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驥伏櫪(li),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年老的千里馬伏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一日馳 騁千里;有遠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fā)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碰上克星諸葛亮,也只能是哀嘆一聲:“為什么受傷總是我?” 士別三日,但更刮目相看 呂蒙的這句話,并不是自夸,只有真正認清了自己的人,才能說出如此自豪的話來。 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 有本事的人,從來不會自吹自擂,關公的這句話,雖是說張飛,但也暗示了自己的實力,張飛都那么厲害,做為兄長的自己還不是更厲害。這句話余威,最后延續(xù)到了長坂坡,令得數(shù)十萬曹軍面對獨據(jù)木橋的張飛,而不敢有所行動。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大才,與諸葛亮不相伯仲,可注定了這兩人生下來就是要敵對的,因為這世界太擠,容不得兩個天才的同時存在。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jié),身雖殞,名可垂于竹帛也! 評:身雖殞,名長留,神永存。 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人生中,豈能事事都如意?還是放開點,看開點,把握住現(xiàn)在的自己。評:挫折只會使我們成長,不必過多的哀嘆。 “生子當如孫仲謀” 上榜理由:誰不希望有這樣一個兒子!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不學習就難以增長才干,不立志就難以學有所成。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地學習就不能實現(xiàn)遠大的目標。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不要認為壞事小就去做,不要認為好事小就不去做 好事要從小事做起,積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壞事也要從小事開始防范,否則積少成多,也會壞了大事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這句話反映了客觀的歷史演變規(guī)律,在羅貫中眼中,歷史進程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統(tǒng)一就了就要分裂,分裂久了就要統(tǒng)一。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比喻友誼無比可貴。 枳棘叢中,非棲鸞鳳之所。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有高尚品德和突出才干的人,是不應該在惡劣環(huán)境的地方生存的。 彼一時,此一時也。 隨著時間的改變,情況發(fā)生變化了,做事的標準和原則也要跟著改變 倒持干戈,授人以柄 ?解釋:由于方法不對,反倒給了別人可乘之機,自己遭到了“收拾”。 名正言順,大事可圖。 ?解釋:做事要有有利的理論依據(jù),這樣有利于成就大事。 揚湯止沸,不如去薪。 ?解釋:做事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 ?解釋:雖然中國傳統(tǒng)文化講究“忠”,有“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之說。但是中國文化一直存在著模糊的實用性原則,即“變通”,變通是對傳統(tǒng)教義的一種修改和對抗。 順我者生,逆我者亡。 皇帝被視為天子,他代替“天”管理民眾,慢慢的人們學會了順從皇帝,皇帝也就越發(fā)獨裁。“順我者生(昌),逆我者亡(死)”也就成為了獨裁者深存內心同時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了。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這時曹操的名言,也是他的人生信條。曹操生性多疑,他誤把別人的好心看成了歹意,明明自己殺錯了人,卻偏偏不承認錯誤,反而將錯就錯,斬草除根,為了自己一人的安全不惜殺害呂伯奢一家?!皩幗涛邑撎煜氯耍萁烫煜氯素撐摇边@句話讓我們體會到了曹操那種極端自私,心狠手辣的人生信條。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解釋:赤兔馬和武藝超群的呂布相映生輝不禁讓人感慨,后世用“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來形容一個領域內十分杰出的人才。 招賢納士,屈己待人。 ?孫策在埋葬了自己的父親孫堅之后,“招賢納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漸漸投之”。放下架子,禮貌待人,這樣才能招來賢達有本事的人。 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戰(zhàn)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 ?解釋:司徒王允巧施連環(huán)計,用女兒貂蟬的美色離間了呂布和董卓,后來,呂布果然為爭奪貂蟬而將董卓刺死。 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 ?解釋:當陳煒用“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這句話描述孔融的時候,孔融當即反駁“想君小時必當聰明”。陳煒不得不驚嘆“次子長成,必當代之偉器也”。雖然陳煒被孔融反駁的五體投地,但是“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作為一個常識,對今天的家長也是有提醒作用的。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xù)? 一個人對兄弟的仗義,是建立在輕視妻子孩子的基礎上,連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在乎,這樣的兄弟之情是不是很殘忍?他還能有多少人性? 無謀之輩,見利必喜。沒有謀略,看不到長遠利益的人,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就會高興的不得了。 方今正用英雄時,不可殺一人而失天下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