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都是名醫(yī)的秘驗(yàn)方(下)

 谷山居士 2022-07-17 發(fā)布于上海

31.慢性腎功能不全方

【處方】藿香10克,紫蘇葉10克,黃連4克,吳茱萸3克,法半夏10克,肉蓯蓉10克,淫羊藿10克,黨參10克,澤蘭12克,澤瀉12克,鬼箭羽15克,大黃(后下)9克,車前子(包煎)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溫通泄?jié)幔臀附的妗?/p>

【主治】濕濁中阻,胃氣上逆。食少納差,渾身無力,大便少行,尿少,舌苔淡黃膩、質(zhì)暗,脈細(xì)滑等脾腎兩虛者適用。

32.頭痛方

【處方】炙甘草、砂仁(后入)、炮姜各3克,炒蒼術(shù)、白術(shù)、石菖蒲、法半夏、陳皮、當(dāng)歸、炒山藥、炙黃精、苦丁茶各10克,黨參12克,黃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益氣升陽,兼以化痰清熱

【主治】頭痛、頭昏,原發(fā)性低顱壓綜合征。

圖片

33.胃痞方

【處方】黨參10克,黃連3克,炒黃芩6克,生姜5克,法半夏10克,莪術(shù)6克,制附子10克,紫蘇梗10克,炒枳殼10克,炒延胡索10克,吳茱萸2克,肉桂(后下)3克,煅瓦楞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溫中,調(diào)氣,補(bǔ)益。

【主治】飲食喜溫,慢性重度萎縮性胃炎。胃脘脹氣、噯氣,便形不實(shí),舌紅潤,苔薄黃,脈細(xì)者適用本方。

34.三叉神經(jīng)痛方

【處方】制附子10克,制天南星15克,制全蝎6克,制草烏5克,細(xì)辛5克,龍膽10克,川芎15克,白芷10克,炒延胡索15克,制僵蠶10克,苦丁茶15克,玄參15克,石膏(先煎)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溫經(jīng)通絡(luò),祛風(fēng)化痰,清泄肝火。

【主治】三叉神經(jīng)痛。癥見頭面部劇烈疼痛,或呈跳痛或觸電樣。

35.潰瘍性結(jié)腸炎方

【處方】煨葛根20克,黃連5克,炒黃芩10克,甘草3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苦參10克,木香10克,桔梗5克,椿白皮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熱化濕,健脾補(bǔ)虛。

【主治】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

36.胃痛方

【處方】藿香10克,紫蘇葉10克,法半夏10克,黃連3克,厚樸5克,炒黃芩10克,瓜蔞15克,炒枳實(shí)15克,陳皮6克,竹茹6克,生姜皮3克,制香附10克,吳茱萸3克,炒六曲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熱化濕,理氣和中。

【主治】胃脘疼痛不適,胃脹、泛酸,形瘦,苔黃,證屬濕熱中阻者適用本方。

37.室性早搏方

【處方】炙桂枝10克,制附子5克,黨參12克,焦白術(shù)10克,炙甘草6克,炮姜3克,葛根12克,丹參12克,熟酸棗仁30克,黃連3克,砂仁(后下)3克,石菖蒲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培土溫陽,安神定悸。

【主治】室性早搏。脾土陽虛,心神失養(yǎng)。

圖片

38.風(fēng)寒肺炎方

【處方】淡豆豉12克,紫蘇葉9克,法半夏9克,苦杏仁9克,炒枳殼4.5克,桔梗4.5克,陳皮4.5克,前胡4.5克,荊芥4.5克,防風(fēng)4.5克,生姜2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疏散風(fēng)寒,宣肺化痰。

【主治】肺部炎癥。癥見惡寒,發(fā)熱,無汗,咽癢,鼻塞,流清涕,頭痛,口唇干,全身骨節(jié)酸痛等。

39.喘息性氣管炎方

【處方】炙麻黃5克,苦杏仁10克,甘草3克,前胡10克,桔梗5克,炙白前10克,炒紫蘇子10克,炙款冬花10克,法半夏10克,南沙參10克,炙桑白皮10克,炒白芍10克,黃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宣肺降氣。

【主治】支氣管炎哮喘,咳痰,喉有痰聲。本方重點(diǎn)在發(fā)泄里熱,而非發(fā)散表寒,雖能發(fā)汗,但力量微弱,對(duì)發(fā)熱汗出者適合。

圖片

40.肺炎發(fā)熱方

【處方】柴胡、炒黃芩、法半夏、太子參、麥冬、石斛、北沙參、藿香、紫蘇葉、炒谷芽、炒麥芽、炒六曲、前胡各10克,橘皮、竹茹、烏梅各6克,厚樸花、白殘花各5克,青蒿(后下)25克,蘆根15克,黃連3克,鴨跖草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熱化濕,益氣養(yǎng)陰。

【主治】肺炎。

41.乙型肝炎方

【處方】黨參12克,焦白術(shù)15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黃芪15克,枸杞子10克,山藥15克,淫羊藿10克,黃柏10克,苦參10克,貫眾12克,郁金10克,白花蛇舌草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益氣健脾。

【主治】肝腎虧虛,脾虛不健,濕熱淤阻。癥見肝區(qū)隱痛,腹脹,大便易溏,疲勞乏力,寐差多夢(mèng),兩足跟痛,舌苔薄黃膩、舌質(zhì)偏暗,脈細(xì)。

圖片

42.失眠方(一)

【處方】龜板(先煎)25克,牡蠣(先煎)20克,枸杞子12克,地黃12克,酸棗仁12克,肉桂(后下)1克,黃連3克,川芎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連服6劑為1療程。

【功效】滋陰降火,安神定志。

【主治】通宵不寐。心腎不交,腎陰不足,不能上濟(jì)于心;心火亢盛,不能下交于腎所致失眠。

43.失眠方(二)

【處方】制半夏10克,赤茯苓10克,化橘紅6克,竹茹6克,甘草3克,枳殼5克,炙遠(yuǎn)志5克,熟酸棗仁12克,琥珀粉(另吞)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熱化痰,和中安神。

【主治】多夢(mèng)善驚,痰熱擾心,癔癥。徹夜不眠,心煩不安,舌苔薄白,脈細(xì)弦者適用本方。心神失養(yǎng)、陰虛陽亢、肝腎陰虛者可在此方基礎(chǔ)上加減。

44.失眠方(三)

熟酸棗仁30克,梔子10克,牡丹皮10克,丹參10克,知母10克,夏枯草10克,法半夏10克,醋柴胡5克,炒延胡索15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川芎10克,制香附10克,百合12克,地黃12克,合歡皮15克,黃連5克,肉桂(后下)2克,煅龍牡(先煎)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理氣解郁,清熱化痰,調(diào)和陰陽。

【主治】肝郁化火,痰熱內(nèi)蘊(yùn),血府淤阻,失眠。

45.慢性萎縮性胃炎方

【處方】炒延胡索、莪術(shù)、炒黃芩、厚樸、法半夏、帶皮檳榔、失笑散(包煎)各10克,煨草果、九香蟲各5克,制沒藥12克,橘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熱化濕,理氣和胃,活血止痛。

【主治】淺表性胃炎,糜爛型胃炎。胃脘悶痛,舌質(zhì)隱紫暗黑。

46.溫陽瀉肺方

【處方】制附子8克,生姜3克,桂枝10克,黨參12克,紫蘇子10克,葶藶子15克,桑白皮10克,澤蘭15克,澤瀉15克,豬苓15克,茯苓15克,法半夏10克,膽南星6克,桔梗4克,石菖蒲10克,丹參15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蘇木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溫陽活血,瀉肺化痰。

【主治】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肺心病,心力衰竭。

47.一貫煎

【處方】太子參、麥冬、石斛、白芍、山藥、北沙參、枸杞子、川楝子、丹參各10克,玫瑰花、烏梅各5克,佛手花3克,炒谷芽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滋胃柔肝,理氣和絡(luò)。

【主治】口腔潰瘍。證屬胃弱氣滯,津氣兩傷,胃絡(luò)失和。

48.風(fēng)溫肺炎方

【處方】水炙麻黃3克,甘草3克,苦杏仁9克,連翹9克,梔子9克,瓜蔞皮9克,魚腥草18克,石膏30克,蘆根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熱、宣肺、化痰。

【主治】咳嗽,痰有鐵銹色,肺炎。風(fēng)溫肺炎多發(fā)于小兒,以發(fā)熱、咳嗽、痰壅、氣急、鼻扇為主要癥狀,重者涕淚俱閉、面色蒼白發(fā)紺。冬春兩季多發(fā)。

49.三高活血通絡(luò)方

【處方】黃連4克,知母10克,法半夏10克,陳皮6克,枳殼10克,竹茹6克,蓮子心3克,炙僵蠶10克,膽南星10克,煅龍齒骨(先煎)20克,熟酸棗仁25克,合歡皮10克,枸杞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熱化痰,活血通絡(luò),補(bǔ)益肝腎。

【主治】高血脂膽固醇,高三酰甘油癥。癥見精神萎靡、心情抑郁、夜難入眠、口干苦黏者,適用此方。

50.顱內(nèi)腫瘤方

【處方】葛根15克,黃芪20克,川芎10克,膽南星10克,竹瀝半夏10克,制白附子9克,制大黃6克,桃仁10克,炙鱉甲(先煎)15克,炙僵蠶10克,炙蜈蚣3條,漏蘆12克,枸杞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益氣升清,化痰祛淤,息風(fēng)通絡(luò)。

【主治】顱內(nèi)腫瘤、腦積水、腦萎縮、腦梗死。

51.慢性淺表性胃炎方

【處方】黃連3克,吳茱萸4克,炙甘草3克,炒白芍10克,制烏賊骨20克,仙鶴草15克,藿香10克,紫蘇梗10克,香附10克,炒延胡索10克,枳殼10克,蒲公英15克,煅瓦楞子20克,浙貝母10克,失笑散(包煎)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泄肝和胃,清瀉郁熱。

【主治】慢性淺表性胃炎。胃熱氣滯,肝胃不和,餐后胃脹者適用本方。

圖片

52.鼻衄方

【處方】水牛角片(先煎)20克,地黃25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梔子12克,玄參12克,大黃炭10克,白茅根20克,牛膝10克,槐花15克,紫珠草15克,墨旱蓮15克,血余炭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涼血散血,平?jīng)_降逆。

【主治】鼻衄。

53.便秘方

【處方】生地12克,玄參10克,麥冬10克,首烏15克,瓜蔞15克,炒枳實(shí)10克,柏子仁10克,熟酸棗仁15克,丹參15克,白殘花5克,大黃(后下)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養(yǎng)陰、潤腸、通便。

【主治】便秘,濕熱內(nèi)蘊(yùn),腸腑不利。

【加減】陰虛腸燥,肝膽郁熱,加法半夏10克,梔子10克,姜黃10克,改熟酸棗仁20克,黃連3克。

54.腎病綜合征方

【處方】南北沙參各12克,麥冬10克,玄參10克,地黃12克,大黃炭6克,大薊15克,石韋15克,鹿銜草15克,六月雪20克,黃柏10克,白茅根15克,金櫻子15克,雷公藤5克,黃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涼血止血,清熱利濕。

【主治】腎病綜合征。癥見腰膝酸痛、神疲乏力、水腫、血尿、貧血、高血壓等,尿檢可見尿蛋白、紅白細(xì)胞等。

55.苓桂浮萍湯

【處方】麻黃10克,浮萍9克,防風(fēng)12克,紫蘇葉10克,生姜皮12克,苦杏仁15克,桔梗9克,蔥白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疏風(fēng)宣肺,發(fā)汗退腫。

【主治】急性腎炎、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或加重。

圖片

56.哮喘方

【處方】炙麻黃4克,炙射干10克,苦杏仁10克,炒黃芩10克,知母10克,僵蠶10克,法半夏10克,太子參12克,南沙參10克,北沙參10克,十大功勞葉10克,蒼耳草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降肺平喘,虛實(shí)兼顧。

【主治】哮喘。癥見喉中痰鳴、憋氣、汗出怕冷、咳痰困難、口干、苔厚白膩。屬痰熱郁肺,氣陰兩虛,肺失宣降者適用本方。

57.連樸飲

【處方】黃連3克,黃芩6克,厚樸5克,草豆蔻(后下)3克,炒枳殼10克,砂仁(后下)3克,橘皮6克,蘆根15克,竹茹6克,炒谷芽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化濕熱,開結(jié)除痞。

【主治】淺表性糜爛型胃炎。胃虛,濕熱吐瀉。

58.咳喘方

【處方】炙麻黃4克,炙桂枝6克,生姜3克,細(xì)辛3克,法半夏10克,炒白芍10克,五味子3克,炙甘草3克,炙紫菀10克,炙款冬花10克,炒紫蘇子10克,連錢草15克,桔梗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溫肺化飲,助陽破陰。

【主治】哮喘。

【加減】咽喉有痰,苔薄質(zhì)暗,脈細(xì),加黃芪12克,白術(shù)10克,防風(fēng)6克,陳皮6克;舌苔黃,脈小滑,減連錢草。

59.支氣管擴(kuò)張方

【處方】南沙參12克,北沙參12克,麥冬10克,太子參12克,黃芪15克,金蕎麥根20克,羊乳15克,百合12克,魚腥草20克,桔梗5克,炒紫蘇子10克,降香3克,茜根炭10克,血余炭10克,法半夏10克,炙桑白皮12克,炒黃芩10克,黛蛤散(包)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溫肺固絡(luò),清化痰熱,益氣養(yǎng)陰。

【主治】支氣管擴(kuò)張。證屬肺虛絡(luò)損,痰淤阻肺者適用。

圖片

60.胸痹冠心方

【處方】黨參10克,干姜5克,焦白術(shù)10克,炙甘草3克,桂枝6克,紅花10克,丹參10克,三棱10克,莪術(shù)10克,炒延胡索10克,九香蟲10克,甘松10克,失笑散(包煎)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溫理中焦,通陽宣痹,理氣化淤。

【主治】冠心病、胸痛。心胸疼痛難支,伴有汗出,痛后神疲乏力,大便溏薄,面色偏暗,舌苔淡黃濁膩,脈細(xì)滑者適用本方。

61.高血壓、高脂血癥方

【處方】天麻10克,沙苑子12克,夏枯草10克,菊花10克,川芎10克,丹參12克,苦參10克,姜黃10克,枸杞子10克,黃精10克,制首烏12克,澤蘭10克,澤瀉10克,桑寄生15克,熟酸棗仁15克,蓮子心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補(bǔ)腎平肝。

【主治】高血壓、高脂血癥。頭暈,胸悶,心慌動(dòng)悸,心煩,失眠多夢(mèng),尿黃,多汗,耳鳴者適用本方。

62.溫陽化飲活血方

【處方】炙麻黃5克,制附子6克,生姜5克,葶藶子15克,蘇木10克,炒紫蘇子10克,防己12克,黃芪20克,桃仁10克,五加皮10克,黨參15克,法半夏10克,澤蘭10克,澤瀉15克,萬年青片1片,綠茶1小撮。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溫陽化飲,滌痰祛淤,益氣活血。

【主治】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屬陽虛氣弱,痰淤阻肺者適用本方。

63.十二指腸潰瘍方

【處方】黃連4克,吳茱萸3克,法半夏10克,仙鶴草15克,蒲公英15克,浙貝母10克,炒延胡索12克,合歡皮15克,熟酸棗仁25克,炒白芍10克,制香附10克,藿香10克,紫蘇梗10克,茜草炭10克,北秫米(包煎)15克,制烏賊骨20克,煅瓦楞子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熱和胃,泄肝理氣。

【主治】胃脘脹痛,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淺表性胃炎。

64.泄瀉方

【處方】醋柴胡6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制香附10克,青皮6克,陳皮6克,姜黃10克,九香蟲5克,炒延胡索10克,蒼耳草15克,烏梅5克,黃連4克,吳茱萸2克,焦建曲10克,炮姜炭3克,焦山楂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疏肝理脾,清利濕熱。

【主治】腹瀉、大便急迫。肝脾不調(diào),濕熱內(nèi)蘊(yùn)者適用本方。

65.眩暈方

【處方】天麻10克,鉤藤15克,白蒺藜10克,制黃精10克,制首烏10克,桑寄生15克,決明子12克,丹參12克,山楂12克,澤瀉15克,牡蠣(先煎)25克,炙僵蠶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化痰泄?jié)幔瑴p肥消脂,培補(bǔ)肝腎。

【主治】肝腎不足,痰淤阻滯之高血壓、高血脂癥。癥見眩暈、頭昏時(shí)痛,心胸部位常感悶塞不舒。

66.慢性胃炎方

【處方】太子參10克,黃連3克,法半夏10克,焦白術(shù)10克,炒枳殼6克,焦山楂10克,焦神曲10克,炒谷芽10克,炒麥芽10克,玫瑰花5克,白殘花5克,炮姜25克,木香5克,砂仁(后下)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調(diào)氣通降。

【主治】慢性胃炎。臨床常見氣滯、熱郁、濕阻、寒凝、中虛等。治宜以“溫、清、通、補(bǔ)”合法,但應(yīng)分清主次。

67.慢性萎縮性胃炎方

【處方】黃連3克,紫蘇梗10克,法半夏10克,厚樸花3克,瓜蔞15克,莪術(shù)10克,炒枳實(shí)10克,吳茱萸3克,炒白芍10克,制香附10克,佛手5克,太子參10克,炙雞內(nèi)金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中化濕,苦辛通降,泄肝和胃,化痰祛淤。

【主治】慢性萎縮性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幽門息肉。屬胃虛氣滯,濕阻熱郁,肝氣不暢,痰淤中阻者適用本方。

圖片

68.泌尿系結(jié)石方

【處方】金錢草25克,海金沙(包)15克,酢漿草15克,石韋15克,萹蓄15克,瞿麥15克,威靈仙15克,地黃15克,蒲黃(包)10克,牛膝12克,麥冬12克,核桃肉10克,桑寄生15克,冬葵果12克,烏藥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化濕熱,排石通淋,化氣利水。

【主治】腎結(jié)石、輸尿管結(jié)石等泌尿系統(tǒng)結(jié)石。癥見小便頻急,淋漓澀痛,小腹拘急或尿血。

69.高血壓方

【處方】淫羊藿、仙茅、巴戟天、當(dāng)歸、黃柏、知母、地黃、桑寄生、川芎、葛根、天麻、沙苑子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溫養(yǎng)肝腎。

【主治】原發(fā)性高血壓。陰虛及陽,肝腎不足者適用本方。

70.中風(fēng)方

【處方】熟大黃5克,大黃(后下)5克,桃仁10克,水蛭3克,地龍10克,鬼箭羽12克,膽南星10克,炙僵蠶10克,豨薟草15克,石斛12克,地黃15克,牛膝10克,桑寄生15克,續(xù)斷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風(fēng)痰淤阻,氣血失調(diào)。

【主治】中風(fēng),多發(fā)性腦梗死。

【加減】大便頻、小便不暢加炒枳實(shí)10克,大黃加量至10克。

71.息風(fēng)潛陽方

【處方】鉤藤15g(后下),天麻10g,決明子12g,野菊花10g,羅布麻葉15g,珍珠母30g(先煎),玄參10g,車前草10g。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功效】息風(fēng)潛陽。

【主治】高血壓,證屬風(fēng)陽上亢者。主要表現(xiàn)為頭暈?zāi)垦?、頭漲頭痛、顳頂掣痛、面赤升紅、頭筋躍起、腦響耳鳴、煩躁、肢麻肉、口干口苦等,舌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

【加減】高血壓常見肝風(fēng)上擾,如見肢麻不利,加臭梧桐、豨薟草;頭暈痛甚,加白蒺藜、蟬蛻;面紅、目赤、鼻衄、便結(jié),加龍膽草、山梔、大黃。

72.清火化痰方

【處方】竹瀝半夏10g,陳膽南星6g,炒黃芩10g,夏枯草12g,炒僵蠶10g,海藻10g,牡蠣30g(先煎),澤瀉15g。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功效】清火化痰。

【主治】高血壓,證屬痰火上擾者。常表現(xiàn)為頭暈重痛、咳吐黏痰、胸悶、神煩善驚、身重肢麻、語謇多涎、口干苦或黏,舌尖紅、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

【加減】患者素體胖夾痰濕,郁而化火,上擾清空,周老用此方治療本證,如遇心煩夢(mèng)多者,加黃連、蓮子心、茯神;神情異常者,加郁金、天竺黃;胸悶、痰多、便秘者,加瓜蔞、風(fēng)化硝。

圖片

73.滋柔肝腎方

【處方】大生地黃12g,枸杞子10g,女貞子10g,制何首烏12g,桑寄生12g,生石決明30g(先煎),菊花10g,白蒺藜10g。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功效】滋腎柔肝。

【主治】高血壓,證屬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者。見頭昏暈痛、目澀視糊、耳鳴,遇勞則升火、肢麻、腰酸腿軟,舌紅、少苔,脈細(xì)弦或細(xì)數(shù)。

【加減】肝腎同源,腎陰虧虛,水不涵木,木失條達(dá),則風(fēng)陽擾動(dòng),周老治療本證,重在滋養(yǎng)腎陰以柔肝木。如頭眩而面色潮紅者,加牡蠣、鱉甲;煩熱者,加知母、黃柏;肢麻者,加白芍;失眠多夢(mèng)者,加酸棗仁、阿膠。

74..溫養(yǎng)肝腎方

【處方】淫羊藿10g,淡蓯蓉10g,當(dāng)歸10g,大熟地黃12g,枸杞子12g,杜仲12g,靈磁石20g(先煎),黃柏5g。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功效】溫養(yǎng)肝腎。

【主治】高血壓,證屬陰虛及陽、陰陽兩虛者??梢婎^昏目花、面白少華、間有烘熱、神疲氣短、腰酸腿軟、足冷、夜尿頻多,舌體胖大,舌質(zhì)淡紅或淡白,脈沉細(xì)。

【加減】陰陽互根互用,陰虛日久,陽無以資生,則漸至陽虛,周老在運(yùn)用溫養(yǎng)肝腎方的同時(shí),如見頭昏目花,則加潼蒺藜;心悸氣短,加黃芪、五味子;倦怠、大便不實(shí),加黨參、懷山藥;足腫,加制附子、白術(shù)。其加減多超過兩味。

75.瀉下通瘀合劑

【處方】大黃10克,芒硝9克,桃仁9克,枳實(shí)10克,生地15克,木通9克,麥冬12克

【主治】疫斑熱

76.行氣和血方

【處方】丹參12g 川芎10g 大薊15g 小薊15g 淮牛膝10g 生槐花10g廣地龍10g 代赭石25g

【用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300mL,早晚分服

【功效】滋補(bǔ)肝腎,養(yǎng)陰填精。

【主治】氣滯血瘀型高血壓。

77.糖尿病經(jīng)驗(yàn)方1方

【處方】生地黃12g,玄參12g,麥冬12g,天花粉15g,制大黃5g,鬼箭羽15g,桃仁10g,丹參15g,芒硝5g(沖服),知母10g,炙僵蠶10g,炙水蛭3g,地龍10g,木瓜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

【功效】清熱通腑,涼血化瘀。

【主治】消渴,證屬瘀熱互結(jié)者。癥見雙下肢麻木,時(shí)有拘急,大便干結(jié),三日一行,徹夜不眠,手足心熱,舌苔黃薄膩,邊尖紅隱紫,脈細(xì)弦澀。

78.糖尿病經(jīng)驗(yàn)方2方

【處方】桑葉15g,地骨皮20g,天花粉12g,知母10g,黃連3g,藿香10g,佩蘭10g,炒蒼術(shù)10g,鬼箭羽20g,水蛭3g,澤蘭12g,炙僵蠶10g,玄參12g,煨葛根12g,生黃芪12g,太子參12g,生地黃15g,山茱萸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

【功效】益氣養(yǎng)陰,活血化瘀,化濕通絡(luò)。

【主治】消渴。臨床多用于2型糖尿病。

- End -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yàn)方等僅供專業(yè)中醫(yī)人士參考學(xué)習(xí),不能作為處方,請(qǐng)勿盲目試藥,本平臺(tái)不承擔(dān)由此產(chǎn)生的任何責(zé)任!

    本站是提供個(gè)人知識(shí)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chǔ)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qǐng)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qǐng)點(diǎn)擊一鍵舉報(bào)。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píng)論

    發(fā)表

    請(qǐng)遵守用戶 評(píng)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