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jié) 如何讀懂一闕詞(下) 詞是和音樂高度契合的文學(xué)形式。我們聽音樂,可以從旋律、節(jié)奏、速度等感覺到音樂的風(fēng)格,是抒情還是歡快的,是壓抑還是悲憤的。那么,讀一首詞,如何能感知詞人所要表達的情緒呢? 首先,我們看句式。 詞的形式之美,有“奇偶相生,輕重相權(quán)”的八字法則。我們要看一首詞的音節(jié)是和順婉麗還是峭拔拗怒,先看他的句式運用。 如果說一首詞的句式最接近律詩的形式,而只是間或使用了三字五字句,且使用了平聲韻,肯定表達的感情是比較舒緩和順的。《憶江南》《浣溪沙》《漁歌子》等詞牌的感情風(fēng)格都是比較溫婉順暢的。 如果一首詞接連使用三字、四字的短句,構(gòu)成繁音促節(jié),肯定是表達痛苦、慷慨、激烈的感情。 體會張志和的《漁歌子》的句式: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 對比體會陸游《釵頭鳳》,里面用了三字句、四字句和疊字: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fēng)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再體會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上下闕共用了17個四字句,那種愁苦之情躍然紙上: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評注]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詞。上片寫景,用四字句,用鋪敘的手法;下片抒情,但不是直抒胸臆,而是用典。用了《晉書 張翰傳》的記載:“翰因見秋風(fēng)起,乃思吳中莼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張翰,字季英?!扒筇飭柹帷钡热湟彩堑涔?,語出《三國志》,記載的是劉備嘲笑許汜只懂求田問舍而無救世之意的故事?!皹洫q如此”語出《世說新語》桓溫北征,經(jīng)金城,見前時瑯琊王所植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全詞的主旨思想是抒寫作者憂懷國事但不被重用、報國無門的憂傷悲涼的心境。 其次看落腳字的平仄安排。 連用多個仄聲字收腳,又雜有特殊句式,常用來顯示拗怒、峭拔、勁挺的聲情,表達激越不平的感情色彩。 體會晁補之《鹽角兒》,仄聲字收腳,又都是三字句、四字句,表現(xiàn)峭拔孤傲的情調(diào)。 《鹽角兒》晁補之 開時似雪。謝時似雪?;ㄖ衅娼^。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徹。 占溪風(fēng),留溪月??靶邠p、山桃如血。直饒更、疏疏淡淡,終有一般情別。 [評注] 這是一首詠梅詞。但通篇未著一個“梅”字。上片寫美化的色、香,下片寫梅花的神韻、品格,用山桃作對比,突出梅花超凡脫俗,報春而不爭春的品格。 第三要看韻腳的安排。 韻腳相協(xié),一則可使前后呼應(yīng);二則表示感情起伏,徐疾中節(jié);三則易于記憶,引起聯(lián)想。 詞的押韻規(guī)律一般是隔句押韻或三句一押韻,韻位均勻,節(jié)奏不疾不徐,所表達的情感就比較平緩順暢;句句押韻,韻位緊密,顯得聲情迫促,情調(diào)較急,感情自然激越。 體會張先《天仙子》的韻位安排: 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fēng)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yīng)滿徑。 韻腳押平聲韻,表達低沉平緩的感情,韻腳押仄聲韻,表達拗怒峭拔的的感情,如果韻位的安排非常緊密,感情就更加激烈。 如果某詞牌注明例用入聲韻,不用問肯定是表達非常強烈憤怒的感情的。 如果在一首詞中,平仄韻互相轉(zhuǎn)換,則表示詞的感情有起伏變化,或者由喜轉(zhuǎn)悲,或者由急轉(zhuǎn)緩,如果再考察韻位疏密的安排,更能體會作者內(nèi)心的感情變化,或者先長吁后短嘆,或者先深沉后豪邁。 掌握詞學(xué)的聲韻規(guī)律,對讀懂詞的深層感情最為重要。 龍榆生先生《詞學(xué)十講》有專門的章節(jié)探討關(guān)于句式、聲韻對于表情的作用,講的非常通透。 龍榆生先生是民國四大詞人之一,也是上海音樂學(xué)院的教授,他對于詞的音韻學(xué)研究造詣匪淺,好多觀點都讓我們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