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 《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是中國古代一本非常著名的兒童啟蒙書目,書名最早見之于戲曲《牡丹亭·閨塾》。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其中的《增廣》即是《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雖然是一本兒童啟蒙書目,但社交卻是《增廣賢文》極其關心的問題。書里談論最多的,是人心的不可靠。 諸如: 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 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書中內容廣泛,寓意深刻,形式上對仗工整,多押韻,誦讀起來非常方便,正是采用了這種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讓這本書廣為流傳。 而“好漢莫被人識破,看破不值半文錢”這句社交方面的警言就是出自于此書。 之所以說“好漢莫被人識破,看破不值半文錢”,是因為好漢一旦被人識破“底細”,完美高大的形象不復存在,讓別人一改對他的崇敬之意,變得輕視,瞧不起,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價值,甚至一文不值。
![]() 替天行道 明面上這些英雄打著所謂的江湖道義以及替天行道的旗號,實際上他們中的很多人身負命案或大案被逼上梁山的一百單八將好漢,按當時的律法皆是違法犯罪之徒,稱不上真正的英雄,只不過是生逢亂世,落草為寇罷了。 梁山好漢也講究排座次,牽扯到和宋江關系的親疏遠近,身份地位的尊卑,對梁山的貢獻等。表面上大家冠冕堂皇,滿嘴仁義,實際上這一百單八將,性格各異,個性鮮明,人際關系并不單純,勾心斗角,爾虞我詐充斥其中。 一眾好漢皆有不堪的過往,有些事情可為外人道,有些事情卻只能深埋心底,因為一旦讓別人知道了自己的齷齪行徑,也就失去了被人崇敬的價值,更無法在梁山立足。 明處把自己打扮成無人欲的神,實際上卻是沽名釣譽之徒
![]() 朱熹 談到朱熹,最為出名的就是他的理學“存天理,滅人欲”的主張,指出我們應該遵從天理,去掉自己的欲望。明清兩代,在正統(tǒng)的學派上都是以朱熹為標準。 朱熹也是一個著名的詩人,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作。
而就這樣一個理學大家,卻被監(jiān)察御史沈繼祖彈劾,列了他“十大罪狀”,最終拉下神壇。 朱熹曾經給好友陳師中寫過一封信,在信中引用了程頤“餓死事極小,失節(jié)事極大”的說法,極力勸說陳師中的妹妹不要改嫁,要守節(jié)。而自己的弟弟去世后,怕弟媳守寡會分他父親的家產,朱熹又強逼弟媳改嫁。這種嘴上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終被世人所不齒。 朱熹當權時,推行“滅人欲”主張,自己卻暗中色欲橫行,在京中勾引二位尼姑同為妾,同時攻陷忠臣,顛倒黑白,終引起群憤,被人彈劾。最后,皇帝宋寧宗念朱熹當過自己老師之情,只將朱熹斥為偽師,其學斥為偽學,將朱熹逐出朝廷,遣送回家,一時朱熹理學威風掃地,風光不再。 號稱青藤老人的徐渭,在《評朱子論東坡文》中指責朱熹虛偽
寫下被視為用情專一的千古佳句,本人卻始亂終棄
![]() 元稹 談到元稹,最出名的莫過于《離思五首·其四》
元稹在蒲州的普救寺,與崔鶯鶯一見鐘情,私定終生。數(shù)月后,元稹赴京趕考,置崔鶯鶯于不顧,改娶高官之女韋叢。韋叢因病去世,元稹悲傷不已,并為亡妻寫了一系列悼亡詩,其中“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更被視為用情專一,情有獨鐘的千古佳句。然而,同年,元稹即在成都邂逅薛濤,才子佳人風花雪月。 雖然元稹所在的時代自有它的局限性,但始亂終棄終究不是什么好品行,即便再有才華,也不能掩蓋他的丑惡行徑。 既然拿好漢來標榜自己,那就應該堅持自己的初心,不應淹沒于人潮,隨波逐流,迷失掉自己。否則終被人識破底細,令人齒冷,也就再沒了身價。 其實,“好漢莫被人識破,看破不值半文錢”放到今天,仍然適用,只不過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價值,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賦予了它更多的現(xiàn)實意義。一、人與人之間要有距離感
![]() 刺猬法則 其實所謂的“刺猬法則”,說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 人與人之間交往,都需要有自己的個人空間,這個空間就是自己的領地,不一定很大,但能夠讓自己和他人保持舒適。
人與人之間距離太近了,往往很容易看到彼此的缺點,并在心里產生隔閡,更有甚者,會拿對方的缺點去攻擊對方。親密無間的關系最終出現(xiàn)了裂隙,只要有一次,便不可修復。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太遠了,往往又會造成疏離,感覺這世間太冷漠,慢慢的造成不會有人再走進心里。
年輕的時候,不懂莊子,等到歷盡世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卻已非少年。古人似乎早就看透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玄機,再好的關系,都要保持合適的距離。 保持合適的距離,既是尊重對方,也是保護自己。 二、人生路上,學會放低自己
![]() 獨坐幽篁里 這個世上,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而放低自己,虛心求教,才能吸納別人的優(yōu)點,不斷超越自己。 而現(xiàn)實中,總有些人放不下自己高傲的頭顱,躊躇滿志,好為人師,覺得自己什么都懂。當身邊簇擁著一堆崇拜者,等著大師指點迷津,殊不知把你架得越高,反而摔的越慘,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放低自己,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雖然說《增廣賢文》歷經無數(shù)的磨難輾轉至今,但仍不失其借鑒價值,對于今天的我們,仍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好漢莫被人識破,看破不值半文錢”,簡單說,既然想當好漢,那就在人際關系上和別人保持適當?shù)木嚯x,堅持自己的初心,為人虛懷若谷,放低姿態(tài),補齊自己的短板,超越自己! |
|
來自: 大風歌rm0asmhv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