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新劇,登上豆瓣全球口碑榜。 評分9.4,相當之高。 ![]() 打開評論區(qū),高贊卻都在擔心「條目消失」。 「不曉得條目能存在多久」 「條目即將消失,保持觀望」 ![]() ![]() 原來,這部劇既把中國「黑」上了天。 也把中國「吹」上了天。 ![]() 但能拿下9.4高分,絕對不是因為這。 所謂的政治陰謀,只是它的外殼。 內(nèi)里包含的,是對「后真相時代」的深度思考。 今天,就來說說它—— 《真相捕捉》第二季 The Capture Season 2 ![]() ![]() 《真相捕捉》第一季,聚焦監(jiān)控問題。 到了第二季,再次以此為出發(fā)點。 本劇虛構(gòu)了一家中國科技巨頭——贊達。 ![]() 贊達擁有全球最先進的面部識別技術(shù)。 為世界各地提供數(shù)字監(jiān)控服務。 現(xiàn)在,想獲得英國機場這個大單。 ![]() 這其實也不算虛構(gòu)。 現(xiàn)實里,中國早就在該領域獨占鰲頭。 張學友演唱會被稱為「逃犯克星」,幫助警方抓捕60多名在逃罪犯。 靠的正是這牛X的面部識別技術(shù)。 ![]() 但這在外國眼里,這種技術(shù)卻成了大大的威脅。 劇集也似乎一直在給中國「扣黑鍋」。 中國的人臉識別技術(shù)能用在英國么? 英國安全大臣第一反應:不可以。 ![]() 因為在他眼里,中國公司和當局是一體的。 他還對相關中國法律振振有詞。 「中國法律規(guī)定,私營企業(yè)必須和國家情報部門合作」 ![]() 不僅如此,他還自行腦補了好些細節(jié)。 比如北京方面在英國安插間諜。 然后讓贊達的機場系統(tǒng)睜只眼閉只眼。 ![]() 又比如,讓贊達識別出中國在英國的政敵。 然后實施抓捕。 ![]() 此外,他還堅信,中國公司隨時隨地都在錄音。 「為了方便你們的監(jiān)聽設備 我想說這是我的個人觀點」 這「被害妄想癥」,也是沒誰了。 ![]() 抱有這種想法的不止他一人。 片中,某華人被謀殺。 英國警察第一反應:是中國干的。 「這是針對性暗殺,也許是國家行為」 ![]() 更何況,證據(jù)確鑿。 子彈口徑這么小。 在中國大陸以外可是很難見到呢。 ![]() 黑鍋一口又一口,到這還沒完。 正當安全大臣準備發(fā)布否決贊達的報告時,他的私生子丑聞突然在某網(wǎng)站曝光。 ![]() 啊不用想,肯定又是中國干的。 這是赤裸裸的報復。 「立刻去查這個網(wǎng)站 我敢說位置一定在加州,但出資人是北京的」 ![]() 于是,出于安全考慮,安全大臣被轉(zhuǎn)移到一個小屋。 正在這時,電視上竟出現(xiàn)了他的實時采訪畫面。 且張嘴閉嘴全是對贊達的溢美之詞。 「贊達很安全 贊達和中國當局沒有聯(lián)系」 ![]() 安全大臣看著電視,目瞪口呆。 沒跑了,他絕對在想,這又是中國在搞事情。 ![]() ![]() 然而,劇集在給中國「扣黑鍋」的同時,又總是伴隨著暗戳戳的夸贊。 比如,吹技術(shù)。 安全大臣與贊達公司見面,明明劍拔弩張。 結(jié)果下一句又像極了吹捧。 「不用展演我也知道你們是世界領袖」 ![]() 而對于電視里出現(xiàn)的假安全大臣。 英國情報局先是深入分析了一波: 是罪犯黑進了電視臺的遠程攝影頭,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虛擬形象。 這是一種高級的「深度偽造」技術(shù)。 ![]() 然后話鋒一轉(zhuǎn): 「我們的技術(shù)還沒達到 如果說有誰能做,只有中國」 ![]() 就連英國高官也要跟著吹一波。 「他們要是想黑我們,這都算是開恩了」 ![]() 再比如,吹制造業(yè)。 英國警方拿著子彈,準備去向贊達問詢,地點選在中國大使館。 然而,大使聽完警察的描述,一臉嫌棄。 畢竟在英國發(fā)現(xiàn)中國制造并不稀奇。 ![]() 電腦、金屬、礦物、塑料、醫(yī)療設備..... 報菜名似的數(shù)也數(shù)不完。 中國制造有多強大,可想而知。 ![]() 影片甚至借大使的口,諷刺了一波「中國黑」。 「真令人失望,我們再一次發(fā)現(xiàn) 自己成為了毫無根據(jù)、聳人聽聞的指控對象」 ![]() 不怪有網(wǎng)友給劇集「比心」。 ![]() 而隨著調(diào)查的深入,我們才看到: 原來大使說的一點兒沒錯。 中國只是個「背鍋俠」。 ![]() 真正的幕后黑手,是他們自己人—— 一家英國數(shù)據(jù)分析公司。 它的最終目的,竟是幫安全大臣成為英國首相。 而先前所有行為,全部基于大數(shù)據(jù)算法得出的。 ![]() ![]() 從中國面部識別公司,到英國數(shù)據(jù)分析公司。 政治陰謀外殼下包裹的,是對高科技的辯證思考。 這也是該劇能拿到9.4高分的原因。 ![]() 首先,無處不在的攝像頭,監(jiān)控著人們的物理行蹤。 這保護了大家的安全,卻也催生了新型犯罪。 劇集中的「校正技術(shù)」就是如此。 這是一種實時圖像處理方法。 利用干擾攝像頭信號和「深偽技術(shù)」來實現(xiàn)。 ![]() 而偽造的方式有許多種。 比如「無中生有」。 英國情報局用它來偽造監(jiān)控錄像。 從而把無法定罪的恐怖分子抓捕歸案。 ![]() 比如「憑空消失」。 劇中,英國公司的殺手,能隨時黑進任何攝像頭,輕松看到目標的位置。 ![]() 然后用「深偽技術(shù)」,抹去實時監(jiān)控中的自己。 監(jiān)控里,電梯門打開,一盞盞聲控燈亮起。 但卻空無一人,像個飄蕩的幽靈。 讓人不寒而栗。 ![]() 它甚至還能「偷梁換柱」。 安全大臣曾沖進電視臺直播間,接受采訪。 實時轉(zhuǎn)播畫面里,他卻在說著完全不同的另一番話。 而那人有著同樣的面孔,用著同樣的聲音。 ![]() 這樣的情節(jié),并非聳人聽聞。 現(xiàn)實中,「深偽技術(shù)」早就成了行騙工具。 去年5月開始,幣圈粉頭馬斯克的換臉視頻層出不窮。 視頻中,馬斯克喊出「給我一個幣,我給你兩個」。 這是比特幣詐騙平臺自導自演的戲碼。 而且效果相當不錯。 光是今年的詐騙總額,就高達2億人民幣。 ![]() 此外,「深偽技術(shù)」還成了新興的色情報復工具。 2017年12月,斯嘉麗·約翰遜等女演員的非法色情換臉視頻,在網(wǎng)上瘋傳。 2020年,某馬來西亞部長,因一段同性戀活動影片被判入獄,后來證實為偽造。 科技飛速發(fā)展下,沒有誰是絕對安全的。 ![]() 除了物理行蹤,還有思想行蹤。 大數(shù)據(jù)算法下,人們的所思所想都暴露無遺。 片中的英國公司,有全球幾乎所有科技大廠的數(shù)據(jù)。 能跟蹤全球30億人的社交媒體動態(tài)。 ![]() 人們傷心時喜歡聽什么歌。 什么時候要購買牙膏,或者投票給誰。 全都被它分析得一清二楚。 ![]() 一方面,數(shù)據(jù)比人們本身更了解自己。 片中舉了一個這樣的例子。 如果你對100名大學生做調(diào)查,問他們對女性的暴力是否合理。 100個人都會堅持說不行。 但翻看他們社交媒體的記錄就能發(fā)現(xiàn)。 10%到15%的人,都曾對女性進行過死亡威脅。 ![]() 另一方面,算法可以精準預測人類的行為。 正是基于這種算法,英國公司搞了一系列騷操作。 ![]() 它先是偽造安全大臣的私生子緋聞。 然后用「深偽技術(shù)」,讓他發(fā)表種族歧視等極端言論。 負面新聞纏身,所有人都以為他玩完了。 可實際上,他的支持率正在穩(wěn)步上升。 這一切都是算法的功勞。 「每個行動都是算法建議的」 ![]() 大數(shù)據(jù)先計算出哪些話題最容易引起爭議。 然后據(jù)此創(chuàng)造出最佳競選方案。 它暴露了大多數(shù)沉默者的內(nèi)心,根本不像嘴上說的「正確」。 而政客正是利用這一點,高票當選。 ![]() 算法就像是新時代的巫術(shù)。 隨便動動手指,就能達成一切目標。 ![]() 但,我們要知道,技術(shù)不是原罪。 別有用心的,是背后的人。 科技公司想利用它,扶持自己的代言人。 政客想利用它,到達想要的位置。 情報局則想利用它,排除一切恐怖分子。 究其本質(zhì),不過都是打著正義幌子的欺騙行為。 一旦技術(shù)被濫用,自由、民主、真相將不復存在。 ![]() 劇集的結(jié)尾,也向人們提出了一個疑問: 當我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都未必真實時,在這樣的后真相時代,我們應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呢? 問題的答案,也許目前不得而知。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 將其暴露在陽光下,才是正視問題的第一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