熱證,一個是陽明經脈風燥證。治療的病有很多,怎樣治療這些病,有些是根據(jù)《傷寒論》的條文,有些是根據(jù)《金匱要略》的條文,有些是根據(jù)《內經》的條文,總而言之,是根據(jù)經典和后世醫(yī)家的提示,有些是根據(jù)經脈循行,有些是根據(jù)前人的經驗。所以我們要正確使用經方,就要熟悉經典,要熟悉經脈循行,要吸取前人的經驗,方方面面綜合起來,就一定能夠在原有基礎上,在使用經方上大大提高一步,我們中醫(yī)的偉大生命力就一定可以大大的體現(xiàn)出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