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發(fā)泄情緒會傳遞更壞的情緒 此前,有個新聞熱搜引起了興智教育的注意:女子2小時哄娃入睡不成,崩潰到狂扇自己耳光。 網(wǎng)友們對這個事情也是各有各的看法: “這就是很多父母照顧孩子的方式:先耐心哄,但孩子就是不聽話,最后耐心和精力耗盡,長期如此,積壓的情緒就容易爆發(fā),做出一些令人乍舌的舉動?!?/p> “女人實在太難了,獨自帶娃,家里缺位的婚姻是很難受的?!?/p> ...... 孩子確實很容易讓父母情緒崩潰,但是這位媽媽情緒失控,用對自己暴力的方式來發(fā)泄,在孩子面前狂扇自己耳光當(dāng)然是不對的。 試想孩子當(dāng)時面對這樣情緒崩潰的媽媽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呢?未來是否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也會用傷害自己的手段來發(fā)泄情緒呢? 可能很多父母不像這位媽媽一樣,生氣崩潰扇自己,而是會生氣的捶桌子、摔東西,或者對孩子說:“你想氣死我嗎?”“你太讓我失望了”。 但不論是哪一種方式,表達(dá)的這些都只是情緒而已。發(fā)泄情緒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只能傳染更壞的情緒給孩子。 高情商的父母都懂得用價值觀教育孩子,傳遞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越來越“明事理”。 02 什么價值觀可以傳遞給孩子? 我們總說價值觀,但是什么叫做價值觀呢? 大多數(shù)情況下,父母只知道自己是在反對孩子做一些事情,比如不愛學(xué)習(xí)、打架、熬夜、吃垃圾食品等。 其實,反對孩子做某件事背后就是父母的價值觀。 反對孩子不愛學(xué)習(xí)→認(rèn)為好好學(xué)習(xí)才是正確的,學(xué)習(xí)可以讓孩子懂得更多,變得更優(yōu)秀。 反對孩子打架→認(rèn)為打架是不對的,應(yīng)該待人友好,打架會讓雙方都受傷。 反對孩子熬夜→認(rèn)為需要愛護(hù)身體,而熬夜會傷害身體。 反對孩子吃垃圾食品→認(rèn)為食品健康很重要,垃圾食品會對孩子身體健康有害。 通常父母知道這些,但是沒有用正確的方式傳遞給孩子,更多的是用指責(zé)、糾正的方式: “天天在這里浪費時間不好好學(xué)習(xí),真是太讓我失望了!” “你還學(xué)會跟別人打架了,我怎么教出你這么野蠻的孩子?” “這么晚還不睡,明天不上學(xué)了是嗎?身體不要了?生病了我可沒時間伺候你!” “家里的飯不吃,就知道吃這種垃圾食品,吃壞了怎么辦?以后不許吃了!” ...... 這樣的方式孩子感受到的只有責(zé)怪和父母不高興的情緒,也就很難了解到事情背后的實際含義。 更有的父母用暴力的手段來管教孩子,直到孩子突然有一天比自己個子還高了,發(fā)現(xiàn)打不過孩子了,才覺得算了,放棄。 所以教育孩子并不是用恐怖的暴力情緒來“震懾”住孩子,而是去看到每一件事情背后的價值觀和意義,并且用正確的方式傳遞給孩子。 03 用價值觀而非情緒來教育孩子 在《媽媽是超人》這部育兒綜藝中,霍思燕就很好地示范了怎么用價值觀教育孩子。 在兒子踩到玩具上的尖銳物哭鬧不止時,她第一時間過去關(guān)心兒子,看看兒子踩到的是什么,但是他卻鬧脾氣的搶過尖銳物扔了出去。 這個時候孩子這樣的行為是很容易讓父母生氣的,但是霍思燕沒有被孩子的情緒影響,去對著孩子發(fā)脾氣。 而是先和孩子共情,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對自己遭遇的理解,等孩子情緒平復(fù)了下來,也停止了哭鬧。 接下來霍思燕撿回那個尖銳物,耐心的跟兒子說:“你來看看這是哪個玩具上的,這么尖,我們可以把它放在高處,一會玩具哪缺了我們再來修,但是不可以這樣隨手把它一扔,不然媽媽踩到了,就會和你一樣痛苦?!?/p> 這樣兒子能夠了解這件事情背后的危險性,以及懂得下次如何應(yīng)對:把尖銳物放到高出避免再次傷人,并且了解是哪個物品上的,可以用來修補。 正如《解碼青春期》這本書里的爸爸羅德尼,面對孩子酒駕被拘留,他沒有大發(fā)脾氣去怒罵孩子有多差勁。 而是對孩子說:“我會保釋你,但是要等到明天,因為你要對自己的行為負(fù)責(zé)?!?/p> 第二天他沒有食言,將孩子保釋出來,并給孩子說了一句改變孩子一生的話:“孩子,我們不把你看成一個難題,我們把你看做是一個機會”。 這位爸爸情緒非常的穩(wěn)定,也沒有給孩子下任何評判,而且給孩子輸出了這樣的價值觀:你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fù)責(zé),父母不會覺得你不好,你的未來還很長,人生還有無盡的機會。 正是這樣的價值觀,改變了這個孩子一生,長大后寫出了這本《解碼青春期》。 用價值觀教育孩子,只需要做到這三步:
如果你可以學(xué)會用價值觀而非情緒去教育孩子,那么孩子也就更能管理情緒,明白是非,懂得承擔(dān)責(zé)任、解決問題。 在做父母的路上不斷修煉成長,任何時間都不晚,興智家庭教育愿意陪你一起做更智慧的父母,也愿你不后悔遇見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