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觀近鑒宋朝人·116·好耍酒瘋的勇將:李漢瓊 李漢瓊(927-981),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端问贰ぞ矶倭ち袀鞯谑拧酚袀?。 本傳記,漢瓊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李裕,曾任祁州刺史。刺史,原為西漢設立、負責監(jiān)察地方官員作為的監(jiān)察官,后成為州郡的行政長官,在宋朝,則成為武將的“遙領”虛銜。漢瓊身材魁梧高大,臂力超強。后晉末年,漢瓊成為皇帝的侍衛(wèi)“西班衛(wèi)士”,后升為“內(nèi)殿直”。后周顯德年間,跟隨周世宗征伐南唐淮南地區(qū),在作戰(zhàn)中“先登”即第一個登上南唐的陣地或城墻,升任禁軍殿前司所屬皇帝侍衛(wèi)騎兵“龍旗直”副都知(職位略似禁軍“營”的長官副指揮使),后改任騎兵“左射軍”指揮使。宋朝建立初年(960),任禁軍騎兵“鐵騎軍”第二軍都校(正式名稱為“軍使”,禁軍步軍的同等職務為指揮使)、遙領饒州刺史,再升禁軍“控鶴軍”左廂都校(都指揮使)、遙領瀘州刺史,后升職銜為澄州團練使,轉(zhuǎn)任禁軍騎兵“虎捷軍”左廂都指揮使、遙領融州防御使,后升任禁軍侍衛(wèi)司馬軍都虞候、遙領洮州觀察使,成為禁軍高級將領。 宋朝征伐南唐,漢瓊受任“行營騎軍兼戰(zhàn)棹左廂都指揮使”,自蘄春(今河北蘄春)攻打岐口砦(今址不明),斬獲南唐軍數(shù)千首級,繳獲數(shù)百艘樓船,從水路攻取南唐池州(治今安徽貴池)、銅陵(今安徽銅陵)、當涂(今安徽當涂),在牛渚(在今安徽馬鞍山市采石鎮(zhèn))搭建浮橋,幫助宋軍渡過長江,接著參加圍攻金陵之役,率部渡過秦淮河,用大戰(zhàn)船裝滿蘆葦,以火攻奪取南唐水寨。南唐平定,因功升職銜為遙領振武軍|(治今內(nèi)蒙古和林格爾)節(jié)度使。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漢瓊離開京城汴梁,出任彰德軍(治相州,今河南安陽)節(jié)度使。四年,宋太宗親征北漢,漢瓊出任“攻城都部署”即攻城總指揮。在攻城戰(zhàn)中,漢瓊與另一將領牛思進主攻南城一部,漢瓊再次“先登”,北漢守城軍隊的箭集中射中他的腦袋,同時射中他的手指,傷情很重,但漢瓊?cè)詩^力做戰(zhàn)。宋太宗將漢瓊召到御帳,親自賜給他上好的傷藥,對他表示慰勞。 當時攻城的戰(zhàn)法之一,是用牛皮蒙蓋木架,稱為“洞子”,士兵頂著“洞子”靠近城墻或城門。宋太宗想親自到“洞子”中,慰問士兵,漢瓊極力進諫,認為城上箭頭、礌石俱下,不是“萬乘之尊”的皇帝所應該輕易去的地方,宋太宗才取消了計劃。北漢平定,漢瓊改任鎮(zhèn)州(治今河北正定)兵馬鈐轄即駐守鎮(zhèn)州的部隊的長官。 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九月初三,遼國燕王韓匡嗣為都統(tǒng),南府宰相耶律沙為監(jiān)軍,率領數(shù)萬騎兵自南京(即幽州,今北京)分兩路南下攻打宋朝,東路由韓匡嗣、惕隱耶律休哥、南院大王耶律斜軫等率領,沿平原開進,西路由南京統(tǒng)軍使耶律善補率領,沿山后南趨,企圖進攻鎮(zhèn)州。三十日,遼軍進抵滿城(《宋史》記為“蒲城”,誤)西集結(jié)。當時宋朝鎮(zhèn)州“駐泊都鈐轄”劉廷翰率鎮(zhèn)守關南(今河北高陽東,有很多大水塘)的宋軍列陣于徐河(今河北滿城北),河陽節(jié)度使崔彥進率所部自關南北上黑蘆堤(在今河北容城西南)北轉(zhuǎn)向西進,沿長城口(在今河北徐水西北)潛師遼軍側(cè)后,對遼軍形成夾擊之勢。稍后,漢瓊與殿前都虞侯崔翰亦領兵抵達徐河,下令按宋太宗在戰(zhàn)前授予眾將的陣圖列成八陣對敵。但右龍武將軍趙延進登高瞭望,見遼軍勢盛,冒著違詔改陣之罪,力主集中兵力對敵,監(jiān)軍李繼隆附議,漢瓊與崔翰聽從建議,改八陣為二陣,前后相接。等遼軍列陣,宋軍派人到遼營,詐稱投降。耶律休哥識破宋軍意圖,勸韓匡嗣不可輕信,嚴陣以待。韓匡嗣不聽,放松戒備,宋軍突襲。遼軍倉促應戰(zhàn),指揮失措,大敗。韓匡嗣領兵向西潰逃,又遭崔彥進伏擊,死傷甚眾,殘部逃往遂城(在今河北徐水西北)西。宋軍乘勝追擊,又斬殺遼兵萬余,繳獲戰(zhàn)馬千余匹。遼西路軍得知韓匡嗣敗逃,也收兵而還,耶律休哥略作喘息后想整兵再戰(zhàn),但宋軍撤兵。此戰(zhàn)史稱“滿城之戰(zhàn)”,以宋軍的勝利告終。戰(zhàn)后,漢瓊因功加“檢校太尉”職銜。 次年,遼國皇帝遼景宗親率大軍再攻宋朝。十一月初十,宋太宗率軍開赴前線,二十日,宋太宗抵達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漢瓊到大名謁見宋太宗,向宋太宗進言邊境事務,宋太宗很滿意,任命漢瓊為滄州都部署,加賜戰(zhàn)馬、金甲、寶劍、戎具,以表示對漢瓊的寵愛。 太平興國六年(981),漢瓊因病返回京城汴梁,宋太宗賜予他白銀萬兩,一個多月后,漢瓊?cè)ナ溃砟晡迨鍤q,朝廷贈予他“中書令”榮譽職銜。 本傳最后記,漢瓊性情質(zhì)直剛強,但“使酒”即因酒使性,耍起酒瘋來令人難以接近,但善于打仗,多有戰(zhàn)功。 漢瓊沒有兒子,有兩個弟弟李漢赟、李漢彬。宋太宗太平興國初年(976),李漢赟入職為皇帝的侍衛(wèi)“供奉官”,后曾任高陽關、平戎軍(治今河北文安縣新鎮(zhèn),宋真宗景德元年改保定軍)駐軍監(jiān)軍,衢州(治今浙江衢州)、婺州(治今浙江金華)發(fā)生變亂,朝廷命令李漢赟走驛道快速趕去平亂,李漢赟捕或“劇賊”即大盜或手下人數(shù)眾多的“匪首”程白眉等數(shù)十人,全殲參與變亂之人。后以“崇儀使”職銜出任寧州(治今云南華寧縣寧州鎮(zhèn))知州,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去世;李漢彬則只任過“禮賓副使”。 《宋史》傳后之“論”評價李漢瓊說,漢瓊雖然質(zhì)直剛強,好耍酒瘋,但從平定北漢、南唐、滿城之戰(zhàn)看,卻并不影響他的驍勇果敢。 我以為,作為一名武將,漢瓊確實沒有什么值得批評的缺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