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你點進來就已經上當了!這文章與二胎只有一毛錢關系。不過來都來了,就看看吧。 早上我在朋友圈里截了黃執(zhí)中微博里的兩張圖。 馬上有朋友給我留言,問我是不是生了二胎。 哈哈,這個烏龍鬧得蠻好玩,不過我還是更樂于向不認識黃執(zhí)中的朋友介紹一下他。 其實我也是最近在同學的推薦下才認識了這位號稱”寶島辯魂“的臺灣大才子,《奇葩說》里走出來的奇葩之王。 提到《奇葩說》,這是個爭議很大的節(jié)目,喜歡的不喜歡的都能振振有詞說出一大堆理由。不過雖然它因某些觀點過于出格一度被封殺,后期娛樂化的傾向愈發(fā)明顯,又有個什么《奇葩大會》,但這些都不妨礙我曾經對它的欣賞。因為這樣的節(jié)目,使我枯坐斗室仍然能管窺世界, 使我年歲漸長仍然好奇心滿滿,使我不斷提升對奇葩觀點的容忍程度,更重要的是讓我在看待一事一人時漸漸能夠一分為二、一分為三,甚至一分為多來看,讓自己時刻保持對狹隘偏激的警醒,不至于用過于簡單化的推理來給人給物下判斷,告誡自己不要像原教旨主義似的一條道走到黑。 畢竟,誰都沒有僅憑目之所及就來給人下定論的特權。 還是回到這個黃執(zhí)中,近來他關于讀書是否能夠解惑的回答,頗讓我有些共鳴,但又隱隱覺得有些不對勁。 共鳴是因為我近來越發(fā)感學到書讀得多了,自己卻更“糊涂”了:許多原本以為天經地義的“真理”,面貌卻漸漸縹緲起來;心里總有小人在打架,我卻不知道應該偏袒哪一方。但是否能在理解這種困惑的終極性之后便得解脫呢? 早年我從電信局辭職,去上海求學時曾經拜訪過一位在學術上頗有建樹的遠房長輩。當時我的辭職求學,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圓兒時的夢,還有一些私心是覺得自己的價值沒有被單位剝削徹底。因而談話間自嘲是書呆子,流露出一種“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自怨自艾。 當時親戚反問我一句:書呆子有什么不好? 我怎么回答的,現在已經想不起來了。 這么些年過去了,書仍然在讀著。但到了今天這個年紀,我們讀書,早就過了濟世經邦、或者退而說安身立命的歲月。現在仔細想想,讀書還是為了解惑,以及更重要的一點:為了內心的平和。書里也許不會針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不明白不理解給出直接的答案,但縱然是模模糊糊的,我還是在慢慢地、試著更為理性地去看待一些人一些事;能夠仍然懷有一絲悲憫,試著從人性的角度去思索那些不合理背后的合理性。不過偶爾還會鉆鉆牛角尖。 昨天看了新鮮出爐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語》。說實話,那種突兀的愛情、暴力、色情我欣賞不來,但明暗多變的瑰麗畫面、淋漓四溢的孤獨感、渴求共鳴的飽滿張力,還是讓人覺得片子有一定厚度,發(fā)生的一切雖然看似不合理,卻都是眾多的外在事件和內在品質綜合起著作用。 所以,怎樣不做自我真理的囚徒?看書吧。 新手上路,請多關照。 關注小筑飯,做有學問的廚師!
|
|
來自: 新用戶6122K55q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