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世界旅游地圖來看世界各國的著名的旅游景點,領(lǐng)略世界的大好河山。 第一篇 歐洲俄羅斯 俄羅斯聯(lián)邦:臨北冰洋、太平洋和波羅的海,陸疆同愛沙尼亞、拉脫維 亞、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哈 薩克接壤,部分鄰挪威、芬蘭、波蘭、蒙古和中國。面積1707.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4623萬。俄羅斯人占83%,萬人以上的 少數(shù)民族有50多個。行政中心為莫斯科。葉尼塞河以西平原為 主,以東高原、山地為主。從北到南依次為極地荒漠、苔原、 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帶。大河有伏爾加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煤、鐵、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 非金屬以及森林、水力等資源豐富。 ![]() ![]() ![]() 一、克里姆林宮 克里姆林宮這一世界聞名的建筑群,位于俄羅斯的莫斯科市中心。它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譽,是到俄羅斯旅游者必到之處。 克里姆林宮整體呈不等邊三角形,面積27.5萬平方米,周長2公里多,始建于1156年,原為蘇茲達里大公爵尤里·多爾哥魯基的莊園的木造小城堡,隨后又在城墻周圍建造塔樓,幾經(jīng)修繕擴建,發(fā)展成了現(xiàn)在的模樣。 在克里姆林宮周圍是紅場和教堂廣場等一組規(guī)模宏大、設(shè)計精美巧妙的建筑群;此外,還有建于公元18世紀的樞密院大廈,以及建于公元19世紀的大克里姆林宮和兵器陳列館等。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蘊含著俄羅斯人民無與倫比的智慧,是世界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宮內(nèi)保存有俄國鑄造藝術(shù)的杰作:重達40噸的“炮王”和200 噸的“鐘王”,克里姆林宮由此成為俄羅斯備受珍視的文化遺產(chǎn)。 ![]() 二、救世主大教堂 位于莫斯科,是世界上最高的東正教教堂,也是最大的東正教教堂之一。該教堂是拿破侖戰(zhàn)爭后,在1812年12月25日由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下令修建的,其目的是為了感謝救世主基督“將俄羅斯從失敗中拯救出來,使她避免蒙羞”,并紀念在戰(zhàn)爭中犧牲的俄羅斯人民。 救世主大教堂的建造工作于1837年開始,主體結(jié)構(gòu)至1860年基本完工,但完成內(nèi)部豪華的裝飾和壁畫又花費了約20年的時間。1883年5月26日,在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加冕的同一天,救世主大教堂正式竣工。不幸的是,俄國十月革命后,俄羅斯正教會遭到-,救世主大教堂-關(guān)閉。1931年,聯(lián)共中央決定修建龐大的蘇維埃宮,其地址選在了救世主大教堂的基址上,為此決定將救世主大教堂拆毀。從1931年初開始,教堂的鍍金圓頂、十字架、銅鐘、上層柱廊和基座上的浮雕被陸續(xù)拆除,教堂的銅門、壁畫、壁板、大理石雕塑、吊燈和殘存東正教法物也被拆走,1931年12月5日,救世主大教堂的殘余建筑被炸毀,夷為平地。由于缺乏資金、地基不牢、莫斯科河發(fā)生洪水以及戰(zhàn)爭爆發(fā)等原因,蘇維埃宮最終未能建成。蘇聯(lián)解體前夕,俄國東正教會接到許多要求重建救世主大教堂的-。1990年2月,在救世主大教堂原址舉行了重建奠基儀式。蘇聯(lián)解體后,于1992年成立了重建基金,并在1994年接到大量捐助。1996年,新救世主大教堂的下半部分(耶穌變?nèi)荽蠼烫茫┡e行了祝圣儀式。整座教堂的重建工作于2000年8月19日竣工。 ![]() 三、莫斯科中央馬場 建成于1834年,是歐洲最古老的馬場,也是俄羅斯規(guī)模最大的馬場之一。莫斯科中央馬場直屬于俄羅斯聯(lián)邦農(nóng)業(yè)部,馬場主要任務之一是促進養(yǎng)馬業(yè)的繁育。由于賽場條件符合國際標準,所以重大的俄羅斯國內(nèi)或國際賽事幾乎都在莫斯科中央賽馬場進行。 在俄羅斯,莫斯科中央賽馬場是唯一的全年開放的馬場。賽馬場占地42公頃,每年可容納1200多匹,有四組跑道,帶彎道,包括一組砂質(zhì)跑道、一組帶花崗巖碎塊的硬底快步馬跑道和兩組練習用的和一組土質(zhì)跑道,36個快步馬的單獨馴練場,而夏天增加15-20個單獨的賽馬馴練場。每周兩到三次賽事吸引成千上萬觀眾,同時大量的服務工作要求賽馬場不斷聘用新的員工,賽馬場現(xiàn)有300多名固定員工。賽馬場設(shè)有獸醫(yī)診所、獸藥站、檢疫所、郊區(qū)馬匹療養(yǎng)所、機修廠、加工車間和印刷場、停車場等。在任何的天氣條件下,在每個星期三、星期六和星期日在賽道上你都可以同時看到250匹以上的快步馬在奔跑。 只有在這里舉行全俄賽馬(快步馬、純血騎乘馬、阿拉伯馬)大獎賽,云集的都是該國最好的騎師和最優(yōu)秀的馬匹,這里還舉辦世界級高水平大獎賽。賽馬是一道亮麗的風景,扣人心魄,它的吸引力是其他任何體育項目都無法比擬的。莫斯科中央賽馬場成為俄羅斯人生活中不可獲缺的重要組成部分,170多年的賽馬場歷史早已經(jīng)是整個俄羅斯民族傳統(tǒng)的一部分。每逢賽事看臺上至少有1-1.5萬觀眾,遇到重大節(jié)日和賽事時,更是座無虛席。 ![]() 四、圣瓦西里教堂 或稱作瓦西里·柏拉仁諾教堂,或譯作垛上祈禱教堂,是一個坐落于莫斯科紅場的多穹頂教堂,它通常被人們看作是俄羅斯在歐洲及亞洲間獨特位置的象征。這座教堂是受伊凡四世的委托,為紀念其對喀山汗國的征服而于1555年和1561年之間建造的。 1588年,費奧多爾·伊萬諾維奇沙皇在該建筑中一位俄羅斯東正教圣人瓦西里·柏拉仁諾之墓東上方添置了一個小禮堂。此后,該教堂就被人們普遍稱為“圣瓦西里教堂”。圣瓦西里教堂的外形像是一個洋蔥頭,富于創(chuàng)意的形式、色彩和精妙絕倫的結(jié)構(gòu)完美結(jié)合,使其嘆為觀止,被譽為“一個石頭的神話”。 圣瓦西里教堂為俄羅斯東正教堂,顯示了16世紀俄羅斯民間建筑藝術(shù)風格。整座教堂由九座塔樓巧妙地組合為一體;在高高的底座上聳立著八個色彩艷麗、形體下滿的塔樓,簇擁著中心塔。中心塔從地基到頂尖高47.5米,鼓形圓頂金光燦燦;棱形柱體塔身上層刻有深龕,下層是一圈高高的長圓形的窗子。八個塔樓的正門均朝向中心教堂內(nèi)的回廊,因此從任何一個門進去都可遍覽教堂內(nèi)全貌。教堂外面四周全部有走廊和樓梯環(huán)繞。教堂內(nèi)部,幾乎在所有過道和各小教堂門窗邊的空墻上都繪有16~I7世紀的壁畫。 ![]() 五、紅場 位于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中央行政區(qū)特維爾區(qū),是俄羅斯舉行各種大型慶典及閱兵活動的中心地點,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廣場之一。“紅場”的名稱不是從環(huán)繞它的磚頭顏色衍生而來,也不是從紅色和共產(chǎn)主義之間的聯(lián)系衍生而來,產(chǎn)生紅場之名是因為俄文“Красная”(krasnaya)意指“紅的”或“美麗的”。紅場長695米,寬130米,占地面積9.1萬平方米,地面由條石鋪成,油光瓦亮,古老而神圣。廣場兩邊呈斜坡狀,使得整個紅場似乎有點微微隆起。 紅場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廣場,雖歷經(jīng)修建改建,但仍然保持原樣,路面還是過去的石塊,已被鞋底磨得光滑而凹凸不平。它是莫斯科歷史的見證,也是莫斯科人的驕傲。廣場之內(nèi)或邊緣有包括列寧墓等在內(nèi)的幾處著名建筑,列寧墓存放展示蘇聯(lián)創(chuàng)建者列寧的防腐處理遺體。而且,精致金色圓頂?shù)娜A西里·柏拉仁諾教堂和克里姆林宮的宮殿和大教堂就在附近。 近年來,紅場冬季被開發(fā)用作一個大型的溜冰場,夜晚在燈光的照射下,非常華美,被譽為世界上最漂亮的戶外溜冰場之一。該溜冰場每天都吸引莫斯科眾多的溜冰愛好者,甚至俄羅斯奧運會的花樣滑冰健兒以及冰上曲棍球老將也曾在此上演表演賽。 ![]() 六、新圣女修道院 坐落于莫斯科的西南面,建于16世紀至17世紀,是莫斯科市納入防御體系的一系列修道院建筑的一部分。該修道院與俄羅斯的政治、文化和宗教歷史直接相關(guān),同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緊密相連,供沙皇家族及貴族的婦女使用。沙皇家族的成員和后代也被埋在修道院的墓場。該女修道院的內(nèi)部裝飾華麗,收集了重要的繪畫藝術(shù)品,是俄羅斯最高建筑成就的典范。 ![]() 七、謝爾吉圣三一大修道院 (也譯作:謝爾蓋圣三一修道院)是俄羅斯最為著名的大修道院之一,是俄羅斯東正教教會的精神中心,也是俄羅斯正教最大的男修道院。它位于莫斯科東北70公里處的謝爾吉耶夫市(即今扎戈爾斯克)。1345年由修道士謝爾吉·拉多涅日斯基創(chuàng)建,后不斷擴建。院內(nèi)有許多在時代和風格上都不同的建筑物?,F(xiàn)為莫斯科和全俄牧首公署所在地?!≈x爾吉圣三位一體修道院是東正教修道院的杰出典范,對俄羅斯建筑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1993年作為文化遺產(chǎ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謝爾吉圣三一大修道院的建筑特色之一就是六個世紀的悠長歲月中,它一直在不停的修建、改造,因而包容接納了俄羅斯不同時期的建筑風格,成為俄羅斯古典建筑群的代表。大修道院中擁有不同世紀、歷經(jīng)各個朝代改建和擴建的各種形式的大教堂及附屬建筑群。這些典雅、古樸、和諧的建筑物中包括:圣三一教堂、杜霍夫斯基降靈教堂及其后來增建的塔樓、圣母升天教堂、11座鐘塔樓、慈善醫(yī)院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