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知識回家一站式收藏您的閱讀與創(chuàng)作【心理學科】 家中有精神疾病病人,該如何做才能幫助TA? ![]() “畢竟是自己的家人,我肯定會付出所有來幫助TA,但是每次的好心卻幫了倒忙,哎……” “怕發(fā)病,謹慎小心,但還是會刺激到TA,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感覺自己也快和TA一樣了,生活該怎么進行下去” 憂心忡忡、像守著一顆“定時炸彈”,寢食難安,不知在家庭中該怎樣與精神病患者相處,這是很多有精神疾病病人的家庭共同面臨的問題。 為了幫助這些家庭,特整理如下,希望認真看完,能幫到大家! 01.尊重精神病患者 在任何時候都要尊重精神病患者,不要因為TA患精神病就忽視其存在。有人認為精神病人是瘋子,失去了理智,其實不然,不論患者癥狀有多么嚴重,患者仍留有一部分正常人的情感,對于別人給予的關懷,患者可能沒有馬上回應,但這份親人的溫暖會留在患者心中。精神病患者只有在精神癥狀非常嚴重時才可能失去自我控制。因此,家屬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要關心、照料患者的生活,督促患者遵醫(yī)囑服藥,還要尊重患者的意見和要求,誠懇地與患者交換意見、討論問題,不要冷落、忽視。 02.了解精神病患者及早識別精神癥狀 精神病患者的癥狀常常復雜多樣,家屬不易及時識別,常常發(fā)展到相當嚴重的時候才帶病人就診,此時病人已不易控制。 因此,家屬要加強精神衛(wèi)生知識的學習,經常向精神科醫(yī)生咨詢或積極參加精神病??漆t(yī)院舉辦的精神健康知識講座。 03.了解患者的感受 精神病患者的病態(tài)感受可能隨時出現、無法自控,難以區(qū)分癥狀與現實。如: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常常處于緊張、恐懼、害怕的狀態(tài)。患者聽見警笛聲擔心警察來抓他;不敢吃飯,怕飯里被放毒,繼發(fā)地產生敵視、沖動、傷人等攻擊行為;其病態(tài)感受是正常人難以想象的。對有此類癥狀的病人,不要諷刺、嘲笑,由于患者對妄想的內容堅信不移,因此也不要與病人進行爭辯。 04.加強與患者的溝通 有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常常會產生自卑心理,并且會因家庭經濟負擔的加重產生家庭成員間的矛盾,隨著矛盾的不斷激化,最后都會歸咎于患者,認為是患者毀了全家的幸福,造成家庭成員與患者溝通減少或缺乏,患者的心理壓力很大,容易造成患者病情的復發(fā)或加重,而且病人很容易產生自殺的念頭。因此建立和諧的家庭氣氛,給患者一個充滿愛的環(huán)境。 05.不同病情區(qū)別對待 由于患者的病情各有不同,表現方式也不一樣。如精神分裂癥患者有的興奮話多,行為紊亂,有的緘默不語,獨處一隅;躁狂抑郁性精神障礙患者有時表現興高采烈,有時表現痛不欲生。因此,家屬在與患者相處時要根據不同病情區(qū)別對待,常見的病情有: 興奮躁動病人 對待這類患者語氣要平和,以安撫為主,盡快安排患者住院治療。不要對患者施加壓力,否則會更加激怒患者,正如“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那么患者也會產生沖動、傷人、毀物行為,此時,盡快與醫(yī)院聯(lián)系或者報警強制患者住院,以避免惡性事件的發(fā)生;另外,對患者進行批評或指責也是不可取的實際上也是無效的。 幻覺妄想病人 對待此類患者既不過分關心,也不冷眼視之;盡管我們認為患者的知覺和信念是病態(tài)的,但幻覺妄想的內容對于病人自己來說是真實的,不能被糾正,更不能被駁回。 抑郁自責病人 對待此類患者要態(tài)度和藹,耐心解釋以減輕心理壓力。由于抑郁、自責的病人心理體驗非常痛苦,因此家屬在與患者相處時要多提供心理支持,進行心理干預。家屬在了解病情詢問患者時可以用問候或提問性的語言,如“你今天心情好嗎?”或“你今天心情怎么樣?”盡量避免暗示性提問:如“你是不是今天心情不好?”這樣會產生誤導,不能得到患者真實情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