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謝孟凌 ![]() 我發(fā)出讀書分享會第四十一期共讀作品是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那天,記得朋友在下面留言:“這本書應(yīng)該是裝格調(diào)的神書,在二十年前的新概念作文大賽中被多位選手多次提到,仿佛只要看了,就可以成為思想小資?!边@么一說,頓感本書有趣,有些迫不及待。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想來,它的流行,也許和書名也有直接關(guān)系吧,因為我也被這個書名所吸引。抱著想成為“思想小資”的信念,我開始了這趟閱讀之旅。 昆德拉的小說章節(jié)很短,故事依靠人物的思辨來驅(qū)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我第一次讀這樣的小說,人物思考的整個過程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辯證分析能力。 ![]() 【意義】小說開篇就講了永恒輪回,然而,我們經(jīng)歷的所有事,一切的經(jīng)歷都只有一次,并且終將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淡漠和遺忘。不會重復(fù)意味著沒有辦法驗證哪種抉擇更好,任何事情無論當(dāng)時擁有如何重的意義,最后都會因為過去而變得很輕很輕。歷史沒有了意義,選擇沒有了意義,那生命還有什么意義,這就是我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因為一切都似乎毫無意義,最后便能深深體會文中所說的:“一次就是從來沒有”。 【媚俗】昆德拉筆下,總是為我們揭示著事情的復(fù)雜性,他沒有解答問題,也沒有給出確定性地道理,反而引導(dǎo)人看到更多的問題,這也許就是文中所提到的不要媚俗吧。媚俗的背后是某種容易被大多數(shù)人未經(jīng)思考就接受的感情套路。對抗媚俗的武器是理性,只有獨立思考才能保持清醒。我們在生活中總是思維懶惰,而思維的懶惰就會去尋找那些確定無疑的意義,好給自己的人生增加重量。 ![]() 【輕與重】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要承擔(dān)的那份重,有時候確實想擺脫,我時常也會想:好想自己就是自己一個人,跟什么都沒有關(guān)系??墒强赐晷≌f,看到人物不斷的逃避,最后因為逃無可逃而陷入空虛,那空虛居然令我顫栗,立刻明白我根本承受不了那份生命之輕。也許生命就是需要些重量來加持的,讓自己不會過于飄渺,就偶爾許自己一段只屬于自己的旅行,便好了。 【靈與肉】人越長大越能感受靈魂和肉體是完全可以分離的,它們不再是鬼片里實際分離帶來的恐懼,而是真真實實在自己的身體內(nèi)部各自為政的驚恐,你想的和你做的可以完全相反,明明自己厭惡不喜歡的,卻被自己的行為烙上了事實的印,人是復(fù)雜的,這個感受在自己身上才被印證得無以復(fù)加。 ![]() 【偶然與必然】巧合總能給人以驚喜,無論是驚還是喜,無形中讓事情變得更加殘酷或是更加曖昧。正如物種進(jìn)化,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影響,最后我們還是會為之付諸必然地決定。無論是偶然的開始導(dǎo)致了必然的后果,還是必然的趨勢導(dǎo)致偶然的出現(xiàn),一切的一切,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不可能幸?!课业谝淮卧谧x完一段話后,深深地信服了:人類不可能幸福。小說最后一個部分這樣說到:“幸福是對重復(fù)的渴望”,多么有力而簡潔的話語,卻道出了真諦。我們苦苦追求幸福,而那份感覺卻隨著時間變得無處可尋,因為沒有永恒輪回,一生就一次,這種一直向前走的狀態(tài)是無法滿足幸福那種對重復(fù)的渴望。 閱讀昆德拉的小說,我們對于這些事物的認(rèn)識不一定變得更正確,卻肯定變得更復(fù)雜了。 ![]() 圖書信息 ![]() 作者: [捷克] 米蘭·昆德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