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是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最寵愛的女兒,武則天向來看重權(quán)利和國家利益,不講兒女情長,然而唯獨對太平公主例外。
太平公主天資聰明,而且顏值很高,一些藩屬國早有耳聞,爭先恐后要和大唐和親,迎娶太平公主。
然而武則天和唐高宗,不忍心太平公主遠嫁,于是讓太平公主到道觀修行來推脫和親的事情,太平公主的法號就是太平,這就是太平公主的由來。
等到太平公主到了婚配年齡,武則天和唐高宗也是煞費苦心,挑來挑去,最后選中唐高宗的外甥薛紹,然而薛紹的兩個嫂子蕭氏和成氏出身不高,武則天怕影響女兒身份,于是逼著薛家休妻。
婚后第七年,薛紹因為哥哥受牽連,被關(guān)入大牢,最后死在獄中,太平公主成了寡婦,還帶著四個孩子,武則天和唐高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決定打破慣例,將太平公主的三百戶食邑,增加三倍。
之后武則天又怕太平公主太過孤獨,又將她許配給自己的侄子武攸暨,690年唐睿宗李旦主動退位,武則天稱帝,太平公主仗著武則天的寵愛完全不把武攸暨放在眼里,私自養(yǎng)男寵,還把張易之、張昌宗送給武則天。
公元705年,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等人擁立被廢的唐中宗李顯為帝,逼迫武則天退位,太平公主在此次事件中立功,被封鎮(zhèn)國太平公主。
唐中宗李顯軟弱無能,權(quán)利掌握在韋后和女兒安樂公主手里,看到李顯被架空,一向熱衷權(quán)利的太平公主蠢蠢欲動聯(lián)合各方勢力,開始和韋后母子較量。
公元710年李顯暴斃,韋后的野心進一步膨脹,企圖做第二個女皇,然而礙于太平公主的勢力,韋后只能隱藏鋒芒,于是立溫王李重茂為太子,韋后和李旦共同輔政。
然而韋后不愿意權(quán)利被分割,很快將李旦踢出去,一個人獨掌朝綱,宰相宗楚客看出韋后的野心,于是聯(lián)合眾臣一起上表韋后稱帝。
韋后自以為時機已到,于是準備稱帝。
韋后稱帝野心暴露后,立馬引起李氏宗親的不滿,他們擔(dān)心李氏江山再一次易主,于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lián)合一起發(fā)動政變,將韋后母子以及黨羽一網(wǎng)打盡。
韋后覆滅后,李旦復(fù)位,李隆基因功被立為太子,太平公主食邑萬戶。平日里李旦沒有主見,遇到軍國大事,經(jīng)常和太平公主商量,時間一久,太平公主就堂而皇之地干預(yù)朝政,這樣的做法嚴重威脅李隆基的利益,于是兩人矛盾日漸尖銳。
李旦看到這種情形,心力交瘁,于公元712年主動把皇位禪讓給李隆基,自己做太上皇,太平公主公主極力反對未果,于是決定鏟除李隆基。
李隆基對太平公主的一舉一動,都在掌控中,于是先下手為強。很快便將太平公主控制,刺其自盡。
李旦只剩下太平公主這一個妹妹,于心不忍,于是向李隆基求情,于是便出現(xiàn)文章開頭的一幕。
之后太平公主一尺白綾結(jié)束了不平凡的一生,家人及其同黨也被李隆基鏟除,只有次子有幸得以赦免,李旦生性軟弱,看到兒子李隆基的鐵腕,不寒而栗,主動退隱,李隆基成了大唐的主宰者。
李唐江山,從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門兵變開始,這種親人之間的斗爭流血一直不斷,不是兄弟反目,就是父子兵戈相見、母子水火不容,無數(shù)人死在親人的刀劍下。俗話說無情最是帝王家,權(quán)利面前,親人之間沒有半點人情味,真是讓人感慨,還是做一個普通老百姓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