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萊陽、萊州、萊山、蓬萊均屬煙臺市,萊西也是1983年才由煙臺劃歸青島。密集的區(qū)域,出現(xiàn)這么多帶有“萊”字的市、區(qū),并非偶然,這里一一解讀。 這些帶“萊”字的地名多與最早的小麥種植有關(guān)。“萊”通“來”,來的繁體字為來,本義為小麥。甲骨文、金文的“來”是象形字,表示麥穗。 ![]() 而萊州、萊山、萊陽、萊西、蓬萊這一帶是最早的小麥種植區(qū)之一。 【 萊陽與萊西】 約4000多年的虞舜時期,今河南萊山厘城,炎帝來的一支后人姜姓萊人,向東沿黃河下游遷徙到今山東半島,最先落腳地為今萊陽城北,并將居住附近的一座山,也稱其為萊山。 萊人在今萊陽一帶與當(dāng)?shù)貣|夷人相互交流融合,向東夷人傳授種植農(nóng)作物技藝,使當(dāng)?shù)貣|夷人由捕獵狩鳥逐步轉(zhuǎn)入農(nóng)耕種植的生活方式,并在萊山(今旌旗山)一帶形成新的部族,稱萊夷。 298年置昌陽縣。923年后唐皇帝李存勖(xu)忌諱其沖著祖父李國昌之名,因昌陽在萊山之陽,故改稱萊陽。 1941~1950年,這里有四個帶“萊”字的縣,分別是萊陽縣、萊西縣、萊東縣、萊西南縣。后又經(jīng)幾次分分合合,直到1962年1月,萊陽、萊西兩縣分治至今。 ![]() 【 萊 州 】 膠東半島,東萊夏朝時稱萊夷地,商朝時稱萊侯國,周朝和春秋時期則屬于萊子國,后又經(jīng)東萊郡、東萊國,585年改稱萊州。 而今萊州市區(qū)域,自五代時均稱掖縣,而掖縣長期屬東萊郡、萊州、萊州府。 1913年撤銷萊州府,掖縣先后屬膠東道、山東省、萊陽專區(qū)、煙臺地區(qū)(市)。 1988年4月撤銷掖縣,建立萊州市,因古萊州府駐地而得名。 ![]() 【 萊 山】 萊山機(jī)場內(nèi)有一座小山,稱馬鞍山。 很早這里盛產(chǎn)小麥,因小麥古稱'來',豐收后的小麥堆積如山,故得名'來山',后演變?yōu)?#39;萊山'。 明清以后,在此建鎮(zhèn)取名萊山鎮(zhèn)。1994年7月,煙臺市組建新區(qū),又以萊山為區(qū)名。 ![]() 【 蓬 萊】 蓬萊即古登州,是中國古代北方第一大港。所謂的登州包括現(xiàn)在煙臺的大部分地區(qū),其中心就是今蓬萊。 624年設(shè)置黃縣管轄的蓬萊鎮(zhèn),707年蓬萊鎮(zhèn)升為縣。1991年蓬萊撤縣設(shè)市,2020年又撤市設(shè)區(qū)。 蓬萊的名稱則來自傳說。據(jù)傳很早渤海中有一神山,山上生長一種長生不老的植物。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慕名來到這里求長生不死藥。他站在海邊,只見海天盡頭有一片紅光浮動,便問隨駕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島。”秦始皇大喜,又問仙島叫什么名。方士一時無法應(yīng)答,忽見海中有水草漂浮,靈機(jī)一動,便以草名“蓬萊”做了回答。后來包括仙島在內(nèi)的區(qū)域便稱蓬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