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吉吉日更的D193天 ![]() ![]() ![]() 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不僅不出眾,甚至是很不起眼,但是他們特別從容,無論是在芝麻綠豆般的瑣碎面前,還是在面對一些完全超出他能力范圍的事情上。 雖然這些人沒有突出的能力,但是他們清楚并能坦然接受自己的能力邊界,就是清楚自己什么事可以做到,什么事做不到。 這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特質(zhì),拉開了他們與普通人的差距。 聽上去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卻不簡單,知易行難。知道卻做不到,事后還不斷譴責(zé)自己,導(dǎo)致身陷焦慮的泥潭之中,難以自拔。 有人會說,能力可以在實踐中練就,通過不斷地行動得以突破,如果一個人只做自己會做的事,從不涉足能力范圍之外的事,那又何以取得進步和實現(xiàn)成長呢? 接受自己的能力邊界在哪,不代表不去嘗試超出能力范圍的事情。 比如:
明確自己在某一方面只能做到60分,希望做到80分,做不到也不會自責(zé)、懊惱、愧疚,因為中間的20分需要持續(xù)不斷地行動。 最怕的情況就是明明是第一回干一件就想做到完美,我這個八字取格是大偏印的人就是理想主義型,事事力求完美,往往被焦慮捆綁。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20年下半年剛接手體育教研組長一職,校運會的編排工作自然落到我頭上,我是個電腦白癡,又是第一回接觸運動會編排工作。 我手里的第一屆校運會,出了不少問題,比如六年級男生是1000米項目而非800米項目,班主任報名失誤我編排時未能發(fā)現(xiàn);成績錄入的格式問題;明明已經(jīng)錄入成績卻又找不到等等。 兩天的運動會還算順利地開展,因為第一個上午編排室跟打仗一樣,同事問我這要怎么辦,那要怎么處理,我一問三不知。 這件事徹底把我給打垮,下半年,整個人都不在狀態(tài),陷入無盡的自責(zé)之中,我每天的感覺就是疲憊,與之而來的是大姨媽離家出走。 如果我能清楚自己的能力邊界,不擅長運用電腦和第一次接觸編排,就算出差錯我也能從容對待。人而為人哪能不犯錯,同事們也沒有指責(zé)我反而前來安慰我、鼓勵我,我一個人胡想亂想就是作死。 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沒做過的事情可以嘗試去做,做不好不會內(nèi)疚,做不到的事情不強求。 從容應(yīng)對是一種選擇,保持情緒的穩(wěn)定才能走得遠、走得順。 完美主義本質(zhì)上是一種弱者心態(tài)。因為心理承受不了自己不完美。能夠承受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強大,才會有真正的行動力,才能進入現(xiàn)實的各種關(guān)系中,做好一切事。 哈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