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吃對了,能給身體帶來不少好處。百歲國醫(yī)大師路志正的養(yǎng)生心得就是:“飯后三顆棗,山藥不能少?!鼻锒竟?jié)上市的山藥,也正是秋養(yǎng)肺、冬養(yǎng)腎的佳品。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山藥怎樣吃,才能對身體好。 ![]() 山藥的“波折人生”山藥原名叫“薯蕷”。這個名字,更符合它的“氣質(zhì)”,因為它屬于薯類。 后來,因避諱唐代宗的名字“李豫”,而改成了“薯藥”。 誰曾想,又因宋英宗名叫“趙曙”,又不得不改為“山藥”。 幸好封建制度被破除,否則,民國時期又要為了避諱大總統(tǒng)名字,不知要改成啥名呢。 經(jīng)常吃山藥對身體有什么好處?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山藥能補益先天,又能資助后天,還能入手太陰肺經(jīng)。既能補其不足,又能清其虛熱,維護的是人體的上、中、下三焦,是很好的食療保健之食物。 李時珍說它能“益腎氣,運脾胃,化痰涎,潤皮毛”。又說“食薯蕷可以辟霧露?!?/p> 秋天養(yǎng)肺,冬天養(yǎng)腎,秋冬天干燥,也確實需要潤一潤皮毛。深秋時節(jié),更深露重,霧氣繚繞。而山藥又是秋冬天開始采挖的食物,這山藥來得正是時候啊。 脾虛不能亂吃山藥經(jīng)常有家長向我咨詢,孩子胃口不好,不愛吃飯,是不是脾虛了,是不是應(yīng)該吃些山藥? 小兒都是“三臟不足,兩臟有余”,即肺、脾、腎臟不足,心、肝臟有余。小孩脾虛是普遍現(xiàn)象,但不愛吃飯,可能是脾虛,也可能是食積;脾虛又具體分為脾氣虛、脾陰虛、脾陽虛,各種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山藥是滋陰的,孫思邈的著名弟子孟詵說,山藥“助陰力”;李時珍也說它“強陰”,山藥入的是手、足太陰經(jīng),是偏于補陰之物。 所以,山藥更適合陰虛的體質(zhì),比如舌頭紅而無苔或少苔,不愛喝水,甚至?xí)霈F(xiàn)一些干燥或上火的癥狀。這種情況下,吃山藥才是有好處的。 陽虛體質(zhì)不適合吃山藥,尤其痰濕較重時,更不適合吃山藥。 所以,不能一說到脾虛,就去吃山藥。 山藥的道地產(chǎn)地山藥的品種很多,鐵棍山藥是其中的佼佼者。鐵棍山藥中,又以出產(chǎn)自河南焦作一帶的品質(zhì)更佳。 古時,河南焦作一帶,稱為“懷慶府”,所以,這里出產(chǎn)的山藥被冠以“懷山藥”之名,也被簡稱為“懷山”。而“淮山藥”、“淮山”,只是“懷”的誤傳。 焦作的鐵棍山藥,又以溫縣的更好。溫縣的鐵棍山藥,又分為沙土鐵棍和壚土鐵棍,即種植山藥的兩種不同土質(zhì)。其中,壚土鐵棍山藥品質(zhì)又更勝一籌。 因為壚土土質(zhì)較堅硬,山藥生長時受到的壓力大,所以,壚土鐵棍山藥“身形苗條”,不是很粗壯,而且長得彎彎曲曲的,不如其它山藥那么筆直。 山藥應(yīng)該怎樣吃?
首先,山藥不能生吃。山藥的粘液里含有植物堿,對皮膚產(chǎn)生刺激作用,皮膚較敏感的人,碰到山藥的粘液,就會過敏,皮膚紅癢。 植物堿不僅能刺激皮膚,也會刺激胃腸道粘膜,引起腹痛、腹瀉等腸道不適。所以,宋代著名藥物學(xué)家寇宗奭說,山藥“生則性滑”,就是說生吃山藥會滑腸,也就是拉肚子。 但是,植物堿在高溫下被破壞,煮熟的山藥一般就不會過敏了。
山藥可蒸、可炒、可煮,已百歲高齡的國醫(yī)大師路志正的吃法,是干蒸。 也就是將山藥洗凈,帶皮放到蒸鍋上蒸,蒸大約20-30分鐘,再燜15-20分鐘,然后取出,去皮,就可以吃了。這樣蒸出來的山藥,原汁原味,香甜粉糯,很好吃。 但是,蒸山藥不能多吃,多吃會滯氣。有些人自覺脾虛,聽說吃山藥有益,就吃了很多山藥,結(jié)果不但沒好處,反而消化不良,肚子脹得很,連連放屁,排便也不順暢了。 寇宗奭也說了,山藥“熟則滯氣,只堪啖耳”。 山藥不宜反復(fù)蒸煮,所以,最好現(xiàn)吃現(xiàn)蒸,吃多少蒸多少。 ![]()
寇宗奭還說,“入藥貴生干之,故古方皆用干山藥。” 孟詵說,“熟煮和蜜,或為湯煎,或為粉,并佳,干之入藥更妙?!?/p> 煮熟了拌上蜂蜜一起吃,或煲湯吃,或研成粉再吃,都是好吃法。但曬干的更妙。 山藥曬干的過程中,植物堿被破壞了,所以減少了過敏的問題。干山藥也更方便儲存。 從性質(zhì)上說,山藥滋陰,新鮮山藥更容易滋生痰濕,干山藥性質(zhì)更平和,長期食用,選干山藥更好。 但挑選干山藥要注意,山藥自然曬干,不是雪白雪白的,而是米白色,或米黃色。鐵棍山藥曬干,截面也不是光滑的,而是有明顯的顆粒狀,表面可能還會有些許棕色或淡黑色的小斑點。這才是正常的干山藥。 干山藥吃之前,先用水浸泡,將它泡軟后,再用來煮粥、煲湯、打豆?jié){。 ![]() 山藥食譜
材料:枸杞,干山藥,粳米或小米(黑米也可以)。 先將干山藥泡軟,清水沖洗一遍,切丁或撕成小塊,放到淘洗過的米里,加水一起煮粥。待粥快煮好時,再加入枸杞,煮2-3分鐘即可。 枸杞有淡淡的甜味,可以不加任何調(diào)味料。喜歡甜食的朋友,可以酌量加入冰糖調(diào)味。但枸杞、山藥都是滋陰的,本身就容易生痰,再加糖,濕上加濕,所以,原汁原味更好。 ![]()
材料:黨參(或人參),陳皮,山藥,薏仁,粳米或小米。 先將山藥泡軟,薏仁也浸泡2小時左右,否則不容易煮爛。將黨參、山藥、薏仁和米一起下鍋,加水煮粥。 陳皮浸泡30分鐘,再撈出,剁碎。等粥快煮好時,再把剁碎的陳皮放到粥里,攪拌均勻,再稍微煮一下即可。可以根據(jù)個人口味,加鹽或糖來調(diào)味,也可以什么都不加。 山藥最大的兩個缺點,一是滯氣,一是生濕,而陳皮理氣,薏仁祛濕,這樣煮粥,就沒有后顧之憂了。
材料:山藥、薏仁、芡實,粳米或小米(黑米也可以)。 把三種材料浸泡1-2小時,黑米也可以浸泡1-2小時,更容易煮爛。如果放到高壓鍋或高壓電飯煲里煮,可以不用浸泡。按正常程序煮粥即可。可以加少許冰糖調(diào)味,也可以原汁原味。 薏仁和芡實作用雖好,但味道不是非常怡人,甚至有人覺得難吃。煮的時間長一點,煮得爛一點,才能把薏仁和芡實的香糯味道發(fā)揮出來。除了口感略微有點粗糙,沒什么大毛病。 如果小孩太小,消化不好這些食物,用來煮水喝也一樣有好處。 以上三種搭配,可以將米換成黃豆、黑豆,浸泡軟后,一起放入豆?jié){機或破壁機中打成豆?jié){,也是極好的。 ![]()
材料:蓮子、山藥、黨參、大棗,排骨。 將排骨剁成小塊,焯水后,放入砂鍋,再加入蓮子、山藥、黨參和大棗,大棗要撕開,不用去核。再加入3片生姜、倒入2勺米酒或料酒,加適量水,大火燒開后,改小火,燉煮2小時。關(guān)火前加少許鹽調(diào)味即可。 排骨也可以換成筒骨、扇骨等。老火靚湯滋補力更強,嘌呤含量也較高,不宜經(jīng)常喝。如果想多喝幾次,可以縮短每次的燉煮時間,大約45-60分鐘即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