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苦熬300年,秦國終于拿到房本,沒想到攤上了個厲害的鄰居

 逍遙_書齋 2022-08-21 發(fā)布于河南

從周到秦,以周武王分封諸侯開始,到秦始皇掃平六國為終。800年的跨度,如果不知道最后的劇情,任誰也想不到,真正拿到主角劇本的,居然是開局毫無存在感的秦國。

本系列就以主角的鏡頭,來看一看秦國是如何在春秋戰(zhàn)國實現(xiàn)讓人瞠目結舌的逆襲。

一、艱苦卓絕的少年時代

1、卑微的出身

子曾經(jīng)曰過:最耀眼的主角,往往有著最卑微的出身。

周武王經(jīng)過牧野之戰(zhàn),戰(zhàn)勝商紂王,建立西周,開啟了800年的基業(yè)。隨后,武王開始分封諸侯,幫助自己治理天下。

這分封的標準是啥呢?自然是血緣近的、功勞大的、信得過的諸侯可以得到更多肥沃的土地。而關系差一些的諸侯們,封地就要往偏遠地區(qū)挪一挪啦。

文章圖片1

好地段都給了自己人

那么在這個時間點,我們的主角秦國在干什么呢?答案是,秦國沒有趕上西周這一場分封盛宴。

有史記載,秦國最早的首領叫秦非子,是商朝飛廉之子惡來的后人。飛廉和惡來父子二人都是商紂王麾下有名的猛將。

《史記·秦本紀》曰:“蜚廉生惡來。惡來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

而這個惡來,在周朝代商之時,敗亡于周武王的手下。

從這個背景關系,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第一,作為惡來的后人,嬴氏部落并不是周武王的自己人。相反,雙方祖上還是明確的敵對關系。

第二,秦國尚武的基因是有源可尋的,畢竟是惡來的后人嘛。如果大家對惡來此人不熟悉,那應該聽說過三國時期的猛將典韋,他就被曹操稱為“古之惡來”。

這樣的結果就是,秦國只能以部落的形式繼續(xù)駐扎在西陲邊境,大約在今天的甘肅天水附近。一方面與孫悟空做同行----替周天子養(yǎng)馬,另一方面也抵御著西戎的攻擊。

文章圖片2

年輕人,好好上班

如同一位倔強的少年,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一邊放牧,一邊和西戎作戰(zhàn),秦人骨子里的悍勇被逐步激發(fā)了出來。頑強和進取融入每一位秦人的血液,并且烙印在靈魂上,成為與生俱來的一種精氣神,代代相傳。

就這樣過了一百多年,到了公元前905年。由于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秦人養(yǎng)馬的工作表現(xiàn)讓周天子很滿意。

(周天子:小伙子不錯,得加工資了)

剛才說的秦非子,被周孝王封為附庸國,都城在秦邑,也就是今天天水的清水縣東北。

注意哈,這個時候的秦還不是一個正式的諸侯國,僅僅是西周的附庸。不過對秦這位少年來說,已經(jīng)是很大的進步了。雖然還不能正式入學,但至少獲得了在窗外聽課的資格。

《史記·秦本紀》:於是孝王曰:“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币刂兀箯屠m(xù)嬴氏祀,號曰秦嬴。

還記得周天子給秦國的兩個任務嗎?一是養(yǎng)馬,二是抵御西戎。養(yǎng)馬的活兒做得不錯,周天子準備給秦國加加擔子了。

西戎是當時整個西北方向夷狄的統(tǒng)稱,他們不斷襲擾關中地區(qū),讓周天子不勝其煩。到了周宣王時期,甚至占領了鎬京附近的犬丘,大約在現(xiàn)在咸陽興平這一片。

周宣王怒了,找到秦國的首領秦莊公,給他7000精兵,去教訓教訓西戎。

秦莊公一聽,好嘞領導!咱爺們兒平時干的就是這個活兒,您就瞧好吧!上去“乒乒乓乓”一頓好打,把占據(jù)犬丘的西戎揍跑了。

文章圖片3

西周時期 西戎讓周天子非常頭疼

周宣王掙了面子,大喜,重賞了秦莊公。封他為西陲大夫,并且把犬丘也作為秦的封地。這樣秦就有了兩塊封地,一個是西邊的秦邑,一個就是咸陽這片。當然,西邊的那一片依然是重心。

到了這個時候,秦算不算是諸侯國呢?還不是!他只到了“大夫”這個級別,離諸侯還差一個級別。

沒關系,凡事一步一步來嘛!秦這位少年也不氣餒,畢竟有了大夫的稱謂,就有資格進教室聽課了,哪怕是拿個小板凳,坐在最有一排也沒關系。

2、平王東遷,秦國正式冊封

憨厚的秦國就這么不怕苦、不怕累,一步一個腳印地繼續(xù)向前走。又過了五十年,周朝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平王東遷。

所謂東遷,就是將都城從鎬京搬到洛邑,也就是從長安到洛陽。從西周時候開始,“長安---洛陽”這一條黃金連線,影響了之后一千多年的歷史進程。

文章圖片4

周平王:皮皮蝦我們走!

弱弱地問一句,鎬京地段不好嗎?干嘛要搬家去洛陽?周平王會含淚告訴你:人家都是坑爹,我是被爹坑!

周平王的老爹是周幽王,大名鼎鼎“烽火戲諸侯”的那位。為了博心愛的美人褒姒一笑,周幽王居然多次下令點燃烽火臺。

原本烽火臺是周天子和各路諸侯約定好的通信系統(tǒng),一旦烽火臺點燃,就表示周天子受到犬戎的攻擊,諸侯們要趕緊來幫忙。

這里要提一句,能看得到烽火、來得及趕過來的諸侯,必然是離鎬京不遠的諸侯。像齊國你就壓根兒指望不上,等他從海邊趕過來,黃花菜都涼了。這么算起來,我們的主角秦國大概率也會在趕來的路上。

諸侯們急沖沖地去救周幽王,到了地方卻發(fā)現(xiàn)啥事沒有,原來是周幽王在戲弄大家。看著諸侯們灰頭土臉的樣子,褒姒開心得咯咯直笑。

《狼來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喊多了就沒人信了嘛。等到犬戎真的來了,周幽王再點烽火,都沒人搭理。

(眾諸侯:周幽王那老小子又點烽火了,誰愛去誰去?。?/span>

結果鎬京被犬戎攻破,褒姒沒了,周幽王沒了,西周也沒了~

這個故事能得出一個道理:領導不要透支員工的信任,將來遲早要還的。

文章圖片5

烽火戲諸侯

“烽火戲諸侯”的典故流傳太廣,其真?zhèn)我恢贝嬖跔幾h。西周的滅亡是不是由這個偶然性事件直接導致,也有著不同的說法。

對于我們絕大部分的歷史愛好者而言,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去考證每一個細節(jié),畢竟太多的信息都湮滅在悠久的時間長河之中了。

我的觀點是,讀歷史是為了更好地活在現(xiàn)在。畢竟時光流轉,客觀的環(huán)境一直在變化,但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很多規(guī)律是不變的。如果能從歷史中汲取一些經(jīng)驗、一些道理,能夠對眼下的生活有所幫助,那這歷史讀得就值了。


言歸正傳,周幽王怎么沒的,并不是重點。重點在于他兒子周平王繼位之后,覺得鎬京太不安全,指不定哪天又被人闖到家里來,于是他打算搬到洛陽去住。

天子要搬家,這可不是小事。最起碼的,周平王一路上的安全如何保證?要是被麻匪給劫了怎么整?

文章圖片6

周平王:人吶,怕就怕這個突然~

關鍵時候秦襄公站了出來,拍著胸脯說:領導你放心去吧,我們哥幾個保證平平安安把你送到洛陽。

說到做到,秦襄公和衛(wèi)國、晉國、鄭國合力,派人護送周平王去洛陽。

領導一看,小伙子不錯呦,肯賣力,有前途!于是將秦襄公封為諸侯,地盤就是岐山以西,差不多是關中平原西邊的一小塊。

這一年是哪年呢?公元前769年?;藘砂俣嗄甑臅r間,秦終于正式成為了一個諸侯國,雖然只是三等伯爵,但也是諸侯。從此以后,可以稱之為秦國了。

《史記·秦本紀》:年春,周幽王用襃姒廢太子,立襃姒子為適,數(shù)欺諸侯,諸侯叛之。西戎犬戎與申侯伐周,殺幽王酈山下。而秦襄公將兵救周,戰(zhàn)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難,東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迸c誓,封爵之。

有朋友會問,這個周天子的冊封很重要嗎?春秋戰(zhàn)國不是比誰拳頭大嗎?

答案是,很重要!

誰拳頭大就可以搞定一切,這個規(guī)矩在唐朝以后行得通,但在那之前真不行。想要參與到爭霸天下的游戲中,必須要有一個法理上說得通的身份。要么是天子給的,要么是祖上傳下來的。如果沒有,編也要編一個,否則連上牌桌的資格都沒有。

而在周朝,周天子的冊封當然是含金量最高的認證。有了這個,秦國可以挺直腰桿說:我老秦也是正經(jīng)的諸侯了。

反面案例就是楚國,在沒有周天子承認的情況下,自己給自己升職,在春秋時期就開始稱王,結果被中原幾大諸侯排斥了幾百年。

問:身份和身份證哪個重要?

答:你先拿到身份證再說吧!

文章圖片7

秦國:初來乍到 請多關照

秦國這邊終于拿到入學通知書,樂得屁顛屁顛。但凡事就怕比較,我們來看看其他幾位重要配角的分封情況:

晉國----公元前1033年建立,首任國君是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的弟弟。

齊國----公元前1046年建立,首任國君是剛忙完封神榜的姜子牙。

魯國----公元前1043年建立,首任國君是周武王弟弟周公的兒子。

宋國----公元前1114年建立,這個更牛,在西周之前就存在了。

看得出來,與周天子關系親密的諸侯國都是在西周建立的前后就獲得了冊封,而且地理位置優(yōu)越,都是人口稠密、土地肥沃的好地方。

相比之下,整個西周時期,秦國都沒搭上車,一直在西邊養(yǎng)馬。而且地理位置真算不上多好,看上去岐山以西面積不小了,可實際上這片地方基本上都被西戎占據(jù)。周天子畫了個餅,你秦國有本事將西戎打跑,打下來的土地都是你的。

這話放到現(xiàn)在沒人會信,但秦國這個笨小孩不挑食,有啥吃啥。靠著一副艱苦環(huán)境下鍛煉出來的好身板,秦國吭哧吭哧地開始了發(fā)展之路。

就這樣,春秋時期的花名冊上,多了秦國的名字。可與其他諸侯相比,秦國是毫無懸念地輸在了起跑線上,人家西周都過完了,你這才剛起步。

起點如此之低,秦國還能趕得上其他人嗎?

3、向東向東

從秦襄公開始成為正式諸侯國之后,秦國干勁十足,經(jīng)過數(shù)代國君的努力,將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打理得井井有條。

在古代農業(yè)社會,一個國家要變得強大,只有一個方法---獲得更多的土地。土地越多,就意味著糧食越多、人口越多、戰(zhàn)車和兵器越多,國家也就越強大。

秦國雖然非常努力,但受先天條件限制,隴西的山地糧食供給能力有限。要變得更強,唯有一條路可走:向東攻略關中平原!

有朋友會說,不對啊,向西還有空間,有河西走廊,還有西域呢。

可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想開通西域副本,這難度簡直比姜子牙封神還要大!孫悟空那么大能耐,不也得到了唐朝才開始西游記嗎?萬一去早了,路上找個妖怪都難,上哪兒去湊九九八十一難?

這個時候秦國的地盤,就是已知文明世界的最西端。咱們還是先不考慮西游記的事,老老實實把中原的主線任務完成吧。

文章圖片8

孫悟空再牛 也得到了唐朝才能去取經(jīng)

秦國的利好消息是,自從西周將鎬京放棄之后,整個關中地區(qū)處于一個相對空虛的狀態(tài),沒有形成強大的勢力。公元前677年,秦國將都城遷到了雍城,大約在今天的寶雞市,位于關中平原的西部。

這是一個具有標志性的動作,意味著秦國將戰(zhàn)略中心從隴西山區(qū)轉移到了關中平原。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逐步東擴,將整個關中納入秦國的版圖。


二、第一個鄰居---晉國

年輕的秦國朝氣蓬勃,不知疲倦地向東擴展,跨過洛水,臨近黃河,一點一滴地將關中平原插上黑色的旗幟。

直到有一天,秦國碰上了人生的第一個朋友,也是第一個對手----春秋霸主晉國。

“晉國”這兩個字的分量有多重?這是一個貫穿春秋始末,在二百多年內讓秦國無法東進一步,并且對戰(zhàn)國時代產生深遠影響的重量級角色。

如果用一個字概括晉國的特征,那就是----“”!

具體強在哪兒?有三方面可以看出來:

1、領先在起跑線

前面我們說過,晉國首代國君是周武王的親兒子,含金量十足的“二代”,和周邊很多諸侯國都是血親兄弟。

有朋友會說,這叫啥優(yōu)勢,一開始分封的時候誰不是沾親帶故?幾代人之后,關系疏遠了,還不是連狗腦子都打出來了?

這話沒錯,大家是不是姓“姬”,確實不是決定誰是最后贏家的決定性因素。到了后面的戰(zhàn)國季后賽,姓什么壓根不重要,拳頭大才重要。

但是在西周的預選賽和春秋的常規(guī)賽時期,親戚多還是有優(yōu)勢的。因為還有很多大國是外人呢,比如齊國,比如楚國,再比如秦國。

兄弟之間關系再怎么不好,面對外人的時候,還是會本能地傾向于自家人。這一點在晉、楚爭霸時期表現(xiàn)得格外明顯,很多“姬”姓小諸侯國,對晉國的向心力明顯大于楚國。

而且春秋時代的主題是什么?是爭霸!是選大哥!那些小諸侯國可能也就巴掌大的一塊地方,但投票的時候那就是實打實一票。

因此,家里親戚多,讓晉國在春秋時期吃足了紅利。

文章圖片9

晉國周邊親戚很多

2、疆域龐大,資源豐富

一個很明顯的道理,周武王會把自己的親兒子分封到老少邊窮地區(qū)吃苦嗎?

所謂分封,一方面是協(xié)助周天子治理天下,另一方面是讓自己人幫忙拱衛(wèi)都城鎬京。那這黃金地段自然是以中原為圓心的人口稠密地區(qū)啦!

晉國的新手村設在現(xiàn)在的山西,和西周的鎬京就隔了一條黃河。經(jīng)過西周時期的默默練級,晉國的疆域不斷擴大。粗略計算,南北長約700公里,東西寬約400公里,疆域覆蓋現(xiàn)在的山西、以及一部分河北、河南的平原地區(qū)。

這種體量在春秋時期,除了南方的楚國,沒有誰能穩(wěn)壓晉國一頭。

地方大,土地多,這就帶來兩個好處:

第一,晉國具有戰(zhàn)略優(yōu)勢。

從地理位置上看,晉國位于當時天下的正北方,背靠內蒙古高原,且擁有“表里山河”山西這個戰(zhàn)略制高點。無論是向東進攻地處平原的齊國,向西進攻關中的秦國,還是南下進攻楚國,晉國都擁有居高臨下的俯攻優(yōu)勢。

而山脈縱橫的山西,讓晉國核心區(qū)域易守難攻。太行山、中條山、呂梁山、恒山、五臺山、太岳山等等,一座座山脈將來自各個方向的威脅化解于無形,讓晉國進可攻、退可守。

在晉楚爭霸的關鍵戰(zhàn)役----城濮之戰(zhàn)的前夕,晉文公遲遲下不了決心,大臣狐偃說了這么一句話:

戰(zhàn)而捷,必得諸侯; 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無害也。

大白話意思就是:我們和楚國交戰(zhàn),如果能打贏,我們成為霸主;如果打不贏,楚國也打不進來,有什么好怕的?

這一句話讓晉文公下定決心,城濮之戰(zhàn)晉國大勝楚國,成為諸侯霸主,晉文公走上人生巔峰。

第二,地盤大,資源就豐富

晉國和齊國、燕國共同擁有著華北平原,其中富庶的河內陸區(qū)為晉國獨享,而在黃河以南的中原,晉國也擁有一部分土地。加上山西境內的汾河谷地、運城盆地等,晉國的糧食生產是很有保證的。

同時在河東地區(qū),晉國有著比較豐富的鹽鐵和銅礦資源,這讓晉國的商業(yè)和冶煉業(yè)都非常發(fā)達,兵器裝備領先于他國。

人口稠密、糧食充足,且兼有鹽鐵,晉國擁有古代農業(yè)社會所有的關鍵資源,形成了完善的經(jīng)濟體系。

形象一點來形容春秋時期的晉國:吃喝不愁,身強體壯。

文章圖片10

晉國擁有強大的糧食生產能力

3、戰(zhàn)績彪炳

以上兩點是晉國的先天客觀優(yōu)勢,而晉國真正的強,還在于那響當當?shù)某煽儭x國的一代代國君用一把好牌,打出了讓人心服口服的戰(zhàn)績。

根據(jù)粗略統(tǒng)計,春秋時期各國之間發(fā)生的戰(zhàn)爭大約有600次,其中有晉國參與的差不多有150次,占了其中的四分之一。

而其中重量級的戰(zhàn)爭有57次,與晉國有關的共17次,晉國獲勝的有11次,勝率超過60%。著名的城濮之戰(zhàn)、殽之戰(zhàn)、鄢陵之戰(zhàn)等等,在與秦、楚等強國的直接碰撞中,晉國都保持著戰(zhàn)績優(yōu)勢。

由此可見,貫穿整個春秋時期,晉國始終保持了極高的活躍度和參與度,對周邊諸侯國有著巨大的輻射影響力。雖然齊、晉、楚、秦等國輪番成為霸主,但晉國的咖位始終在第一梯隊,無論誰稱霸,都繞不開晉國的態(tài)度。

晉國,是當之無愧的春秋一哥!

文章圖片11

在春秋 晉國是誰也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所以,我們的主角秦國遇上這么一位強悍的朋友,真不知道是福還是禍。


秦國如果想要做大做強,沒有其他選擇,勢必要向東,越過晉國這座大山。而作為老牌勁旅,晉國也能看得出秦國這位新銳的巨大潛力,必須要趁他還在萌芽階段就牢牢地壓制住。

那么,秦、晉兩國直接較量的戰(zhàn)場在哪兒呢?

在河西!

三、河西對秦國意味著什么?

1、開局條件極佳的關中

要理解河西的重要性,那就不得不先了解關中。

關中平原,又稱渭河平原,是一片東西長約300多公里的扁長型沖積平原。是歷史上和“中原”同樣久遠,第一批出現(xiàn)的地理概念。

在古代,一個地方如果有河流、有平原,就非常容易形成發(fā)達的農業(yè)。而關中恰好符合這些前提條件,有著非常肥沃的土壤。在古代記載中,關中的土地條件是古代九州之中最肥沃的,被評為“上上”。

《尚書·禹貢》---“厥土唯黃壤 ,厥田上上”

在我們的印象中,西北地區(qū)似乎更加干燥、寒冷,發(fā)展農業(yè)的客觀條件并不是頂級。但事實上,兩千多年前的關中氣候并不是這樣。

根據(jù)記載,從春秋時期開始,我國的氣候進入了新一輪的溫暖期,一直持續(xù)到西漢末年。那時候的關中氣溫,會比現(xiàn)在高上1-2℃。

可不要小看這區(qū)區(qū)一兩度的溫差,反應在地理氣候上,就會是明顯地降雨量增加,從而形成更加溫暖濕潤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得益于降水量的增多,關中地區(qū)的河水水量比現(xiàn)在要多很多,黃河、渭河、古洛水等河流讓兩千多年前的關中水資源非常豐富。

尤其是渭河,它延伸出的很多支流縱橫交錯,讓古代的長安地區(qū)有著“八水繞長安”的美稱。

而水資源的充沛,不僅讓糧食生產有了保障,而且讓關中的森林非常茂密。古時候的關中甚至有著“陸?!钡姆Q呼,史書記載“林木蔚然”、“蔥蘢郁秀”

在鼎盛時期,關中憑借全國總量三分之一的耕地,以及30%的人口,產出了當時天下超過60%的財富,乃是不折不扣的膏腴之地。而由于秦國的緣故,這里又被稱為“八百里秦川”。

文章圖片12

關中古代有“陸?!钡拿雷u

除了物產豐富之外,關中之所以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那么重要的戲份,是因為它還有一個無與倫比的天賦----易守難攻。

從地圖上看,關中平原處于山脈之間,東邊有崤山,西邊有隴山,南側是秦嶺,北側是黃土高原。四周的崇山峻嶺如同鎧甲一般保護著中間的平原,讓整個關中不必擔心周邊勢力的攻擊。

而這些山脈間的關鍵節(jié)點,就是大名鼎鼎的“秦之四塞”。被四大關隘所包圍,這也是“關中”一詞的由來:

【東|函谷關】:春秋戰(zhàn)國、乃至秦漢時期如雷貫耳的一個名字,是“關中”和“中原”之間連通最主要的一條路線,也是當時人們心理上的東西分界線。

【南|武關】:秦、楚的分界線,武關以外既是南陽盆地。再向南可以直達楚國的核心---江漢平原,張儀騙楚懷王的“商於六百里地”就是這一片。

【西|大散關】:關中最西端的雍城(寶雞)一帶,由關中通往巴蜀的最主要通道---陳倉道,就是以大散關為起點。

【北|蕭關】:論名氣不如其他三關,戰(zhàn)國時期也沒有太多鏡頭。但等將來開通河套副本、草原副本和西域副本的時候,蕭關的重要性將急速上升。

文章圖片13

關中四塞

玩過策略游戲的朋友都知道,想要有好的游戲體驗,一塊易守難攻的基地是十分必要的,要不然就會被四周的敵人弄得焦頭爛額。如果這個基地還擁有豐富的資源和稠密的人口,那就完美無憾了。

恭喜!關中平原可以滿足您對“新手村”的一切要求!

說了這么多優(yōu)點,那關中真的就完美無缺了嗎?當然不是!

2、關中防御圈的缺口--河西

在關中的防御體系中,有一塊地方?jīng)]有山脈的保護,那就是關中平原的正東偏北方向,與黃河直接接壤的河西之地。

這里要解釋一下,春秋戰(zhàn)國的“河西”概念與現(xiàn)在理解的不一樣。

眾所周知,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整體走勢呈一個“幾”字形大彎。而右側的這一豎,成為了山西和陜西天然的分界線。這一段黃河由北向南沖出黃土高原之后,一直到潼關直角轉彎的大約120公里河段,兩側都是適宜種植糧食的平原。

東側是運城盆地和汾河谷地,這塊區(qū)域形成了一個同樣重要的地理概念----河東,從戰(zhàn)國開始一直到唐朝,都有著極重的戲份。而黃河西側則是關中平原,古洛水和黃河之間的這一片三角形地區(qū),就是本文的聚焦點----河西之地。

要特別說明的是,此時的“河西”概念僅針對秦晉、秦魏時期的交鋒地區(qū)。從秦漢以后,由于中國疆域的不斷擴大,加上西域副本的解鎖,后來理解的“河西”,指的則是河西走廊地區(qū)。而為了以示區(qū)別,戰(zhàn)國時期的“河西”更多的時候會被稱為“西河”。

文章圖片14

戰(zhàn)國時期的“河西”概念

從秦國的視角看,河西之所以是必爭之地,不僅是因為這一片面積可觀的土地能夠帶來更多的糧食,更因為只有占據(jù)河西,將邊境推至黃河一線,憑借黃河天險防守,秦國才算擁有完整的關中。

否則一旦讓晉國越過黃河踏入河西,那么之前所說的“秦之四塞”將全部失效,關中就會如同一個破了洞的口袋,被來自黃河對岸的晉國予取予求。

商鞅曾經(jīng)將河西之地對于秦晉、秦魏雙方的意義闡述得非常直白:

《史記·商君列傳》:秦之與魏 , 譬如人之有腹心疾 , 非魏并秦 , 秦即并魏?!c秦界河而獨擅山東之利。利則西侵秦, 病則東收地。

可見河西這塊地方對于秦、晉雙方都是心腹之地,任何一方奪取,必將對另一方產生決定性的戰(zhàn)略優(yōu)勢。

因此,河西的爭奪戰(zhàn)沒有和解的可能,必須有一方先倒下。

遺憾的是,當秦國的國境線逐步東移至古洛水之時,發(fā)現(xiàn)河對岸的河西之地已經(jīng)在晉國的控制之下。那么秦國會怎么做呢?

是硬拼,還是智?。?/span>

請看下集

歷史步行街 【七雄歸一】系列---01 如果覺得不錯,那就關注一下吧~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