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8年4月,應(yīng)熟人之約,鑒定其族數(shù)代祖墳,觀三代皆無出奇處,至其祖父墳,葬于洞口,初見甚怪,但再細視,只見穴星成形,明堂窩聚,案山秀麗,砂水合法,與其后人情況相符,故評定為其催發(fā)墳。
01,于案山腳下看穴星
 圖1,星為橫木,形為橫琴,中間突苞并開洞口,墳葬洞口間。
02,于于案山腳下看穴星全景圖
 圖2,看全景圖可見旁立一貴人峰,因穴星為橫琴形,故又喝形:貴人撫琴。
03,于明堂略側(cè)看穴星全景圖
 圖3,洞口前有大圓唇,明堂低而窩聚,有低砂彎抱面向穴星。
04,于明堂看穴位
 圖4,橫木中間突出石塊,開一豎形洞。 05,于明堂看穴位示意圖
 圖5,洞后是突兀出來的一大塊石頭,石頭后面有脈線相連,左右有明顯界水分合。
06,于明堂正面看穴位
圖6,這個豎形洞是一個陰元洞,與廣東丹霞山的陰元洞類似,只是此洞比較寬,可容二三十人。
07,于案山側(cè)面拉鏡頭看穴位
 圖7,從側(cè)面看,可見陰元洞大半形狀,下邊有樹擋住了,近看是比較像女性的**。(注:為保護熟人私隱,不發(fā)表近看穴場與墳?zāi)箞D片,請理解)
08,于洞前看明堂案山
 圖8,于洞前看明堂,但見洞前吐出大圓唇,平整安穩(wěn)。唇下內(nèi)堂低洼形成窩聚,一道蛾眉案橫展,非常秀麗。
09,于洞前看左方
 圖9,于洞前看左方,石崖回抱不見外方空白。
10,于洞前看右方
 圖10,于洞前看右方,石崖回抱亦不見外方空白,但見一峰卓立是為貴人。
11,于洞口看明堂
 圖11,洞前是天然的大坪,呈半圓狀,約有一百多平方。于洞口蹲著看,蛾眉案非常秀麗。
【數(shù)據(jù)】以地盤列出: 墳?zāi)挂言崴氖嗄辍?br>墳面坐庚山甲向, 水來辰方,去丑方。
【淺析】 觀其穴星,是為橫木。古人云:“倒地木星長百丈,不論橫直皆可葬。直尋粘倚莫當(dāng)頭,橫要中間苞節(jié)旺?!贝颂帪闄M木中間,突兀生出石頭包包,即是突苞也。而于突苞間又開洞口,是為奇妙,凸中有凹,陰陽之理。 觀其形狀,是為橫琴,旁有貴人峰,故喝形:貴人撫琴。故以形體論之,有小貴之應(yīng)。 觀穴前,吐大唇而余氣足。觀明堂,呈低窩而氣聚藏。觀案山,蛾眉展而秀氣發(fā)。綜合言之,此地可發(fā)小貴,發(fā)文秀,小財丁之地也!可惜所葬處還非正穴,位置不夠穩(wěn),但已不能亂動,正是:“吃多少,睡多寬,早有安排”。
【反饋】 昔有前人刻留題于洞內(nèi),但初時無人敢葬,至七十年代始用之。今墳之后人,男女出讀書人,有從商者小富,有從政者正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