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遇到的每一個問題,在書里都能找到答案;事實上多數(shù)人知道讀書有用,但只有少數(shù)人在讀書! 我的讀書,分兩個階段,上學時和畢業(yè)后。 上學的時候,讀的書除了課本,主要是跟著 跟著周圍同學們在讀,比如某一段時間,同學們中間在瘋傳一個作者的書或一本書,我也會跟著讀讀。 這么多年過去了,如今還記得上學時讀過的書的名字的沒有幾本。 初中的時候還沒有讀書的感念,除了課本,剩下的課外時間就知道瘋玩,基本上沒有讀什么課外書。 高中的時候正是自己十六七歲的時候,那時候喜歡聽林志穎的歌,林志穎有一首歌《十七歲的雨季》,歌中的經(jīng)典歌詞: 當我還是小孩子,門前有許多的茉莉花 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當我漸漸地長大 門前的那些茉莉花,已經(jīng)慢慢地枯萎不再萌芽 什么樣的心情,什么樣的年紀 什么樣的歡愉,什么樣的哭泣 十七歲那年的雨季,我們有共同的期許 也曾經(jīng)緊緊擁抱在一起,十七歲那年的雨季 回憶起童年的點點滴滴,卻發(fā)現(xiàn)成長已慢慢接近 雖然過去了幾十年,如今歌詞我還可以背出來。受林志穎的影響,我高中時讀過的第一本書應該是郁秀寫的長篇小說《花季雨季》。這本書寫在深圳一群年輕人關于青春成長的故事,作者寫這本書的時候正在讀高中,當時讀完這本書就對深圳這座城市很向往,夢想著有一天可以去看看?,F(xiàn)在想起來,我畢業(yè)時去深圳可能就是在那時候在心里埋下的種子。 高二的時候讀韓寒的成名作《三重門》,說實在的,到現(xiàn)在還不知道韓寒寫《三重門》這本書寫的是什么,只記得書中寫過逃學的事,可能當時是因為韓寒是80后中比較特立獨行的一個人吧! 讀書一定會與自己的年齡有關,什么年齡段有什么經(jīng)歷決定了讀什么樣的書。 高三的時候讀過很多書,陸陸續(xù)續(xù)有幾十本吧!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是高中的時候讀過的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本書,書中寫了陜北黃土高原一段關于青春,關于愛情,關于艱難的生活的故事,好像不止看了一遍。為此,2016年暑假,我?guī)Я宋覂鹤尤チ艘淮侮儽薄膹V州到西安咸陽下飛機,在西安玩了兩天,第三天就踏上了去陜北的路。路遙筆下的漫天黃沙,黃土高原已不見一片昏黃,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青山,路上聽導游說建國以后國家派飛機在黃土高原上撒了幾次植物的種子,讓黃土高原變成了青山連綿。參觀了路遙故居,又去了路遙的母校延安大學,在延安大學后面的文匯山上路遙的墓前徘徊了一會兒。路遙的堅韌我很尊崇,但是他的關于苦難,關于為了寫作犧牲了自己的健康,過早離開了人世,這一點我不能贊成。干嘛不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點,不讓自己有錢一點,難道只有生活困苦才能寫出好的作品嗎? 我有一個嗜好,自己喜歡的作者,好的作品,寫過的地方,我都想去走走,看看書中的世界和現(xiàn)實的世界。 高三的時候讀過的另一本書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書中有很多篇幅都是經(jīng)典,如《莫高窟》,《一個王朝的背影》,《西湖夢》,《都江堰》,《廢墟》,《風雨天一閣》等等。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文化的含義,知道每一個現(xiàn)實世界中的經(jīng)典都蘊含著獨特的文化魅力。2019年,我到浙江出差,路過余秋雨的故鄉(xiāng)寧波,就和我的一位好同學一起去參觀了余秋雨筆下所寫的天一閣。去之前,專門又讀了一遍《風雨天一閣》,對這座中國近代史藏書最豐富的圖書館很向往,但是在天一閣看完之后,發(fā)現(xiàn)里面根本沒有什么書,反差還是比較大的。但是余秋雨為我打開了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有這般美好,從此我更喜歡讀書,喜歡從書中看世界。 由于時間關系,世界讀書日談談讀過的書之一先寫到這里。每天早上一小時寫作時間,明天早上記錄一下讀過的另一本書: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 對于我來說,寫作很簡單,寫作就是說話,每天早起床6:00-7:00,絮絮叨叨說一個小時,用文字記錄下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