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的藝術(shù)造詣在美術(shù)界可謂人人皆知,在民國時期,張大千的作品已經(jīng)價值連城。揮筆便可讓一張純白的宣紙賦有詩情畫意,張大千的繪畫風(fēng)格和美術(shù)功底是很多人的崇拜對象。除此之外,張大千還通過藝術(shù)作品獨創(chuàng)出自己的風(fēng)格流派,不僅僅是在中國受到了很多人的關(guān)注贊賞,張大千在國際上亦是聲名大振。 有人為張大千賦予了一個稱號:東方之筆。張大千的人生傳奇不僅僅體現(xiàn)在美術(shù)造詣上,他的婚姻生活更是豐富多彩。張大千的第四個妻子比他小三十歲,而且還是他女兒的閨蜜。不得不讓人感嘆,張大千果然有著非同尋常的個人魅力。 未婚妻離世,張大千遁入空門張大千在正式娶妻之前,與一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女子有過一段緣分。這名女子名叫謝舜華,與張大千算是青梅竹馬。張大千的父母也是很看好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經(jīng)常催促二人定下婚約??烧l也沒有想到,二人的緣分竟然如此短暫,在張大千還未結(jié)束學(xué)業(yè)的時候,就傳來一個噩耗,謝舜華得了重病,時日不多。 有情人卻沒能夠終成眷屬,張大千被這個事實擊潰了心靈,他決定剃度出家,放下凡塵俗念??沙黾胰说纳钅睦锸悄敲慈菀椎?,尤其對于張大千這種尚為年輕的人來說,寺廟里的生活很難讓他迅速適應(yīng)。吃齋念佛,清心寡欲,這看似淡然的生活可沒想象中那么好,一般人難以與這無窮無盡的寂寞共處。 在父母的勸諫之下,張大千還是決定返俗,結(jié)束出家生活。此時的張大千已經(jīng)完成學(xué)業(yè),家中人為他安排了一位出自名門望族的大家閨秀與他成親成家。在那個時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兩個不相識的人之間的紅線,盡管張大千與這位名叫曾慶蓉的人此前并不認識,但還是被命運安排在了一起。 返俗以后的張大千與他的四個妻子不相識不相知也成了張大千與曾慶蓉之間的隔閡,曾慶蓉雖說是一個端莊的大家閨秀,無論家世還是長相,都沒有什么可挑剔的。但是張大千是一個在世界各地都周游過的人,相比曾慶蓉來說見過世面,所以張大千覺得曾慶蓉有些無趣,過于保守。 張大千與曾慶蓉之間的感情有名無實,不咸不淡,曾慶蓉也沒有為張大千生下孩子。就在這時,一直住在張大千家中的女子黃凝素已經(jīng)十五歲,不僅長相俊秀,身材也是窈窕婀娜,她經(jīng)常與張大千進行美術(shù)繪畫上的交流。 由于黃凝素的身材勻稱,曲線明顯,女人味十足,張大千經(jīng)常以黃凝素做模特,在紙上勾勒出線條。一來二去,黃凝素與張大千情投意合,暗生情愫,張大千決定將這個十五歲的窈窕少女娶進家門,做他的二房妻子。 黃凝素與張大千新婚后十分甜蜜,黃凝素也為張大千陸續(xù)生下了十多個孩子。兒女繞膝旁的生活讓黃凝素的時間更多投入到了孩子的身上,而張大千仍然經(jīng)常外出辦畫展,二人也逐漸聚少離多。 在一次北京的畫展上,一個名叫楊宛君的曲藝演員吸引了張大千的注意。楊宛君在臺上專注的演唱著京韻大鼓,臺下的張大千目不轉(zhuǎn)睛的看著儀表非凡、曲藝了得的楊宛君。在張大千的追求之下,楊宛君成為了他的第三個妻子。 楊宛君嫁入張大千家以后,成為了最受寵愛的那一個。因為大太太與張大千的感情一直不溫不火,黃凝素自然也是整天圍著孩子們忙前忙后,早已無暇顧及。由于楊宛君是一直活躍在臺上的曲藝演員,她與張大千一樣很喜歡藝術(shù)生活。 張大千與楊宛君成親以后,他總是帶著楊宛君游歷全國各地,同時進行美術(shù)創(chuàng)作,可謂悠閑自在,既能溝通二人之間的感情,又能遵循自己的愛好熱愛,走遍大江南北。 張大千與徐雯波的悲痛此時的黃凝素雖然容顏未老,卻常常獨守空房,她的生活除了孩子,就是與鄰居好友搓麻打牌。在黃凝素獨自一人生活的這段時間里,她結(jié)識了一個非常青睞她的年輕男人。不知是黃凝素太過孤寂,還是二人屬實相見恨晚,黃凝素下決心與張大千要了一筆不菲的錢財,并與他簽訂了離婚協(xié)議書。 雖然張大千的家中已經(jīng)屬于妻妾成群,兒女多多,可是張大千在與黃凝素離婚以后又娶了一個妻子。更令人驚訝的是,張大千的第四個妻子比他小了三十歲,是張大千女兒的閨蜜,名叫徐雯波。 張大千與徐雯波的相識是在張大千的家中,徐雯波經(jīng)常來找張大千的女兒一起玩耍,同時與張大千一起討論美術(shù)繪畫。一來二去,徐雯波覺得張大千雖然年紀大,但是有著非同一般的紳士風(fēng)度,并把他看做自己的偶像。張大千更是對徐雯波十分欣賞疼愛,二人在眾人的祝福中走入了婚姻殿堂,并誕下一兒一女。 此時,國內(nèi)環(huán)境發(fā)生了劇烈的變化,國民黨節(jié)節(jié)敗退。張大千決定要托人辦理幾張機票趕赴臺灣,但是機票不是那么好得到的,縱使他是有名的張大千,也只能得到三張機票。張大千反復(fù)思考以后,決定把他與黃凝素所生的三歲女兒與徐雯波一起帶走。 可沒想到,張大千與徐雯波的兒子張心建命運坎坷,先是被送到裱花工匠的家里撫養(yǎng),而后又送到大太太那里撫養(yǎng)。被留在大陸的張心建隨著年齡的增長,由于缺少陪伴,性格逐漸孤僻,最終心情絕望,臥軌自殺。 張心建的去世讓遠在彼岸的張大千和徐雯波悲痛萬分,心如刀割。正所謂世事無常,世間沒有那么多所謂的圓滿,月盈則虧。 |
|