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國學小棧273

 棲鴻看紅樓 2022-08-31 發(fā)布于山西

          成語“不教而誅”意思是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成語對實施者持否定態(tài)度,認為應該先加以教導,而不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實施處罰。

          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荀子·富國》:“故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在這里,荀子探討了“教”和“誅”的辯證關系:不教育只懲罰,只懲罰不教育,都不會取得好的效果。

          在《孟子》中,也出現(xiàn)過類似的說法:“《康誥》曰:'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讠敦)。’是不待教而誅者也。”對于《康誥》里描寫的這種人,孟子持怎樣的態(tài)度?

          A.不重視教育而一味處罰,刑法繁多但不能戰(zhàn)勝邪惡

          B.不必等待先行教育便能夠誅殺他

          C.只施行教化而不使用刑罰,邪惡的人就得不到懲處

          D.不需要教育和誅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對方就一定能受到感化

答案:B

        《孟子》中的“不待教而誅者也”與《荀子》中的“不教而誅”含義不同。

        《荀子·富國》:“故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意思是不重視教育而一味處罰,刑法繁多但不能戰(zhàn)勝邪惡;只施行教化而不使用刑罰,邪惡的人就得不到懲處。這是對待一般民眾的態(tài)度。

        《孟子·萬章下》第四章則引用《康誥》描述了一類特殊的人,這些人殺害行人,一味強橫,一點也不怕死,全部民眾對他們沒有不恨之入骨的。然后孟子提出自己的態(tài)度:對于此種人,不必等待先行教育便能夠誅殺他。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