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實在太難了,不敢生病,更不敢死。 42歲的周先生,上有老下有小,在廣州送快遞維持生計,有一個兒子還在讀小學,父母身體也不好,常年吃藥,所以他也卯足了勁工作。 送快遞是強度非常大的工作,經常是從早上8點忙到晚上10點,他吃飯也總是很隨意,經常下午兩三點才可以吃上午飯,匆匆扒幾口,連晚飯也十分馬虎,多年以來三餐不規(guī)律讓他的胃很不好。 大概一年前,周先生肚子隱隱作痛,別人都說這是胃病胃潰瘍之類的小病,他也就只是到藥店買了一些藥來吃,沒有再重視,此后每次肚子痛的時候,他都是靠吃藥來應付。直到今年周先生在上班途中忽然嘔出了血,才到醫(yī)院檢查,醫(yī)生發(fā)現(xiàn)造成他胃痛的元兇,其實不是胃潰瘍,而是胃癌,胃鏡確診為“胃低分化腺癌”。 ![]() 40歲是一個人生命中的黃金階段,可是癌癥其實也非常容易在這一階段找上門。 一、一個殘酷的現(xiàn)象:每天6000人因癌死亡,40歲后是高危《國家癌癥中心雜志》上的中國最新癌癥報告顯示,在2016年,一年的時間里新增了406.4萬例癌癥患者,死亡超過241.35萬例。平均算下來,我國平均每天有超過1.11萬人被診斷為新發(fā)癌癥,有將近6600人因癌癥死亡。 從年齡上看,從40歲后開始,死亡人數(shù)和發(fā)病人數(shù)就開始了明顯的增加,60-79歲年齡人群中的新發(fā)癌癥數(shù)最多,男性和女性在60-79歲年齡人群中癌癥死亡人數(shù)最多。 ![]() 二、癌細胞喜歡偽裝成小病,6個癥狀不能不管癌癥十分狡猾,很多時候會偽裝成小病來疑惑別人,尤其是一些正處于壯年時候的人,容易被忽視和輕視。 1、腹痛不已,別只懷疑胃病 胃潰瘍和胃病都有上腹痛、黑便的表現(xiàn),胃潰瘍則與飲食相關,周期性發(fā)作,多見于青壯年;胃癌則病程進行性加重,病情發(fā)展快,多見于老年人身上。若過去沒有典型的胃潰瘍癥狀,但疼痛性質和規(guī)律發(fā)生改變,則建議及時檢查。 2、乳房腫塊,不僅僅只有纖維瘤 乳腺纖維腺瘤好發(fā)于年輕女性,瘤體多呈圓形或橢圓,邊界清晰,活動度好,腫塊生長緩慢。乳腺癌則好發(fā)于中老年女性,質地硬,邊界不規(guī)則,活動度差,腫塊生長迅速。 ![]() 3、便血,可能不是痔瘡 大便帶血主要是痔瘡引起,表現(xiàn)為血液在大便表面,與糞便不混合,血液顏色鮮紅。直腸癌病人也有血便表現(xiàn),一般大便與血液混合,血液呈暗紅或漿果色,還帶有粘液和膿液。 4、久治不愈的咳嗽,別只當成感冒治 咳嗽是許多疾病的初期表現(xiàn),常見于感冒、喉嚨腫痛、喉嚨干癢等引起。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對癥治療,1—2周即可見好轉,但若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就要重視是否肺癌引起,當腫瘤長在支氣管肺組織上,會產生呼吸道刺激癥狀,也會引發(fā)刺激性咳嗽。 5、鼻涕帶血,別只當成上火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放射治療中心主任醫(yī)師王孝深表示,流鼻血是鼻咽癌的典型癥狀,與一般流鼻血不同,鼻咽癌患者往往表現(xiàn)是回縮性血涕,即清晨回吸鼻腔,經口吐出的鼻涕中帶有血絲,這是由于腫瘤與鼻腔外壁摩擦造成。 6、莫名其妙很累,可能離肝癌很近 前段時間有個熱搜#肝癌的癥狀常被誤以為是太累#,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yī)師畢新宇表示,與其他原因導致的勞累相比,肝癌引起的疲憊往往在休息后也得不到緩解,這是由于肝臟功能異常,就會出現(xiàn)營養(yǎng)吸收障礙、能量不足問題,引起激素水平不平衡,從而造成身體疲憊。 ![]() 三、40歲后別太拼了,這幾件事要放在心上1、不要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應酬無度 40歲以后,人體不知不覺走向下坡,器官功能逐漸退化,此時更要注意飲食的控制。高蛋白高脂肪的飲食,以及經常酗酒等習慣,都會增加癌癥風險。建議健康飲食,做到葷素搭配、食量適度,有意識地增加蔬菜、豆類和主食的攝入,減少紅肉和酒的攝入。 2、不要煙不離手,天天抽煙 40歲后,吸煙導致的肺部及心臟損傷更嚴重,吸煙與腦卒中、肝癌、肺癌等多種疾病有關。戒煙越早越好。 3、拒絕過度加班,不當工作狂 中年迎來事業(yè)頂峰期,同時也面臨著不少生活壓力,較大的精神壓力容易導致機體免疫力低下,增加罹患癌癥風險。建議這個年齡段的人群要學會減壓,不要被生活、工作瑣事困住,給自己留出一段時間,抒發(fā)情緒,寬容和理解他人,知足常樂。 ![]() 4、邁開腿少久坐,遠離肥胖 不少中年人由于運動不足,身材呈現(xiàn)“大腹便便”。研究發(fā)現(xiàn),腹部脂肪聚集對健康傷害最大,而肥胖也容易增加癌癥發(fā)生風險。因此人到中年一定要重視運動,可以把運動融入生活中,比如上下班走一段路,回家爬幾層樓梯。 5、再忙也要抽時間體檢,項目別馬虎
40歲是人生的分水嶺,不少疾病在這一階段紛紛“冒頭”。但不少中年人認為“小病小痛”,不足為奇,并未認真對待。黃金時期,更應該重視身體狀況,定期篩查是關鍵,疾病早發(fā)現(xiàn),人生路才能走得更長遠。#頭號周刊##人人能科普,處處有新知#
|
|
來自: 逍遙_書齋 > 《14-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