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是指組織間隙內的體液增多,與靜脈和/或淋巴系統(tǒng)障礙有關(圖 1~2)[1]。在生理結構上,靜脈系統(tǒng)與淋巴系統(tǒng)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組織液流通的重要通道;靜脈和淋巴系統(tǒng)密不可分,甚至互相吻合,大多數淋巴管緊貼靜脈主干的走行路徑,且經常出現(xiàn)在靜脈的外膜層內;淋巴系統(tǒng)是組織液引流的主要路徑,淋巴系統(tǒng)將組織液從組織送回靜脈內以維持體液平衡(圖 2)[2-4]。 ![]() 圖 1 淋巴和血管的相互作用 ![]() 圖 2 組織液流通過程 探源:靜脈/淋巴水腫發(fā)病互相影響 靜脈水腫的機制與靜脈血管內外的環(huán)境變化有關,具體表現(xiàn)為:靜脈流體靜壓增高、血漿膠體滲透壓的降低、血管外組織膠體滲透壓的增高以及血液瘀滯或毛細血管損傷[1,5,6]。淋巴水腫與淋巴回流受阻息息相關,淋巴系統(tǒng)的解剖或功能性阻塞時,淋巴回流受阻或不能代償性地加強回流,富含蛋白質的液體在間質空間中逐漸積聚,最終引起水腫[1,7]。靜脈淋巴系統(tǒng)在從四肢回流的液體中發(fā)揮互補作用,如果一個過載,另一個會進行代償[8]。由于相互依賴,其中一個功能障礙時(例如,在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或淋巴功能不全時),另一個超負荷代償,最終導致雙重系統(tǒng)運行障礙[8]。靜脈系統(tǒng)組織內液體負荷過高,會導致毛細血管平衡破壞,淋巴系統(tǒng)負荷升高,超過其代償能力,導致組織水腫,隨后出現(xiàn)皮膚拉伸、淋巴管壁破壞等,蛋白、促炎因子在間質空間積累,導致復雜炎癥過程,進而導致纖維化,最后形成脂肪皮膚硬化、阻礙淋巴管對間質液體吸收、降低淋巴管滲透性,損害微血管和淋巴系統(tǒng)[9]。另外,淋巴瘀滯引起的水腫也可逐漸阻礙靜脈回流[10]。 析因:靜脈和/或淋巴水腫相關疾病的病理生理機制 慢性靜脈疾?。–VD)、痔?。℉D)以及創(chuàng)傷或外科手術后均可導致靜脈/淋巴功能異常相關的水腫。下肢靜脈高壓是 CVD 主要病理生理改變,下肢持續(xù)的靜脈高壓促使毛細血管后血管透壁壓升高,引起皮膚毛細血管損傷、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組織吸收障礙、慢性炎癥反應、代謝產物堆積、組織營養(yǎng)不良、下肢水腫和皮膚營養(yǎng)改變等一系列病理過程,最終導致潰瘍形成[11,12]。慢性靜脈功能不全(CVI)則是在晚期 CVD 時,由于靜脈功能異常而產生的水腫、皮膚改變或靜脈潰瘍等癥狀,是有特異性表現(xiàn)的慢性靜脈功能失調導致的靜脈功能異常。 HD 中,內痔靜脈叢靜脈異常擴張,動靜脈吻合異常擴張,從而形成脫垂和痔瘡,脫垂肛墊中的血液瘀滯、靜止、凝結,導致白細胞活化,炎癥介質釋放,進而血管壁膨脹,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引起靜脈高壓和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惡性循環(huán),導致疼痛、出血、水腫等臨床表現(xiàn)[13,14]。創(chuàng)傷的局部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炎癥反應,其基本病理過程與一般炎癥相同,包括局部組織的變質、滲出和增生;炎癥過程中,炎癥局部的滲出液集聚在組織間隙內,成為炎性水腫[1,15]。 施治:[三管]齊下,靜脈/淋巴水腫巧應對 當前水腫治療方式主要為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物理治療包括壓力治療、坐浴、磁療、綜合消腫治療(CDT)、遠紅外輻射熱療等[11,16-18]。藥物治療包括靜脈活性藥物(VADs)、利尿劑和局部外用藥物[11,16-18]。手術治療則為顯微外科手術(淋巴管-靜脈吻合術、淋巴結或淋巴管移植術)和病變組織切除(「減負荷」手術--Charles 手術)[17,18]。其中就 VADs 而言,已有 Cochrane 的綜述分析顯示,VADs 對水腫有顯著治療獲益,并對一系列癥狀有效(表 1)[19]。另外,與其他 VADs 相比,柑橘黃酮片(MPFF,Micronized Purified Flavonoid Fraction,純化微粒化黃酮成份)作用機制更為全面[20],為其發(fā)揮良好的療效奠定了基礎(表 2)。 表 1 VADs 對于 CVI 癥狀治療效果 ![]() 表 2 不同 VADs 的作用機制 ![]() 聚焦:MPFF 機制優(yōu)勢 ——作用于三大系統(tǒng)改善靜脈和/或淋巴水腫 作為具有代表性的 VADs,MPFF 作用于三大系統(tǒng)改善靜脈和/或淋巴水腫。 在靜脈循環(huán)中,MPFF 可通過調節(jié)去甲腎上腺素能信號,改善靜脈張力,促進靜脈回流,對于靜脈瓣膜和靜脈壁的炎癥過程,MPFF 還可有效清除自由基,降低白細胞粘附分子的表達,減輕炎癥癥狀,減少反流[20,21];在淋巴循環(huán)方面,MPFF 可增加淋巴管收縮頻率和強度,加快組織間液回流,改善淋巴回流,減輕水腫[21-23];在微循環(huán)方面,MPFF 可基于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水腫,還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強紅細胞流速,改善微循環(huán)[20,21]。 一項對照研究結果顯示,MPFF 單次給藥后快速改善靜脈張力,效果可持續(xù)達 4 小時;在治療 1 周后,這一效果可以維持 24 小時[24]。另一項研究表明,MPFF 通過改善毛細血管抵抗力和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來保護微循環(huán)并減輕水腫[25]。另有兩項研究表明 MPFF 顯著增強淋巴引流[23],顯著降低淋巴內壓力[26]。 小結 靜脈與淋巴系統(tǒng)密不可分,兩者互相依賴,水腫與靜脈和/或淋巴系統(tǒng)障礙有關。靜脈水腫可間接誘發(fā)淋巴水腫,損害淋巴系統(tǒng);淋巴瘀滯引起的水腫可逐漸阻礙靜脈回流。另外,CVD、HD 以及創(chuàng)傷或外科手術后均可導致靜脈/淋巴功能異常引起的水腫。在治療上,主要采用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其中,VADs 均顯示出對水腫有顯著治療獲益,并對一系列癥狀有效;且較其他 VADs 而言,MPFF 作用機制更為全面,可同時作用于靜脈、淋巴和微循環(huán)三大系統(tǒng),快速改善靜脈張力、改善毛細血管抵抗力和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淋巴引流、降低淋巴內壓力,進而達到治療水腫、緩解癥狀的目的。 聲明:本內容旨在為醫(yī)療衛(wèi)生專業(yè)人士提供相關疾病領域的研究進展。僅供醫(yī)療衛(wèi)生專業(yè)人士了解學術資訊使用。該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yè)的醫(y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資訊以外的目的,本平臺及作者不承擔相關責任。 審批號:MSLASA202208050015,有效期至:2024/8/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