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fā)于跨境文物返還法律與政策動態(tài)動態(tài)公眾號2022年8月11日,美國洛杉磯蓋蒂博物館宣布向意大利返還一組陶土雕塑。該消息由蓋蒂博物館官網(wǎng)及紐約曼哈頓文物調(diào)查機構(gòu)官網(wǎng)等處公布。涉案文物系一組三尊真人大小的陶土雕塑,名為《俄耳甫斯和海妖》(Orpheus and the Sirens)或稱《詩人與海妖》(Poet and the Sirens)。文物約于公元前350至300年制成,產(chǎn)自古希臘殖民地塔倫圖姆,現(xiàn)為意大利東南部的阿普利亞海岸。 The Sculptural Group of a Seated Poet and Sirens (350–300 B.C.). Courtesy of the J. Paul Getty Museum. 涉案陶土雕塑大小幾近真人,一名男性居于海妖之間。男像的確切身份,已不可考。希臘神話中的海妖是半鳥半女的形象,因其歌聲誘使水手喪生,常常寓意死亡。該組雕塑是墓中隨葬品??脊艑W家和藝術(shù)史學家由此推測,男性坐像或象征希臘神話中善用歌聲保護水手免遭厄運的俄耳甫斯,或象征墓主人戰(zhàn)勝死亡。Statue of a Seated Poet (Orpheus?) (350–300 B.C.). Courtesy of the J. Paul Getty Museum. 1976年3月,蓋蒂博物館創(chuàng)始人約翰·保羅·蓋蒂(John Paul Getty)在時任蓋蒂博物館古董館長、捷克裔美國考古學家吉里·弗雷爾(Jiri Frel)推薦下,以55萬美元的價格購得這組雕塑。J. Paul Getty at his desk, about 1939–45. J. Paul Getty Family Collected Papers, Institutional Archives, The Getty Research Institute. Courtesy of the J. Paul Getty Museum. 今年早些時候,紐約曼哈頓地區(qū)檢察官阿爾文·L·布拉格(Alvin L. Bragg)在調(diào)查一項刑事犯罪時,發(fā)現(xiàn)該組雕塑系自意大利塔蘭托附近古墓葬中盜掘而來,由喬瓦尼·佛朗哥·貝奇納(Giovanni Franco Becchina)和拉斐爾·蒙蒂塞利(Raffaele Monticelli)走私和漂白。非法販運者將文物碎片自意大利走私至瑞士后,貝奇納和蒙蒂切利出資修復雕像,隨后出售。1976年,瑞士列伊銀行股份公司(Bank Leu AG)的古董收藏家利奧·米登伯格(Leo Mildenberg)(時任銀行董事)幫助漂白涉案文物,并促成了貝奇納與蓋蒂博物館之間的這筆文物買賣。蓋蒂博物館有關(guān)部門在收到曼哈頓地區(qū)檢察官辦公室出示的證據(jù)后,同意將涉案文物返還給意大利。2022年9月9日,紐約曼哈頓地區(qū)檢察官助理地方檢察官馬修·博格達諾斯(Matthew
Bogdanos)和國土安全調(diào)查局特工羅伯特·曼切尼(Robert Mancene)于蓋蒂博物館將《俄耳甫斯和海妖》交給意大利文化遺產(chǎn)保護憲兵司令部(TPC)司令羅伯托·里卡爾迪上將(Roberto Riccardi)、陸軍準尉安吉洛·拉古薩(Angelo Ragusa)和意大利共和國駐洛杉磯總領(lǐng)事西爾維亞·基亞夫(Silvia Chiave),此舉標志著該組雕塑正式回歸意大利。 Statue of a Standing Siren (350–300 B.C.). Courtesy of the J. Paul Getty Museum. 美國紐約曼哈頓地區(qū)檢察官布拉格說:“《俄耳甫斯和海妖》同萬千遭到販運的文物一樣,因盜掘而背井離鄉(xiāng)。所幸有檢察官和分析人員的辛勤工作,還有國土安全調(diào)查執(zhí)法人員的并肩努力,這起橫亙數(shù)十年的盜運案真相大白,文物終能回歸原屬國意大利?!?/section>意大利文化遺產(chǎn)保護憲兵司令部指揮官里卡爾迪上將評論道:“這組精美雕塑的回歸豐富了意大利的文化遺產(chǎn),體現(xiàn)了由馬修·博格達諾斯上校管理的紐約曼哈頓地區(qū)檢察官文物追索部門與意大利憲兵隊考古部門之間為保護文化財產(chǎn)進行了有效合作。 美國國土安全調(diào)查局紐約代理特工瑞奇·J·帕特爾(Ricky J. Patel)直言:“此次的返還再次展現(xiàn)了國土安全調(diào)查局和紐約曼哈頓地區(qū)檢察官辦公室與意大利政府的合作無間,促進流失歷史文化遺物的回歸。本案的跨境追索使《俄耳甫斯和海妖》回到意大利故土,以資后輩觀覽?!?br>作者簡介: 翟子玥,中國政法大學2022級碩士研究生; 笪弘宇,中國政法大學2021級博士研究生。 文字||翟子玥、笪弘宇 審定||霍政欣、余萌、鐘鳴 排版||翟子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