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北京兒童醫(yī)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醫(yī)師 于麗萍 編輯 | 吳施楠 電子產品泛濫的時代,抱著手機玩游戲已經成為很多孩子日常休閑的方式之一。有的孩子玩游戲但不會影響生活和學習,有的孩子玩起游戲來就容易成癮,嚴重影響生活和學習。 有些家長不免有了疑問:同樣是玩游戲,為何有的孩子就會成癮呢?北京兒童醫(y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yī)師于麗萍,從心理影響因素和社會影響因素這兩方面進行了剖析。 心理影響因素 1.沖動、低自尊的性格:比如孩子情緒和行為容易沖動,自我評價低、自卑。這樣孩子對網絡游戲的控制力也會比較低,低自尊的孩子更容易沉浸在網絡的虛擬世界中。 2.神經質的性格:孩子自我為中心,容易受暗示,也是網癮的潛在風險因素之一。 3.不合群:孩子孤僻,喜歡獨處,人際關系欠佳,更容易上網尋求慰藉。 4.享樂主義:缺乏刻苦耐勞的精神,喜歡享受安逸,更容易在網絡中尋求新鮮和刺激。 5.回避消極情緒、逃避現(xiàn)實:現(xiàn)實中遇到挫折,不敢面對,躲到網絡的世界中尋找自我價值。 社會影響因素 1.對學習成績滿意度低:即使考的很好,家長不滿意,擔心孩子考不上重點學校;老師也不滿意,覺得孩子應該更有提升的潛力。當然大人的出發(fā)點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更應該對孩子的努力付出給與肯定,不要過分注重成績的高低。 2.不安全的依戀風格:比如嬰幼兒時期的回避型依戀、反抗性依戀。 3.童年期受虐:包括身體受虐和情感受虐。 4.社會支持低:包括物質和精神上的匱乏,不僅是來自父母等親人,也來自學校和社會。 5.缺乏親情:家庭不和睦,父母對孩子漠不關心。 6.功能失調的社會人際關系和脆弱性:在患有情緒障礙的時候更容易出現(xiàn)人際關系問題,糟糕的人際關系增加網癮的風險。 于麗萍強調,要預防孩子網絡成癮,盡可能從上面的影響因素下手,防患于未然。從孩子出生時候父母就要努力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性格特征。擁有一個溫馨健康的童年,將來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