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至民國時期,各省自主鑄造的銀幣,多以龍作為主圖案,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古老的龍崇拜文化淵源。今春《機制幣》專場地方鑄幣在幣王奉天癸卯一兩的光環(huán)映照下,不同省份制作風(fēng)格各異之珍稀樣幣、品相至美之高評分流通幣匯聚一堂,猶如浩瀚夜空的繁星點點,分外耀眼。每一精選之品都將以其自身的獨特魅力,待價而沽。 ![]() Lot 2254 1889年喜敦廠版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三錢六分五厘銀幣樣幣/PCGS SP64 出版:①《中國銀圓譜》,頁286,圖2007,魯昊、邵明泉、冷濤著,商務(wù)印書館,2021年 ②《中國機制銀圓目錄》,頁5,圖KT.1.3,周沁園、沈雪明編著,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21年 ③《中國近代機制金銀幣目錄》,頁68,圖124A,林國明編著,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21年 ![]() 19世紀末英國伯明翰喜敦造幣廠 光緒十三年(1887),兩廣總督張之洞奏準新法制錢,向英國伯明翰喜敦造幣廠訂購機器設(shè)備,成立廣東錢局,率先嘗試以機器鑄造銀銅錢幣。模具由英國著名雕刻師艾倫·韋恩設(shè)計雕刻,為了方便與外商交易,將英文置于字面,習(xí)稱“廣東七三反版”,但在流通過程中,卻因分量稍重、含銀較多反被囤積私毀,虧耗嚴重,只短暫生產(chǎn),制成品大半被回爐改制,留存至今者早已成為業(yè)界趨之若鶩的名珍。此枚英國伯明翰喜敦造幣廠原鑄的鏡面版精制樣幣,制作工藝超群,底版光亮如鏡,SP64之高分于PCGS榜單獨占鰲頭。 ![]() Lot 2274 光緒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銀幣大字版庫平一兩/PCGS MS63 ![]() Lot 2272 光緒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銀幣小字版庫平一兩/PCGS MS63 光緒三十年(1904)八月,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在湖北試制一兩銀幣獲準,隨后,湖北銀元局改名為銀幣局,開始制造新銀幣,模具由日本大阪造幣廠承制。 “湖北壹兩”最早于幣面銘文“大清銀幣”,也是流通幣中,除吉林“廠平壹兩”外唯一的“兩”制幣,但短暫發(fā)行后即被收回。 “湖北壹兩”銀幣依正面“大清銀幣”字體大小,可分為大字、小字兩版,前者更為少見。以上兩枚“湖北壹兩”可謂其中拔萃之品,鑄打出色,包漿悅目,絕佳品相動人心扉。 ![]() Lot 2299 光緒二十四年安徽省造光緒元寶A.S.T.C.版庫平七錢二分銀幣/PCGS MS62 ![]() Lot 2302 光緒二十四年安徽省造光緒元寶扁“四”小星花版庫平七錢二分銀幣/PCGS MS65 安徽銀元局開辦僅一年有余即奉旨停產(chǎn),所鑄各版銀幣存世皆少,二十四年所造尤為特別,同為1898年制作,卻有“二十四年”及“戊戌”二種紀年,而前者又有“A.S.T.C.”及無英文二種版別。同一年份卻有多種款式之情形在清代龍銀中十分罕見,也為后世收藏平添更多樂趣。以上兩枚銀幣為其中品相上乘者,前者包漿均勻,原始狀態(tài)極佳;后者底版無瑕,原光靚麗,完美狀態(tài)罕有其匹。 ![]() Lot 2397 清代臺灣“道光年鑄 庫平柒弍 足紋銀餅”/PCGS MS61 出版:《中國機制銀圓目錄》,頁23,圖TW.3.2,周沁園、沈雪明編著,上海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21年 ![]() Lot 2398 1853年臺灣“府庫軍餉 足紋通行”如意銀餅/PCGS XF Detail98 ![]() Lot 2399 1853年臺灣“軍餉 足紋通行 府庫 六八足重”筆寶銀餅/PCGS AU Detail98 來源:歐文·古德曼(Irving Goodman)舊藏 出版:①《中國機制銀圓目錄》,頁25,圖TW.5.1,周沁園、沈雪明編著,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21年 ②《中國近代機制金銀幣目錄》,頁152,圖324,林國明編著,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21年 紀錄:①1991年6月3-4日美國蘇佩里歐郵幣公司(Superior Galleries)“古德曼珍藏中國錢幣”專場拍賣會,拍賣品第48號,成交價:2310美元 ②2014年8月18-19日SBP公司香港拍賣會,拍賣品第41482號,成交價:11.95萬美元 道光十八年(1838),臺灣府在臺南首鑄“老公銀”流通于市,系臺灣地區(qū)最早的圓形銀貨幣,鑄期十余年,因使用粗制鐵模打造,模具壽命不長,修模頻繁,故有多種版式。而“如意”“筆寶”銀餅,則是咸豐三年(1853)臺灣府應(yīng)“林恭事變”之需鑄造,鑄行時間短暫,且大多被熔毀改鑄,時至今日已十分少見。是次春拍,上述三種臺灣銀餅齊聚,“老公銀”無任何流通戳記,以PCGS唯一MS級評分傲視群雄;“如意”“筆寶”亦驗印極少,底版基本完好,品相拔眾,多品種精品同現(xiàn)機遇難逢。 ![]() Lot 2546 1908年戊申吉林造光緒元寶中心滿文庫平七錢二分銀幣/PCGS MS63 出版:①《中國機制銀圓目錄》,頁66,圖KR.11.2,周沁園、沈雪明編著,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21年 ②《中國近代機制金銀幣目錄》,頁254,圖576,林國明編著,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21年 歲次戊申是吉林省鑄造銀元的最后一年,是為吉林各年號銀幣中最為稀見的品種。此年份所鑄七錢二分銀幣有三種版式,分別為中心花籃、中心滿文“大清國”及中心數(shù)字“11”,以前二者最為罕見。身為流通幣,戊申滿文通常所見難有好品,MS級佳品如鳳毛麟角。此枚鑄打極為卓越,底版細膩無痕,龍鱗鋒刃,銀光滿溢。目前PCGS戊申花籃和滿文評級紀錄中,唯此一品狀態(tài)可達原光未流通之BU等級,其難能可貴毋庸贅言。 ![]() Lot 2558 1903年癸卯奉天省造光緒元寶滿文“寶奉”版庫平七錢二分銀幣/PCGS MS65 出版:①《中國銀圓譜》,頁166,圖1019,魯昊、邵明泉、冷濤著,商務(wù)印書館,2021年 ②《中國近代機制金銀幣目錄》,頁217,圖482,林國明編著,上海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21年 奉天制造銀元總局于光緒二十九年(1903)十月開鑄“癸卯奉天省造光緒元寶”紀年銀幣,只鑄行一年便因日俄戰(zhàn)爭爆發(fā)停鑄,制成數(shù)量稀薄。此版銀幣依中央滿文不同,可分“寶奉”“奉寶”二種版別,前者遠少于后者。據(jù)資深人士對2011至2021年海內(nèi)外公開拍賣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近十年來,“寶奉”版出現(xiàn)比率大約是“奉寶”版的三分之一,其中MS級佳品屈指可數(shù)。此枚“寶奉”為鋼模初印,龍鱗滿打,底版無瑕,柔美粉光皎如秋月,以絕無僅有之精美度,位居PCGS評級榜單首位。 ![]() Lot 2654 光緒二十三年北洋機器局造凹點三角眼龍版壹圓銀幣/PCGS MS63 來源:Patrick Tan舊藏 出版:①《百年銀圓》,頁19,圖I-3-03,孫浩編著,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12年 ②《圖說中國近代機制幣章》,頁217,圖V-6-04,孫浩編著,上海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17年 ![]() Lot 2659 光緒二十四年北洋機器局造壹圓銀幣/PCGS MS65 出版:①《中國銀圓譜》,頁329,圖2415,魯昊、邵明泉、冷濤著,商務(wù)印書館,2021年 ②《中國機制銀圓目錄》,頁50,圖PY.3,周沁園、沈雪明編著,上海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21年 北洋機器局即清代三大兵工廠之一的軍火機器總局。該局于同治六年(1867)在天津開辦,光緒二十一年(1896)改稱總理北洋機器局,次年底開制銀幣。開辦初期所制銀元面額即采用“圓”“角”計數(shù),不同于他省以“兩”“錢”計重,可惜發(fā)行時間很短,僅有光緒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三種年份,存世數(shù)量皆少。以上兩枚北洋機器局銀主幣鑄打不俗,包漿動人,皆獲PCGS冠軍分,令其他同品種銀幣難以望其項背。 ![]() Lot 2721 民國十七年貴州省政府造貴州銀幣壹圓/PCGS AU55 ![]() 貴州首條公路開通典禮合影 中間著中式服飾者為周西成 貴州省政府主席周西成因酷愛汽車,借貴州首條省際公路竣工通車紀念,將其座駕——美國哈德生(Hudson)牌軟頂汽車,設(shè)計鐫刻于銀幣之上,車下以草葉巧妙勾劃出“西成”二字,俗稱“汽車幣”。這是世界上唯一以汽車為圖案的流通銀幣,在國際錢幣界亦具有極高知名度,由于鑄造數(shù)量不多且為行用幣,佳品所見極少。此枚不僅鑄打精美,而且漿色輕薄,幣面滿溢原鑄銀光,品相殊為難得。 ![]() Lot 2722 民國三十八年貴州省造圓窗版壹圓銀幣/NGC XF40 抗戰(zhàn)結(jié)束后,通貨膨脹加劇,紙鈔信用一落千丈,國民政府于1949年7月初公告恢復(fù)銀本位制,并重新鑄造“船洋”銀幣流通于市。其時貴州已無造幣廠,省財政廳沿用周西成時期留下的部分機器設(shè)備,自行開工制造各類銀、銅幣,交由貴州省銀行發(fā)行。此款自制銀幣俗稱“竹子幣”,設(shè)計風(fēng)格具有濃厚地方色彩,正面為貴陽名勝甲秀樓,依上層窗戶形狀可分圓窗、方窗兩種版式。“竹子幣”生產(chǎn)時間甚短,紅軍由湘西進入貴州省天柱縣后,造幣廠旋即停產(chǎn),據(jù)報僅制成萬余枚,流傳至今已非常少見。 ![]() Lot 2727 民國三年袁世凱像“甘肅”加字壹圓銀幣/PCGS AU53 1926年8月,馮玉祥率國民軍入甘,將原天水造幣廠機器及人員遷至蘭州,成立甘肅造幣廠,二年后開制甘肅版“袁大頭”,但因成色偏低不受商民歡迎。1930至1931年間,鄧隆擔(dān)任造幣廠監(jiān)督,主持生產(chǎn)過“甘肅“加字版“袁大頭”。該幣成色僅82%,生產(chǎn)時間短暫,制成數(shù)量有限,后被馮玉祥部充作軍餉,流通不廣,作為唯一加注地名的特殊“袁大頭”,近年來成為藏家關(guān)注的熱門品種。因機器壓力不足,所見甘肅加字大多先天淺打,此枚圖文清晰,輕薄包漿,原光瑩潤,AU53之評分百不一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