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狀態(tài)不大好,找來一本《掌控習慣》,看完之后,發(fā)現(xiàn)確實不錯。 有一些書是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這本書則是相反,既有習慣方面的行為心理學的知識,也有實操性的建議和步驟。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赐昃椭涝趺答B(yǎng)成好習慣了。 一、為什么習慣這么重要?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習慣。有的是好習慣,有的是壞習慣。 我自己,壞習慣比較多,好習慣比較少。 不論你處于哪種狀態(tài),大概都會同意,習慣是個很重要的東西。 哪怕是微小的習慣,長期保持下來,也會帶來巨大的成果。 用作者的話來說,習慣是自我提高的復利。 我們人生中的很多事情,都不是立刻改變的。飲食不健康,一天兩天看不出來,久了就會胖。跑步一時沒有什么改變,每天都跑,自然會瘦下來。 然而,難辦的是,雖然我們都知道養(yǎng)成好習慣、戒除壞習慣很重要,但是卻總是很難做到。 二、為什么做不到? 可能一:反饋太慢了 培養(yǎng)習慣的過程,總是比想象中更長。 比如,你想要一個好身材,于是你去健身房鍛煉,但是,也許一個月過去了,你離想要的結果,還有很遠的距離。 你期待日新月異,立竿見影,但現(xiàn)實卻幾乎看不到變化。在養(yǎng)成習慣的過程中,總是有漫長的平臺期。 那么,怎樣才能堅持足夠長時間,度過平臺期呢? 作者的建議是:忘記目標,專注于體系。 如果你是一個自媒體博主,你的目標可能是成為一個百萬粉絲的賬號,你的體系就是選題策劃,持續(xù)的內容優(yōu)化和運營等等。 那么,如果你完全忽略目標,只關注體系,能夠成功嗎? 可能會的。 這并不是說目標完全無用,目標的意義是確定大方向,但體系會促進你的進步。 如果只關注目標,就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比如,目標會束縛你的幸福感。比如,當你完成一個目標之后,就會進入一種空虛的狀態(tài)。 總之,想要好的結果,不一定要拔高你的目標,而是落實你的體系。 可能二:我們沒有找到試圖改變的東西 我們可以把變化發(fā)生的進程分為三層: 第一層是改變結果。你設定的大多數(shù)目標都是為了這個結果。比如為了贏得比賽,減肥等等。 第二層是改變你的過程。這一層涉及改變你的習慣和體系。定時去健身房鍛煉,定時整理書桌等等。 第三層是改變你的身份。這個層次改變的是你的世界觀、你的自我形象,以及你對自己和他人所做的判斷。 作者認為,正確的做法是基于培養(yǎng)身份的習慣。 我們的著眼點是我們希望成為什么樣的人。 這也是我每次回望整理自己,首先會問的問題。 所以,目標不是閱讀,而是成為讀者。目標不是跑馬拉松,而是成為跑步者。 那么,如何找到一種新的身份呢? 新的身份需要新的證據(jù)。當你不斷地看書,你才能相信自己是個讀者。當你不斷的寫作,你才能相信自己是個作者。 你不斷重復這些動作,證據(jù)就會積累,你的自我形象也會隨之轉變。 所以,這里的步驟很簡單: 1、決定你想成為哪類人 2、用小贏證明給自己看 作者說,習慣至關重要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它們能給你帶來好的結果,而是因為它們能改變你對自己抱有的信念。 這一點戳中我了。說得很對。 可能三:我們的方式有問題。 那么具體要怎么做? 往下看。 三、培養(yǎng)習慣,怎么做? 四個步驟:提示>渴求>反應>獎勵 具體來說,就是: 第一,讓它顯而易見(提示) 第二,讓它有吸引力(渴求) 第三,讓它簡便易行(反應) 第四,讓它令人愉悅(獎勵) (一)讓它顯而易見 在這一章,作者提到了一些小技巧。 比如創(chuàng)建習慣記分卡,讓自己對自己的習慣有一個觀察,保持自覺; 比如「指差確認」,當你想做一件不應做的事情(比如吃零食),大聲說出來,這會將你的意識從下意識習慣狀態(tài)提升到警覺的水平; 最讓我感到共鳴的,是改變環(huán)境。 我們的習慣往往會和環(huán)境鏈接在一起。當你走出平常的環(huán)境后,就會把你的行為習慣遺留在原地。 所以,重要的不是增強自律,而是創(chuàng)造一個自律的環(huán)境。 如果你想多喝水,每天早上裝滿幾個水瓶,放在房子各處顯眼的位置。 而消除壞習慣最實用的方法之一,就是避免接觸引起它的提示。比如沒有電視,就不會看電視。把手機放到另外的房間,就不會刷手機。 (二)讓它有吸引力 1、喜好綁定。也就是將你喜好的高頻動作,與你需要做的低頻動作搭配到一起。比如,你喜歡看美劇,就把它與騎健身腳踏車綁定在一起。 2、加入一種文化。盡量和那些具備你想擁有的習慣的人在一起,你們會互相促進。比如你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就加入一個讀書會。 3、還可以創(chuàng)造一種獎勵儀式。在實施低頻行動之前先做一件你特別喜好的事。 (三)讓它簡便易行 習慣就是一個行為通過重復逐漸變得更加自動化的過程。習慣的培養(yǎng)不在于時間長短,而在于重復的次數(shù)。 1、設計環(huán)境。這一章作者再次提到了環(huán)境設計,創(chuàng)造一種有利于行為發(fā)生的環(huán)境。 2、優(yōu)化決定性時刻。 持續(xù)做你已經在做的事,似乎比重新開始做不同的事要容易得多。你會堅持看完長達兩個小時的爛電影。你本想玩一會手機,結果2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你依然盯著屏幕。 每天都有幾個時刻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對我來說,決定出門,就是一個決定性的選擇。我如果一直待在家里,就會拖延、無所事事,只有去到外面,才更容易開始工作。 3、兩分鐘準則。當你開始培養(yǎng)一種新習慣時,它所用時間不應超過兩分鐘。剛開始的時候,哪怕一天只看兩頁書,也是可以的。關鍵是建立鏈接。 (四)讓它令人愉悅 作者提到了一個技巧,習慣追蹤法。記錄習慣的傾向,看到自己的變化,讓自己更有成就感。 養(yǎng)成好習慣是讓它令人愉悅,那么,戒除壞習慣就是讓它令人厭惡??梢哉乙粋€問責伙伴,請人監(jiān)督你的行為?;蛘?,創(chuàng)立習慣契約,讓壞習慣的惡果公開化。 總之,從這四個方面著手,就對了。 第一,讓它顯而易見(提示) 第二,讓它有吸引力(渴求) 第三,讓它簡便易行(反應) 第四,讓它令人愉悅(獎勵) 四、其他 下面是幾點,我覺得也很值得注意。 1、如果習慣與你的天性能力相一致,它更容易培養(yǎng)。 做適合自己的事,是很重要的。我找到了寫作,這也是我最能體驗到心流體驗的地方。 2、你必須與厭倦結緣。 每個人收到激勵時,都能努力工作,但當工作不那么令人興奮時,仍能繼續(xù)奮進的人則是佼佼者。 專業(yè)人員按計劃行事,毫不動搖;業(yè)余愛好者則隨波逐流,任性而為。 3、習慣不僅需要改善,也需要微調。反思和回顧很重要。 可以停下來回到第一步,問一問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 嗯哼,本來這篇很長很長,我刪掉了很多細枝末節(jié),大家有一個大體的感覺就好了。如果感興趣,也可以去找書來看。 我印象最深的三點。環(huán)境設計真的很重要。知道自己是誰,想成為誰。以及,不要過度關注目標。 技巧型的東西,不一定每個人都受用,但觀念的影響一定更深遠。 那么,我們也許可以試著來掌控一下習慣了。晚安。 ![]() |
|
來自: 勞動者2010 > 《思維方式與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