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成語,不僅代表了中國幾千年來的積累,還非常的有文化氣息,很多成語都被應(yīng)用到日常生活中,但也有一部分成語漸漸被人淡忘。 像“一心一意”、“三言兩語”通俗易懂的,也有像“魑魅魍魎”、“煢煢孑立”不易理解又很難書寫的成語,今天這十個(gè)燒腦成語,看看你認(rèn)識幾個(gè)? [bá dīng chōu xiē] 拔 丁 抽 楔 【釋義】拔出釘子,抽掉楔子。比喻解除困難。 【出處】元·無名氏《度柳翠》第四折:“大眾恐有不能了達(dá),心生疑惑者,請垂下問,我與他拔丁抽楔?!?/p> [bù bì fǔ yuè] 不 避 斧 鉞 【釋義】不躲避斧鉞之類的兵器。形容將士英勇無畏,或烈士忠義不屈。 【出處】《漢書·趙充國傳》:“愚臣伏計(jì)孰甚,不敢避斧鉞之誅,昧死陳愚,唯陛下省察。” [ jí qū áo yá ] 詰 屈 聱 牙 【釋義】文字深?yuàn)W,音調(diào)艱澀,不易誦讀。 【出處】唐·韓愈《進(jìn)學(xué)解》:“周誥殷盤,佶屈聱牙。” [bēi hú bǐng liáng] 陂 湖 稟 量 【釋義】比喻度量寬廣恢弘。 【出處】《后漢書·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濁,不可量也?!?/p> [ zhǒng shì zēng huá ] 踵 事 增 華 【釋義】指繼續(xù)以前的事業(yè)并有所發(fā)展。 【出處】南朝梁·蕭統(tǒng)《文選序》:“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p> [ bàng bìng chéng zhū ] 蚌 病 成 珠 【釋義】比喻因不得志而寫出好文章來。 【出處】《淮南子·說林訓(xùn)》:“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 [ zhǔ wén jué jiàn ] 主 文 譎 諫 【釋義】主文:用譬喻來規(guī)勸;譎諫:委婉諷刺。通過詩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進(jìn)行諷諫。 【出處】《毛詩序》:“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p> [ bí è huī jīn ] 鼻 堊 揮 斤 【釋義】揮舞斧頭削除鼻端之堊。比喻指正錯(cuò)誤。 【出處】《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yùn)斤成風(fēng),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 [ zuǒ tí yòu qiè ] 左 提 右 挈 【釋義】挈:帶領(lǐng)。比喻共相扶持。也形容父母對子女的照顧。 【出處】《史記·張耳陳余列傳》:“夫以一趙尚易燕,況以兩賢王左提右挈,而責(zé)殺王之罪,滅燕易矣?!?/p> [bá máo lián rú] 拔 茅 連 茹 【釋義】茅:白茅,一種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牽連的樣子。比喻互相推薦,用一個(gè)人就連帶引進(jìn)許多人。 【出處】《周易·泰》:“拔茅茹以其匯?!?/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