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俗話說:“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span> 無論是矛盾,還是煩惱,都跟我們“強出頭”有關。而一切強出頭的行為,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多管閑事”。 從人性心理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存在“多管閑事”的天性。這就注定了有些人,會主動地摻和到閑事以及爛事當中。 在你看來,隨隨便便地“多管閑事”,這到底是好事呢,還是壞事呢? 有一位名人說過,所有跟你有關的吉兇福禍,都是你自己惹來的。 也就是說,你管了某些不該管的閑事,那你就會惹來一定的是非和矛盾。當然,在這些是非矛盾當中,哪怕你人財兩空了,也怨不得別人。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早年,我們都是特別熱情的人。中年,我們會活成比較麻木的樣子,什么都不管,只顧著自己的家庭。這,就是人之成熟的體現(xiàn)。 你終究會明白,多管閑事,就會讓小人纏身。有些事兒,再怎么重要,也不能管,否則會讓你得不償失的。 02 跟自己無關的事兒,再重要也不能管。 古人有言:“人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span> 沒有什么經(jīng)歷,那我們就會覺得這種觀點特別自私,一點都不夠慷慨大氣。而有所經(jīng)歷,或者被人整蠱過之后,相信我們就會一改以往的觀念。 其實,每個人都管好自己家的事兒,做好自己的本分,那生活就和諧了,世道就沒有那么多的恩恩怨怨了。 但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很難。因為我們都是“不安分”的生物,只要看到別人發(fā)生了什么事兒,我們都會參與到其中。這種行為,很糟糕。 比如說前方就是一片沼澤,你非要跳下去,而且在里面過分折騰,那你豈不是越折騰,越是被沼澤吞噬嗎? 為人處世也是一樣的道理,跟自己無關的事兒,我們千萬不能管,最好也不要知道太多。有些時候,安安穩(wěn)穩(wěn)地“立身處世”,才能屹立不倒。 如此,才是長久之道。 03 跟別人利益有關的事兒,一定要遠離。 在商圈中,流傳著這么一句話:“所有動了別人奶酪的人,多半沒有好的下場?!?/span> 要知道,江湖中的利益,那是很多人的身家性命。而有一些愣頭青,就是看不透這一點,所以多管閑事,最后就被別人針對了。 比如說在職場中,你多管閑事,影響到別人升職加薪,那你基本上就會處于“被人敵視”的環(huán)境當中。如此,你還能安心地工作嗎? 人在江湖,每個人的首要原則,就是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同時不牽扯到別人的利益爭斗當中。如此,你才能混得“如魚得水”。 因為每個人的目的都是為了賺錢,都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那你影響到別人賺錢的財路,甚至讓別人無法得償所愿,那你不就只能倒霉了嗎? 太史公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利益二字,貫穿了人生的始終,我們就得拿捏好一個“度”。 04 會吃虧的事兒,盡量不要做太多。 郭德綱說過一句話,那些勸你要寬容大量的人,盡量離他們遠一點,雷劈他們的時候會連累到你。 上文說過,我們不能管涉及到別人利益的事兒。同時,我們也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千萬不要被人忽悠,成為了被人算計的老好人。 有些人會跟你說一大堆的好話,然后讓你背黑鍋,那你到底做不做呢?有些人道德綁架你,讓你去做吃虧的事兒,那你做不做呢? 只能說,讓自己吃虧的事兒,不到迫不得已,我們千萬不要做,也不要去管。 生活中有太多的糊涂蟲,被人賣了,還幫著別人數(shù)錢。等到醒悟過來的時候,早已人財兩空,無法改變現(xiàn)狀了。這,才是后知后覺的悲哀。 做人,還是先知先覺一點比較好。我們所管的,理應是個人以及家庭之事兒,而不該是讓自己人財兩空的禍事。 05 容易樹敵的事兒,一定不要管。 江湖中有這么一句話:“多一個朋友,好過多一個敵人?!?/span> 朋友多了,我們未來的道路才會寬廣。哪怕朋友幫不了我們什么,至少他們也不會像敵人一樣,阻礙著我們前進。 而敵人多了,朋友少了,那我們的未來就會變得窘迫起來。試想,你的身邊總有小人和敵人環(huán)繞,那你又能干成什么事兒呢? 對此,我們就得思考一個問題,到底該怎么做,才能減少身邊的敵人呢? 最好的做法, 就是少做“樹立仇家”之事兒,也少管別人的閑事。別人做什么,那是別人的選擇,只要不傷害我們,那我們保持疏遠的態(tài)度,就可以了。 疏遠那些不必要的閑人,遠離那些沒意義的閑事,就是在減少生活中的小人和禍患。如此,你我才會在江湖中,保全自己。 一切,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