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有這樣的感覺:睡得多還是疲憊,一運動就氣短心悸、出汗多,臉色黃、月經(jīng)不調、食欲差,頭暈失眠還疲乏無力......你很可能是氣血不足了!中醫(yī)有言:“氣血盈,則百病而不生;氣血虧虛,百病皆生”。你的“氣血”還好嗎?趕緊自測一下! 
1、看皮膚 氣血充盈,則皮膚白里透紅、有彈性;氣血虧虛,則皮膚粗糙無光、長斑,膚色發(fā)黃、發(fā)白。氣血充足的女人,頭發(fā)濃密柔順、烏黑有光澤;氣血不足的女人,則常遭遇發(fā)枯、開叉、發(fā)黃、發(fā)白、脫發(fā)的困擾。“人老珠黃”可不是空口無憑,指的是眼白發(fā)黃、變混濁,常伴血絲的癥狀,這有可能是氣血虧虛引起的。 另外,氣血充盈的人,眼睛隨時都能睜得大大的;氣血不足的人,眼睛干澀、眼皮重、眼袋深。4、看牙齦 牙齦萎縮也是氣血不足的表現(xiàn)哦,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牙縫變大了,食物老塞牙,就要注意是不是氣血不足了。 5、看手部  氣血充足的人,手總是溫暖的;氣血不足的人,要么手心煩熱,要么手部冰冷。教你一個自測氣血的小方法,用力按壓拇指肚,如果指肚立即回彈,表示氣血充足,如果一壓一個坑,回彈較慢,則是氣血不足。如果你入睡順暢,睡得深沉不易醒,一覺睡到天亮,起床后精神飽滿,那表示氣血是比較充足的;反之,如果很難入睡,易驚易醒,呼吸沉重,則有可能氣血虧虛了。運動后精力十足、全身輕松?那預示著你的氣血很好;運動時氣短胸悶、疲勞,過后很難恢復?氣血不足要補啦。 NO.2中醫(yī)6部曲,輕松調出好氣血
1、調脾胃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說血液是通過脾胃運化生成的,想調氣血,需要先調脾胃。有些食物有健脾益胃的作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吃一點,如山藥、南瓜、蓮子、薏米、扁豆等。中醫(yī)認為:肝郁則脾虛,抑郁暴躁的情緒,會損傷肝臟、脾臟,進而傷害氣血。養(yǎng)肝血,平時要注意少喝酒,保持平和心情。再給大家分享一個非常簡單的養(yǎng)血保肝法——搓手心。具體做法是:伸直兩手,手心相對,前后揉,上下搓,然后用右手包著左手。中醫(yī)有言:“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寒邪會使血液瘀滯,筋絡不通,阻礙氣血的生化。女性朋友再愛美,也要注意保暖。 四神湯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間,最初是給大臣調理身體的湯藥,現(xiàn)在已廣為流傳到民間,是中醫(yī)著名的健脾食方。將茯苓、淮山、蓮子和芡實四種藥食制成湯水喝下,可起到美容、清火、健脾、利尿等功效。可上下來回按摩肚子30來遍,也可每日以肚臍為圓心,順時針、逆時針各按揉30圈,每天可按2-3次。睡前做做抬腿運動,可以讓血液快速流回心、肝、腎等器官,滋養(yǎng)五臟,使全身的氣血暢通哦。調理不是一天的功夫,需要循序漸進。如果覺得文章有用的話,不妨收藏起來,堅持對照調理,相信過一段時間,你會看到自己的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