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 景帝下詔殺了晁錯以后,校尉鄧公上書拜見天子,景帝說,現(xiàn)在晁錯已經(jīng)死了,吳王和楚王有沒有退兵? 鄧公說,吳王為謀反這事,已經(jīng)準備了十來年了,因為地盤被削減很生氣,要求誅殺晁錯,也只是個借口而已,本意不是要對付晁錯一個人。 而且,我還擔心以后沒有人敢上諫了,為什么呢。 晁錯是擔心諸侯們太強大,以后朝廷無法鉗制他們,所以才上諫要求削地,是為了加強朝廷政權,這是很有利于后世的一件事啊。 現(xiàn)在剛剛開始施行,他就被殺了,以后哪有人敢再說話呢,我覺得陛下不應該殺晁錯啊。 景帝聽了以后嘆氣說,哎,你說的很對,我現(xiàn)在也很后悔殺了晁錯。 袁盎和劉通到了吳國時,吳兵和楚兵已經(jīng)攻破了梁地。 吳王知道袁盎是來游說他的,所以并不肯見他。 吳王把袁盎強留在軍中,想要讓他當將領,袁盎不肯,吳王就派人圍困袁盎,打算殺了他,袁盎找了個機會逃回了長安。 太尉周亞夫?qū)暗壅f,楚兵向來彪悍,正面交敵恐怕不能取勝啊,不如先放棄梁地,再從他們背后斷絕糧道。 貳 景帝同意了周亞夫的建議,派他去滎陽會兵。 到了霸上時,有一個叫趙涉的人對周亞夫說,吳王一定會安排伏兵在左路,將軍可以從右路走,經(jīng)過藍田,出武關,到洛陽。 這樣比左路也就晚個一兩天,但是可以直接到洛陽的武庫,諸侯們知道后,都會覺得將軍簡直像從天而降啊。(如果從左路走,經(jīng)過澠池和殽山,到洛陽比較近) 周亞夫聽了趙涉的建議,從右路到了洛陽,然后再派人去澠池和殽山之間搜索,果然搜到吳國的伏兵。于是,周亞夫讓趙涉做了護軍。 接著,周亞夫帶兵從東北到了昌邑(屬于梁國的地盤)。吳兵正在猛烈的進攻梁地,梁王幾次派人去向周亞夫求救,但是周亞夫都沒有出兵救援。 梁王又上書給景帝告訴他這事,景帝派人下令讓周亞夫出兵救梁王,周亞夫不奉詔,仍然堅守不出。 但是他派人帶著騎兵從泗水走,斷絕了吳兵和楚兵的糧道。梁王派中大夫韓安國和張羽(楚國國相張尚的弟弟)為將軍。 張羽打戰(zhàn)很勇猛,韓安國做事穩(wěn)重,他們兩個人互相配合,才占了吳軍的上風。 叁 吳軍想要向西,但是有梁軍守在那里,只好去下邑城攻打周亞夫部隊。 周亞夫還是堅守不出,不肯應戰(zhàn),吳軍糧食越來越少,士兵無糧,所以想要速戰(zhàn)速決,但是周亞夫還是不出戰(zhàn)。 這么長時候不出戰(zhàn),周亞夫的士兵們有點軍心不穩(wěn)。 有一天夜里,士兵們的吵嚷聲,周亞夫的軍帳中都能聽到,他還是睡在床上不起來,過了一會,外面才安靜下來。 吳軍開始進攻東南面,周亞夫卻派兵守在西北面。 原來,吳軍派了精兵來進攻西北面,但是周亞夫已經(jīng)有了準備,所以他們無法攻破。 吳兵和楚兵的士兵餓死了很多,其余的也散亂了,便退兵而去。 二月,周亞夫派出精兵追擊,大破叛軍。 吳王劉濞帶著數(shù)千人連夜逃走,楚王劉戊自殺身亡。 肆 最初,吳王剛剛起兵時,吳國的大臣田祿伯是大將軍。他請求帶著五萬人,先去攻破淮南和長沙,進入武關,再與吳王會兵。 吳王太子對吳王說,如果把兵馬借給別人,他手上有了部隊,自然也可以背叛大王。如果他帶著部隊去投降朝廷怎么辦,這是給自己找麻煩啊。 所以吳王沒有同意田祿伯的請求。 吳國少將桓將軍對吳王建議,吳國的步兵比較多,擅長險要的地勢,朝廷是騎兵多,適合平地行軍。 他讓吳王不要在半路去攻城,直接去洛陽占據(jù)武庫,守住敖倉的糧食。 再依靠險要的地勢號令其他諸侯,就可以平定天下。 如果一路走一路攻城,等到朝廷的騎兵進入梁國和楚國邊境時,那就會戰(zhàn)敗的。吳王也沒聽取他的建議。 吳王發(fā)兵時,賓客們都被封了將軍、校尉、司馬這些職位,只有周丘沒有被任職。 周丘,是下邳人,以前逃亡到吳國,所以吳王根本不看重他。 周丘請求吳王,說自己無能,不求當將領,只請求給他節(jié)符就行了。 周丘拿到節(jié)符后,連夜到了下邳,去找了他弟弟的官員朋友,對他說,吳王叛變,要攻破下邳城太簡單了。 還不如先投降,這樣還可以保住家人。 周丘一夜之間就有了三萬人,派人去回報吳王,他帶著人繼續(xù)往北,到了陽城時,已經(jīng)有十萬人了。 后來聽說吳王戰(zhàn)敗,他就馬上帶著部隊回到下邳,走在半路時病死了。 伍 吳王棄軍逃走,軍隊潰散,都投降了周亞夫和梁王。 吳王渡過淮河,跑到了丹徒(現(xiàn)在屬于江蘇鎮(zhèn)江),想要依靠東越自保,把一些亡兵聚集在一起。 朝廷派人用利益買通東越,讓他們騙吳王出來勞軍,派人殺了吳王,并且割下了他的人頭,吳太子逃到了閩越。 吳兵和楚兵謀反,只有三個月就失敗了,將領們都覺得周亞夫很會用兵打仗。 但是,梁王卻因為周亞夫不出兵救他,從此對周亞夫有了矛盾,懷恨在心。 膠西王、膠東王、淄川王圍困臨淄城,齊王派了中大夫回報天子。 景帝讓中大夫回去告訴齊王要堅守,中大夫回來時,發(fā)現(xiàn)臨淄城已經(jīng)被團團圍住,根本沒辦法進城。 這三個諸侯王的將領讓中大夫告訴齊王,就說朝廷已經(jīng)兵敗了。 中大夫表面答應,等到了城下時,就對齊王說,朝廷已經(jīng)發(fā)兵百萬,派了太尉周亞夫去擊破吳兵和楚兵,然后再來救齊國,大王一定要守住城池。 最初,齊國被圍的時候,私下和那三個諸侯國通謀,還沒約定好的時候,剛好中大夫回來了,大臣們也勸齊王不要投降。 朝廷派的將領欒布和平陽侯也帶兵到了齊國,攻破那三個諸侯王的部隊,齊國危險解除。 后來朝廷聽說開始的時候,齊國和那三個諸侯王通謀,就打算攻打齊國。 齊王很害怕,就服毒自殺了。 陸 膠西王、膠東王、淄川王戰(zhàn)敗,各自帶兵回到自己的國家。 膠西王太子說,我看朝廷的部隊也很疲累了,現(xiàn)在可以再去攻打,就算失敗,也可以逃回海上。 但是膠西王沒同意,他到漢營請罪,說是因為晁錯有錯,大家才發(fā)兵誅殺晁錯。現(xiàn)在晁錯已死,自然是要退兵的。 漢將軍說,大王們既沒有詔書,也沒有虎符,擅自發(fā)兵,由此可見,并不是因為晁錯的原因。 接著,他宣讀詔書令膠西王自殺,膠西王奉詔自殺。膠東王、淄川王和濟南王也都伏誅。 酈將軍帶兵到了趙國,趙王帶兵守住邯鄲城,酈將軍攻城七個月都沒能攻破。 欒布大破齊軍以后,帶兵回來水淹邯鄲城,趙王也自殺身亡。 這次的叛亂只經(jīng)歷了幾個月,就全部平息了。七個諸侯王,有的自殺,有的被誅殺,七國之亂也就結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