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jì)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jì)南市歷城區(qū))人。南宋官員、將領(lǐng)、文學(xué)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jì)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zhàn)鎳由降淖髌?。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xì)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元日》 辛棄疾〔宋代〕 老病忘時節(jié),空齋曉尚眠。 兒童喚翁起,今日是新年 《偶題》 辛棄疾〔宋代〕 逢花眼倦開,見酒手頻推。 不恨吾年老,恨他將病來。 《送劍與傅巖叟》 辛棄疾〔宋代〕 鏌邪三尺照人寒,試與挑燈子細(xì)看。 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 《江山慶云橋》 辛棄疾 〔宋代〕 草梢出水已無多,村路彌漫奈雨何。 水底有橋橋有月,只今平地怕風(fēng)波。 《鶴鳴亭絕句四首》 辛棄疾 〔宋代〕 飽飯閑游繞小溪,卻將往事細(xì)尋思。 有時思到難思處,拍碎闌干人不知。 《重午日戲書》 辛棄疾 〔宋代〕 青山吞吐古今月,綠樹低昂朝暮風(fēng)。 萬事有為應(yīng)有盡,此身無我自無窮。 《書停云壁》 辛棄疾 〔宋代〕 學(xué)作堯夫自在詩,何曾因物說天機(jī)。 斜陽草舍迷歸路,卻與牛羊作伴歸。 《讀書》 辛棄疾〔宋代〕 是非得失兩茫茫,閑把遺書細(xì)較量。 掩卷古人堪笑處,起來摩腹步長廊。 《鶴鳴亭絕句四首》 辛棄疾 〔宋代〕 清歡那復(fù)笑開口,閒事長令悶破頭。 更有不堪蕭索處,西風(fēng)過了菊花秋。 《江郎山和韻》 辛棄疾〔宋代〕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尋不可干。 正直相扶無倚傍,撐持天地與人看。 《題金相寺浄照軒詩》 辛棄疾〔宋代〕 浄是浄空空即色,照應(yīng)照物物非心。 請看窗外一輪月,正在碧潭千丈深。 《和傅巖叟梅花二首》 辛棄疾〔宋代〕 其一 月澹黃昏欲雪時,小窗猶欠歲寒枝。 暗香疎影無人處,唯有西湖處士知。 其二 靈均恨不與同時,欲把幽香贈一枝。 堪入離騷文字不,當(dāng)年何事未相知。 《江山慶云橋》 辛棄疾〔宋代〕 其一 草梢出水已無多,村路瀰漫奈雨何。 水底有橋橋有月,只今平地怕風(fēng)波。 其二 斷崖老樹互撐拄,白水綠畦相灌輸。 焉得溪南一丘壑,放船畫作歸來圖。 《賦葡萄》 辛棄疾〔宋代〕 高架金莖照水寒,纍纍小摘便堆盤。 喜君不釀涼州酒,來救衰翁舌本乾。 《題福州參泉二首》 辛棄疾〔宋代〕 其一 兩泉水出更溫泉,這里原無一二三。 欲識當(dāng)年參字意,行人浴罷試求參。 其二 三泉參錯本兒嬉,認(rèn)作參星轉(zhuǎn)更癡。 卻笑世間真狡獪,古今能有幾人知。 《游武夷作桌歌呈晦翁十首》 辛棄疾〔宋代〕 其一 一水奔流疊章開,谿頭千步響如雷。 扁舟費(fèi)盡篙師力,咫尺平瀾上不來。 其二 山上風(fēng)吹笙鶴聲,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萊枉覓瑤池路,不道人間有幔亭。 其三 玉女峰前一櫂歌,煙鬟霧髻動清波。 游人去后楓林夜,月滿空山可奈何。 其四 見說仙人此避秦,愛隨流水一溪云。 花開花落無尋處,彷彿吹簫月夜聞。 其五 千丈攙天翠壁高,定誰狡獪插遺樵。 神仙萬里乘風(fēng)去,更度差枒箇樣橋。 其六 山頭有路接無塵,欲覓王孫試問津。 瞥向蒼崖高處見,三三兩兩看游人。 其七 巨石亭亭缺嚙多,懸知千古也消磨。 人間正覓擎天柱,無奈風(fēng)吹雨打何。 其八 自有山來幾許年,千奇萬怪只依然。 試從精舍先生問,定在包犧八卦前。 其九 山中有客帝王師,日日吟詩坐釣磯。 費(fèi)盡煙霞供不足,幾時西伯載將歸。 其十 行盡桑麻九曲天,更尋佳處可留連。 如今歸桌如掤箭,不似來時上水船。 《鶴鳴亭絕句四首》 辛棄疾〔宋代〕 其一 飽飯閑游遶小溪,卻將往事細(xì)尋思。 有時思到難思處,拍碎闌干人不知。 其二 安石榴花翠竹枝,婆娑其下更何為。 溪流自有無聲處,鶴舞不如閑立時。 其三 舊時秋水醉吟者,且作西山病叟呼。 可惜黃花逢令節(jié),樽中酒燥筆頭枯。 其四 清歡那復(fù)笑開口,閒事長令悶破頭。 更有不堪蕭索處,西風(fēng)過了菊花秋。 《鶴鳴亭獨(dú)飲》 辛棄疾〔宋代〕 小亭獨(dú)酌興悠哉,忽有清愁到酒杯。 四面青山圍欲合,不知愁自那邊來。 《即事》 辛棄疾〔宋代〕 其一 野人日日獻(xiàn)花來,只倩渠儂取意栽。 高下參差無次序,要令不似俗亭臺。 其二 百憂常與事俱來,莫把胸中荊棘栽。 但只熙熙閑過日,人間無處不春臺。 《林貴文買牡丹見贈至彭村偶題》 辛棄疾〔宋代〕 寶刀和雨剪流霞,送到彭村刺史家。 聞道名園春已過,千金還買暨家花。 《移竹》 辛棄疾〔宋代〕 每因種樹悲年事,待看成陰是幾時。 眼見子孫孫又子,不如栽竹繞園池。 《和趙茂嘉郎中雙頭芍藥二首》 辛棄疾〔宋代〕 其一 昨日梅華同語笑,今朝芍藥并芬芳。 弟兄殿住春風(fēng)了,卻遣花來送一觴。 其二 當(dāng)年負(fù)鼎去干湯,至味須參芍藥芳。 豈是調(diào)羹雙妙手,故教初發(fā)勸持觴。 《同杜叔高祝彥集觀天保菴瀑布主人留飲兩日且約牡丹之飲》 辛棄疾〔宋代〕 其一 竹杖芒鞋看瀑回,暮年筋力倦崔嵬。 桃花落盡無春思,直待牡丹開后來。 其二 只要尋花子細(xì)看,不妨草草有杯盤。 莫因紅紫傾城色,卻去摧殘黑牡丹。 《讀語孟二首 》 辛棄疾〔宋代〕 其一 道言不死真成妄,佛語無生更轉(zhuǎn)誣。 要識死生真道理,須憑鄒魯圣人儒。 其二 屏去佛經(jīng)與道書,只將語孟味真腴。 出門俯仰見天地,日月光中行坦途。 《再用儒字韻二首》 辛棄疾〔宋代〕 其一 人才長與世相疎,若謂無才即厚誣。 方朔長身無飯喫,人間飽死幾侏儒。 其二 是是非非好讀書,莫將名實(shí)自相誣。 由來廢冢誰為者,詩禮相傳大小儒。 《和任師見寄之韻》 辛棄疾〔宋代〕 其一 老來功業(yè)已蹉跎,買得生涯復(fù)不多。 十頃芰荷三徑菊,醉鄉(xiāng)容我住無何。 其二 昨夢春風(fēng)花滿枝,是花到眼是新詩。 如今夢斷春無跡,不記題詩付與誰。 其三 幾年魂夢隔高門,嘆息潭間闕異聞。 剩喜風(fēng)情筋力在,尚能詩似鮑參軍。 《和楊民瞻韻》 辛棄疾〔宋代〕 拄杖閑題祖印來,壁間有句試參懷。 從來歌舞新羅襪,不識溪山舊草鞋。 《和諸葛元亮韻》 辛棄疾〔宋代〕 偊泛清溪李郭船,路旁人已羨登仙。 看君不似南陽臥,只似哦詩孟浩然。 《和周顯先韻二首》 辛棄疾〔宋代〕 其一 暖日晴風(fēng)晚蝶忙,平林先著夜來霜。 寒花畢竟亡聊甚,野菜畦邊慘淡黃。 其二 怒濤千里破空飛,洗盡青衫輦路泥。 更惜秋風(fēng)一帆足,南樓只在遠(yuǎn)山西。 《和郭逢道韻》 辛棄疾〔宋代〕 其一 棗樹平生嘆子陽,里歌雖短意偏長。 東家昨夜梅花發(fā),愧我分他一半香。 其二 君家富貴有汾陽,只要文章光焰長。 莫為梅花費(fèi)詩句,細(xì)思丹桂是天香。 《黃沙書院》 辛棄疾〔宋代〕 隠幾南窗萬念灰,只疑土木是形骸。 柴門不用常關(guān)著,怕有文殊問疾來。 《信筆再和二首》 辛棄疾〔宋代〕 其一 此心一似篆煙灰,好向君王早乞骸。 何處幽人來問訊,橫擔(dān)竹杖過溪來。 其二 春酒頻開赤印灰,一尊忘我更忘骸。 青山只隔二三里,恰似高人呼不來。 《和李都統(tǒng)詩》 辛棄疾〔宋代〕 破屋那堪急雨淋,且欣斷港運(yùn)篙深。 老農(nóng)定向中宵望,太歲今年合守心。 《再用韻》 辛棄疾〔宋代〕 自古蛾眉嫉者多,須防按劍向隨和。 此身更似滄浪水,聽取當(dāng)年孺子歌。 《書淵明詩后》 辛棄疾〔宋代〕 淵明避俗未聞道,此是東坡居士云。 身似枯株心似水,此非聞道更誰聞。 《讀邵堯夫詩》 辛棄疾〔宋代〕 飲酒已輸陶靖節(jié),作詩猶愛邵堯夫。 若論老子胸中事,除卻溪山一事無。 《再用韻》 辛棄疾〔宋代〕 欲把身心入太虛,要須勤著浄工夫。 古人有句須參取,窮到今年錐也無。 《偶題》 辛棄疾〔宋代〕 其一 人生憂患始於名,旦喜無聞過此生。 卻得少年耽酒力,讀書學(xué)劍兩無成。 其二 人言大道本強(qiáng)名,畢竟名從有處生。 昭氏鼓瑟誰解聽,亦無虧處亦無成。 其三 閑花浪蕊不知名,又是一番春草生。 病起小園無一事,杖藜看得綠陰成。 《偶作》 辛棄疾〔宋代〕 至性由來稟太和,善人何少惡人多。 君看瀉水著平地,正作方圓有幾何。 《和趙晉臣送糟蟹》 辛棄疾〔宋代〕 人間緩急正須才,郭索能令酒禁開。 一水一山十五日,從來能事不相催。 《止酒》 辛棄疾〔宋代〕 淵明愛酒得之天,歲晚還吟止酒篇。 日醉得非促齡具,只今病渴已三年。 《宿驛》 辛棄疾〔宋代〕 其一 他鄉(xiāng)異縣老何堪,短髮蕭蕭不勝簪。 旋買一樽持自賀,病身安穩(wěn)到江南。 《郡齋懷隠庵》 辛棄疾〔宋代〕 其一 天寒秋色入平林,更著西風(fēng)月下砧。 舊日醉吟渾不管,如今節(jié)物總關(guān)心。 其二 空山鐘鼓梵王家,小立西風(fēng)數(shù)過鴉。 秋色無多誰占斷,長廊西畔佛?;?。 《題鵝湖壁》 辛棄疾〔宋代〕 昔年留此苦思?xì)w,為憶啼門玉雪兒。 鸞鵠飛殘梧竹冷,只今歸興卻遲遲。 《書清涼境界壁》 辛棄疾〔宋代〕 其一 從今數(shù)到七十歲,一十四度見梅花。 何況人生七十少,云胡不歸留此耶。 其二 江左何時見王謝,風(fēng)流且對竹間梅。 最憐飛雪蒼苔上,時有珍禽蹴地來。 《書停云壁》 辛棄疾〔宋代〕 其一 學(xué)作堯夫自在詩,何曾因物說天機(jī)。 斜陽草舍迷歸路,卻與牛羊作伴歸。 其二 萬事隨緣無所為,萬法皆空無所思。 惟有一條生死路,古今來往更何疑。 《書鶴鳴亭壁》 辛棄疾〔宋代〕 翠竹栽成占一丘,清溪映帶極風(fēng)流。 山翁一向貪奇趣,更引飛泉在上頭。 《醉書其壁》 辛棄疾〔宋代〕 其一 頗覺參禪近有功,因空成色色成空。 色空靜處如何說,且坐清涼境界中。 其二 去年冠蓋長安道,客里因循過了梅。 今歲花開轉(zhuǎn)多事,簿書叢里兩三杯。 《書壽寧寺壁》 辛棄疾〔宋代〕 門前幽徑踏蒼苔,猶憶前回信步來。 午醉正酣歸未得,斜陽古殿橘花開。 《戲書圓覺經(jīng)后》 辛棄疾〔宋代〕 圓覺十二菩薩問,吾取一二餘鄙哉。 若是如來真實(shí)語,眾生卻自勝如來。 《讀圓覺經(jīng)》 辛棄疾〔宋代〕 二十五輪清浄觀,上中下期春夏齋。 本來欲造空虛地,那得許多纏繞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