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品讀史記(卷1-03): 五帝本紀(jì)第一【3】

 fuhaizhenren 2022-07-17 發(fā)布于浙江
五帝本紀(jì)第一【3】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高陽氏有才子八人:據(jù)《左傳·文公十八年》記載八人是:蒼舒、隤(tuíaí,頹挨)、梼戭(yǎ,演)、大臨、尨(máng,忙)降、庭堅、仲容、叔達(dá),已無可考。杜預(yù)注:“此即垂、益、禹、皋陶之倫?!薄?/span>,世得其利,謂之“八愷【愷:和悅,和善?!?/span>”。
從前高陽氏有富于才德的子孫八人,世人得到他們的好處,稱之為八愷,意思就是八個和善的人。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據(jù)《左傳·文公十八年》記載八人是:伯奮、仲堪、叔獻(xiàn)、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杜預(yù)注:“此即稷、契、朱虎、熊羆之倫。”】,世謂之“八元”【元:善,善良?!?/span>。此十六族者【十六族:指上面十六個人的后代繁衍,形成十六個家族。】,世濟其美【濟:成就,保全。】,不隕其名【隕:落,衰落。】。
高辛氏有有才德的子孫八人,世人稱之為“八元”,意思就是八個善良的人。這十六個家族的人,世世代代保持著他們先人的美德,沒有敗落他們先人的名聲。
至于堯,堯未能舉。舜舉作八愷,使主后土【后土,掌管土地的官?!蹲髠鳌范蓬A(yù)注:“禹作司空,平水土,即主地之官。”】,以揆百事【揆:主持,掌管?!?/span>,莫不時序【時序:按時安排妥當(dāng)。“序”,有秩序?!?/span>。
到堯的時候,堯沒有舉用他們。舜舉用了八愷的后代,讓他們掌管土地的官職,以處理各種事務(wù),都辦得有條有理。
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nèi)平外成【內(nèi)平外成:意思是家庭和睦,鄰里真誠。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引竹添光鴻箋云:“此以一家言,則內(nèi)謂家,外謂鄉(xiāng)黨?!逼?,和睦。成,誠。又《正義》:“杜預(yù)注:'內(nèi)諸夏,外夷狄也?!福浩踝魑宄V蹋T夏太平,夷狄向化也?!薄?/span>
舜又舉用了八元的后代,讓他們向四方傳布五教,使得做父親的有道義,做母親的慈愛,做兄長的友善,做弟弟的恭謹(jǐn),做兒子的孝順,家庭和睦,鄰里真誠。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掩義隱賊:意謂掩蔽仁義,包庇*賊。一說,此句即包庇*邪的意思。“掩”與“隱”同義?!傲x”古通“俄”,*邪?!?/span>,好行兇慝【慝(tè,特):邪惡?!?/span>,天下謂之渾沌【渾沌:頑冥不化、野蠻無知的樣子?!都狻芬Z逵曰:“不才子,其苗裔讙兜也。”又《神異經(jīng)·西荒經(jīng)》:“昆侖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兩目不見,兩耳而不聞,有腹而無臟,有腸直而不旋,食物徑過。人有德行而往抵觸之,人有兇德而往依憑之,天使其然,名為渾沌?!薄墩x》據(jù)此以為驩兜性情似此怪獸,故號之渾沌?!?/span>。
從前帝鴻氏有個不成材的后代,掩蔽仁義,包庇殘賊,好行兇作惡,天下人稱他為渾沌。意思是說他野蠻不開化。
少皞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崇飾:粉飾?!俺纭迸c“飾”同義?!?/span>,天下謂之窮奇【窮奇:怪僻,怪異?!都狻芬唬骸爸^共工氏也?!庇帧墩x》引《神異經(jīng)》云:“西北有獸,其狀似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聞人斗輒食直者,聞人忠信輒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輒殺獸往饋之,名曰窮奇?!睋?jù)此以為共工性似,故號之。】。
少皞氏也有個不成材的后代,毀棄信義,厭惡忠直,喜歡邪惡的言語,天下人稱他為窮奇,意思是說他怪異無比。
顓頊?zhǔn)嫌胁徊抛?,不可教?xùn),不知話言【不知話言:意思是不分好壞話?!?/span>,天下謂之梼杌【梼杌:頑兇無比的樣子?!都狻芬Z逵曰:“梼杌,頑兇元疇匹之貌,謂鯀也?!庇帧墩x》引《神異經(jīng)》云:“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梼杌。一名傲很(同“狠”),一名難訓(xùn)?!睋?jù)此以為鯀性似,故號之。】。
顓頊?zhǔn)嫌袀€不成材的后代,不可調(diào)教,不懂得好話壞話,天下人稱他為梼杌,意思是說他兇頑絕倫。
此三族世憂之。至于堯,堯未能去。縉云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冒:貪。貨賄:財貨?!?/span>,天下謂之饕餮【饕餮(t?。铮簦楱ǎ瑵贺澙返臉幼?。《正義》曰:“謂三苗也。言貪飲食,冒貨賄,故謂之饕餮?!渡癞惤?jīng)》云:'西南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性很(同“狠”)惡,好息,積財而不用,善奪人谷物。強者奪老弱者,畏群而擊單,名饕餮?!匀缧运?,故號之?!庇株愔薄缎伦C》云:“《呂氏春秋·先詔篇》云:'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與本文適合,現(xiàn)出土商鼎,以饕餮紋為多,與《呂氏春秋》亦合?!薄?/span>。天下惡之,比之三兇【比之三兇:把他與上述三兇并列。“比”,并列?!蹲髠鳌范蓬A(yù)注:“非帝子孫,故別以比三兇?!薄?/span>。
這三族,世人都害怕。到堯的時候,堯沒有把他們除掉。縉云氏有個不成材的后代,貪于飲食,圖于財貨,天下人稱之為饕餮,意思是說他貪得無厭。天下人憎恨他,反他與上面說的三兇并列在一起稱為四兇。
舜賓于四門,乃流四兇族,遷于四裔【四裔:四方邊遠(yuǎn)的地方?!耙帷?,衣邊,引申為邊遠(yuǎn)之地?!?/span>,以御螭魅【螭魅:傳說中山林里的妖怪。《集解》引服虔曰:“螭魅,人面獸身,四足,好惑人,山林異氣所生,以為人害。”】,于是四門辟,言毋兇人也【毋:同“無”?!?/span>
舜在四門接待四方賓客時,流放了這四個兇惡的家族,把他們趕到了邊遠(yuǎn)地區(qū),去抵御害人的妖魔,從此開放了四門,大家都說沒有惡人了。
舜入于大麓【麓:山腳。】,烈風(fēng)雷雨不迷,堯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堯老,使舜攝行天子政,巡狩。
舜進入山林的時候,遇到暴風(fēng)雷雨也不迷路誤事,堯于是才知道了憑著舜的才能是可以把天下傳授給他的。堯年紀(jì)大了,讓舜代行天子之政,到四方去巡視。
舜得舉用事二十年,而堯使攝政。攝政八年而堯崩。三年喪畢,讓丹朱,天下歸舜。
舜被舉用掌管政事二十年,堯讓他代行天子的政務(wù)。代行政務(wù)八年,堯逝世了。服喪三年完畢,舜讓位給丹朱,可是天下人都來歸服舜。
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倕、益、彭祖自堯時而皆舉用,未有分職【分職:名分、職務(wù)?!?/span>。
禹、皋陶(yáo,姚)、契、后稷、伯夷、夔(kuí,奎)、龍、倕、益、彭祖,從堯的時候就都得到舉用,卻一直沒有職務(wù)。
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謀于四岳,辟四門,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論帝德,行厚德,遠(yuǎn)佞人,則蠻夷率服。
于是舜就到文祖廟,與四岳商計,開放四門,了解勾通四方的情況,他讓十二州牧討論稱帝應(yīng)具備的功德,他們都說要辦有大德的事,疏遠(yuǎn)巧言諂媚的小人,這樣,遠(yuǎn)方的外族就都會歸服。
舜謂四岳曰:“有能奮庸美堯之事者【奮庸:奮發(fā)建功。庸,功業(yè),功勞。美:使……美,有發(fā)揚光大的意思?!?/span>,使居官相事【相:輔佐?!?/span>?”
舜對四岳說:“有誰能奮發(fā)努力,建立功業(yè),光大帝堯的事業(yè),授給他官職輔佐我辦事呢?”
皆曰:“伯禹為司空,可美帝功?!彼丛唬骸班担?,禹,汝平水土,維是勉哉。”
四岳都說:“伯禹為司空,可以光大帝堯的事業(yè)?!彼凑f:“嗯,好!禹,你去負(fù)責(zé)平治水土,一定要努力辦好啊!”
禹拜稽首【稽首:叩頭。】,讓于稷、契與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曰:“棄,黎民始饑,汝后稷播時百谷【播時:播種。時通“蒔”,種植?!?/span>?!?/span>
禹跪地叩頭拜謝,謙讓給稷、契和皋陶。舜說:“好了,去吧!”舜說:“棄,黎民正在挨餓受饑,你負(fù)責(zé)農(nóng)業(yè),去教他們播種百谷吧?!?/span>
舜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馴【五品:即五倫。】,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敬敷:仔細(xì)認(rèn)真地施行。敷,布,施?!?/span>,在寬【寬:寬厚。一說:寬即緩,意思是要慢慢地進行?!?/span>。”
舜說:“契,百官不相親愛,五倫不順,你擔(dān)任司徒,去謹(jǐn)慎地施行五倫教育,做好五倫教育,在于要寬厚?!?/span>
舜曰:“皋陶,蠻夷猾夏【猾:侵?jǐn)_。】,寇賊奸軌【寇賊:搶劫殺人。奸軌:內(nèi)外作惡。奸,在內(nèi)作惡;軌,通“宄”(guǐ,軌),在外作惡?!?/span>,汝作士,五刑有服【服:《正義》引孔安國曰:“服,從也。言得輕重之中正也?!薄?/span>,五服三就【三就:分就三處施刑,大罪在原野,次罪在市朝,同族人犯罪送交甸師氏(掌田事職貢之官)施刑?!?/span>;五流有度【五流有度:指流放而言,流放的遠(yuǎn)近要有規(guī)定?!墩x》引孔安國曰:“五刑之流,各有所居也?!薄?/span>,五度三居【五度三居:流放的遠(yuǎn)近分為三等?!都狻芬R融曰:“君不忍刑,宥之以遠(yuǎn),五等之差亦有三等之居:大罪投四裔,次九州之外,次中國(國都)之外。”】:維明能信。”
舜又說:“皋陶,蠻夷侵?jǐn)_中原,搶劫殺人,在我們的境內(nèi)外作亂,你擔(dān)任司法官,五刑要使用得當(dāng),根據(jù)罪行輕重,大罪在原野上執(zhí)行,次罪在市、朝內(nèi)執(zhí)行,同族人犯罪送交甸師氏處理;五刑寬減為流放的,流放的遠(yuǎn)近要有個規(guī)定,按罪行輕重分別流放到四境之外、九州之外和國都之外。只有公正嚴(yán)明,才能使人信服?!?/span>
舜曰:“誰能馴予工【工:指各種工匠?!?/span>?”皆曰垂可。于是以垂為共工。舜曰:“誰能馴予上下草木鳥獸【上下:指山原之上和低洼之地?!?/span>?”皆曰益可。于是以益為朕虞【朕虞:虞,是管理山澤的官名。朕,為第一人稱代詞?!稌⒖甲C》引梁玉繩說:“書上所云朕虞,舜自言之也,此連文為官名,非。”認(rèn)為“朕”字為后人從《漢書》誤補。】。
舜問:“那么誰能管理我的各種工匠?”大家都說垂可以。于是任命垂為共工,統(tǒng)領(lǐng)各種工匠。舜又問:“誰能管理我山上澤中的草木鳥獸?”大家都說益行。于是任命益為朕虞,主管山澤。
益拜稽首,讓于諸臣朱虎、熊羆。舜曰:“往矣,汝諧【諧:合適?!叭曛C”,你適合做此事。一說“諧”,和諧,配合得好,“汝諧”是說你們互相配合吧?!?/span>。”遂以朱虎、熊羆為佐。
益下拜叩頭,推讓給朱虎、熊羆。舜說:“去吧,你行?!本妥屩旎?、熊羆做他的助手。
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禮【三禮:指祭天、祭地、祭鬼三種禮儀?!?/span>?”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為秩宗,夙夜維敬【夙(sù,速)夜:早晚。】,直哉維靜絜【直:正直。靜絜:肅穆而清潔?!?/span>?!?/span>
舜說:“喂,四岳,有誰能替我主持天事、地事、人事三種祭祀?”大家都說伯夷可以。舜說:“喂,伯夷,我任命你擔(dān)秩宗,主管祭祀,要早晚虔敬,要正直,要肅穆清潔?!?/span>
伯夷讓夔、龍。舜曰:“然。以夔為典樂,教稚子【稚子:指天子及公卿大夫的子弟?!?/span>,直而溫,寬而栗【栗:通“慄”,戰(zhàn)慄,這里指嚴(yán)厲,讓人敬畏?!?/span>,剛而毋虐【虐:兇暴?!?/span>,簡而毋傲【簡:簡約,簡捷。】;
伯夷推讓給夔、龍,舜說:“那好,就任命夔為典樂,掌管音樂,教育貴族子弟,要正直而溫和,寬厚而嚴(yán)厲,剛正卻不暴虐,簡捷卻不傲慢;
詩言意,歌長言,聲依永,律和聲【“詩言意”四句:說的是詩、歌和音樂的社會作用及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詩是用來言志,即表達(dá)內(nèi)心感情的;歌是詠唱詩的,即用延長音節(jié)來強化詩所表達(dá)的內(nèi)容;歌要有音樂來配合,而樂聲要以音律為準(zhǔn)使之和諧。長言,指延長詩的音節(jié)。《尚書·堯典》作“永言”,“永”也是長的意思,也可講作“詠”,《說文》“詠”(詠)字徐灝注箋:“詠之言永也,長聲而歌之?!甭暎笜仿?。律,音律。和聲,使樂聲和諧?!?/span>,八音能諧【八音:我國古代樂器的統(tǒng)稱。指金(如鐘、镈[bó,搏])、石(如磬、編鐘)、土(如塤[xūn,薰]、缶[fǒu,否])、革(如鼓、鼗[tiáo,條])、絲(如琴、瑟)、木(如柷[chù,觸],敔[yǔ,語])、匏(如笙、竽)、竹(如簫、管)等八類?!?/span>,毋相奪倫【奪:侵?jǐn)_,干擾。倫:倫次,次序。】,神人以和。”
詩是表達(dá)內(nèi)心情感的,歌是用延長音節(jié)來詠唱詩的,樂聲的高低要與歌的內(nèi)容相配合,還要用標(biāo)準(zhǔn)的音律來使樂聲和諧。八種樂器的聲音諧調(diào)一致,不要互相錯亂侵?jǐn)_,這樣,就能通過音樂達(dá)到人與神相和的境界啦?!?/span>
夔曰:“于!予擊石拊石【拊(fǔ,撫):拍,輕擊。】,百獸率舞?!彼丛唬骸褒垼尬芳勺嬚f殄偽【畏忌:憎惡。讒說:誣陷他人的言論。殄(tiǎn,舔)偽:滅絕道德的行為。偽,通“為”?!渡袝虻洹纷鳌靶小?。】,振驚朕眾,命汝為納言,夙夜出入朕命【出入:指傳達(dá)命令,報告下情?!?/span>,惟信【信:真實不虛。】?!?/span>
夔說:“呣,我輕重有節(jié)地敲起石罄,各種禽獸都會跟著跳起舞來的?!彼凑f:“龍,我非常憎惡那種誣陷他人的壞話和滅絕道義的行為,驚擾我的臣民,我任命你為綱言官,早晚傳達(dá)我的旨命,報告下情,一定要誠實?!?/span>
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時相天事。”三歲一考功,三考絀陟【絀:通“黜”,貶退。陟(zhì,制):提升,提拔?!?/span>,遠(yuǎn)近眾功咸興【眾功:各種事情。】。分北三苗【分北(bèi,背):分離,分解?!氨薄?,同“背”?!?/span>。
舜說:“喂,你們二十二個人,要謹(jǐn)守職責(zé),時時輔佐我做好上天交付的治國大事。”此后,每三年考核一次功績,經(jīng)過三次考核,按照成績升遷或貶黜,所以,不論遠(yuǎn)處近處,各種事情都振興起來了。又根據(jù)是否歸順,分解了三苗部族。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厥(jué,決):其,他的,他們的。】:皋陶為大理,平【平:指斷獄公平?!?/span>,民各伏得其實【伏:佩服,信服。得其實:指斷案符合實情?!?/span>;
這二十二人個個成就功業(yè):皋陶擔(dān)任大理,掌管刑法,斷案平正,人們都佩服他能按情據(jù)實斷理;
伯夷主禮,上下咸讓;垂主工師,百工致功【致功:意思是做出成績?!?/span>
伯夷主持禮儀,上上下下能都夠禮讓;垂擔(dān)任工師,主管百工,百工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益主虞,山澤辟【辟:開發(fā),利用?!?/span>;棄主稷,百谷時茂;契主司徒,百姓親和;龍主賓客,遠(yuǎn)人至;
益擔(dān)任虞,主管山澤,山林湖澤都得到開發(fā);棄擔(dān)任稷,主管農(nóng)業(yè),百谷按季節(jié)茂盛成長;契擔(dān)任司徒,主管教化,百官都親善和睦;龍主管接待賓客,遠(yuǎn)方的諸侯都來朝貢;
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違【“十二牧”句:《正義》:“禹九州之民無敢辟違舜十二牧也?!薄氨龠`”,違背,違抗?!氨佟蓖氨堋??!氨堋边`”同義?!?/span>;唯禹之功為大,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職來貢【職:賦稅,貢品?!?/span>,不失厥宜【不失厥宜:意思是沒有不合規(guī)定的。《尚書·禹貢》記載禹“任土作貢”,意思是根據(jù)土地肥瘠情況,規(guī)定各地貢物。參看《夏本紀(jì)》?!?/span>。
舜所置十二州牧做事,禹所定九州內(nèi)的民眾沒有誰違抗。其中禹的功勞最大,開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處湖澤,疏浚了九條河流,辟定了九州方界,各地都按照應(yīng)繳納的貢物前來進貢,沒有不恰當(dāng)?shù)摹?/span>
方五千里。至于荒服【荒服:古代五服之一,指離王畿二千五百里(一說四千五百里)的地方?!?/span>。南撫交阯、北發(fā),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發(fā)、息慎,東長、鳥夷,四海之內(nèi)咸戴帝舜之功【戴:擁戴,這里有稱頌的意思?!?/span>。
縱橫五千里的領(lǐng)域,都受到安撫,直到離京師最遠(yuǎn)的邊荒地區(qū)。那時,南方安撫到交阯、北發(fā),西方安撫到戎、析枝、渠廋、氐、羌,北方安撫到山戎、發(fā)、息慎,東方安撫到長、鳥夷,四海之內(nèi),共同稱頌帝舜的功德。
于時禹乃興《九招》之樂【《九招(shào,紹)》:也寫作“九韶”,古樂曲名?!秴问洗呵铩す艠贰酚械蹏棵毯谧鳌毒耪小?、舜命質(zhì)修《九招》以及后來殷湯命伊尹修《九招》之說。此處說為禹所作?!端麟[》:招音韶,即舜樂《簫韶》。九成(樂曲終止一次叫一成),故曰《九招》。”】,致異物【致異物:招來了祥瑞的珍奇之物?!?/span>,鳳皇來翔【鳳皇:即鳳凰?!?/span>。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于是禹創(chuàng)制《九招》樂曲歌頌舜的功德,招來了祥瑞之物,鳳凰也飛來,隨樂聲盤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從虞之物,鳳凰也飛來,隨樂聲盤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從虞舜帝開始。
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dāng)z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
舜二十歲時因為孝順而聞名,三十歲時被堯舉用,五十歲時代理天子政務(wù),五十八歲時堯逝世,六十一歲時接替堯登臨天子之位。
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
登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視,在南方蒼梧的郊野逝世。葬埋在長江南岸的九嶷山,這就是零陵。
舜之踐帝位,載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謹(jǐn)【夔夔(kuí,葵):和順恭敬的樣子。】,如子道。封弟象為諸侯【“封弟”句:《正義》引《帝王紀(jì)》云:“舜弟象封于有鼻。”】。
舜登臨帝位之后,乘著有天子旗幟的車子去給父親瞽叟請安,和悅恭敬,遵循為子之孝道。又把弟弟象封在有鼻為諸侯。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薦禹于天【豫:通“預(yù)”,事先?!?/span>。十七年而崩。三年喪畢,禹亦乃讓舜子,如舜讓堯子。
舜的兒子商均不成材,舜就事先把禹推薦給上帝。十七年后舜逝世。服喪三年完畢,禹也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就跟舜讓給堯的兒子時的情形一樣。
諸侯歸之,然后禹踐天子位。堯子丹朱,舜子商均【“堯子”二句:《正義》引《括地志》云:“定州唐縣,堯后所封;寧州虞城縣,舜后所封也?!薄?/span>,皆有疆土,以奉先祀【奉先祀:繼承祖先的祭祀?!?/span>。
諸侯歸服禹,這樣,禹就登臨了天子之位。堯的兒子丹朱,舜的兒子商均分別在唐和虞得到封地,來奉祀祖先。
服其服【服其服:穿他們自己家族的服飾。】,禮樂如之【禮樂如之:禮樂按自己家族的傳統(tǒng)。古代王朝改易,要一并改變服色和禮樂,夏禹不要唐、虞兩族的人改變禮樂服色,以示特殊尊重?!?/span>。以客見天子,天子弗臣【弗臣:不以為臣,不把他們當(dāng)臣下看待。】,示不敢專也。
禹還讓他們穿自己家族的服飾,用自己家族的禮樂儀式。他們以客人的身份拜見天子,天子也不把他們當(dāng)臣下對待,以表示不敢專擅帝位。
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同姓:同出一姓,都是少典氏的后代。國號:指封為諸侯時各有不同的名號。】,以章明德【章:彰明。明德:光明的德行?!?/span>。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
從黃帝到舜、禹,都是同姓,但立了不同的國號,為的是彰明各自光明的德業(yè)。所以,黃帝號為有熊,帝顓頊號為高陽,帝嚳號為高辛,帝堯號為陶唐,帝舜號為有虞。
帝禹為夏后而別氏【別氏:另分出氏。上古“氏”與“姓”不同,姓為族號,氏本為姓的分支,由于各分支散居各地,子孫繁衍,各分支的“氏”就成了新的族號。戰(zhàn)國以后姓氏合一,通稱為姓?!?/span>,姓姒氏。契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
帝禹號為夏后,而另分出氏,姓姒氏。契為商始祖,姓子氏。棄為周始祖,姓姬氏。
太史公曰【太史公:一般認(rèn)為是司馬遷的自稱?!疤饭弧币韵碌奈淖质撬抉R遷的論贊。論贊是一篇的結(jié)語,其內(nèi)容或為發(fā)表議論,或為說明立篇之意,或為補充史實?!?/span>:學(xué)者多稱五帝,尚矣【尚:久遠(yuǎn)?!?/span>。然《尚書》獨載堯以來【《尚書》:原稱《書》,西漢改稱《尚書》,意思是上代之書,為儒家經(jīng)典之一,所以又叫《書經(jīng)》。據(jù)傳原有百篇,秦焚書后,西漢初存28篇,計有虞·夏書4篇,商書5篇,周書19篇?!渡袝肥俏覈F(xiàn)存最早的史書,是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上古事跡著作的匯編。因為《尚書》的第一篇是《堯典》,沒有關(guān)于堯以前的歷史記載,所以這里說“《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雅馴:合乎規(guī)范,典范。馴,通“訓(xùn)”,典范?!?/span>,薦紳先生難言之【薦紳:同“搢(jìn,晉)紳”、“縉(jìn,晉)紳”,本指有官位的人,這里“薦紳先生”指讀書人?!?/span>
太史公說:學(xué)者們很多人都稱述五帝,五帝的年代已經(jīng)很久遠(yuǎn)了?!渡袝分挥涊d著堯以來的史實;而各家敘說黃帝,文字粗疏而不典范,士大夫們也很難說得清楚。
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宰予問五帝德》(《五帝德》)、《帝系姓》:都是《大戴禮記》和《孔子家語》的篇名。兩部書都不是儒家的正統(tǒng)經(jīng)典,所以儒生們多不傳習(xí)?!?/span>,儒者或不傳。
孔子傳下來的《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讀書人有的也不傳習(xí)。
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于海【漸(ji?。?,間):入,這里有到達(dá)的意思?!?/span>,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fēng)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古文:指古文經(jīng)籍。漢代稱當(dāng)通行的隸書為今文,凡用隸書抄錄的經(jīng)書就叫今文經(jīng);稱春秋戰(zhàn)國文字(篆文)為古文,凡用篆文抄錄的經(jīng)書就叫古文經(jīng)。這里的“古文”《索隱》以為是指《五帝德》和《帝系姓》。有人以為是指《尚書》?!?/span>。
我曾經(jīng)往西到過空桐,往北路過涿鹿,往東到過大海,往南渡過長江、淮水,所到過的地方,那里的老前輩們都往往談到他們各自所聽說的黃帝、堯、舜的事跡,風(fēng)俗教化都有不同,總起來說,我認(rèn)為那些與古文經(jīng)籍記載相符的說法,接近正確。
予觀《春秋》、《國語》【《春秋》:“春秋”本為古代編年史的通稱。古代大約各國都有自己的春秋,但后來都失傳了,只有春秋時代魯國的春秋留傳下來,因此“春秋”就成了魯國編年史的專名,相傳曾經(jīng)孔子整理編定,為儒家經(jīng)典之一,即所謂《春秋經(jīng)》?!秶Z》:春秋時代的一部國別史,相傳為春秋時左丘明所作,今一般認(rèn)為是戰(zhàn)國初期的著作。】,其發(fā)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發(fā)明:闡發(fā),闡明。章:彰明,明了?!?/span>,顧弟弗深考【顧弟:不過,只是。】,其所表見皆不虛。
我研讀了《春秋》、《國語》,它們對《五帝德》、《帝系姓》的闡發(fā)都很明了,只是人們不曾深入考求,其實它們的記述都不是虛妄之說。
《書》缺有間矣【缺:缺失,殘缺。有間:好長時間。】,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軼(yì,逸):散失,這里指逸事,即當(dāng)時所見《尚書》沒有記載的事。他說:指其他著作,《縈隱》以為即《五帝德》、《帝系姓》等?!?/span>。非好學(xué)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固:本來,一定。為:對,向。道:說,敘說?!?/span>。
《尚書》殘缺已經(jīng)有好長時間了,但散軼的記載卻常常可以從其他書中找到。如果不是好學(xué)深思,真正在心里領(lǐng)會了它們的意思,想要向那些學(xué)識淺薄,見聞不廣的人說明白,肯定是困難的。
余并論次【論次:論定次第,評議編次?!?/span>,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jì)書首。
我把這些材料加以評議編次,選擇了那些言辭特別雅正的,著錄下來,寫成這篇本紀(jì),列于全書的開頭。
五帝本紀(jì)第一【3】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高陽氏有才子八人:據(jù)《左傳·文公十八年》記載八人是:蒼舒、隤(tuíaí,頹挨)、梼戭(yǎ,演)、大臨、尨(máng,忙)降、庭堅、仲容、叔達(dá),已無可考。杜預(yù)注:“此即垂、益、禹、皋陶之倫?!薄?/span>,世得其利,謂之“八愷【愷:和悅,和善?!?/span>”。
從前高陽氏有富于才德的子孫八人,世人得到他們的好處,稱之為八愷,意思就是八個和善的人。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據(jù)《左傳·文公十八年》記載八人是:伯奮、仲堪、叔獻(xiàn)、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杜預(yù)注:“此即稷、契、朱虎、熊羆之倫?!薄?/span>,世謂之“八元”【元:善,善良?!?/span>。此十六族者【十六族:指上面十六個人的后代繁衍,形成十六個家族?!?/span>,世濟其美【濟:成就,保全。】,不隕其名【隕:落,衰落?!?/span>。
高辛氏有有才德的子孫八人,世人稱之為“八元”,意思就是八個善良的人。這十六個家族的人,世世代代保持著他們先人的美德,沒有敗落他們先人的名聲。
至于堯,堯未能舉。舜舉作八愷,使主后土【后土,掌管土地的官?!蹲髠鳌范蓬A(yù)注:“禹作司空,平水土,即主地之官?!薄?/span>,以揆百事【揆:主持,掌管?!?/span>,莫不時序【時序:按時安排妥當(dāng)?!靶颉保兄刃颉!?/span>
到堯的時候,堯沒有舉用他們。舜舉用了八愷的后代,讓他們掌管土地的官職,以處理各種事務(wù),都辦得有條有理。
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nèi)平外成【內(nèi)平外成:意思是家庭和睦,鄰里真誠。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引竹添光鴻箋云:“此以一家言,則內(nèi)謂家,外謂鄉(xiāng)黨?!逼剑湍?。成,誠。又《正義》:“杜預(yù)注:'內(nèi)諸夏,外夷狄也?!福浩踝魑宄V?,諸夏太平,夷狄向化也?!薄?/span>。
舜又舉用了八元的后代,讓他們向四方傳布五教,使得做父親的有道義,做母親的慈愛,做兄長的友善,做弟弟的恭謹(jǐn),做兒子的孝順,家庭和睦,鄰里真誠。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掩義隱賊:意謂掩蔽仁義,包庇*賊。一說,此句即包庇*邪的意思?!把凇迸c“隱”同義?!傲x”古通“俄”,*邪?!?/span>,好行兇慝【慝(tè,特):邪惡?!?/span>,天下謂之渾沌【渾沌:頑冥不化、野蠻無知的樣子?!都狻芬Z逵曰:“不才子,其苗裔讙兜也。”又《神異經(jīng)·西荒經(jīng)》:“昆侖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兩目不見,兩耳而不聞,有腹而無臟,有腸直而不旋,食物徑過。人有德行而往抵觸之,人有兇德而往依憑之,天使其然,名為渾沌?!薄墩x》據(jù)此以為驩兜性情似此怪獸,故號之渾沌?!?/span>。
從前帝鴻氏有個不成材的后代,掩蔽仁義,包庇殘賊,好行兇作惡,天下人稱他為渾沌。意思是說他野蠻不開化。
少皞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崇飾:粉飾?!俺纭迸c“飾”同義?!?/span>,天下謂之窮奇【窮奇:怪僻,怪異。《集解》引服虔曰:“謂共工氏也?!庇帧墩x》引《神異經(jīng)》云:“西北有獸,其狀似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聞人斗輒食直者,聞人忠信輒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輒殺獸往饋之,名曰窮奇?!睋?jù)此以為共工性似,故號之?!?/span>
少皞氏也有個不成材的后代,毀棄信義,厭惡忠直,喜歡邪惡的言語,天下人稱他為窮奇,意思是說他怪異無比。
顓頊?zhǔn)嫌胁徊抛樱豢山逃?xùn),不知話言【不知話言:意思是不分好壞話?!?/span>,天下謂之梼杌【梼杌:頑兇無比的樣子。《集解》引賈逵曰:“梼杌,頑兇元疇匹之貌,謂鯀也。”又《正義》引《神異經(jīng)》云:“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梼杌。一名傲很(同“狠”),一名難訓(xùn)。”據(jù)此以為鯀性似,故號之?!?/span>。
顓頊?zhǔn)嫌袀€不成材的后代,不可調(diào)教,不懂得好話壞話,天下人稱他為梼杌,意思是說他兇頑絕倫。
此三族世憂之。至于堯,堯未能去??N云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冒:貪。貨賄:財貨?!?/span>,天下謂之饕餮【饕餮(t?。铮簦楱ǎ瑵贺澙返臉幼??!墩x》曰:“謂三苗也。言貪飲食,冒貨賄,故謂之饕餮。《神異經(jīng)》云:'西南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性很(同“狠”)惡,好息,積財而不用,善奪人谷物。強者奪老弱者,畏群而擊單,名饕餮?!匀缧运疲侍栔?。”又陳直《新證》云:“《呂氏春秋·先詔篇》云:'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與本文適合,現(xiàn)出土商鼎,以饕餮紋為多,與《呂氏春秋》亦合?!薄?/span>。天下惡之,比之三兇【比之三兇:把他與上述三兇并列。“比”,并列?!蹲髠鳌范蓬A(yù)注:“非帝子孫,故別以比三兇?!薄?/span>
這三族,世人都害怕。到堯的時候,堯沒有把他們除掉??N云氏有個不成材的后代,貪于飲食,圖于財貨,天下人稱之為饕餮,意思是說他貪得無厭。天下人憎恨他,反他與上面說的三兇并列在一起稱為四兇。
舜賓于四門,乃流四兇族,遷于四裔【四裔:四方邊遠(yuǎn)的地方?!耙帷?,衣邊,引申為邊遠(yuǎn)之地?!?/span>,以御螭魅【螭魅:傳說中山林里的妖怪?!都狻芬唬骸绑?,人面獸身,四足,好惑人,山林異氣所生,以為人害。”】,于是四門辟,言毋兇人也【毋:同“無”?!?/span>
舜在四門接待四方賓客時,流放了這四個兇惡的家族,把他們趕到了邊遠(yuǎn)地區(qū),去抵御害人的妖魔,從此開放了四門,大家都說沒有惡人了。
舜入于大麓【麓:山腳。】,烈風(fēng)雷雨不迷,堯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堯老,使舜攝行天子政,巡狩。
舜進入山林的時候,遇到暴風(fēng)雷雨也不迷路誤事,堯于是才知道了憑著舜的才能是可以把天下傳授給他的。堯年紀(jì)大了,讓舜代行天子之政,到四方去巡視。
舜得舉用事二十年,而堯使攝政。攝政八年而堯崩。三年喪畢,讓丹朱,天下歸舜。
舜被舉用掌管政事二十年,堯讓他代行天子的政務(wù)。代行政務(wù)八年,堯逝世了。服喪三年完畢,舜讓位給丹朱,可是天下人都來歸服舜。
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倕、益、彭祖自堯時而皆舉用,未有分職【分職:名分、職務(wù)?!?/span>。
禹、皋陶(yáo,姚)、契、后稷、伯夷、夔(kuí,奎)、龍、倕、益、彭祖,從堯的時候就都得到舉用,卻一直沒有職務(wù)。
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謀于四岳,辟四門,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論帝德,行厚德,遠(yuǎn)佞人,則蠻夷率服。
于是舜就到文祖廟,與四岳商計,開放四門,了解勾通四方的情況,他讓十二州牧討論稱帝應(yīng)具備的功德,他們都說要辦有大德的事,疏遠(yuǎn)巧言諂媚的小人,這樣,遠(yuǎn)方的外族就都會歸服。
舜謂四岳曰:“有能奮庸美堯之事者【奮庸:奮發(fā)建功。庸,功業(yè),功勞。美:使……美,有發(fā)揚光大的意思?!?/span>,使居官相事【相:輔佐。】?”
舜對四岳說:“有誰能奮發(fā)努力,建立功業(yè),光大帝堯的事業(yè),授給他官職輔佐我辦事呢?”
皆曰:“伯禹為司空,可美帝功?!彼丛唬骸班?,然,禹,汝平水土,維是勉哉?!?/span>
四岳都說:“伯禹為司空,可以光大帝堯的事業(yè)?!彼凑f:“嗯,好!禹,你去負(fù)責(zé)平治水土,一定要努力辦好?。 ?/span>
禹拜稽首【稽首:叩頭。】,讓于稷、契與皋陶。舜曰:“然,往矣?!彼丛唬骸皸墸杳袷拣?,汝后稷播時百谷【播時:播種。時通“蒔”,種植。】?!?/span>
禹跪地叩頭拜謝,謙讓給稷、契和皋陶。舜說:“好了,去吧!”舜說:“棄,黎民正在挨餓受饑,你負(fù)責(zé)農(nóng)業(yè),去教他們播種百谷吧。”
舜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馴【五品:即五倫?!?/span>,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敬敷:仔細(xì)認(rèn)真地施行。敷,布,施?!?/span>,在寬【寬:寬厚。一說:寬即緩,意思是要慢慢地進行?!?/span>?!?/span>
舜說:“契,百官不相親愛,五倫不順,你擔(dān)任司徒,去謹(jǐn)慎地施行五倫教育,做好五倫教育,在于要寬厚?!?/span>
舜曰:“皋陶,蠻夷猾夏【猾:侵?jǐn)_。】,寇賊奸軌【寇賊:搶劫殺人。奸軌:內(nèi)外作惡。奸,在內(nèi)作惡;軌,通“宄”(guǐ,軌),在外作惡?!?/span>,汝作士,五刑有服【服:《正義》引孔安國曰:“服,從也。言得輕重之中正也?!薄?/span>,五服三就【三就:分就三處施刑,大罪在原野,次罪在市朝,同族人犯罪送交甸師氏(掌田事職貢之官)施刑?!?/span>;五流有度【五流有度:指流放而言,流放的遠(yuǎn)近要有規(guī)定?!墩x》引孔安國曰:“五刑之流,各有所居也。”】,五度三居【五度三居:流放的遠(yuǎn)近分為三等?!都狻芬R融曰:“君不忍刑,宥之以遠(yuǎn),五等之差亦有三等之居:大罪投四裔,次九州之外,次中國(國都)之外?!薄?/span>:維明能信?!?/span>
舜又說:“皋陶,蠻夷侵?jǐn)_中原,搶劫殺人,在我們的境內(nèi)外作亂,你擔(dān)任司法官,五刑要使用得當(dāng),根據(jù)罪行輕重,大罪在原野上執(zhí)行,次罪在市、朝內(nèi)執(zhí)行,同族人犯罪送交甸師氏處理;五刑寬減為流放的,流放的遠(yuǎn)近要有個規(guī)定,按罪行輕重分別流放到四境之外、九州之外和國都之外。只有公正嚴(yán)明,才能使人信服?!?/span>
舜曰:“誰能馴予工【工:指各種工匠。】?”皆曰垂可。于是以垂為共工。舜曰:“誰能馴予上下草木鳥獸【上下:指山原之上和低洼之地。】?”皆曰益可。于是以益為朕虞【朕虞:虞,是管理山澤的官名。朕,為第一人稱代詞?!稌⒖甲C》引梁玉繩說:“書上所云朕虞,舜自言之也,此連文為官名,非?!闭J(rèn)為“朕”字為后人從《漢書》誤補。】
舜問:“那么誰能管理我的各種工匠?”大家都說垂可以。于是任命垂為共工,統(tǒng)領(lǐng)各種工匠。舜又問:“誰能管理我山上澤中的草木鳥獸?”大家都說益行。于是任命益為朕虞,主管山澤。
益拜稽首,讓于諸臣朱虎、熊羆。舜曰:“往矣,汝諧【諧:合適?!叭曛C”,你適合做此事。一說“諧”,和諧,配合得好,“汝諧”是說你們互相配合吧。】。”遂以朱虎、熊羆為佐。
益下拜叩頭,推讓給朱虎、熊羆。舜說:“去吧,你行?!本妥屩旎ⅰ⑿芰`做他的助手。
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禮【三禮:指祭天、祭地、祭鬼三種禮儀?!?/span>?”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為秩宗,夙夜維敬【夙(sù,速)夜:早晚?!?/span>,直哉維靜絜【直:正直。靜絜:肅穆而清潔?!?/span>。”
舜說:“喂,四岳,有誰能替我主持天事、地事、人事三種祭祀?”大家都說伯夷可以。舜說:“喂,伯夷,我任命你擔(dān)秩宗,主管祭祀,要早晚虔敬,要正直,要肅穆清潔。”
伯夷讓夔、龍。舜曰:“然。以夔為典樂,教稚子【稚子:指天子及公卿大夫的子弟。】,直而溫,寬而栗【栗:通“慄”,戰(zhàn)慄,這里指嚴(yán)厲,讓人敬畏?!?/span>,剛而毋虐【虐:兇暴。】,簡而毋傲【簡:簡約,簡捷。】;
伯夷推讓給夔、龍,舜說:“那好,就任命夔為典樂,掌管音樂,教育貴族子弟,要正直而溫和,寬厚而嚴(yán)厲,剛正卻不暴虐,簡捷卻不傲慢;
詩言意,歌長言,聲依永,律和聲【“詩言意”四句:說的是詩、歌和音樂的社會作用及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詩是用來言志,即表達(dá)內(nèi)心感情的;歌是詠唱詩的,即用延長音節(jié)來強化詩所表達(dá)的內(nèi)容;歌要有音樂來配合,而樂聲要以音律為準(zhǔn)使之和諧。長言,指延長詩的音節(jié)?!渡袝虻洹纷鳌坝姥浴保坝馈币彩情L的意思,也可講作“詠”,《說文》“詠”(詠)字徐灝注箋:“詠之言永也,長聲而歌之?!甭?,指樂聲。律,音律。和聲,使樂聲和諧?!?/span>,八音能諧【八音:我國古代樂器的統(tǒng)稱。指金(如鐘、镈[bó,搏])、石(如磬、編鐘)、土(如塤[xūn,薰]、缶[fǒu,否])、革(如鼓、鼗[tiáo,條])、絲(如琴、瑟)、木(如柷[chù,觸],敔[yǔ,語])、匏(如笙、竽)、竹(如簫、管)等八類?!?/span>,毋相奪倫【奪:侵?jǐn)_,干擾。倫:倫次,次序?!?/span>,神人以和?!?/span>
詩是表達(dá)內(nèi)心情感的,歌是用延長音節(jié)來詠唱詩的,樂聲的高低要與歌的內(nèi)容相配合,還要用標(biāo)準(zhǔn)的音律來使樂聲和諧。八種樂器的聲音諧調(diào)一致,不要互相錯亂侵?jǐn)_,這樣,就能通過音樂達(dá)到人與神相和的境界啦?!?/span>
夔曰:“于!予擊石拊石【拊(fǔ,撫):拍,輕擊。】,百獸率舞。”舜曰:“龍,朕畏忌讒說殄偽【畏忌:憎惡。讒說:誣陷他人的言論。殄(tiǎn,舔)偽:滅絕道德的行為。偽,通“為”?!渡袝虻洹纷鳌靶小??!?/span>,振驚朕眾,命汝為納言,夙夜出入朕命【出入:指傳達(dá)命令,報告下情。】,惟信【信:真實不虛?!?/span>?!?/span>
夔說:“呣,我輕重有節(jié)地敲起石罄,各種禽獸都會跟著跳起舞來的。”舜說:“龍,我非常憎惡那種誣陷他人的壞話和滅絕道義的行為,驚擾我的臣民,我任命你為綱言官,早晚傳達(dá)我的旨命,報告下情,一定要誠實?!?/span>
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時相天事。”三歲一考功,三考絀陟【絀:通“黜”,貶退。陟(zhì,制):提升,提拔?!?/span>,遠(yuǎn)近眾功咸興【眾功:各種事情?!?/span>。分北三苗【分北(bèi,背):分離,分解?!氨薄?,同“背”?!?/span>。
舜說:“喂,你們二十二個人,要謹(jǐn)守職責(zé),時時輔佐我做好上天交付的治國大事?!贝撕?,每三年考核一次功績,經(jīng)過三次考核,按照成績升遷或貶黜,所以,不論遠(yuǎn)處近處,各種事情都振興起來了。又根據(jù)是否歸順,分解了三苗部族。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厥(jué,決):其,他的,他們的?!?/span>:皋陶為大理,平【平:指斷獄公平。】,民各伏得其實【伏:佩服,信服。得其實:指斷案符合實情?!?/span>;
這二十二人個個成就功業(yè):皋陶擔(dān)任大理,掌管刑法,斷案平正,人們都佩服他能按情據(jù)實斷理;
伯夷主禮,上下咸讓;垂主工師,百工致功【致功:意思是做出成績?!?/span>;
伯夷主持禮儀,上上下下能都夠禮讓;垂擔(dān)任工師,主管百工,百工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益主虞,山澤辟【辟:開發(fā),利用。】;棄主稷,百谷時茂;契主司徒,百姓親和;龍主賓客,遠(yuǎn)人至;
益擔(dān)任虞,主管山澤,山林湖澤都得到開發(fā);棄擔(dān)任稷,主管農(nóng)業(yè),百谷按季節(jié)茂盛成長;契擔(dān)任司徒,主管教化,百官都親善和睦;龍主管接待賓客,遠(yuǎn)方的諸侯都來朝貢;
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違【“十二牧”句:《正義》:“禹九州之民無敢辟違舜十二牧也?!薄氨龠`”,違背,違抗。“辟”同“避”。“避”違”同義?!?/span>;唯禹之功為大,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職來貢【職:賦稅,貢品?!?/span>,不失厥宜【不失厥宜:意思是沒有不合規(guī)定的?!渡袝び碡暋酚涊d禹“任土作貢”,意思是根據(jù)土地肥瘠情況,規(guī)定各地貢物。參看《夏本紀(jì)》?!?/span>
舜所置十二州牧做事,禹所定九州內(nèi)的民眾沒有誰違抗。其中禹的功勞最大,開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處湖澤,疏浚了九條河流,辟定了九州方界,各地都按照應(yīng)繳納的貢物前來進貢,沒有不恰當(dāng)?shù)摹?/span>
方五千里。至于荒服【荒服:古代五服之一,指離王畿二千五百里(一說四千五百里)的地方。】。南撫交阯、北發(fā),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發(fā)、息慎,東長、鳥夷,四海之內(nèi)咸戴帝舜之功【戴:擁戴,這里有稱頌的意思?!?/span>。
縱橫五千里的領(lǐng)域,都受到安撫,直到離京師最遠(yuǎn)的邊荒地區(qū)。那時,南方安撫到交阯、北發(fā),西方安撫到戎、析枝、渠廋、氐、羌,北方安撫到山戎、發(fā)、息慎,東方安撫到長、鳥夷,四海之內(nèi),共同稱頌帝舜的功德。
于時禹乃興《九招》之樂【《九招(shào,紹)》:也寫作“九韶”,古樂曲名?!秴问洗呵铩す艠贰酚械蹏棵毯谧鳌毒耪小?、舜命質(zhì)修《九招》以及后來殷湯命伊尹修《九招》之說。此處說為禹所作?!端麟[》:招音韶,即舜樂《簫韶》。九成(樂曲終止一次叫一成),故曰《九招》?!薄?/span>,致異物【致異物:招來了祥瑞的珍奇之物?!?/span>,鳳皇來翔【鳳皇:即鳳凰?!?/span>。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于是禹創(chuàng)制《九招》樂曲歌頌舜的功德,招來了祥瑞之物,鳳凰也飛來,隨樂聲盤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從虞之物,鳳凰也飛來,隨樂聲盤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從虞舜帝開始。
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dāng)z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
舜二十歲時因為孝順而聞名,三十歲時被堯舉用,五十歲時代理天子政務(wù),五十八歲時堯逝世,六十一歲時接替堯登臨天子之位。
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
登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視,在南方蒼梧的郊野逝世。葬埋在長江南岸的九嶷山,這就是零陵。
舜之踐帝位,載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謹(jǐn)【夔夔(kuí,葵):和順恭敬的樣子?!?/span>,如子道。封弟象為諸侯【“封弟”句:《正義》引《帝王紀(jì)》云:“舜弟象封于有鼻?!薄?/span>。
舜登臨帝位之后,乘著有天子旗幟的車子去給父親瞽叟請安,和悅恭敬,遵循為子之孝道。又把弟弟象封在有鼻為諸侯。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薦禹于天【豫:通“預(yù)”,事先?!?/span>。十七年而崩。三年喪畢,禹亦乃讓舜子,如舜讓堯子。
舜的兒子商均不成材,舜就事先把禹推薦給上帝。十七年后舜逝世。服喪三年完畢,禹也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就跟舜讓給堯的兒子時的情形一樣。
諸侯歸之,然后禹踐天子位。堯子丹朱,舜子商均【“堯子”二句:《正義》引《括地志》云:“定州唐縣,堯后所封;寧州虞城縣,舜后所封也?!薄?/span>,皆有疆土,以奉先祀【奉先祀:繼承祖先的祭祀?!?/span>
諸侯歸服禹,這樣,禹就登臨了天子之位。堯的兒子丹朱,舜的兒子商均分別在唐和虞得到封地,來奉祀祖先。
服其服【服其服:穿他們自己家族的服飾?!?/span>,禮樂如之【禮樂如之:禮樂按自己家族的傳統(tǒng)。古代王朝改易,要一并改變服色和禮樂,夏禹不要唐、虞兩族的人改變禮樂服色,以示特殊尊重?!?/span>。以客見天子,天子弗臣【弗臣:不以為臣,不把他們當(dāng)臣下看待。】,示不敢專也。
禹還讓他們穿自己家族的服飾,用自己家族的禮樂儀式。他們以客人的身份拜見天子,天子也不把他們當(dāng)臣下對待,以表示不敢專擅帝位。
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同姓:同出一姓,都是少典氏的后代。國號:指封為諸侯時各有不同的名號。】,以章明德【章:彰明。明德:光明的德行?!?/span>。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
從黃帝到舜、禹,都是同姓,但立了不同的國號,為的是彰明各自光明的德業(yè)。所以,黃帝號為有熊,帝顓頊號為高陽,帝嚳號為高辛,帝堯號為陶唐,帝舜號為有虞。
帝禹為夏后而別氏【別氏:另分出氏。上古“氏”與“姓”不同,姓為族號,氏本為姓的分支,由于各分支散居各地,子孫繁衍,各分支的“氏”就成了新的族號。戰(zhàn)國以后姓氏合一,通稱為姓。】,姓姒氏。契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
帝禹號為夏后,而另分出氏,姓姒氏。契為商始祖,姓子氏。棄為周始祖,姓姬氏。
太史公曰【太史公:一般認(rèn)為是司馬遷的自稱?!疤饭弧币韵碌奈淖质撬抉R遷的論贊。論贊是一篇的結(jié)語,其內(nèi)容或為發(fā)表議論,或為說明立篇之意,或為補充史實。】:學(xué)者多稱五帝,尚矣【尚:久遠(yuǎn)?!?/span>。然《尚書》獨載堯以來【《尚書》:原稱《書》,西漢改稱《尚書》,意思是上代之書,為儒家經(jīng)典之一,所以又叫《書經(jīng)》。據(jù)傳原有百篇,秦焚書后,西漢初存28篇,計有虞·夏書4篇,商書5篇,周書19篇?!渡袝肥俏覈F(xiàn)存最早的史書,是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上古事跡著作的匯編。因為《尚書》的第一篇是《堯典》,沒有關(guān)于堯以前的歷史記載,所以這里說“《尚書》獨載堯以來”?!?/span>;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雅馴:合乎規(guī)范,典范。馴,通“訓(xùn)”,典范?!?/span>,薦紳先生難言之【薦紳:同“搢(jìn,晉)紳”、“縉(jìn,晉)紳”,本指有官位的人,這里“薦紳先生”指讀書人。】。
太史公說:學(xué)者們很多人都稱述五帝,五帝的年代已經(jīng)很久遠(yuǎn)了?!渡袝分挥涊d著堯以來的史實;而各家敘說黃帝,文字粗疏而不典范,士大夫們也很難說得清楚。
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宰予問五帝德》(《五帝德》)、《帝系姓》:都是《大戴禮記》和《孔子家語》的篇名。兩部書都不是儒家的正統(tǒng)經(jīng)典,所以儒生們多不傳習(xí)?!?/span>,儒者或不傳。
孔子傳下來的《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讀書人有的也不傳習(xí)。
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于海【漸(ji?。睿g):入,這里有到達(dá)的意思?!?/span>,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fēng)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古文:指古文經(jīng)籍。漢代稱當(dāng)通行的隸書為今文,凡用隸書抄錄的經(jīng)書就叫今文經(jīng);稱春秋戰(zhàn)國文字(篆文)為古文,凡用篆文抄錄的經(jīng)書就叫古文經(jīng)。這里的“古文”《索隱》以為是指《五帝德》和《帝系姓》。有人以為是指《尚書》?!?/span>。
我曾經(jīng)往西到過空桐,往北路過涿鹿,往東到過大海,往南渡過長江、淮水,所到過的地方,那里的老前輩們都往往談到他們各自所聽說的黃帝、堯、舜的事跡,風(fēng)俗教化都有不同,總起來說,我認(rèn)為那些與古文經(jīng)籍記載相符的說法,接近正確。
予觀《春秋》、《國語》【《春秋》:“春秋”本為古代編年史的通稱。古代大約各國都有自己的春秋,但后來都失傳了,只有春秋時代魯國的春秋留傳下來,因此“春秋”就成了魯國編年史的專名,相傳曾經(jīng)孔子整理編定,為儒家經(jīng)典之一,即所謂《春秋經(jīng)》。《國語》:春秋時代的一部國別史,相傳為春秋時左丘明所作,今一般認(rèn)為是戰(zhàn)國初期的著作?!?/span>,其發(fā)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發(fā)明:闡發(fā),闡明。章:彰明,明了。】,顧弟弗深考【顧弟:不過,只是?!?/span>,其所表見皆不虛。
我研讀了《春秋》、《國語》,它們對《五帝德》、《帝系姓》的闡發(fā)都很明了,只是人們不曾深入考求,其實它們的記述都不是虛妄之說。
《書》缺有間矣【缺:缺失,殘缺。有間:好長時間?!?/span>,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軼(yì,逸):散失,這里指逸事,即當(dāng)時所見《尚書》沒有記載的事。他說:指其他著作,《縈隱》以為即《五帝德》、《帝系姓》等?!?/span>。非好學(xué)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固:本來,一定。為:對,向。道:說,敘說?!?/span>。
《尚書》殘缺已經(jīng)有好長時間了,但散軼的記載卻常??梢詮钠渌麜姓业?。如果不是好學(xué)深思,真正在心里領(lǐng)會了它們的意思,想要向那些學(xué)識淺薄,見聞不廣的人說明白,肯定是困難的。
余并論次【論次:論定次第,評議編次?!?/span>,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jì)書首。
我把這些材料加以評議編次,選擇了那些言辭特別雅正的,著錄下來,寫成這篇本紀(jì),列于全書的開頭。
原文~五帝本紀(jì)第一【3】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至于堯,堯未能舉。舜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nèi)平外成。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渾沌。少皞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顓頊?zhǔn)嫌胁徊抛?,不可教?xùn),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梼杌。此三族世憂之。至于堯,堯未能去。縉云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天下惡之,比之三兇。舜賓于四門,乃流四兇族,遷于四裔,以御螭魅,于是四門辟,言毋兇人也。

舜入于大麓,烈風(fēng)雷雨不迷,堯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堯老,使舜攝行天子政,巡狩。舜得舉用事二十年,而堯使攝政。攝政八年而堯崩。三年喪畢,讓丹朱,天下歸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倕、益、彭祖自堯時而皆舉用,未有分職。於是舜乃至于文祖,謀于四岳,辟四門,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論帝德,行厚德,遠(yuǎn)佞人,則蠻夷率服。舜謂四岳曰:“有能奮庸美堯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維是勉哉。”禹拜稽首,讓于稷、契與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曰:“棄,黎民始饑,汝后稷播時百谷。”舜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馴,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寬。”舜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奸軌,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維明能信。”舜曰:“誰能馴予工?”皆曰垂可。于是以垂為共工。舜曰:“誰能馴予上下草木鳥獸?”皆曰益可。于是以益為朕虞。益拜稽首,讓于諸臣朱虎、熊羆。舜曰:“往矣,汝諧。”遂以朱虎、熊羆為佐。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禮?”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為秩宗,夙夜維敬,直哉維靜絜。”伯夷讓夔、龍。舜曰:“然。以夔為典樂,教稚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毋虐,簡而毋傲;詩言意,歌長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能諧,毋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于!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舜曰:“龍,朕畏忌讒說殄偽,震驚朕眾,命汝為納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時相天事。”三歲一考功,三考絀陟,遠(yuǎn)近眾功咸興。分北三苗。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實;伯夷主禮,上下咸讓;垂主工師,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澤辟;棄主稷,百谷時茂;契主司徒,百姓親和;龍主賓客,遠(yuǎn)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違;唯禹之功為大,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職來貢,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撫交阯、北發(fā),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發(fā)、息慎,東長、鳥夷,四海之內(nèi)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興九招之樂,致異物,鳳皇來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dāng)z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舜之踐帝位,載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謹(jǐn),如子道。封弟象為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薦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喪畢,禹亦乃讓舜子,如舜讓堯子。諸侯歸之,然后禹踐天子位。堯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禮樂如之。以客見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專也。

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帝禹為夏后而別氏,姓姒氏。契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

太史公曰:學(xué)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fēng)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fā)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閑矣,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非好學(xué)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jì)書首。

譯文~五帝本紀(jì)第一【3】

從前高陽氏有富于才德的子孫八人,世人得到他們的好處,稱之為八愷,意思就是八個和善的人。高辛氏有有才德的子孫八人,世人稱之為“八元”,意思就是八個善良的人。這十六個家族的人,世世代代保持著他們先人的美德,沒有敗落他們先人的名聲。到堯的時候,堯沒有舉用他們。舜舉用了八愷的后代,讓他們掌管土地的官職,以處理各種事務(wù),都辦得有條有理。舜又舉用了八元的后代,讓他們向四方傳布五教,使得做父親的有道義,做母親的慈愛,做兄長的友善,做弟弟的恭謹(jǐn),做兒子的孝順,家庭和睦,鄰里真誠。

從前帝鴻氏有個不成材的后代,掩蔽仁義,包庇殘賊,好行兇作惡,天下人稱他為渾沌。意思是說他野蠻不開化。少皞氏也有個不成材的后代,毀棄信義,厭惡忠直,喜歡邪惡的言語,天下人稱他為窮奇,意思是說他怪異無比。顓頊?zhǔn)嫌袀€不成材的后代,不可調(diào)教,不懂得好話壞話,天下人稱他為梼杌,意思是說他兇頑絕倫。這三族,世人都害怕。到堯的時候,堯沒有把他們除掉。縉云氏有個不成材的后代,貪于飲食,圖于財貨,天下人稱之為饕餮,意思是說他貪得無厭。天下人憎恨他,反他與上面說的三兇并列在一起稱為四兇。舜在四門接待四方賓客時,流放了這四個兇惡的家族,把他們趕到了邊遠(yuǎn)地區(qū),去抵御害人的妖魔,從此開放了四門,大家都說沒有惡人了。

舜進入山林的時候,遇到暴風(fēng)雷雨也不迷路誤事,堯于是才知道了憑著舜的才能是可以把天下傳授給他的。堯年紀(jì)大了,讓舜代行天子之政,到四方去巡視。舜被舉用掌管政事二十年,堯讓他代行天子的政務(wù)。代行政務(wù)八年,堯逝世了。服喪三年完畢,舜讓位給丹朱,可是天下人都來歸服舜。禹、皋陶(yáo,姚)、契、后稷、伯夷、夔(kuí,奎)、龍、倕、益、彭祖,從堯的時候就都得到舉用,卻一直沒有職務(wù)。于是舜就到文祖廟,與四岳商計,開放四門,了解勾通四方的情況,他讓十二州牧討論稱帝應(yīng)具備的功德,他們都說要辦有大德的事,疏遠(yuǎn)巧言諂媚的小人,這樣,遠(yuǎn)方的外族就都會歸服。舜對四岳說:“有誰能奮發(fā)努力,建立功業(yè),光大帝堯的事業(yè),授給他官職輔佐我辦事呢?”四岳都說:“伯禹為司空,可以光大帝堯的事業(yè)。”舜說:“嗯,好!禹,你去負(fù)責(zé)平治水土,一定要努力辦好??!”禹跪地叩頭拜謝,謙讓給稷、契和皋陶。舜說:“好了,去吧!”舜說:“棄,黎民正在挨餓受饑,你負(fù)責(zé)農(nóng)業(yè),去教他們播種百谷吧。”舜說:“契,百官不相親愛,五倫不順,你擔(dān)任司徒,去謹(jǐn)慎地施行五倫教育,做好五倫教育,在于要寬厚。”舜又說:“皋陶,蠻夷侵?jǐn)_中原,搶劫殺人,在我們的境內(nèi)外作亂,你擔(dān)任司法官,五刑要使用得當(dāng),根據(jù)罪行輕重,大罪在原野上執(zhí)行,次罪在市、朝內(nèi)執(zhí)行,同族人犯罪送交甸師氏處理;五刑寬減為流放的,流放的遠(yuǎn)近要有個規(guī)定,按罪行輕重分別流放到四境之外、九州之外和國都之外。只有公正嚴(yán)明,才能使人信服。”舜問:“那么誰能管理我的各種工匠?”大家都說垂可以。于是任命垂為共工,統(tǒng)領(lǐng)各種工匠。舜又問:“誰能管理我山上澤中的草木鳥獸?”大家都說益行。于是任命益為朕虞,主管山澤。益下拜叩頭,推讓給朱虎、熊羆。舜說:“去吧,你行。”就讓朱虎、熊羆做他的助手。舜說:“喂,四岳,有誰能替我主持天事、地事、人事三種祭祀?”大家都說伯夷可以。舜說:“喂,伯夷,我任命你擔(dān)秩宗,主管祭祀,要早晚虔敬,要正直,要肅穆清潔。”伯夷推讓給夔、龍,舜說:“那好,就任命夔為典樂,掌管音樂,教育貴族子弟,要正直而溫和,寬厚而嚴(yán)厲,剛正卻不暴虐,簡捷卻不傲慢;詩是表達(dá)內(nèi)心情感的,歌是用延長音節(jié)來詠唱詩的,樂聲的高低要與歌的內(nèi)容相配合,還要用標(biāo)準(zhǔn)的音律來使樂聲和諧。八種樂器的聲音諧調(diào)一致,不要互相錯亂侵?jǐn)_,這樣,就能通過音樂達(dá)到人與神相和的境界啦。”夔說:“呣,我輕重有節(jié)地敲起石罄,各種禽獸都會跟著跳起舞來的。”舜說:“龍,我非常憎惡那種誣陷他人的壞話和滅絕道義的行為,驚擾我的臣民,我任命你為綱言官,早晚傳達(dá)我的旨命,報告下情,一定要誠實。”舜說:“喂,你們二十二個人,要謹(jǐn)守職責(zé),時時輔佐我做好上天交付的治國大事。”此后,每三年考核一次功績,經(jīng)過三次考核,按照成績升遷或貶黜,所以,不論遠(yuǎn)處近處,各種事情都振興起來了。又根據(jù)是否歸順,分解了三苗部族。

這二十二人個個成就功業(yè):皋陶擔(dān)任大理,掌管刑法,斷案平正,人們都佩服他能按情據(jù)實斷理;伯夷主持禮儀,上上下下能都夠禮讓;垂擔(dān)任工師,主管百工,百工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益擔(dān)任虞,主管山澤,山林湖澤都得到開發(fā);棄擔(dān)任稷,主管農(nóng)業(yè),百谷按季節(jié)茂盛成長;契擔(dān)任司徒,主管教化,百官都親善和睦;龍主管接待賓客,遠(yuǎn)方的諸侯都來朝貢;舜所置十二州牧做事,禹所定九州內(nèi)的民眾沒有誰違抗。其中禹的功勞最大,開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處湖澤,疏浚了九條河流,辟定了九州方界,各地都按照應(yīng)繳納的貢物前來進貢,沒有不恰當(dāng)?shù)摹?/span>縱橫五千里的領(lǐng)域,都受到安撫,直到離京師最遠(yuǎn)的邊荒地區(qū)。那時,南方安撫到交阯、北發(fā),西方安撫到戎、析枝、渠廋、氐、羌,北方安撫到山戎、發(fā)、息慎,東方安撫到長、鳥夷,四海之內(nèi),共同稱頌帝舜的功德。于是禹創(chuàng)制《九招》樂曲歌頌舜的功德,招來了祥瑞之物,鳳凰也飛來,隨樂聲盤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從虞之物,鳳凰也飛來,隨樂聲盤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從虞舜帝開始。

舜二十歲時因為孝順而聞名,三十歲時被堯舉用,五十歲時代理天子政務(wù),五十八歲時堯逝世,六十一歲時接替堯登臨天子之位。登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視,在南方蒼梧的郊野逝世。葬埋在長江南岸的九嶷山,這就是零陵。舜登臨帝位之后,乘著有天子旗幟的車子去給父親瞽叟請安,和悅恭敬,遵循為子之孝道。又把弟弟象封在有鼻為諸侯。舜的兒子商均不成材,舜就事先把禹推薦給上帝。十七年后舜逝世。服喪三年完畢,禹也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就跟舜讓給堯的兒子時的情形一樣。諸侯歸服禹,這樣,禹就登臨了天子之位。堯的兒子丹朱,舜的兒子商均分別在唐和虞得到封地,來奉祀祖先。禹還讓他們穿自己家族的服飾,用自己家族的禮樂儀式。他們以客人的身份拜見天子,天子也不把他們當(dāng)臣下對待,以表示不敢專擅帝位。

從黃帝到舜、禹,都是同姓,但立了不同的國號,為的是彰明各自光明的德業(yè)。所以,黃帝號為有熊,帝顓頊號為高陽,帝嚳號為高辛,帝堯號為陶唐,帝舜號為有虞。帝禹號為夏后,而另分出氏,姓姒氏。契為商始祖,姓子氏。棄為周始祖,姓姬氏。

太史公說:學(xué)者們很多人都稱述五帝,五帝的年代已經(jīng)很久遠(yuǎn)了。《尚書》只記載著堯以來的史實;而各家敘說黃帝,文字粗疏而不典范,士大夫們也很難說得清楚。孔子傳下來的《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讀書人有的也不傳習(xí)。我曾經(jīng)往西到過空桐,往北路過涿鹿,往東到過大海,往南渡過長江、淮水,所到過的地方,那里的老前輩們都往往談到他們各自所聽說的黃帝、堯、舜的事跡,風(fēng)俗教化都有不同,總起來說,我認(rèn)為那些與古文經(jīng)籍記載相符的說法,接近正確。我研讀了《春秋》、《國語》,它們對《五帝德》、《帝系姓》的闡發(fā)都很明了,只是人們不曾深入考求,其實它們的記述都不是虛妄之說。《尚書》殘缺已經(jīng)有好長時間了,但散軼的記載卻常??梢詮钠渌麜姓业健?/span>如果不是好學(xué)深思,真正在心里領(lǐng)會了它們的意思,想要向那些學(xué)識淺薄,見聞不廣的人說明白,肯定是困難的。我把這些材料加以評議編次,選擇了那些言辭特別雅正的,著錄下來,寫成這篇本紀(jì),列于全書的開頭。

圖片
圖片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