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辨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吳澄:言之實者不飾美,言之美者必虛飾而非實。實有能者口不好辨,好辨以夸者非實能其事也。實有知者學不務博,務博以廣者非實知其理也。此書卒章其言如此,則其書和平簡約,不辨不博,蓋實善實知,故皆真實之言,而不虛飾以為美也。 原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原成:吳氏所注非老子本義,故不取。 凡物皆是有差別的矛盾對立物普遍聯系,凡物皆是處于不斷運動之中,運動必然產生結果。 “信”與“美”是有差別的存在。以“信”開始必以不美為結果,以“美”開始必以不信為結果。信者、善者、知者,此三者皆是此意。 現實者凡事不慕虛名,慕虛名者莫得現實。智慧者凡事無爭競,爭競者莫得智慧。富有者凡事有節(jié)制,無節(jié)制者莫得富有。 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吳澄:不積謂虛而無有。為人以所善言,與人以所知言。虛而無有,故所應不窮。以積為有,則所應有限,豈能愈有愈多也哉。莊子曰:以有積為不足,無藏也,故有余。 原成:圣人無積。??以為人,己愈有。??以予人矣,己愈多。 原成:吳氏所注迂曲,故不取。 老子曰:夫孰能有余,而又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是以圣人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凡物皆是處于不斷運動之中,運動必然產生結果。 無積者,不欲見賢之謂也。不欲見賢者,尚損益變化之道也。有差別,故有損益。有損益,故有變化。有變化,故有活力。有活力,生命甬甬然也。生命甬甬然,故曰無積。無積者,運動之謂也。 “道”衍生萬物,萬物接受“道”的約束,以“道”做為唯一標準。 ??,愛也。愛故親近也。為人者,輔萬物之自然而弗能為也。弗能為,故衍生萬物而已愈有。與人者,不爭競也。不爭競,故約束萬物而已愈多。 換句話說,為民眾服務則已愈有,提高民眾財富則已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吳澄:利者,害之對,有利則必有害。天之道雖利而不害,以不利而利之,是以不害。為者爭之端,有為則必有爭。圣人之道雖為而不爭,以不為而為之,是以不爭也。 原成: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 原成:吳氏所注迂腐,故不取。 老子曰: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執(zhí)大象者,天之道也。天下往,故曰不害。 老子曰:生之畜之。生而弗有也,為而弗志也,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玄德者,人之道也。弗有、弗志、弗宰,故曰弗爭。 ![]()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更多內容可參閱作者的“道德經原成”系列視頻。 本文為原創(chuàng)作品,未經著作權人授權,禁止轉載和使用。你的點贊、關注,是一種鼓勵! |
|
來自: 隨便閣 > 《原創(chuàng)吳澄注道德經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