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立春日感懷》賞析 年去年來白發(fā)新,匆匆馬上又逢春。 關(guān)河底事空留客?歲月無情不貸人。 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 孤懷激烈難消遣,漫把金盤簇五辛。 戚繼光詩云:“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庇谥t雖不是帶兵的將軍,然勤于國事,長年在外奔波。這不,又是一年的春天到了,柳枝吐蕊,草長鶯飛,今天是立春了,江南處處是一片花紅柳綠,而他卻還在為國事操勞,在馬上奔忙。攬鏡自照,白發(fā)又添四五莖,只要大明昌隆,肝腦涂地亦所甘愿,又豈會在乎區(qū)區(qū)幾縷白發(fā)。 此詩作于于謙率領(lǐng)北京軍民擊退瓦剌的第二年,此時作者正在前線,“關(guān)河底事空留客?”是不需要回答的,詩人要慨嘆的是歲月無情,國家何時方得安寧?于謙仁者仁心 ,為大明子民,作什么事皆所甘愿,但是歲月不饒人??!詩人時年已52,他為大明盡忠王事又還能有幾年納! 詩人丹心報國,天日可見。然而,“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自己與家人久不見面,此日立春,亦不禁流下兩行清淚。 自古家、國難兩全,于謙既以身許國,便難顧得許多,但自己這種忠心為國的眷眷之心又有多少人能夠理解呢!孤獨壯懷何以排遣?就暫時就湊個五辛盤,聊應(yīng)新春節(jié)景吧。(《本草綱目》載:“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之嫩葉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謂之五辛盤?!保?/span> 整首詩表現(xiàn)了于謙盡忠國事,但是為了國事,又不得不羈留在邊地而不得與家人團聚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于謙,浙江杭州人。土木堡之變后英宗被俘,瓦剌威逼京師,郕王朱祁鈺監(jiān)國,于謙被擢兵部尚書,他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督戰(zhàn),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wù),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 土木堡之變,大明危如累卵,無于謙則幾無社稷。于謙功在大明,他雖書生治軍,卻為大明存亡接續(xù),成為百姓人人敬佩的民族英雄。 然而,于謙后來被冤殺也于此埋下伏筆。 土木堡之變,當(dāng)朝皇帝朱祁鎮(zhèn)被也先俘虜,朱祁鎮(zhèn)弟弟郕王朱祁鈺奉命監(jiān)國,后被于謙等人擁立為皇帝,是為景泰帝。 天順元年,英宗朱祁鎮(zhèn)復(fù)辟,朱祁鎮(zhèn)對于謙恨之入骨,于謙遂因“謀逆”罪被冤殺。 朱祁鎮(zhèn)駕崩后,朱見深即位,是為明憲宗。此時,于謙才得以平反,被謚為“忠肅”。于謙被冤殺后葬于西湖邊,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其作品為《于忠肅集》。 于謙對大明忠心耿耿,以自己超凡之力,只手挽狂瀾于既倒,使大明江山幽而復(fù)明,卻死于陰暗的權(quán)力之爭,豈不冤哉!一思及此,寧不痛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