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夏 Endless Summer 無盡而慵懶的夏天,有一種花開,守候著它。仿佛一場未做完的夢,仿佛一場無邊際的愛戀?;ㄅc夏的纏綿,寫下了“無盡夏”。 夏天有明媚、快樂的時(shí)刻,但入伏后,上無纖云,下無微風(fēng),蟬聲滿樹,悶熱逼人……古代沒有電扇空調(diào)或是冰箱冷柜,同樣的盛夏時(shí)節(jié)、驕陽似火,古人們又在做些什么消暑納涼?讓我們走進(jìn)詩詞的世界里,給這個(gè)盛夏降降溫吧!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懶搖白羽扇, 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 露頂灑松風(fēng)。 在夏日的山中,羽扇可以不搖,衣履可以不穿。詩人在林間無拘無束,曠達(dá)瀟灑,不為禮法所拘的形象更像是魏晉遺風(fēng)?!奥俄敒⑺娠L(fēng)”更體現(xiàn)出詩人悠然自得,親近自然的心情。這首詩通過對詩人自身狀態(tài)的描寫,來突出夏天的炎熱。 《橋南納涼》 【宋】秦觀 攜杖來追柳外涼, 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 風(fēng)定蓮池自在香。 這首詩短短28字,描寫了柳、橋、床、月、船、笛、風(fēng)、蓮等眾多事物;顧及色、聲、味,仿佛漫步在婆娑多姿的綠柳林中,徜徉于碧波蕩漾的荷塘小徑,清風(fēng)徐徐,荷香沁人心脾,笛聲悠揚(yáng)悅耳,暑熱頓時(shí)消散于無形之中。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fēng)。 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shí)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詩人白居易的避暑方法簡單有趣,還頗有哲思。詩人坐在庭院中,室沒雜物,心無雜念,涼風(fēng)自然生。這或許是消暑的最高境界——心靜自然涼。 《赤日炎炎似火燒》 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燒, 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nóng)夫心內(nèi)如湯煮, 公子王孫把扇搖。 這是《水滸傳》“智取生辰綱”這一故事中,楊志押送生辰綱行至黃泥岡時(shí),白日鼠白勝扮作挑酒桶的漢子所吟唱的詩作。 《秋前風(fēng)雨頓涼》 范成大 秋期如約不須催,雨腳風(fēng)聲兩快哉。 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辭老景似潮來。 酒杯觸撥詩情動,書卷招邀病眼開。 明日更涼吾已卜,暮云渾作亂峰堆。 這首詩寫了遇風(fēng)雨之快,可見之前夏日煎熬的無奈。渴望暑期早退的堅(jiān)決在這付流水對中表露無遺。不惜用寶貴的年華換走暑熱。 《早秋苦熱堆案相仍》 杜甫 七月六日苦炎蒸,對食暫餐還不能。 常愁夜來皆是蝎,況乃秋后轉(zhuǎn)多蠅。 束帶發(fā)狂欲大叫,簿書何急來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腳踏層冰。 這首詩寫的是炎炎夏日作者不堪其苦的感受。 《夏夜苦熱登西樓》 柳宗元 苦熱中夜起,登樓獨(dú)褰衣。 山澤凝暑氣,星漢湛光輝。 火晶燥露滋,野靜停風(fēng)威。 探湯汲陰井,煬灶開重扉。 憑闌久彷徨,流汗不可揮。 莫辯亭毒意,仰訴璿與璣。 諒非姑射子,靜勝安能希。 全篇緊扣詩題,句句寫“夏夜苦熱”,夏天之熱,生靈之苦,令人心生憐憫,也望而生畏。 原標(biāo)題:《詩詞如清風(fēng),一吟消酷暑!入伏第一天,讓詩詞給你的夏天降降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