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民國名人明星的八卦新聞也如今天這樣每天能上頭版頭條,那么常年霸占八卦榜榜首的必定是有徐志摩,這位浪漫又多情的才子,在感情上剪不斷理還亂。 浪漫才子 徐志摩身上有很多標簽,既是現代詩人,又是散文家,有著不可多得的文學才華。不過徐志摩卻唯獨和感情專一掛不上鉤,在感情上也是個徹頭徹尾的渣男,冷酷又自私。 讓我們揭開歷史的面紗,回到民國時代,去一窺這位民國大才子的愛恨情仇和跌宕起伏的半生。 徐志摩出生于1897年1月15日的浙江省海寧縣硤石鎮(zhèn),徐家家世顯赫,世代經商,積累了豐厚的家業(yè)。 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是清末民初的實業(yè)家,繼承老祖宗傳下來的百年祖業(yè)徐裕豐醬園,并靠著聰明才智創(chuàng)辦了硤石第一家錢莊裕通錢莊以及人和綢布號。 徐申如是一位極其成功的商人,經營有道,將幾家產業(yè)打理的井井有條,每年都有不菲的收入,累積之下,徐申如也成為遠近聞名的硤石首富。 因此徐志摩自出生開始就衣食無憂,過著富家公子的生活,養(yǎng)尊處優(yōu)。并且因為他是徐家的長孫獨子,備受家族上下的寵愛,也是徐家的重點培養(yǎng)對象。 1908年,11歲的徐志摩進入硤石開智學堂讀書,頗有文學天賦的徐志摩很快從班級里脫穎而出,國學古文成績優(yōu)異,經常名列第一,堪稱是小神童。 1910年,為了更好地求學,開拓眼界,徐志摩被父親送到了杭州求學。 在表叔沈鈞儒的安排下,徐志摩順利進入杭州府中學堂讀書,這個班級有幾位才子,后來在文學界一一展露頭角,如郁達夫、厲麟等。 因此徐志摩在這個班級也進步神速,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都是鞭策他前進的動力,他也發(fā)表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篇作品,開啟了文壇之路。 學有所成的徐志摩在1915年從杭州府中學堂畢業(yè),他憑借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上海浸信會學院暨神學院。 18歲的徐志摩剛剛成為意氣風發(fā)的大學生,原本對于未來有無限的憧憬和向往,期待自己的大學生涯。 不過徐志摩這個年紀在民國時期早已成婚,民國在思想文化上既包含清朝封建王朝思想的影響,又有外來的西式民主文明,雜糅在一起,青年人追求自由平等,老一輩的人思想依舊傳統(tǒng)。 因此民國大部分人的婚姻依舊要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存在自由戀愛結婚一說,只要是父母選定的門當戶對的的婚事,都必然要履行,否則就是和整個家族作對,不但會失去金錢來源,還會失去靠山。 徐家為徐志摩定下的這門婚事門當戶對,女方是來自政治經濟地位顯赫的張家,這門親事可以說是強強聯(lián)合,錦上添花。 何況張幼儀也是知書達理的名門閨秀,從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學校畢業(yè),無論是學識還是眼界也非一般女子可以比擬的。只可惜張幼儀被許配給了徐志摩,否則也會遇到自己的良配。 兩人之所以能締結姻緣,還是因為張幼儀的四哥張嘉璈。恰逢張嘉璈是浙江都督朱瑞的秘書,負責視察徐志摩所在的學校,結識了才華橫溢的徐志摩,認為其前途不可限量,變想為年紀相當的妹妹說親。 門當戶對 張嘉璈打聽好徐志摩的家世背景以后,覺得和張家也相匹配,于是在1915年,由張幼儀的大哥,政界風云人物張君勱出面為妹妹提親,從而促成了這樁婚事。 因此,年僅十五歲的張幼儀雖然尚未畢業(yè),卻不得不在哥哥們的安排下,輟學回家成親。 徐志摩在父親的逼迫下,不得不迎娶了張幼儀,或者可以說徐志摩從頭到尾也沒有反抗,既沒有實力,也不想失去現有的生活。 他不情不愿地結婚,卻從未想過張幼儀也是放棄了自己本該繼續(xù)讀書和無限未來的人生,成了徐家大宅牢籠里的一只金絲雀,連徐家大門都飛不出去,只能在家里承擔一位少奶奶的責任和義務。 只可惜徐志摩太過于自私,從來沒有設身處地的為張幼儀考慮過,這場婚姻對于他而言不過是對于家族和父親的交代,娶回一個陌生的女人放在家里,讓家人安心。 在婚后徐志摩依舊是可以回到杭州繼續(xù)讀大學,還可以去到更廣闊的地方看世界,可張幼儀連自己的人身自由都徹底失去,被牢牢地困住。 這場婚姻因為徐志摩的自私和冷酷,注定會以悲劇收場。兩人婚后并不幸福,徐志摩處處嫌棄張幼儀是鄉(xiāng)下來的女人,話里話外都透露著嫌棄和厭惡。 不過張幼儀畢竟是大家閨秀,自然不會和徐志摩計較,只能默默地忍受著徐志摩的精神暴力。事實上,張幼儀十分有才情,并且性格溫婉賢惠,不過徐志摩不會去發(fā)掘,也不屑于去發(fā)掘。 兩人成婚的次年,張幼儀懷孕,并于1918年生下了徐家的長孫,徐志摩的獨子徐積鍇。 完成生子任務的徐志摩,讓父母抱上孫子以后,迫不及待地離開這個家,于同年8月14日奔赴美國美國烏斯特的克拉克大學留學,沒想到這一離開就再也沒有回到這個家。 在美國待了兩年以后,徐志摩絲毫不喜歡這個貪婪又瘋狂的民族。1920年,他轉而前往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進修,沒想到在這里遇到了自己的女神林徽因。 彼時的林徽因僅僅只有16歲,徐志摩已經23歲。徐志摩隱瞞了自己已經結婚的事實,以一位青年才俊,翩翩佳公子的形象和林徽因交往,時常探討詩歌,吟詩作對。 兩人志趣相投,在英國康橋一起組織新月社活動,一起演戲。林徽因也是徐志摩最好的靈感源泉,為其作了一首詩《偶然》,兩人可以說是貼近靈魂伴侶,徐志摩也沉溺在這樣的愜意自由的生活里。 林徽因身上有徐志摩全部的想象和對于浪漫愛情的需求,不過紙包不住火,無論是多么天衣無縫的謊言也總有被拆穿的一天。 從1918年一直到1922年,徐志摩只回家過數次,對待自己的妻子和兒子也不熱情。并且張幼儀又懷孕,她孤寂又隱忍地生活在徐家大宅里,忍受著大宅里的各種規(guī)矩。 她實在是太想念丈夫,也想去外面走一走,于是張幼儀央求大哥張君勱,想要去英國陪伴徐志摩。張君勱十分疼愛這個小妹,便給徐志摩寫信,讓其將張幼儀接到身邊,夫妻團聚。 一別兩寬 不耐煩的徐志摩毫無辦法,也想著要和張幼儀做個了斷,結束這場荒唐的婚姻。在張幼儀到來之前,徐志摩和林徽因坦誠,自己在父母的包辦下,已經結婚生子的事實。 林徽因十分震驚,她難以置信眼前的男人竟然騙她,無論是哪種婚姻形式,都不能掩蓋已經結婚生子的事實。林徽因自然和徐志摩斷絕了來往,一是他的已婚身份,二是林徽因難以接受。 此外,林徽因是一個清醒的人,她雖然年紀并不大,卻看得通透,她這一刻才明白,徐志摩其實愛的并不是她,而是他一廂情愿幻想出來的完美女人。 林徽因的決絕離開,讓徐志摩武斷地認為是因為自己的已婚身份。等到張幼儀拖著懷胎數月的身體,輾轉了漫長的輪船,終于達到倫敦的時候,迎接她的并不是欣喜的丈夫。 徐志摩見到張幼儀以后,轉身就走,不顧人生地不熟的妻子和肚子里的孩子。他讓人給張幼儀帶口信,提出離婚。 張幼儀無處可去,被迫投奔正在巴黎讀書的張君勱。1922年,張幼儀跟隨自己的七弟到德國待產,只可惜這個孩子在母親低落抑郁的情緒中出生,身體羸弱,不久就夭折。 徐志摩卻不管不顧,追求自己的自由和愛情,逼迫張幼儀在柏林離婚。兩人就這樣一別兩寬,張幼儀自此開啟了自己新的人生。 她開始在裴斯塔洛齊學院攻讀幼兒教育,后又在東吳大學教授德語,并且出任上海女子商業(yè)銀行副總裁。張幼儀也徹底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獨立自主,不為任何人而悲喜。 而林徽因在徐志摩離婚以后,也并沒有回頭,轉而和志同道合,家世匹配的梁思成結婚,成了一對令人艷羨的伉儷夫妻。 徐志摩則在回國以后,又愛上了朋友王賡的妻子陸小曼,陸小曼是有名的交際花,長袖善舞,兩人陷入熱戀,在所有人的反對中走到了一起。 對于這樁婚姻,徐家百般反對,切斷了徐志摩的經濟來源。陸小曼生活奢靡,揮霍無度,因此逼迫的徐志摩不得不身兼數職,在三所大學里來回奔波任教。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飛機前往北平,因飛機失事,就此隕落,也結束了自己56歲的一生。 徐積鍇也成為徐志摩唯一的獨子,隨著歲月流逝,這位獨子也早已104歲的高齡。曾經有人問起這段往事,徐積鍇卻說母親從未討厭林徽因,并且十分同情陸小曼。 畢竟傷害張幼儀的從來都不是林徽因,而是因為徐志摩的心里始終沒有她。即使沒有林徽因,徐志摩也早晚會提出離婚。 至于陸小曼,不但在徐志摩去世以后遭受千夫所指,始終也沒有得到徐家的認可,晚年孤苦無依,也是可憐人。 |
|
來自: 格林書屋 > 《首藏網絡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