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8年,西域蔥嶺雪山下,蹣跚走來一位漢人,這是歷史記錄上第一次有漢人穿越帕米爾高原。 ![]() 漫大將軍在蔥嶺尋訪,顰姐拍攝 此人是誰? 此人當然不是漫大將軍,而是漫大將軍心中的一座豐碑。 他就是鑿空西域的張騫。 為什么要賣這個關子? 不是關子,而是鋪墊,只為尋找尋常話題之外的非常內涵。 內涵便是:除了打通絲綢之路外,張騫還給中華民族帶來了什么? 貫通了中華的陸上命脈,打通了華夏的任督二脈,從此漢風唐韻生生不息,兩千年后依然屹立于東方大地。四大文明古國,唯有中華能夠一脈相傳至今。 這便是張騫這次出使的內涵。 這么牛? 是,否則怎會被牛氣哄哄漫大將軍奉為豐碑,并列為本書的開篇濫觴。 那到底是怎么一道命脈? 先來看看秦漢時候的西域地圖,像什么? 像是圍棋上一道閉塞的氣局。 狹義上的早期西域三十六國,就像是一把隨手拋撒的圍棋子,散落在天山和昆侖山之間的塔里木盆地中,這里大山聳天,瀚海徹地,像是一道四周封閉的棋局,如果沒有外來文明輸血和點化,文明將長時間停留在土著層面。 封閉的優(yōu)點是自成體系,封閉的代價是原始蒙昧。 在張騫出使西域前,這些城邦小國的生產力水平非常落后,經濟上以綠洲農業(yè)為主,局部以放牧為生,因為這一圈大山注定了他們的氣局,這是先天宿命,前世注定。 ![]() 西域地形圖 如果我們再放大一下視野,會發(fā)現(xiàn)秦朝以前的中華其實也是一道封閉的氣局——東方和南方全是大海,北部和西部全是崇山峻嶺和戈壁沙漠,在生產力落后的古代,這些都是難以逾越的自然天險。 雖然這塊土地內生孕育了中原、關隴、齊魯、吳越、燕趙、荊襄、川蜀、閩粵等區(qū)域文明,但整體而言都突破不了上述氣局,所以某種意義上說,早期的中原大地其實就是一個放大版的西域。 所以西域和中原就像一大一小的兩個“口”字,雖然各成氣統(tǒng),但也各自局限,各自封閉。這樣的格局利于生存,外來勢力很難入侵;不利于進一步發(fā)展,因為人文基因狹窄,沒有其他文明點化和聯(lián)姻,進化空間有限。 這就是張騫出使前的中華版圖,像是兩個獨立的“口”字,彼此沒有任何聯(lián)系。 ![]() 中國地形圖 如果有一根線,將這兩個“口”字連起來,那又會怎樣呢? 串——那就是一個“串”字,“六書”造字法上屬于會意字,意味著貫通和交融。 通過河西走廊這條交通線,連接起中原和西域;通過絲綢之路這條商貿線,連接起中華和中亞、西亞、南亞乃至歐洲,從此不同文明得以貫通,不同文化得以交融。 所以張騫鑿空西域的內涵是:貫通了中原和西域兩個獨立文明,并融通為一個整體,進一步和中亞、西亞、南亞、歐洲聯(lián)動,讓原本孤立的中華文明獲得了其他文明的輸血,在思想和精神層面獲得啟蒙和點化,最終升華成浩蕩大度的漢唐氣象。 形象地看,張騫鑿空西域就像在重重大山之間鑿開了一道氣孔,雖然孔脈很小,但也一樣沛然有雨,滋養(yǎng)了中華文明,打通了中華的陸上命脈,貫通了中華的任督二脈。 ![]() 西域都護府,西域諸國圖 反過來說,如果沒有張騫這次出使,中華文明在本土獨立發(fā)展,內生進化,最終又會是什么結果呢? 圍棋上,兩只氣眼才能形成一脈活棋,孤獨的氣眼永遠是一片死棋。 國家也是一樣,封閉的結果只能是掉隊落伍,受欺挨打,當年滿清閉關鎖國,最終和世界文明拉開差距,結果被西方的洋槍洋炮打開國門,差點民不為民,國難以國。 如果還質疑,不妨去參考一下美洲的印第安人,試問印加文明何在,瑪雅文明何在? 公元前138年,個性豪闊的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本想聯(lián)手西遁中亞的大月氏一起反擊匈奴,沒想到張騫半路上為匈奴扣押十年之久,大月氏也早已失去了收復故土的雄心,應該說,張騫并沒有完成政治使命,卻誤打誤撞開啟了西域故事,大格局上成就了中華這一大盤活棋。 那么對西域這些小國來說,張騫的出訪又給他們帶來了什么呢? 相對于中華的主流生態(tài)而言,西域的區(qū)域生態(tài)很少有人關注,不妨換位思考,站在西域諸國的角度來觀察當時的政治社會演變。 按照《史記》、《漢書》等中原正史所載,當時西域一共有三十六國,后來演化為五十五國,以塔克拉瑪干沙漠為界分為南北兩路。
婼羌(今若羌一帶) 樓蘭(后改名為鄯善,今若羌北部羅布泊一帶) 姑師(大體位于樓蘭附近,后分為八國) 且末(今且末一帶) 小宛(今且末南側一帶) 精絕(今民豐北部沙漠地帶) 戎盧(今民豐南部一帶) 扜彌(今和田東北部) 渠勒(今和田東南部) 于闐(今和田一帶) 皮山(今皮山一帶) 烏秅(今塔什庫爾干南部葉爾羌河一帶) 西夜(今葉城南部一帶) 蒲梨(今葉城西南一帶) 依耐(今葉城西南一帶的葉爾羌河谷,位于蒲梨上游) 無雷(今塔什庫爾干往西,瓦罕走廊一帶) 難兜(今克什米爾東北部,喬戈里峰西南側) 罽賓(今克什米爾一帶) 烏弋山離(今阿富汗西部一帶) 安息(今伊朗一帶) 大月氏(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塔東部一帶) 大夏(今阿富汗一帶) 康居(今費爾干納盆地周圍地域) 大宛(今吉爾吉斯一帶) 桃槐(今阿富汗噴赤河東部一帶) 休循(今烏恰以西的塔吉克斯坦一帶) 捐毒(今烏恰以西的中國西極一帶) 莎車(今莎車一帶) 疏勒(今喀什一帶) 尉頭(今阿合奇一帶)
烏孫(今伊犁一帶) 姑墨(今阿克蘇一帶) 溫宿(今烏什一帶) 龜茲(今庫車一帶) 烏壘(今輪臺東部一帶) 渠犁(今尉犁一帶) 尉犁(今庫爾勒一帶) 危須(今博斯騰湖北部一帶) 焉耆(今焉耆一帶) 烏貪訾離(今昌吉一帶) 卑陸(今阜康山谷地帶) 卑陸后國(今阜康境內) 郁立師國(早期位于白龍堆沙漠西,后遷至吉木薩爾) 單桓國(今烏魯木齊西北部) 蒲類國(今巴里坤湖一帶) 蒲類后國(今巴里坤湖西北一帶) 西且彌國(今呼圖壁以南一帶) 東且彌國(今昌吉南部一帶) 劫國(今阜康境內) 狐胡國(今吐魯番西北一帶) 山國(今羅布泊和博斯騰湖中間地帶) 車師前國(今吐魯番一帶) 車師后國(今吉木薩爾南部一帶) 車師都尉國(今吐魯番吐峪溝一帶) 車師后城長國(今奇臺一帶) 上述諸國指的是廣義上的西域,其中大月氏、大夏、康居、大宛等國大體相當于如今的印度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哈薩克斯坦等地,因為不在我國體系之內,這里不予論述。 這樣剩余諸國根據(jù)勢力大小又大體可分為五大體系,分別是:東部的樓蘭、車師體系,南部的于闐體系,西部的疏勒、莎車體系,北部的烏孫體系,中部的龜茲體系,剩余小國全都就近依附于這五大體系。 張騫出使之前,西域諸國和西漢沒有任何交往,全都處于匈奴“僮仆都尉”的控制下,但由于地域廣闊,地形復雜,匈奴也很難有效統(tǒng)治這些小國,這在《漢書》中有載:
可以說,當時西域的政治和地形一樣,基本上也是一盤散沙,即便強橫如匈奴,統(tǒng)治成本也很高昂,搜刮財物可以,統(tǒng)率驅使不行。 這種分割而治的局面,其實對西域的社會穩(wěn)定和經濟發(fā)展是很不利的,因為缺乏統(tǒng)一的政治秩序,國與國之間你爭我奪,兵火不絕,所以別以為原始體系一定是桃花源,更可能是兵火亂源。 ![]() 漫大將軍在古無雷國地境喂狗,顰姐拍攝 張騫出使西域后,西漢政府在西域先后設立了戊己校尉和西域都護府,在其統(tǒng)一管轄下,一團亂麻的西域反而獲得了統(tǒng)一秩序,社會政治反而穩(wěn)定了。 同時由于絲綢之路的開通,東西方商貿日漸繁盛,這讓處在必經之路上的西域諸國經濟上也獲益匪淺。 有了統(tǒng)一的社會秩序和共同的經濟交流,西域諸國便開始慢慢走向民族融合。 那么,西域諸國都是些什么人種呢? 這個問題由來眾說紛紜,爭論不斷。 近些年來,考古工作者在樓蘭古城和小河墓地陸續(xù)發(fā)掘出一些古尸,由于沙漠氣候極度干旱,所以古尸保存完好,根據(jù)其臉部輪廓判斷應屬于早期的印歐人種,其中一具樓蘭美女臉帶微笑,更是引發(fā)了人們無限的遐想。 其實在早期漢人的認知中,西域人群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大人種,印歐人之外,還有塞(音xian)種人和羌人。 ![]() 漫大將軍尋找古代塞種人蹤跡 根據(jù)《漢書》所述,塞種人主要分布在疏勒(喀什)以西的幾個小國:
塞種人屬于印歐人種中偏向于印度支系的一支游牧部落,張騫出使前本活動于伊犁一帶,后因受大月氏西遷擠壓而被迫南遷,上述部落未能南遷,流落于疏勒以西的山谷中。 西域的羌人主要分布于于闐國西南的山區(qū),《漢書》記載如下:
上述四國大體位于如今和田西南和塔什庫爾干以南的昆侖山和喀喇昆侖山之間,可想而知其生存環(huán)境之惡劣。中國歷史上有羌人三遷之說,上述四國很可能屬于西遷的羌人部落,進入西域后因受其他人種的排擠,被迫落腳于這些偏遠之地,歷史就是這樣,弱勢群體沒有選擇權。 這就是中原正史記錄的西域人種,體現(xiàn)了當時人們的認知,如今學者們的研究紛繁復雜,眾說不一,這里堅持歷史第一性原則,不對后世觀點進行評說。 這樣張騫出使西域,就像一個火折子點燃了西部多民族這個熔爐,從此開始了各民族漫長的種族融合之路,后來匈奴、鮮卑、鐵勒、高車(丁零)、回紇、吐蕃、蒙古以及東胡等部落也先后融入進來,最終形成了如今多民族共生相生的局面。 東西向上,古代中國有一虛一實兩條命脈: 實線是長城,阻斷了南北,胡漢兩廂永遠是不歸路; 虛線是絲綢之路,溝通了東西,胡漢之間從來是通途。 因此張騫出使西域,等于打通了中華的陸上命脈,讓本來阻塞的東西方文明獲得了一個交流通道,多元文化由此吞吐出納,中原王朝得以精神破關,形成了大度包容的文明心態(tài),肇始和奠基了中華的精氣神。 此外張騫出使還打通了中華政治經濟這道任脈和家國人種這道督脈,兩道主脈一貫通,中華從此精血雄強,心氣縱橫,氣息綿延,大國格局由此奠定,大族氣脈得以疏通,最終成全漢唐兩個輝煌盛世的到來,可謂是: 使出西域歸元,道生中華太極。 【漫大將軍令】 問孤旅,一塵鄉(xiāng)關多遠,常年相思胡土。 十有三載,襤褸風破,闕前君臣苦。 從此中土博望,西域都護,雄風大唱漢武。 拍攝花絮![]() 山丹城外,關山晚照,顰姐出鏡 ![]() 朱哥顰姐,尋訪西域古羌人國度 ![]() 車師都尉國,如今地貌 ![]() 一脈孔道 ![]() 漫大將軍在高昌古城尋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