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空間站已經(jīng)處于全面在軌建造階段,神舟十四號3位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已在太空中待了將近3個月的時間。在問天實驗艙到來后,航天員有了更大的活動空間。睡眠區(qū)已經(jīng)增加到6個,未來可以容納最多6名航天員長期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 除了更多的睡眠區(qū),問天實驗艙還帶來了生命生態(tài)實驗柜,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還在太空中開展水稻種植試驗。想象一下,未來我國的航天員登上月球、火星乃至更加遙遠的星球之后,我們在外星世界上種植水稻,獲得豐收,那必將是一件無比美妙的事情。 ![]() 經(jīng)過前期的一系列準(zhǔn)備,神舟十四號的航天員進行了此次任務(wù)的第一次出艙活動。與此前的神舟十二號、十三號航天員的出艙任務(wù)不同,這一次,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首次從問天氣閘艙打開艙門,進入太空之中。 隨著航天員陳冬、劉洋的出艙視角,讓我們看到了震撼的太空景象。航天員和空間站就懸浮在太空中,就連地球都是懸浮在太空中,似乎沒有能夠支撐的地方。在空間站和地球的周圍,都是綿延不斷的黑暗空間,深邃的太空看起來讓人無比敬畏。 ![]() 那么,為什么太空看起來是黑的,沒有出現(xiàn)星星呢? 關(guān)于這個問題,我國出艙第一人其實早已經(jīng)有過相關(guān)描述。每當(dāng)提及出艙活動,我們永遠繞不開“太空梗王”,也就是我國第一個進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員:翟志剛。 在太空中,航天員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太空艙內(nèi)度過的。但要說對太空的沉浸式體驗,還是得看出艙活動。航天員身著艙外航天服,進入太空中,身臨其境,那樣的感覺是怎樣的呢? ![]() 在此前我們所看到的航天員出艙活動畫面中,背景都是一片純黑,只能看到耀眼的太陽和地球。照理來說,太空中應(yīng)該是滿天繁星才對。那么,航天員出艙后究竟會看到怎樣的景象呢? 2008年,翟志剛乘坐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飛上太空,他的一大重要任務(wù)是進行我國航天史上的第一次出艙活動。作為我國第一位“吃螃蟹的人”,翟志剛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無論是視覺上,還是感官上。 ![]() 翟志剛回憶,第一次出艙時,他就被宇宙震撼住了,他往太空中一看就不敢動了,因為他看到了深不見底的太空。雖然太空極其深邃,但并不是絕對黑的,而是清澈透明的,全是繁星。 但遺憾的是,跟隨航天員視角,我們并沒有看到滿天繁星。這其實是因為攝像機拍攝的問題,由于航天員、空間站、地球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都顯得非常明亮,遠遠亮于那些暗淡的星光,所以攝像機只能控制進光量,讓拍攝到的畫面不會過曝光,結(jié)果就會讓那些暗淡的星光無法被拍攝出來。 這種現(xiàn)象其實也能在地球上用一個簡單的實驗進行驗證,這是筆者用天文望遠鏡拍攝月球: ![]() 可以看到,如果月球正常曝光時,周圍看起來都是黑的。而如果增加進光量,讓月球處于過曝光的狀態(tài),此時就能看到月球附近的幾顆背景恒星,它們看起來要比月球暗了很多。 總之,航天員出艙時,可以看到極為震撼的宇宙景象,這可以說是宇宙給航天員的一份特殊禮物。在神舟十二號任務(wù)期間,劉伯明出艙時,他也直呼“哇!這外面太漂亮了!”,這也算彌補了他在神舟七號時沒有出艙親眼看一看的遺憾。 ![]() 在神舟七號時,翟志剛進行第一次出艙,劉伯明全程密切配合。第一次出艙活動可謂是困難重重,他們先是遇到了艙門難以打開的突發(fā)情況,這在訓(xùn)練時并沒有遇到過。兩位航天員費了很大的力氣,最終通過一根撬棍打開了艙門。 ![]() 接著,軌道艙又突然響起了火災(zāi)警報,瞬間讓人頭皮發(fā)麻。再加上不久之后,飛船又飛出了測控區(qū)域,這讓地面飛控中心陷入了沉寂。在恢復(fù)通信后,人們聽到了航天員的對話: 劉伯明:繼續(xù)!
![]() 在克服這些艱難險阻之后,翟志剛成功在太空中揮動一面中國國旗,讓五星紅旗飄揚在浩瀚的太空中。多年后,在談及當(dāng)年第一次出艙任務(wù)的感受時,翟志剛和劉伯明的眼神里總是充滿了光,那次的經(jīng)歷讓他們刻骨銘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