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的清歡周末在家里做家務,不小心扭傷到腿,坐在沙發(fā)上一時動彈不得。老木說我動不了挺好的,每天那么忙忙碌碌的辛苦,像個不知道休息的陀螺,這下恐怕就不得不休息了。 想想無法自由活動的日子,唯有悵然。接下來連正常的工作也不得不暫停,被動的接受第二天的休息。這個夏季似乎格外的炎熱,窗外下起了小雨,陰雨消減了酷暑,帶來暫時的清涼。一個人待在家里,四周顯得極其清靜。想起來之前買的幾本書還沒有來的及閱讀,便趁此機會找來讀讀。要么工作,要么讀書,身體與靈魂總該有一個在路上。找來幾本余秋雨先生的書,其中兩本是寫給年輕讀者導讀類的書,先生高屋建瓴,把中國文化發(fā)展的脈絡,展開來分析介紹,這樣的書適合于所有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讀者,先生這里所指的年輕讀者應該不單單指年齡,而應是在文化層面上的愛好者。讀書是精神上的游歷,在書中既可以跟著作者穿越今古,也可以縱橫宇宙,可以吟詠詩詞歌賦的優(yōu)美華麗,也可以沉思古典哲學的深邃內(nèi)涵。跟隨余秋雨先生徜徉在文化的空間里,仿佛走進一座文化歷史的博物館,作者即為館長,為我們講解館藏的寶物。在這里既有對某件寶物的詳細講解,也有對寶物歷史背景的簡單剖析;使讀者既有登上巍峨的文化山巒時一覽眾山小的豁然開朗,也有在文化的峽谷里靜聽泉水細叮咚的欣然愉悅。在文化的殿堂里徜徉,可以使人暫時忘記周圍的燥熱與煩悶,于炎夏里尋得一處濃郁的陰涼。可惜我們平日里為太多日常瑣事忙碌,淹沒了本該屬于我們的清凈和快樂,瑣事的忙碌也需要斷舍離,讓自己從繁瑣的日常里解脫出來。關于生活瑣事的處理,余秋雨和她夫人的故事對我很有啟發(fā)。余秋雨的夫人馬蘭非常喜愛潔凈的生活空間,常常堅持自己做家務打掃衛(wèi)生,有一次因為馬蘭在家里打擾衛(wèi)生影響到了余秋雨寫作,余秋雨便告訴她:“塵世,塵世,這個世界就是布滿了灰塵的,我們本就生活在塵世間,又何必為灰塵所困擾?我們要學會與灰塵共存”。馬蘭聽了便覺頓悟。文學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對于家人的勸說既富有詩意又極具說服力,從這個故事里我也得以領悟,解鎖了很多本該自由的時間,而不再為無謂的瑣事犧牲寶貴的時光。一個人的清歡也是在群體活動中所無法體驗的,為了顧及家人的感受,你可能必須在固定的時間安排午餐,同時還會受到家人們制造的噪聲影響,而無法專注于一件事情。“一群人可以走的很遠,一個人可以走的很快?!比后w的力量縱然無法由一個人來完成,而一個人獨處的清歡也是一群人所無法享受到的。一個人的清歡,是清淡的歡愉,是喧囂后的沉思,是自我的沉淀,是給自己做的一次自然時效(自然時效是機械加工常用工藝術語,是指將工件放在室外等自然條件下,使工件內(nèi)部應力自然釋放從而使殘余應力消除或減少)。生活中的我們不妨放一放匆忙的腳步,給自己一點時間、一點空間,在孤獨中靜修,在沉淀的時光里,細細體味一個人的清歡韻味。吳敏亞,女,河南許昌人,市作協(xié)會員,筆名:米婭,公眾號:阡陌春暖,1991年以來先后在河南經(jīng)濟廣播電臺、許昌日報、頂端新聞平臺(河南日報),正觀新聞平臺(鄭州日報)、新浪網(wǎng)、今日頭條、河南文苑、鄭州文學、煙草企業(yè)網(wǎng)絡等發(fā)表多篇散文,隨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