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舐犢情深”一詞,出自于《后漢書·楊彪傳》:“猶懷老牛舐犢之愛?!?/p> 現(xiàn)人們常常用來形容父母對子女的深切愛意。 但前幾天發(fā)生的一個“老牛追車”的小故事,讓很多人都深受震撼,原來老牛對孩子的愛不止存在于書本中。 牛犢子被車送走,老牛追了1公里 故事發(fā)生在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 大哥是草原上的一位牧民,家里養(yǎng)了好多牛羊,每年就靠著它們來生活。前些日子他跟養(yǎng)活的(非牛販子)商量好了,過些天便來接牛犢。 這天養(yǎng)活的開著貨車來接小牛,將它們運上車開走的時候,家里的老牛又追了出來,像前幾年一樣。 只見它一直跟在貨車的后面,一邊追一邊不停地大聲的叫喊,仿佛在說:“我的孩子,別帶走我的孩子!”那喊聲撕心裂肺,隔著老遠(yuǎn)都聽見了,讓人十分揪心。 雖然老牛跑得很慢,根本追不上貨車的速度,但它卻沒有想過放棄,硬生生追了有一公里的路程才停了下來,最后被大哥給牽了回去。 老牛每年都會追車 說起這頭老牛,大哥也是感慨萬千。養(yǎng)了它已經(jīng)有六七年的功夫了,每年到了賣牛犢的時候,它都會出來追車。每次看到它追車的場面,也覺得心痛。 他是牧民,也要生活,不可能每年都將牛犢給留下的,而他也盡量在用自己的方式保護(hù)著牛犢。每次賣牛犢的時候,他都是將牛犢賣給養(yǎng)活的,這樣牛犢也是被帶回去養(yǎng),而不是被牛販子賣了換錢,自己心里也放心。 有人問大哥,為什么不將老牛給圈養(yǎng)起來,這樣它不是不能追車了嗎? 大哥說圈起來根本沒用,一看到牛犢子被帶走,它就會往外跳,這樣更加危險,還不如讓它去追車。 “動物只是不會說話而已” 如果不是也為了生活,想必這位大哥也舍不得賣掉小牛的吧,是啊,誰看到老牛追車的場面時能無動于衷呢,人與動物之間,最能共情的便是母愛了。 有網(wǎng)友說,任何動物都有靈性,它們只是不會說話而已,但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不能破壞,養(yǎng)牛,生牛,賣牛,就是無限循環(huán),沒人能破壞。 是啊,即使我們不忍心看到這樣的場面,也無法改變,為了生計,牧民也不得以才賣掉小牛的,生活食物鏈最底端的它們,只能承受著這樣的痛苦。 寄語: 母愛不分物種,同樣都值得贊頌。 雖然我們無法改變母牛失去孩子的事實,但我們心里知道,牛媽媽對孩子的愛也偉大就夠了。 最起碼我們看到一幕會難過,會共情,而不是冷眼看待,無動于衷。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疑問可以聯(lián)系獸醫(yī)小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