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讀書課程講過一本書,《有錢人和你想得不一樣》。 里面提到,很多沒錢的人不愿意承認錢的重要性,他們會說,有錢也不是什么都能得到,再有錢能買來愛情嗎? 這話本身沒錯,錢買不來真正的愛情,如果一個人僅僅因為你有錢而喜歡你,那他本質上只是喜歡錢。 但很少有人發(fā)現(xiàn),這個觀點反過來也是成立的: 錢買不到真愛,“真愛”同樣換不來錢。 這話如果跟20歲左右,剛陷入熱戀的小情侶說,十有八九他們聽不進去,還可能反過來說我庸俗。 年輕的熱戀情侶最不怕窮,各種影視劇里都喜歡拍小情侶擠合租房,分一碗泡面,擠地鐵下班,苦逼小情侶還笑得一臉滿足。 ![]() 你說藝術作品有夸張成分吧,但偏偏這種劇情特別容易引起觀眾的廣泛共鳴,覺得藝術真是源于生活。 我也理解,因為熱戀期,最重要的是“浪漫”和“心動感”。 這些東西,可以不花錢,少花錢。 《泰坦尼克號》里面,Rose的未婚夫送她一條昂貴的海洋之心項鏈,這當然很浪漫。 但窮小子Jack帶她去三等艙跳舞狂歡,給她畫畫,不花什么錢,同樣浪漫。 單論“制造浪漫和心動感”,送項鏈和畫畫,能達到的效果是差不多的——甚至對一直養(yǎng)尊處優(yōu)的Rose來說,后者還更新鮮。 生活中也一樣。 男人請你去米其林餐廳吃燭光晚餐很浪漫,男人花大半天親自下廚給你做一桌菜,也是一種浪漫。 你可以說你更偏好其中哪一種,但我們得承認,這二者都可以讓女生感覺到愛和被愛。 甚至有時候,窮人的戀愛還自帶悲壯感。 有一萬塊的男人給你花1000,和只有1000塊的男人把所有錢都花給你。 也許不同的女生會做出不同的選擇,但我猜大部分人會下意識認為,第二個男人為你付出得更多,對你的愛意好像也更強烈。 因為第一個男人只給了你十分之一,第二個男人給了你全部。 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沒錢的情侶談戀愛,最感人的莫過于“他幾乎一無所有,還愿意把僅有的都給我”。 哪怕你們的錢只買得起一碗牛肉面,他也要把牛肉都給你吃,這還不夠愛? 我們總說愛一個人就是給她稀缺資源,窮人愿意把僅有的錢都花給你,多少能證明他的真心。 還有些男人知道物質上虧待了你,會愿意在其他方面加倍對你好來補償。 他沒錢開車接你上下班,你只能穿高跟鞋擠地鐵,但他會給你洗腳,按摩,于是你也會相信,他對你的愛并不比開車接送你來得少。 再加上很多沒錢的情侶都年輕,大家普遍愿意相信,窮只是暫時的,是眼前的,只要兩個人心在一起,未來總會有錢。 在這幾種心態(tài)的共同作用下,經(jīng)濟條件在戀愛中就變得沒那么重要了。 我不覺得這種想法有錯,我也贊同,談戀愛的時候多考慮對方的人品,性格,兩個人的感情基礎,少計較一點物質,是一種挺純粹,挺美好的感情觀。 但我想說,這種心態(tài)最好止步于“戀愛”,談到“結婚”,就是完全不同的一件事—— 首先,絕大多數(shù)人一輩子都很難實現(xiàn)所謂的“逆襲”。 尤其是一個成年人的“窮”,往往背后能折射出他的家境,教育水平,工作能力和眼界見識……等等各方面的劣勢。 這些東西都不太容易僅僅因為時間推移而改變。 所以,年輕的時候窮,未來總會有錢的,這多數(shù)時候只是個心理安慰。 談戀愛選了窮男人,就不要抱太大的希望,覺得婚后打拼幾年就一定能賺多大的錢。 大概率會失望。 有些女生可能覺得,我也不需要他以后有錢,我就是愛他這個人,他哪怕一輩子都窮,我也愿意和他一起一輩子受窮。 這種想法也很危險。 說穿了,所謂“愛這個人,以至于愿意陪他一起受窮”,背后的潛臺詞多半是,只要能一直維持當下的浪漫和心動,讓我一直感覺和現(xiàn)在一樣愛與被愛,我就愿意受窮。 但我要說的是,當兩個人真的結婚,組建家庭,每天在同一個屋檐下朝夕相處的時候,“浪漫和心動”就不是排在第一位的事了。 婚姻需要的,是共同解決問題,應對風險的能力。 而經(jīng)濟基礎,能解決我們當下生活中大部分問題,抵御大部分風險。 還是拿《泰坦尼克號》舉例子,談戀愛的時候,Rose會覺得畫畫和送貴重禮物沒什么區(qū)別,畫畫還更浪漫,她更心動。 但婚后,貴重的項鏈可以賣錢換口飯吃,一幅除了她沒別人欣賞的畫能干什么? 你說這很俗,我承認,但歸根結底,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在俗世的俗人,浪漫,心動,真愛,都得是吃飽穿暖之后才有心思欣賞的東西。 有情飲水飽,飽得了一兩天,飽不了一輩子。 再往前更進一步說,即使你真的愛他愛到不在乎一輩子受窮,你們的下一代又怎么辦? 兩個成年人一起粗茶淡飯,租房過一輩子尚且是有可能的,但你是不是真的忍心,讓你們的小孩繼續(xù)過這種生活? 他不能和同齡人一樣過一個基本衣食無憂的童年,不能沒有后顧之憂地接受不錯的教育,以至于他很有可能繼續(xù)重復貧窮的,沒什么希望的人生。 最后,我從不懷疑窮人也有真正的愛情,但我見過更多的例子是,當貧窮成為一種底色,籠罩兩個人日復一日的生活,侵襲到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時,會最快地消磨愛情。 也許你會說,我一個人的時候也沒什么錢啊,戀愛結婚無非是從一個人沒錢變成兩個人沒錢,還多了個人互相照顧,有什么不好呢? 不是的。 這同樣涉及到戀愛期和婚后的區(qū)別。 戀愛期兩個人感情再好,我們都傾向于認為,你是你,我是我。 他沒錢,還愿意傾其所有對你好,只有一碗面還都給你,你會覺得他拿出了“他的”全部給你。 你會感動,覺得這是真愛。 結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把“你”和“我”變成了“我們”。 他沒錢,就成了“他無法為我們這個家創(chuàng)造更多的經(jīng)濟價值”。 他只有一碗面,也會被重新解讀成,他為什么只能賺到一碗面? 感動變成了嫌棄。 同時,人性有種本能叫甩鍋。 一個人的時候窮,這鍋沒得甩,但兩個人都窮,我們往往會下意識想要證明,窮不是我的問題,是他的。 是他工作不努力,是他沒本事,是他家境不好父母親戚拖累太多,是他不懂理財總是亂花錢。 總之,一定要從對方身上找到一個問題,然后把兩個人的窮都甩鍋在這一個點上,好像這樣,自己就不用為當下的貧窮負一點點責任。 但也正是這樣把鍋互相甩來甩去的過程,最傷感情。 當你打從心里認為,自己現(xiàn)在每天過得這么苦,都是因為嫁了個沒本事賺錢的男人,你還會愛他嗎? 有句話叫貧賤夫妻百事哀,它最初的意思是共同經(jīng)歷貧賤的夫妻,一方死后另一方會愈發(fā)哀痛,現(xiàn)在更多地被拿來形容,貧窮的夫妻,生活中的每件事都容易不順心。 這兩個解釋我都認同。 我相信共患難的感情基礎,但我更理解共同經(jīng)歷貧窮的過程有多難熬。 我不建議我的讀者非要選這個hard模式。 戀愛可以窮著談,結婚,真的需要經(jīng)濟基礎。 當然我也絕不是推崇絕對的拜金和享樂主義,就是一味鼓勵女生攀高枝,嫁有錢人。 我只是想說兩個點: 第一,不說求大富大貴,但結婚不要選真正的窮人。 “真正的窮人”的標準是,你能預見,婚后你們的生活標準很可能會跌破你能承受的下限——可能吃飯都成問題,連個棲身之所都沒有,生了孩子也養(yǎng)不起。 這種婚姻真不如單身。 第二,就算真的愛上一個窮男人,愛到非他不嫁,你自己至少要有一點經(jīng)濟上的保障。 沒錯,“結婚要有錢”不一定是非得嫁有錢男人,自己有錢也可以。 雖說女強男弱的婚姻當下還存在很多問題,但至少比男女都弱要好一些。 而且,錢握在自己手里,也算是另一種安全感的來源。 |
|
來自: 金蘋果6 > 《生活經(jīng)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