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萬山講傷寒論 理:六經(jīng)辯證體系 法:①治則:扶正去邪原則:扶陽氣 保衛(wèi)(胃)氣 存津液 ②治法:經(jīng)典八法 汗 邪在體表 方青龍湯之類 吐 中世紀治疑難雜癥 方瓜蒂散 下 現(xiàn)代使用最多 方三承氣湯之類 和 治療樞機不利 : ①少陽半表半里 調(diào)氣的升降岀入 方柴胡劑 和解少陽半表半里樞機的。 ②中焦半上半下 調(diào)氣升降 方半夏瀉心湯之類 和解中焦半上半下之樞機的。 因此“和解” 可理解為:和樞機 解郁結(jié)
溫 助陽祛寒 方理中湯 四逆湯 清 方 梔子豉湯清宣胸膈中的郁熱 , 白虎湯辛寒折熱 ,清胃熱彌漫 中焦之熱 ,黃芩湯清少陽膽熱,膽熱內(nèi)迫腸道的熱利。 補 方 炙甘草湯 氣血兩虛、心臟失養(yǎng)、脈搏不續(xù)的脈結(jié)代、心動悸 、氣血雙補;小健中湯 溫中補虛、和里緩急、心中悸而煩、 氣血兩虛 、腹部筋脈失養(yǎng)的腹中拘急疼痛。 消 抵擋丸 化瘀緩消、治療太陽蓄血證,瘀、熱都比較和緩。
除以上公認八大法另補充; 澀 赤石脂禹余糧湯和桃花湯的澀腸固脫法、治療下利滑脫是一種很重要的治療方法。 另 針藥并用,針灸并用、藥食并用、
方:112方,選藥精當(dāng)組方嚴謹,劑量準確、配伍劑量比例準確,療效可靠。 藥:76味 泡制嚴格,麻黃用于發(fā)汗要去節(jié)、根,因為麻黃的節(jié)、根是斂汗的。桂枝去皮是去粗枝的皮也就是去掉粗枝,因為桂枝的粗皮是走里溫里的也就是現(xiàn)代的肉桂。桂在漢代桂枝和肉桂是不分的。杏仁要去皮尖,附子回陽救逆生用,溫里散寒炮用。
藥劑技術(shù):湯劑 丸劑 散劑 膏劑 灌腸劑 含劑 栓劑 吹鼻劑 滴耳劑 陰道坐劑 護理知識: 飲食禁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